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教育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机器人 教育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教育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科技电子类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现在为了能够促进少儿学习,市面出现了不同具有娱乐性的机器人,将学生从手工劳动课程里的折纸飞机到现在普及开展的电脑课教育,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可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从单纯的电脑基础课程学习进入融合多种学科知识的机器人教育学习。
3.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894479.7的一种可移动的教育教学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万向轮支撑板,且机器人本体与万向轮支撑板的连接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支撑杆、机器人固定板和紧固螺栓,所述机器人固定板的周围设置有紧固螺栓;将教学机器人设计为分体式的,将机器人本体与底部移动轮设计为可拆卸式,平常使用时可以将机器人摆放在移动轮上,方便移动,当孩子在睡觉或是躺在床上趴在桌上时,这时就可以将机器人从移动轮上拆卸下来,摆放在床上或是桌面上,机动性增强,而且在机器人底部设计了电磁铁可以通过电磁铁的吸附来固定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可以吸附在高低床的床板或是铁的桌面上,但该机器人为了便于摆放,每次都需要拆卸移动轮,在需要移动时,又需要将移动轮进行安装,非常麻烦,而且拆卸后经常会将移动轮丢失,其次该机器人的防摔性和防撞性较差,在摆放桌面上使用过程中,机器人可能会发生意外坠落,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也可能发生碰撞,而机器人内部的零件非常精密,以上两种情况都极易造成机器人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该机器人为了便于摆放,每次都需要拆卸移动轮,在需要移动时,又需要将移动轮进行安装,非常麻烦,而且拆卸后经常会将移动轮丢失,其次该机器人的防摔性和防撞性较差,在摆放桌面上使用过程中,机器人可能会发生意外坠落,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也可能发生碰撞,而机器人内部的零件非常精密,以上两种情况都极易造成机器人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教育机器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教育机器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两侧设置有硅胶层,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两侧中间通过气囊与硅胶层相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机器人主体的背部上方贯穿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内壁设置有隔音层,所述散热口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和风扇,所述底座的内部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外表面通过螺纹套设置有第一楔形块,所述底座的内部下方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滚轮,所述底座的两侧通过第二弹簧和伸缩杆连接有防撞板。
6.优选地,所述第二楔形块呈梯形,且所述第二楔形块的两侧较为光滑。
7.优选地,所述滚轮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滚轮呈矩形状分布于第二楔形块的底部。
8.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第一弹簧采用弹簧钢材料制作而成。
9.优选地,所述防撞板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且所述缓冲层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楔形块的顶部与底座的内部上方相接触。
11.优选地,所述气囊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气囊自上而下等距排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伺服电机、双向丝杆、螺纹套、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第一弹簧以及滚轮,在需要摆放在桌面上时,使用者操控伺服电机启动,伺服电机启动后使得双向丝杆旋转,双向丝杆旋转使得两组螺纹套背向运动,进而使得两组第一楔形块向两侧滑动,这时第二楔形块在第一弹簧的复位作用下向上运动,以此使得滚轮慢慢缩回底座内部,以此使得底座能够平稳的摆放在桌面上,在需要移动时,伺服电机反向旋转,进而使得两组第一楔形块相对移动并对第二楔形块向下挤压,进而使得滚轮将机器人撑起,通过滚轮便于机器人移动,该机器人不需要对滚轮进行拆卸,使用更加方便;
14.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伸缩杆、第二弹簧、防撞板、缓冲层、硅胶层以及气囊,在机器人从桌面上意外摔地时,硅胶层和气囊能够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进而有效的避免机器人被摔坏,同时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若发生碰撞,缓冲层和防撞板对伸缩杆和第二弹簧进行挤压,进而通过第二弹簧能够对碰撞力进行削减,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的防护性,提高了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15.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风扇、防尘网以及隔音层,在机器人工作过程中,风扇将机器人的热量通过散热口排出,隔音层能够对散热时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避免发出噪音,防尘网能够避免灰尘进入到机器人的内部,保证了机器人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器人侧剖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楔形块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座;2、机器人主体;3、伺服电机;4、双向丝杆;5、第一楔形块;6、第二楔形块;7、第一弹簧;8、滚轮;9、第二弹簧;10、伸缩杆;11、防撞板;12、缓冲层;13、显示屏;14、硅胶层;15、气囊;16、散热口;17、隔音层;18、防尘网;19、风扇;20、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3.请参阅图1

4,一种移动教育机器人,包括底座1、机器人主体2、伺服电机3、双向丝杆4、第一楔形块5、第二楔形块6、第一弹簧7、滚轮8、第二弹簧9、伸缩杆10、防撞板11、缓冲层12、显示屏13、硅胶层14、气囊 15、散热口16、隔音层17、防尘网18、风扇19和螺纹套20,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机器人主体2,机器人主体2的两侧设置有硅胶层14,机器人主体的两侧中间通过气囊15与硅胶层14相连接,机器人主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屏13,机器人主体2的背部上方贯穿有散热口16,散热口16的内壁设置有隔音层17,散热口16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18和风扇19,便于热量能够快速排出,底座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双向丝杆4,双向丝杆4的外表面通过螺纹套20设置有第一楔形块5,底座1 的内部下方通过第一弹簧7连接有第二楔形块6,第二楔形块6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滚轮8,使得教育机器人便于移动,底座1的两侧通过第二弹簧9和伸缩杆10连接有防撞板11,提高了教育机器人的防撞性。
24.请着重参阅图1,第二楔形块6呈梯形,且第二楔形块6的两侧较为光滑,减少了第一楔形块5与第二楔形块6之间的摩擦力,滚轮8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滚轮8呈矩形状分布于第二楔形块6的底部,使得机器人移动更加稳定。
25.请着重参阅图1和4,第一弹簧7设置有多组,且多组第一弹簧7采用弹簧钢材料制作而成,提高了第一弹簧7的抗压力和复原性,防撞板11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12,且缓冲层12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便于对碰撞力进行初步缓冲。
26.请着重参阅图1和3,第一楔形块5的顶部与底座1的内部上方相接触,分减了双向丝杆4的承压力,气囊15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气囊15自上而下等距排列,提高了机器人的防护性。
27.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给教育机器人充满电,在需要摆放在桌面上时,使用者操控伺服电机3启动,伺服电机3启动后使得双向丝杆4旋转,双向丝杆4旋转使得两组螺纹套20背向运动,进而使得两组第一楔形块5向两侧滑动,这时第二楔形块6在第一弹簧7的复位作用下向上运动,以此使得滚轮8慢慢缩回底座1内部,以此使得底座1能够平稳的摆放在桌面上,在机器人从桌面上意外摔地时,硅胶层14和气囊15能够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进而有效的避免机器人被摔坏,在机器人工作过程中,风扇19将机器人的热量通过散热口16排出,隔音层17能够对散热时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避免发出噪音,防尘网18能够避免灰尘进入到机器人的内部,保证了机器人的稳定运行,在需要移动时,伺服电机3反向旋转,进而使得两组第一楔形块5 相对移动并对第二楔形块6向下挤压,进而使得滚轮8将机器人撑起,通
过滚轮8便于机器人移动,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若发生碰撞,缓冲层12和防撞板11对伸缩杆10和第二弹簧9进行挤压,进而通过第二弹簧9能够对碰撞力进行削减,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的防护性。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