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坠器的制作方法

2021-08-10 14: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防尘 效果 特别 防坠器
防坠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防坠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防尘效果的防坠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在高空场所作业时,工作人员须配备防坠器。所述防坠器的一端会连接在一支撑物上,而防坠器内的钢索或是安全带系在工作人员的身上,由此,当工作人员不慎自高空坠落时,突如其来的下坠力会使防坠器内的制动装置受驱动,进而避免钢索或是安全带继续被下坠力拉出,或是降低钢索或是安全带被拉出的速度,得以维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现有防坠器大多还包含有外壳,用以避免外界的灰尘或是小杂质进入防坠器的内部,而外壳上具有一供钢索或安全带进出外壳的开口。但是,钢索或是安全带容易在卷绕回外壳内的过程中,将外界的灰尘或是小杂质带入外壳内,而这些物质容易堆积于制动装置中,进而影响制动装置受驱动的效果,甚至是造成制动装置卡死而导致防坠器失去原有之紧急锁止之作用,而无法确保工作安全性。由此可知,现有防坠器仍存在亟欲改善的问题,有改良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坠器,具有避免灰尘堆积于所述防坠器的制动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常开棘齿当中而影响其运作的特性。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坠器包含一支架、一转盘、一制动装置及一防尘盖。所述支架具有一第一支臂和一第二支臂;所述转盘枢设于所述支架上而位于所述两个支臂之间;所述转盘包含有一本体及至少一个常开棘齿,其中所述本体具有一容置部用以供一具有可挠性之长条体卷绕其上,以及一设置部;所述至少一个常开棘齿具有一第一抵接部,且所述至少一个常开棘齿枢设于所述设置部上,在所述转盘以一预定以上的转速转动时,产生其第一抵接部自一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的枢摆;所述制动装置,具有一凸部,且以所述凸部固定结合于所述第一支臂上,使所述制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设置部之间;所述制动装置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抵接部,其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而随着所述转盘转动所形成的转动路径上,而能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以制止所述转盘的转动;所述防尘盖固定设置于所述设置部上,而位于所述设置部与所述第一支臂之间;所述防尘盖与所述设置部间形成一封闭的空间,使所述至少一个常开棘齿及所述制动装置位于其中;所述防尘盖具有一孔,且所述凸部自所述孔中穿出。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常开棘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常开棘齿分别地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外壁上,且系位于相对的两个侧部。

其中所述防尘盖包含一主盖体与两个辅助盖体,且所述两个辅助盖体连接于所述主盖体的周缘且位于相对的两个侧端;其中所述制动装置位于所述主盖体中,所述两个常开棘齿位于所述两个辅助盖体中。

其中所述防尘盖之所述孔的轮廓形状与所述凸部的外部轮廓形状对应。

本实用新型之效果在于,所述防尘盖覆盖所述制动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常开棘齿,使所述制动装置及所述至少一个常开棘齿位于所述防尘盖与所述设置部间形成的封闭空间当中,避免灰尘或小杂质堆积于所述制动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常开棘齿而影响其运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防坠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防坠器本体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部分分解图。

图5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之防坠器本体的右侧视图,且拆除第一支臂。

图6类同图5,揭示转盘急遽转动时,第一抵接部位于第二位置且抵接第二抵接部。

图7类同图6,揭示转盘转速减缓。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

1:防坠器

100:防坠器本体

10:支架

12:第一支臂

14:第二支臂

16:顶板

17:吊环

18:连接杆

19:枢转轴

20:转盘

22:本体

222:容置部

222a:缩径部位

222b:扩径部位

224:设置部

224a:外壁

24:常开棘齿

242:第一抵接部

25:弹簧

30:制动装置

32:棘轮盘

322:棘齿

322a:第二抵接部

34:中心轴盘

342:凸部

36:覆盖盘

36a:贯孔

40:防尘盖

42:主盖体

42a:孔

44:辅助盖体

50:钢索

200:外壳

201:侧壳

200a:吊挂孔

200b:通孔

o:重心

a:封闭空间

s:容置空间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及图2所示请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防坠器1,所述防坠器1包含一防坠器本体100及一外壳200,其中所述外壳200由两个侧半壳201组合成型,且所述防坠器本体100位于所述两个侧半壳201围绕形成的容置空间中。所述外壳200之上部具有一吊挂孔200a,且其下部具有一通孔200b。

续参图3及图4,所述防坠器本体100包含一支架10、一转盘20、一制动装置30及一防尘盖40。所述支架10具有一第一支臂12、一第二支臂14、一顶板16及一连接杆18。其中所述第一支臂12与所述第二支臂14的上下两个部位分别通过所述顶板16与所述连接杆18彼此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支臂12、所述第二支臂14、所述顶板16及所述连接杆18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s。另外,所述顶板16上设置有一吊环17,所述吊环17穿设于所述吊挂孔200a中,且可被吊挂或被系结于一支撑物上,所述支撑物可为但不限于钢梁或缆线。

所述转盘2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s当中,且一枢转轴19穿设于所述转盘20的中心位置,且所述枢转轴19的两个末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支臂12与第二支臂14,由此可知,所述转盘20通过所述枢转轴19而枢设于所述支架10,因而可相对于所述支架10旋转地位于所述容置空间s中。所述转盘20包含一本体22及两个常开棘齿24,其中所述本体22具有一容置部222与一设置部224。

所述之容置部222的轴向上可分为一沿所述本体22的径向凹陷之缩径部位222a,以及一沿所述本体22的径向扩大之扩径部位222b。所述容置部222的缩径部位222a在其轴向上的一侧缘与所述容置部222的扩径部位222b连接,且本实施例中之所述容置部222的缩径部位222a与扩径部位222b为一体成型,但不以此为限。所述容置部222的缩径部位222a在其轴向上的另一侧缘则以可拆离的方式与所述设置部224结合,然而在其他实际应用上所述容置部222与所述设置部224亦可为一体成型者。本实施例中的一钢索50卷绕于所述容置部222的缩径部位222a之外周缘,且钢索50被限位于所述容置部222的扩径部位222b与所述设置部224之间,并且其自由端经所述通孔200b而显露所述外壳200外,且可受拉动而带动转盘20转动。所述容置部222不限于受钢索50卷绕,亦可为其他具有可挠性之长条体,例如缆绳或安全带。

所述转盘20的所述两个常开棘齿24枢设于所述设置部224的外壁224a上,且分别地位于所述外壁224a上之相对的两个侧部。各所述常开棘齿24具有一第一抵接部242,各所述第一抵接部242位于各所述常开棘齿24的尖端部位,且各所述常开棘齿24在背对于所述第一抵接部242的一端部连接有一复位弹簧25。各所述复位弹簧25的一端连接常开棘齿24,另一端固接于所述设置部224的外壁224a上,在本实施例中系套设于一锁固于所述外壁224a上的螺柱而得以固定于所述外壁224a上。所述复位弹簧25用以使各所述常开棘齿24维持于一第一位置p1,换言之,在不受任何外力下,所述常开棘齿24能维持于常开状态而不接触所述制动装置30。参照图5及图6,当常开棘齿24受一预定以上的外力时,所述常开棘齿24能抵抗所述复位弹簧25所给予的复位力而枢摆,使所述第一抵接部242可自所述第一位置p1移动至一第二位置p2。所述第一位置p1与所述枢转轴19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位置p2与所述枢转轴19中心的距离。

所述制动装置30套设于所述枢转轴19,且位于所述第一支臂12与所述设置部224之间。所述制动装置30包含一棘轮盘32、一中心轴盘34及一覆盖盘36。其中所述棘轮盘32的周缘具有多个棘齿322,各所述棘齿322的尖端部位构成一第二抵接部322a,各所述第二抵接部322a与所述枢转轴19中心之间的距离固定,且大于所述第一抵接部242位于第二位置p2时与所述枢转轴19中心的距离,意即,各所述第二抵接部322a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24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p2时而随着所述转盘20转动所形成的转动路径上。所述覆盖盘36具有一贯孔36a。所述中心轴盘34具有一凸部342,所述凸部342自所述中心轴盘34的盘面沿其中心轴向外凸伸成型,且插设于所述贯孔36a中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支臂12上。所述中心轴盘34一部分位于所述棘轮盘32与所述覆盖盘36之间,且所述覆盖盘36固设于所述棘轮盘32上,使得中心轴盘34的两侧盘面分别和所述棘轮盘32与所述覆盖盘36摩擦接触,形成一磨擦减速装置,致使所述棘轮盘32与所述覆盖盘36可相对于被固定的中心轴盘34摩擦旋转。

所述防尘盖40包含一主盖体42及两个辅助盖体44,其中所述主盖体4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孔42a,所述两个辅助盖体44则连接于所述主盖体42的周缘,且位于相对的两个侧端。所述防尘盖40固定设置于所述设置部224的外壁224a上,而位于所述设置部224与所述第一支臂12之间,且前述凸部342自所述孔42a中穿出而与所述第一支臂12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盖40与所述设置部224间形成一封闭空间a,而所述制动装置30位于所述主盖体42中,所述两个常开棘齿24分别位于所述两个辅助盖体44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防尘盖40之孔42a的轮廓形状与所述凸部342的外部轮廓形状对应,避免所述孔42a与所述凸部342之间形成的空隙过大反而使灰尘自其空隙进入所述封闭空间a中;抑或是,避免所述孔42a与所述凸部342之间紧配合反而不利于所述防尘盖40相对于所述凸部342旋转。

由此,续参图5至图7,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支架10上的吊环17固定于支撑物上,并将钢索50外露之自由端系结于高空作业人员的身上。当作业人员正常作业时,所述钢索50会被缓速拉出所述外壳200,且所述常开棘齿24因受所述复位弹簧25的复位力而使其第一抵接部242维持于第一位置p1。若作业人员不慎自高空坠落,钢索50将被急速地拉出所述外壳200,并带动所述转盘20以一预定以上的转速转动,使得各所述常开棘齿24的重心o会因转盘20转动所产生离心力向外甩出,且离心力大于所述复位弹簧25的复位力,进而使各所述常开棘齿24的第一抵接部242自所述第一位置p1枢摆至所述第二位置p2,由此,在旋转状态的转盘20上的第一抵接部242能够抵接所述制动装置30的第二抵接部322a,而受所述第一抵接部242带动的所述棘轮盘32和所述覆盖盘36与固定于所述第一支臂12上的所述中心轴盘34之间的摩擦力影响,使得所述转盘20的转速逐渐减缓,借以制止所述转盘20转动。本实施例以图6与图7中左侧箭头长度之变化量表示所述转盘20的转速下降。此外,当转盘20转动对所述常开棘齿24产生的离心力小于所述复位弹簧25的复位力时,所述第一抵接部242则会自所述第二位置p2枢摆回所述第一位置p1。然而在其他实际应用上,亦可是当所述第一抵接部242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322a时,立即使所述转盘20停止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之常开棘齿24的数量虽为两个,但不以此为限,以一个常开棘齿配合所述制动装置亦能达到制止所述转盘转动的目的,甚至是三个以上的常开棘齿。举例而言,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常开棘齿数量为三个,所述多个常开棘齿与所述枢转轴的距离相同,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常开棘齿之间的距离皆相等,如此一来可强化所述多个常开棘齿与所述棘轮盘之间的结合强度。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之所述防尘盖的辅助盖体数量亦增加至三个,且各所述辅助盖体覆盖一个常开棘齿,借以达到防尘之目的。由此可知,常开棘齿与辅助盖体的数量呈正相关,且不采用整片式的防尘盖而采用主盖体搭配辅助盖体的设计之目的在于,更节省生产防尘盖的材料成本。

综上所述,通过所述防尘盖覆盖所述制动装置与所述多个常开棘齿的设计,避免外界的灰尘影响所述防坠器的防坠机构,维护产品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