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13 16: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灭火 装置 设备
灭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生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消防灭火设备已经被广泛使用,在众多场合中也都配置有消防设施和灭火装置。但是现有的灭火装置是通过氮气驱动选择阀,然后选择阀再驱动瓶组,阀组和管道较多,响应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灭火装置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及时响应的灭火装置。

一种灭火装置,包括:

灭火瓶,用于储存全氟己酮;

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灭火瓶;及

输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灭火瓶外部,具有一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与所述灭火瓶连通,用于向所述灭火瓶内输入压缩气体,并推动所述全氟己酮喷出所述灭火瓶;

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连通状态和截止状态,当所述密封件处于所述连通状态,所述灭火瓶的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当所述密封件处于所述截止状态,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灭火瓶。

通过设置上述的灭火装置,输气组件输出压缩气体到灭火瓶内,初始时密封件处于截止状态,灭火瓶被密封,内部的全氟己酮无法从灭火瓶内喷出,而当密封件转换成连通状态时,灭火瓶与外界环境连通,全氟己酮在高压的压缩气体推动下从灭火瓶内喷出,从而进行灭火。如此,直接通过压缩气体将全氟己酮推动喷出,无需设置较多的阀组和管道,能够及时响应并进行灭火,以提高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瓶具有一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瓶口,所述第一瓶口开设于所述灭火瓶的顶部;

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一出液管及第二出液管,所述密封件为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密封设置于所述灭火瓶的所述第一瓶口处,所述第一出液管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一出液管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灭火瓶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液管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阀包括第一连通通道及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相互独立的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液管及所述第二出液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及所述第二出液管共同连通形成喷发通道;

当所述第一控制阀处于所述连通状态,所述喷发通道导通,以使所述压缩气体将所述全氟己酮压入所述喷发通道;当所述第一控制阀处于所述截止状态,所述喷发通道截止;

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一端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气组件的所述出气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液管,以防止所述全氟己酮和所述压缩气体由所述第一出液管进入所述灭火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在所述连通状态和所述截止状态之间转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用于探测火灾信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探测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火灾信息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在所述连通状态和所述截止状态之间转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瓶具有一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瓶口,所述第一瓶口开设于所述灭火瓶的顶部;

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一出液管及连通件,所述密封件为触发管,所述连通件密封设置于所述灭火瓶的所述第一瓶口处,所述第一出液管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第一出液管一端与所述连通件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灭火瓶的底部;

所述触发管一端与所述连通件密封连接,所所述触发管包括受热后的薄弱状态;

所述输气组件的所述出气端通过所述连通件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其中,当所述触发管的受热位置处于所述薄弱状态且所述触发管内的内压达到预设压力值时,所述触发管的受热位置被贯穿,所述灭火瓶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组件包括压力瓶、第二控制阀及连接管,所述压力瓶具有一压力腔及与所述压力腔连通的第二瓶口,所述压力腔用于储存所述压缩气体,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压力瓶的所述第二瓶口处,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为所述出气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组件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以防止所述全氟己酮和所述压缩气体由所述灭火瓶流向所述压力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组件还包括低泄高封阀,所述低泄高封阀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且所述低泄高封阀位于所述第二单向阀靠近所述压力瓶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灭火装置100,包括灭火瓶10、密封件及输气组件。

灭火瓶10用于储存全氟己酮,密封件设置于灭火瓶10。

输气组件具有一出气端,出气端与灭火瓶10连通,用于向灭火瓶10内输入压缩气体。

其中,密封件包括连通状态和截止状态,当密封件处于连通状态,灭火瓶10的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当密封件处于截止状态,密封件密封灭火瓶10。

通过设置上述的灭火装置,输气组件输出压缩气体到灭火瓶10内,初始时密封件处于截止状态,灭火瓶10被密封,内部的全氟己酮无法从灭火瓶10内喷出,而当密封件转换成连通状态时,灭火瓶10与外界环境连通,全氟己酮在高压的压缩气体推动下从灭火瓶内喷出,从而进行灭火。如此,直接通过压缩气体将全氟己酮推动喷出,无需设置较多的阀组和管道,能够及时响应并进行灭火,以提高安全性。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压缩气体可以是压缩氮气,也可以是压缩惰性气体。

连通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瓶10具有一容置腔12及与容置腔12连通的第一瓶口,容置腔12用于储存全氟己酮,第一瓶口开设于灭火瓶10的顶部。

进一步地,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一出液管22及第二出液管26,密封件为第一控制阀24,第一控制阀24密封设置于灭火瓶10的第一瓶口处,第一出液管22设置于容置腔12内,且第一出液管22一端与第一控制阀24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灭火瓶10的底部,第二出液管26一端与第一控制阀24连接,第一出液管22、第一控制阀24及第二出液管26可共同连通形成喷发通道,而输气组件的出气端与第一控制阀24连接,以与容置腔12连通。

将第二出液管26远离第一控制阀24的一端朝向上述的易发生火灾的位置,高压的氮气进入到灭火瓶10之后,将全氟己酮压入到第一出液管22内,进入到第一出液管22内的全氟己酮可经过第一控制阀24进入到第二出液管26内,而且在第一控制阀24开启的情况下全氟己酮可从第二出液管26喷出进行灭火。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24包括第一连通通道,第一连通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液管22及第二出液管26连通,第一出液管22、第一连通通道及第二出液管26共同连通形成喷发通道。

当第一控制阀24处于连通状态,喷发通道导通,以使压缩气体将全氟己酮压入喷发通道;当第一控制阀24处于截止状态,喷发通道截止。其中,喷发通道的导通和截止实质上是指第一连通通道的导通和截止。

实际应用中,第一控制阀24还包括与第一连通通道相对独立的第二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一端与容置腔12连通,另一端与输气组件的出气端连通,从而实现输气组件的出气端与容置腔12的连通。其中,第二连通通道可以是始终导通的,也可以是存在导通和截止两个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全氟己酮装入到灭火瓶10中时,通常不会装满,而也就是说在灭火瓶10的顶部留存一定的空间,第二连通通道直接与该空间连通,氮气进入到该空间后,会将全氟己酮从第一出液管22位于灭火瓶10底部的一端压入第一出液管22内。

此外,全氟己酮排出之后,氮气也可以从第一出液管22、第一连通通道及第二出液管26排出,排出的氮气也可以进行灭火,进一步提高灭火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控制阀24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控制阀24在连通状态和截止状态之间转换。进一步地,灭火装置还包括探测器,探测器用于探测火灾信息,控制器与探测器电连接,用于根据火灾信息控制第一控制阀24在连通状态和截止状态之间转换。

具体地,第一控制阀24为电磁阀,且第一控制阀24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火灾信息控制第一控制阀24的通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包括第一出液管22及连通件,密封件为触发管,连通件密封设置与灭火瓶10的瓶口处,第一出液管22设置于容置腔12内,且第一出液管22的一端与连通件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灭火瓶12的底部,即容置腔的底部,触发管一端与连通件密封连接,输气组件的出气端与通过连通件与容置腔12连通。

其中,触发管包括受热后的薄弱状态,当触发管受热其受热位置处于薄弱状态且触发管内的内压达到预设压力值时,触发管的受热位置被贯穿,以使触发管与外界连通,从而使灭火瓶10内部与外界环境连通。

通过设置该实施例中的灭火装置,灭火瓶10内充满全氟己酮和压缩气体,而全氟己酮被压入并充满喷发通道内,此时需保证触发管内的内压至少为预设压力值,然后将触发管设置于易发生火灾的位置。在该位置发生火灾时,触发管的受热温度升高,当受热位置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触发管的受热位置会进入薄弱状态,同时由于此时触发管内的内压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值,触发管的受热位置会被内部的全氟己酮贯穿,触发管的受热位置与外界连通,从而全氟己酮从受热位置喷出,以进行灭火。

具体地,触发管为火探管,火探管受热时,受热位置会软化,即进入薄弱状态,而此时火探管内充满全氟己酮且压力达到预设压力值时,软化的位置就会被冲破。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值均和火探管的材质有关,在此不作赘述。同时,火探管被冲破前与灭火瓶是连通的,火探管一端与连通件连通,而另外一端是密封的,因此可以充满全氟己酮,且保持一定的内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液管26为上述的火探管,即在发生火灾时,探测器检测到火灾,控制器根据探测器的检测到的火灾信息打开第一控制阀24和第二控制阀59,全氟己酮进入并充满第二出液管26,确保充满全氟己酮后第二出液管36的内压达到上述的预设压力值,同时第二出液管26的受热位置也会软化,全氟己酮从受热位置冲出。

如此,相较于直接将第二出液管26远离第一控制阀24的一端朝向易发生火灾的位置,将第二出液管26设置为火探管能更加准确地针对起火位置进行灭火,而且也能对更多的位置进行火情监测,只需对应设置多个探测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一单向阀30,第一单向阀30设置于第二出液管26,以防止全氟己酮或压缩气体由第一出液管22进入灭火瓶10内。可以确定的是,第一单向阀30的流向从灭火瓶10流出的方向,而第一单向阀30是为了防止第二出液管26内的全氟己酮或压缩气体回到容置腔12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单向阀30防止全氟己酮和压缩气体进入容置腔12内,并非防止位于第一单向阀30和灭火瓶10之间的通道内的全氟己酮和压缩气体进入容置腔12内,而是防止经过第一单向阀30后的全氟己酮和压缩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装置还包括喷头40,喷头40设置于第二出液管26远离灭火瓶10的一端,以将全氟己酮呈扩散状地喷出,提高灭火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气组件包括压力瓶52及连接管54,压力瓶52用于储存压缩气体,连接管54一端与压力瓶52连通,连接管54的另一端为上述的出气端。

进一步地,输气组件还包括第二单向阀56及低泄高封阀,第二单向阀56及低泄高封阀均设置于连接管54,且低泄高封阀设置于第二单向阀56靠近压力瓶52的一侧。第二单向阀56的流向为压力瓶52流向灭火瓶10的方向,以防止全氟己酮和压缩气体由灭火瓶10流向压力瓶52,而低泄高封阀则用于避免泄漏气体的堆积。

实际应用中,输气组件还包括泄压阀58,泄压阀58设置于连接管54,且位于第二单向阀56靠近灭火瓶10的一侧。泄压阀58的是在连接管54的内压大于一定压力值时将内部气体排出已进行泄压,可以用于确保压力瓶52及连接管54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瓶52具有一压力腔及与压力腔连通的第二瓶口,输气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阀59,第二控制阀59设置于压力瓶52的第二瓶口处,连接管54与第二控制阀59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控制阀59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火灾信息控制第二控制阀59的开启和关闭,从而使连接管54与压力腔保持或断开连通。

如此,可以在探测器检测到火灾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控制阀59开启和第一控制阀24开启,压力瓶52中的氮气进入灭火瓶10中,将灭火瓶10内的全氟己酮压出,从而实现灭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探测器检测到火灾后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火灾信息打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高压的氮气进入到容置腔内将全氟己酮喷出以进行灭火,响应速度快,安全性高;

2)将喷射全氟己酮的管道设置为火探管,能够更加准确的对起火位置进行灭火,而且保护范围更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