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施工便道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4: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便道 河道 治理 施工


1.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施工便道。


背景技术:

2.河道整治亦称“河床整理”。控制和改造河道的工程措施。在天然河流中经常发生冲刷和淤积现象,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为适应除患兴利要求,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治导、疏浚和护岸等工程。
3.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修建便道,以方便工作人员和车辆的通过,目前安装的施工便道均为固定市政,在施工完毕后会进行拆除或者保留,作为一条通道。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便道不能进行移动,随着施工位置变化,就需要重新修建施工便道以保障道路的畅通,非常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重建施工便道浪费的资源,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便道。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便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施工便道,包括漂浮单元和支撑板,所述漂浮单元有若干,若干所述漂浮单元沿河道宽度方向铺设,所述漂浮单元包括浮体、沉块和连接绳,所述沉块沉于河道底部,所述浮体漂浮于水面并通过所述连接绳与所述沉块固定,所述支撑板有若干,若干所述支撑板沿河道宽度方向铺设于所述浮体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河道内铺设浮体,通过浮体漂浮在水面上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在浮体上铺设的支撑板形成一条通道供人员通过,从而实现施工便道的基础功能,沉块沉入河道底下,通过连接绳连接沉块和浮体,从而把浮体控制在河道内固定位置上,保持施工便道的稳定性,通过连接绳把沉块拉起,浮体可以随着水流移动,而施工时也从上游往下游施工,使得施工便道的位置改变更加容易,减少施工便道重建的资源消耗。
9.可选的,所述漂浮单元还包括限位件,所述浮体中部设置有穿孔,所述连接绳一端与所述沉块固定,所述连接绳另一端穿过所述穿孔并固定于所述限位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绳穿过穿孔后与限位件固定,从而限制连接绳从浮体脱离,保持浮体与沉块之间的连接固定,同时连接绳通过穿孔可以更加方便的从穿孔中抽出,方便把沉块从河道底部拖起,操作更加方便。
11.可选的,所述浮体上还设置有缠绕槽,所述穿孔与所述缠绕槽的槽底连通,所述缠绕槽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缠绕槽与所述限位槽的中部连通,所述限位件包括缠绕杆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有两根,两根所述限位杆分设于所述缠绕杆的两端,所述缠绕杆的端部与所述限位杆的中部固定,所述缠绕杆嵌设于所述缠绕槽内,所述限位杆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的缠绕杆供连接绳缠绕,限位杆用于手持,方便旋转缠绕杆对连接绳进行缠绕收纳,方便把沉块从河底提起,开设的缠绕槽和限位槽供限位
件嵌入,一方面,对限位件进行限制,使得连接绳不容易从缠绕杆上脱落,保持沉块脱离河底的状态,方便施工便道位置的转移,另一方面,限位件不容易从浮体上侧壁凸出,对支撑板的安装影响较小,保持支撑板安装后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浮体上还设置有拿取槽,所述拿取槽有两个,两个所述拿取槽分设于所述缠绕槽的两侧并与所述穿孔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拿取槽,使得缠绕杆可以更加省力方便的从缠绕槽中取出,从而方便限位件从浮体上取下。
15.可选的,所述浮体沿河道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轨和滑槽,所述浮体上的所述滑轨竖向滑移安装于相邻所述浮体的所述滑槽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相邻浮体之间卡装固定,把若干浮体关联固定在一起,使得施工通道更加稳定,方便人员的通过,若干沉块对若干浮体同时产生作用,限制作用更加稳定,不会因为单个沉块失效而影响整个施工便道的位置稳定。
17.可选的,所述浮体沿河道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吊装槽,所述吊装槽的槽底设置有吊装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装环使得副底可以吊装并安置到河道中,方便施工便道的安装,开设的吊装槽,使得吊装环不容易影响支撑板的安装。
19.可选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有两套,两套所述限位组件分设于所述漂浮单元沿河道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钉、限位绳和限位套,所述限位套有若干,若干所述限位套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浮体沿河道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限位套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绳穿过的限位孔,所述限位绳一端沿河道宽度方向依次穿过若干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钉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钉分设于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并固定于河道两岸。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组件对浮体在河道内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限制,使得浮体更加不容易在水流的冲击下改变位置,限位组件与沉块配合,使得施工便道更加稳定,限位组件通过限位绳穿过限位套上的限位孔,而限位套固定在副底上,从而把若干浮体进行串联,通过限位钉把限位绳的两端固定在河道的两岸,从而通过限位绳对若干浮体进行位置限位。
21.可选的,所述支撑板沿河道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限位翻边,所述浮体夹持于两侧的所述限位翻边之间。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翻边,使得支撑板在浮体上安置的更加稳定,支撑板不容易从浮体上脱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河道内铺设浮体,通过浮体漂浮在水面上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在浮体上铺设的支撑板形成一条通道供人员通过,从而实现施工便道的基础功能,沉块沉入河道底下,通过连接绳连接沉块和浮体,从而把浮体控制在河道内固定位置上,保持施工便道的稳定性,通过连接绳把沉块拉起,浮体可以随着水流移动,而施工时也从上游往下游施工,使得施工便道的位置改变更加容易,减少施工便道重建的资源消耗;
25.2.连接绳穿过穿孔后与限位件固定,从而限制连接绳从浮体脱离,保持浮体与沉块之间的连接固定,同时连接绳通过穿孔可以更加方便的从穿孔中抽出,方便把沉块从河道底部拖起,操作更加方便,限位件的缠绕杆供连接绳缠绕,限位杆用于手持,方便旋转缠
绕杆对连接绳进行缠绕收纳,开设的缠绕槽和限位槽供限位件嵌入,对限位件进行限制,使得连接绳不容易从缠绕杆上脱落,保持沉块脱离河底的状态;
26.3.通过限位组件对浮体在河道内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限制,使得浮体更加不容易在水流的冲击下改变位置,限位组件与沉块配合,使得施工便道更加稳定,限位组件通过限位绳穿过限位套上的限位孔,而限位套固定在副底上,从而把若干浮体进行串联,通过限位钉把限位绳的两端固定在河道的两岸,从而通过限位绳对若干浮体进行位置限位。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相邻浮体以及支撑板的爆炸图;
29.图3是漂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限位钉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漂浮单元;11、浮体;111、滑轨;112、滑槽;113、吊装槽;114、穿孔;115、缠绕槽;116、限位槽;117、拿取槽;12、沉块;121、吊环;13、连接绳;14、限位件;141、缠绕杆;142、限位杆;2、支撑板;21、限位翻边;3、副板;4、吊装环;51、限位钉;511、环部;512、环孔;52、限位绳;53、限位套;53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施工便道。参照图1,施工便道,包括漂浮单元1、支撑板2、副板3和限位组件,漂浮单元1有若干,若干漂浮单元1沿河道宽度方向设置形成一条漂浮的通道。
34.参照图2和图3,漂浮单元1包括浮体11、沉块12、连接绳13和限位件14,浮体11为内部中空的塑料壳体,且浮体11内部空腔与外界空气不连通,浮体11漂浮于水面上,浮体11沿漂浮单元1铺设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轨111和滑槽112,滑轨111为t型轨,滑槽112为t型槽,相邻漂浮单元1的浮体11之间通过滑轨111与滑槽112的配合进行卡接固定,滑轨111竖向滑移安装于滑槽112内,使得若干漂浮单元1的浮体11之间关联固定。
35.参照图1和图3,浮体11背离河道的侧壁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吊装槽113,浮体11每侧的吊装槽113设置有两个,且同侧的两个吊装槽113间隔设置,每个吊装槽113的槽底螺纹固定有吊装环4,用于起吊浮体11,每个浮体11上分布四个吊装环4,使得浮体11吊装时更加稳定。
36.参照图3,沉块12沉于河道底部,沉块12朝向浮体11的侧壁一体设置有吊环121,浮体11中部竖向贯通设置有穿孔114,连接绳13一端通过捆绑固定的方式固定于吊环121上,连接绳13另一端穿过穿孔114。
37.参照图3,限位件14安装于浮体11上,限位件14包括缠绕杆141和限位杆142,限位杆142有两根,两根限位杆142分设于缠绕杆141的两端,且缠绕杆141的两端与两根限位杆142的中部一一对应焊接固定,且限位杆142的轴线与缠绕杆141的轴线垂直,连接绳13穿过穿孔114的一端捆绑固定于缠绕杆141与限位杆142固定的位置,且连接绳13同时绕过缠绕杆141和限位杆142(图中未具体示意捆绑方式),使得连接绳13不容易打滑。
38.参照图3,浮体11上背离河道的侧壁中部还设置有缠绕槽115、限位槽116和拿取槽117,穿孔114与缠绕槽115槽底的中部连通,缠绕槽115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槽116,且缠绕槽115与限位槽116的中部连通,缠绕杆141整体嵌设于缠绕槽115内,限位杆142整体嵌设于限位槽116内,拿取槽117有两个,两个拿取槽117分设于缠绕槽115中部的两侧且均与穿孔114连通,拿取槽117的深度大于缠绕槽115的深度,方便把限位件14从浮体11上取下。
39.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板2有若干,若干支撑板2沿河道宽度方向铺设于若干浮体11上,撑板的长度与浮体11的长度一致,且每个浮体11上支撑一块支撑板2的一半长度,副板3有两块,两块副板3分设于位于河道靠近岸边的两块的浮体11上并覆盖浮体11的余下部分,支撑板2和副板3沿河道宽度方向的两侧均90度弯折形成有限位翻边21,浮体11上部位于施工便道通行方向两侧的限位翻边21之间。
40.参照图1和图3,限位组件有两套,两套限位组件分设于漂浮单元1铺设方向的两侧,对浮体11进行位置限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钉51、限位绳52和限位套53,限位套53有若干,若干限位套53一一对应一体固定于浮体11的一侧,限位套53上设置有限位孔531,若干浮体11同侧的限位套53上的限位孔531同轴,限位绳52一端沿河道宽度方向依次穿过若干限位孔531。
41.参照图1和图4,限位钉51有两个,两个限位钉51分设于连接绳13的两端并插入地面下而固定于河道两岸,限位钉51插入地面的一端尖锐,另一端设置有环部511,环部511开设有供连接绳13捆绑固定的环孔512。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施工便道的实施原理为:在河道内铺设浮体11,浮体11漂浮在水面上对支撑板2进行支撑,支撑板2形成一条通道供人员通过,沉块12沉入河道底下,限位组件和沉块12一起对浮底进行位置限制,当需要更换施工便道的位置时,取出限位钉51,通过限位件14把沉块12拉离河道底部,通过限位钉51拉着限位绳52,从而拉动整个施工便道在河道里移动。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