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移动折叠式梁下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09-29 05: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施工 折叠式 方法 平台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折叠式梁下施工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桥面板梁下纵向预应力张拉等施工工作,常见在桥面板吊装孔中通过吊装简易吊篮、挂篮装置进行张拉操作。其缺点:第一、桥面板吊装孔过小,不易控制吊篮装置吊装,桥面板吊装孔过大,影响桥面板质量,施工过程需利用其它设备进行辅助;第二、简易吊挂篮装置不同单位不同制作方式、质量隐患大、安全系数及标准化程度不高;由于吊装孔仅能对应所处桥面板区域而不能实现不同幅段的连续位移,从而导致在同一截面不同幅段的纵向张拉需要转换几次,安全风险高;第三、吊挂篮装置操作空间不足,影响操作人员安全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桥面板梁下施工工作采用吊篮进行操作,其方法安全系数低,质量隐患大且需要多次转换工作效率低。
4.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可移动折叠式梁下施工平台,包括位于桥面板下方用于支撑桥面板的多个桥面板梁,所述桥面板梁包括竖向的支撑肋板及固定于支撑肋板下方的下翼缘板,相邻所述桥面板梁之间放置有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包括两个平台支板,平台支板相向端底部通过合页铰接连接,所述平台支板相向端的上部具有能够绑缚拉绳的吊环,所述平台支板的底部具有置于相邻下翼缘板上的行走轮。
5.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支板的上表面固定有防止人员掉落的护栏。
6.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的表面具有沿圆周方向布设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有可拆卸的限位螺栓。
7.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支板位于行走轮的内侧具有防止平台支板滑移的止挡板,所述止挡板的下沿低于下翼缘板。
8.进一步的,所述护栏与平台支板可拆连接或护栏包括固定于平台支板前侧及后侧的主护栏,所述主护栏的铰链连接有能向外开启的活动护栏,所述主护栏与活动护栏之间通过铰接连接,所述活动护栏与平台支板具有相互配合的插销和插孔。
9.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由固定于平台支板下方的电机驱动转动。
10.进一步的,拼合的两个平台支板上表面交错设置有延伸至相邻平台支板的搭板。
11.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可移动折叠式梁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上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折叠式梁下施工平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桥面板吊装前,根据安装环境及尺寸设计承载平台的大小,承载平台利用吊车整体吊装至桥面相邻板梁的下翼缘板上,通过承载平台两侧的止挡板和两个平台支板限位保证两个平台支板处于水平拼合状态并达到预设承载强度,确保承载平台不会掉落梁体下翼缘板,行走轮位于沿下翼缘板的上表面;
(2) 之后在操作人员绕过进入承载平台开始进行施工工作,并安装护栏;(3)完成一个区域的施工工作后,利用承载平台下方的行走轮移动至下一个区域,在进行工作时,需要通过人力或电机驱动行走轮沿下翼缘板的上表面移动;(4)完成一个幅段的工作后,将承载平台移动至外侧,操作人员将护栏折叠或单独拆除吊至地面,之后操作人员撤离施工平台;(5) 通过在吊环上进行安装吊绳,当吊绳起吊两个平台支板中部时,两个平台支板向下绕铰接处向下转动折叠从而能够使两个平台支板收纳,之后从相邻板梁的两个下翼缘板下方放下。
12.进一步的,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行走轮移动,所述行走轮的表面具有沿圆周方向布设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插入有可拆卸的限位螺栓使限位螺栓。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施工平台成本低,其承载平台采用一对平台支板进行组配拼合形成,通过该装配式结构,制作简单,取材方便,减少人工和材料投入,施工功效高,承载平台能够根据需要重复利用,操作方便。
14.2、相比于现有的吊篮结构,本发明设计的平台下方通过安全高,施工平台限位在梁体下翼缘板上,整体结构稳定、安全,上下吊装不伤害梁体和桥面板梁结构。
15.3、标准化程度高,满足纵向预应力张拉工艺等梁下标准化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施工平台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施工平台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施工平台吊环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施工平台合页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施工平台带有限位螺栓的行走轮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施工平台收起状态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施工平台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施工平台实施例四平台支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如图1~8所示,一种可移动折叠式梁下施工平台,包括位于桥面板100下方用于支撑桥面板的多个桥面板梁10,所述桥面板梁10呈工字型,包括竖向的支撑肋板110及固定于支撑肋板110下方的下翼缘板120,相邻所述桥面板梁之间放置有承载平台20,所述承载平台包括两个平台支板210,平台支板相向端底部通过合页201铰接连接,所述平台支板相向端的上部具有能够绑缚拉绳的吊环30,所述平台支板的底部具有置于相邻下翼缘板上的行走轮40。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支板210的上表面固定有防止人员掉落的护栏50。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支板位于行走轮的内侧具有防止平台支板滑移的止挡板60,所述止挡板的下沿低于下翼缘板,止挡板60的内侧与下翼缘板接近从而能够避免平台
支板在相邻的两个下翼缘板120之间过渡滑动而导致行走轮40脱出。
28.一般设计时,预先考虑相邻下翼缘板的间距而设计承载平台20的长度和宽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平台20通过两个平台支板210相向端面铰接连接形成,合页可以采用带有阻尼结构的以保证在两个平台支板210在张合的过程中能够缓慢进行。
29.采用由于在底部采用合页结构,这样当两个平台支板210处于同一平面时能够相互抵顶,从上方进行操作时能够保证两个平台支板的限位,当然实际设计中也可以选用仅能实现180
°
转向的合页进行限制拼合的角度限制。
3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吊环30位于平台支板210相向一侧,以利于绑缚吊绳310,使用时通过吊绳吊装向上拉起平台支板210可以满足平台支板210绕合页201铰接处转动实现收纳。
31.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的表面具有沿圆周方向布设的通孔410,所述通孔内插入有可拆卸的限位螺栓420。
32.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平台支板210表面具有护栏安装预埋杆220,在平台支板210搭在相邻的下翼缘板120上时,通过操作人员预先将钢管制造的护栏插入护栏安装预埋杆内实现护栏50的固定,护栏一般能够完整围合在承载平台20,以为操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在完成一个幅段的工作后可以对护栏先进行拆除,再将承载平台20进行收纳。
33.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所述护栏50包括固定于平台支板前侧及后侧的主护栏510,所述主护栏的铰链连接有能向外开启的活动护栏520,所述主护栏与活动护栏之间通过铰接连接,所述活动护栏与平台支板具有相互配合的插销531和插孔532,通过插销531和插孔532的配对满足对活动护栏的固定,由于考虑到平台支板在绕合页摆动的过程中过高的护栏会与支撑肋板110产生干涉从而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满足对护栏的拓展和收纳,当然活动护栏与平台支板具有相互配合的插销531和插孔532可以有多个配合位从而满足在活动平台折叠和展开的状态都能实现限位。
34.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由固定于平台支板下方的电机驱动转动,也可以利用电机控制防止行走轮发生转动。
35.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平台支板在张开状态下的稳定性,拼合的两个平台支板上表面交错设置有延伸至相邻平台支板的搭板202,当两个平台支板处于水平状态时搭板202搭在相邻平台支板的表面上从而提高平台支板在同一平面时的稳定性。
36.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可移动折叠式梁下施工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折叠式梁下施工平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在桥面板吊装前,根据安装环境及尺寸设计承载平台的大小,承载平台利用吊车整体吊装至桥面相邻板梁的下翼缘板上,通过承载平台两侧的止挡板和两个平台支板限位保证两个平台支板处于水平拼合状态并达到预设承载强度,确保承载平台不会掉落梁体下翼缘板,行走轮位于沿下翼缘板的上表面;(2)之后在操作人员绕过进入承载平台开始进行施工工作,并安装护栏;(3)完成一个区域的施工工作后,利用承载平台下方的行走轮移动至下一个区域,在进行工作时,需要通过人力或电机驱动行走轮沿下翼缘板的上表面移动;(4)完成一个幅段的工作后,将承载平台移动至外侧,操作人员将护栏折叠或单独拆除吊至地面,之后操作人员撤离施工平台;
(5)通过在吊环上进行安装吊绳,当吊绳起吊两个平台支板中部时,两个平台支板向下绕铰接处向下转动折叠从而能够使两个平台支板收纳,之后从相邻板梁的两个下翼缘板下方放下至地面。
37.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行走轮移动,所述行走轮的表面具有沿圆周方向布设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插入有可拆卸的限位螺栓使限位螺栓。
38.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39.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40.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4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