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03 13: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应急救援 拆装 操作 相关
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涉及应急救援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根据紧急事件的不同类型,应急救援虚拟演练指的是依托于虚拟现实应急救援仿真演练平台,全真模拟各类事故、灾害或事件现场,通过人机交互的操作,不仅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在灾难面前如何自救,还对如何帮助他人给出了指导,是教会人们怎样避免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二次受损,在消防应急救援过程中需要用到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

但是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一般都是通过控制开关启动电磁阀,电磁阀驱动冲击板,复位弹簧受力进行收缩,冲击板带动破拆头活动,使破拆头对建筑进行破拆,但是传统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对于破拆后的残渣排出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残渣掉落在地上需要人工进行清理,即麻烦还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传统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对于转轴间歇转动效果较差,导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左端设置有间歇排渣装置,所述间歇排渣装置包括壳体、防尘罩、电机、转动棍、阻隔板、间歇机构、转轴和轴承,所述壳体顶部后端固定有防尘罩,所述电机安装于壳体右端,所述转动棍与壳体内中部转动连接,所述阻隔板等距固定于转动棍外表面,所述壳体内部右端设置有间歇机构,所述转轴贯穿于转动棍中部,所述轴承左右水平相对嵌入于壳体内部,并且转轴与轴承内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壳体与支架左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四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外表面上端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支架内部上端安装有罐体,所述罐体内部左端设置有破拆头,所述罐体顶部右端设置有接口,所述底板顶部右端固定有控制开关,所述底板右端设置有扶手,所述底板右下端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罐体内中部安装有冲击板,所述冲击板左端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罐体内部右端设置有电池阀门,所述罐体罐体底部右端设置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间歇机构包括转盘、活动件、滑块、滑槽和间歇轮,所述转盘前端面设置有活动件,所述滑块与活动件前端面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槽内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等距嵌入于间歇轮中部,所述活动件与电机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间歇轮与转轴右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阻隔板共设置有四个,并且阻隔板长度与壳体底端相闭合。

优选的,所述转动棍呈圆柱体状,并且转动棍长度设置为30厘米。

优选的,所述壳体呈长方体状,并且壳体外表面粘接有一层防水防氧化层。

优选的,所述活动件中部和电机输出端处于同一水平方向,并且电机带动活动件转动角度为360°。

优选的,所述滑槽内侧面呈光滑平面,并且滑槽共设置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铝合金材质。

优选的,所述底板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通过在支架左端设置了间歇排渣装置,通过控制开关启动电机,电机通过输出端带动间歇机构活动,间歇机构带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轴承在壳体内中部转动,转轴带动转动棍转动,转动棍带动阻隔板同步转动,使残渣从壳体内排出,达到间歇排出残渣的效果。

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通过在壳体内部右端设置了间歇机构,通过电机带动活动件活动,活动件带动滑块活动,使滑块在滑槽内侧面滑动,滑块通过滑槽带动间歇轮转动,间歇轮带动转轴转动,达到驱动转轴间歇转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间歇排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间歇排渣装置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间歇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底板-1、万向轮-2、减震弹簧-3、支架-4、间歇排渣装置-5、罐体-6、破拆头-7、接口-8、控制开关-9、扶手-10、电源线-11、冲击板-12、复位弹簧-13、电池阀门-14、手柄-15、壳体-51、防尘罩-52、电机-53、转动棍-54、阻隔板-55、间歇机构-56、转轴-57、轴承-58、转盘-561、活动件-562、滑块-563、滑槽-564、间歇轮-56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固定有支架4,底板1为不锈钢材质,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的优点,支架4左端设置有间歇排渣装置5,底板1底部四端安装有万向轮2,万向轮2外表面上端套接有减震弹簧3,支架4内部上端安装有罐体6,罐体6内部左端设置有破拆头7,罐体6顶部右端设置有接口8,底板1顶部右端固定有控制开关9,底板1右端设置有扶手10,底板1右下端设置有电源线11,罐体6内中部安装有冲击板12,冲击板12左端设置有复位弹簧13,罐体6内部右端设置有电池阀门14,罐体6底部右端设置有手柄15。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间歇排渣装置5包括壳体51、防尘罩52、电机53、转动棍54、阻隔板55、间歇机构56、转轴57和轴承58,壳体51顶部后端固定有防尘罩52,壳体51呈长方体状,并且壳体51外表面粘接有一层防水防氧化层,防止经长时间使用导致壳体51外表面生锈或被氧化腐蚀,电机53安装于壳体51右端,有利于更好地对电机53进行固定安装,壳体51为铝合金材质,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的优点,转动棍54与壳体51内中部转动连接,转动棍54呈圆柱体状,并且转动棍54长度设置为30厘米,以便于达到更好的排渣的效果,阻隔板55等距固定于转动棍54外表面,阻隔板55共设置有四个,并且阻隔板55长度与壳体51底端相闭合,以便于更好的达到间歇排渣的效果,壳体51内部右端设置有间歇机构56,转轴57贯穿于转动棍54中部,有利于更好的对转轴57进行固定安装,轴承58左右水平相对嵌入于壳体51内部,并且转轴57与轴承58内侧面转动连接,有利于更好的对轴承58进行固定安装,壳体51与支架4左端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间歇机构56包括转盘561、活动件562、滑块563、滑槽564和间歇轮565,转盘561前端面设置有活动件562,活动件562中部和电机53输出端处于同一水平方向,并且电机53带动活动件562转动角度为360°,以便于电机53更好的带动活动件562转动,滑块563与活动件562前端面左端固定连接,有利于更好的对滑块563进行固定安装,滑块563与滑槽564内侧面滑动连接,滑槽564等距嵌入于间歇轮565中部,有利于更好的对滑槽564进行固定安装,滑槽564内侧面呈光滑平面,并且滑槽564共设置有四个,以便于滑块563更好的在滑槽564内侧面滑动,活动件562与电机53输出端转动连接,间歇轮565与转轴57右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按照如下方式运行;

第一,首先将本装置通过万向轮2移动至需要使用的地方,通过减震弹簧对底板1进行减震,将电源线11插入电源处;

第二,接着将破拆头7对准需要进行破拆的地方,接着通过控制开关9启动电磁阀14,电磁阀14打开对冲击板12提供动能,冲击板12活动使复位弹簧13受力进行收缩,冲击板12带动破拆头7活动,使破拆头7对建筑进行破拆;

第三,当需要对破拆残渣进行排出时,通过控制开关9启动电机53,电机53通过输出端带动带动活动件562活动,活动件562带动滑块563活动,使滑块563在滑槽564内侧面滑动;

第四,滑块563通过滑槽564带动间歇轮565转动,间歇轮565带动转轴57转动,转轴57通过轴承58在壳体51内中部转动,转轴57带动转动棍54转动,转动棍54带动阻隔板55同步转动,使残渣从壳体51内排出,达到间歇排出残渣的效果;

第五,当本装置使用完毕后,通过控制开关9关闭电磁阀565,电磁阀565将冲击板12关闭,通过控制开关9启动电机53,电机53使阻隔板55转动,对壳体1内部残渣进行排出,最后将电源线11从电源处拔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应急救援破拆装置,通过在支架4左端设置了间歇排渣装置5,通过控制开关9启动电机53,电机53通过输出端带动间歇机构56活动,间歇机构56带动转轴57转动,转轴57通过轴承58在壳体51内中部转动,转轴57带动转动棍54转动,转动棍54带动阻隔板55同步转动,使残渣从壳体51内排出,达到间歇排出残渣的效果,通过在壳体51内部右端设置了间歇机构56,通过电机53带动活动件562活动,活动件562带动滑块563活动,使滑块563在滑槽564内侧面滑动,滑块563通过滑槽564带动间歇轮565转动,间歇轮565带动转轴57转动,达到驱动转轴57间歇转动的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