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呼叫中心用智能呼叫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0: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机器人 呼叫 呼叫中心 智能


1.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呼叫中心用智能呼叫机器人。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机器人基本都由电驱动,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机器人都要及时充电,以便循环使用,而良好的充电条件受制于机器人本身的稳定性,只有机器人在充电过程中保持稳定,充电接口才能与电源接口保持良好接触,充电才会持续有效;而现有的智能呼叫机器人为了方便移动,通常都在其底部设置滑轮,这也就导致机器人无法在充电过程中保持完全不动的状态,导致充电稳定性差;再者而言,即使通过外部架设定位装置,虽然保持了机器人的稳定,但又失去了原有的灵活性,特别是不能面对突发的冲撞做出相应避让自由度不够,误差容忍度低。
3.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呼叫中心用智能呼叫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叫中心用智能呼叫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叫中心用智能呼叫机器人,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控制部、操作部和移动部,所述控制部内部设有控制面板和电源,所述操作部包括设置在控制部两侧的机械手臂,所述移动部的底部设置有多组驱动轮,多组驱动轮呈矩形阵列分布在移动部的底部,所述移动部的后端安装有红外线感应灯,移动部的前端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可将移动部固定于电源插座处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在联动机构的带动下在移动部内进行伸缩运动,联动机构设置在移动部内部并由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限位机构的端部设有吸盘,所述吸盘活动安装在限位机构上,且限位机构上设有对吸盘进行轴向固定的卡接组件。
6.优选的,所述充电接口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置物槽,每个置物槽内均设有吸盘,所述移动部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依次设有驱动装置和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结板、固定齿条以及推杆,所述联结板滑动安装在空腔内,联结板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对称连接有两组推杆,两组推杆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直齿轮。
7.优选的,每个直齿轮均啮合连接有一组固定齿条,固定齿条设置在两组推杆之间并固定安装在空腔的墙壁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和立板,气缸的前、后端盖固定连接立板,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联结板。
8.优选的,所述移动部内部关于空腔对称设有两组活动腔,每组活动腔内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从动臂和主动臂,所述主动臂滑动安装在活动腔内,主动臂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动齿条,活动齿条与直齿轮啮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主动臂靠近从动臂的一端设有开槽,从动臂活动安装在开槽内,且从动臂上下贯穿开设有穿槽,穿槽内插设有立柱,立柱端部固定连接在开槽的上下两侧。
10.优选的,所述主动臂关于开槽的上侧开设有窄口槽,窄口槽内设有卡接组件,卡接组件包括定位块、限位块以及弹簧,限位块滑动安装在窄口槽内并连接弹簧,定位块固定连接限位块远离弹簧的一端,定位块的下端贯穿窄口槽并延伸至槽外,从动臂的上端开设有容纳定位块的卡槽,定位槽与卡槽均为矩形结构。
11.优选的,所述限位块靠近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磁块,窄口槽的顶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磁块,第一磁块为永磁铁,第二磁块为电磁铁,第二磁块和红外线感应灯均与电源控制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主动臂与活动腔均为长方体结构,主动臂一侧开设有滑槽,活动腔的侧壁一端固定设置有导轨,导轨与滑槽滑动配合。
13.优选的,所述导轨和滑槽均为燕尾形结构,置物槽为柱形槽并与活动腔连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在充电过程中,当有外物靠近并可能对机器人产生碰撞时,移动部上的红外线感应灯会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负载,并向电源控制器发出信号,使得第二磁块(电磁铁)在电源控制器连接下通上电,产生磁场引力,并对第一磁块(永磁铁)进行吸附,使得第一磁铁从而卡槽中抽离,以此解除了对从动臂的限位效果,使得从动臂能够在主动臂上进行自由的活动,从而使得机器人可以根据受力情况做出相对应的避让行为,大大提高机器人的抵抗能力,并将损伤程度降低最小化;2.本发明中,在第二磁块不通电的情况下,限位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定位块向下移动,使得定位块能够稳定插设在卡槽内,实现对从动臂实现限位固定的效果;3.本发明的好处在于,通过开启气缸,使得气缸中的活塞杆伸出并推动联结板运动,当联结板带动推杆向右移动时,推杆上的直齿轮在固定齿条的上方旋转并伸出,而活动齿条在直齿轮的带动下也向右移动,并将原来的气缸行程增加一倍,使得主动臂带动吸盘能够快速吸附在电源接口附近的墙壁上,从而可以将移动部能够稳定放置在电源接口处,让机器人在充电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动,实现充电接口与电源接口的良好接触,从而保障持续有效的充电过程。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后视图;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前视图;图3为本发明结构的爆炸图;图4为本发明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结构中限位机构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16.图中:控制部1、操作部2、移动部3、驱动轮4、红外线感应灯5、充电接口6、吸盘7、从动臂8、立柱9、主动臂10、活动齿条11、直齿轮12、推杆13、固定齿条14、联结板15、气缸16、立板17、导轨18、滑槽19、定位块20、限位块21、第一磁块22、弹簧23、第二磁块24。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叫中心用智能呼叫机器人,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控制部1、操作部2和移动部3,控制部1内部设有控制面板和电源,操作部2包括设置在控制部1两侧的机械手臂,移动部3的底部设置有多组驱动轮4,多组驱动轮4呈矩形阵列分布在移动部3的底部,该驱动轮4采用万向轮,用于支持机器人自由活动;移动部3的后端安装有红外线感应灯5,该红外线感应灯5采用进口技术mcu电路设计而成,主动式红外线工作方式,具有稳定好,抗干扰强等特点。当有外物靠近机器人并进入其感应范围时,红外线感应灯5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负载,且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而人离开后,延时自动关闭负载。
19.如图2以及图3所示,移动部3的前端设有充电接口6,充电接口6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可将移动部3固定于电源插座处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在联动机构的带动下在移动部3内进行伸缩运动,联动机构设置在移动部3内部并由驱动装置驱动,限位机构的端部设有吸盘7,吸盘7活动安装在限位机构上,且限位机构上设有对吸盘7进行轴向固定的卡接组件。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与吸盘7配合使用,能够对机器人进行限位固定。
20.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充电接口6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置物槽,每个置物槽内均设有吸盘7,移动部3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依次设有驱动装置和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联结板15、固定齿条14以及推杆13,联结板15滑动安装在空腔内,联结板15远离驱动装置的一端对称连接有两组推杆13,两组推杆13的端部均转动连接有直齿轮12。每个直齿轮12均啮合连接有一组固定齿条14,固定齿条14设置在两组推杆13之间并固定安装在空腔的墙壁上,驱动装置包括气缸16和立板17,气缸16的前、后端盖固定连接立板17,气缸16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联结板15。使用时,开启气缸16,使得气缸16中的活塞杆伸出并推动联结板15运动,当联结板15带动推杆13向右移动时,推杆13上的直齿轮12在固定齿条14的上方旋转并伸出,而活动齿条11在直齿轮12的带动下也向右移动,并将原来的气缸行程增加一倍,使得主动臂10带动吸盘7能够快速吸附在电源接口附近的墙壁上,使得移动部3能够稳定的放置在电源接口处,让机器人在充电过程中保持稳定,实现充电接口与电源接口的良好接触,从而保障持续有效的充电过程。当联结板15带动推杆13向左移动时,推杆13上的直齿轮12在固定齿条14的上方旋转并缩回,而活动齿条11同样在直齿轮12的带动下向左移动,使得主动臂10带动从动臂8快速缩回活动腔中,从而将吸盘7及时收纳进置物槽内。
21.如图3至图5所示,移动部3内部关于空腔对称设有两组活动腔,每组活动腔内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从动臂8和主动臂10,主动臂10滑动安装在活动腔内,主动臂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动齿条11,活动齿条11与直齿轮12啮合连接。主动臂10靠近从动臂8的一端设有开槽,从动臂8活动安装在开槽内,且从动臂8上下贯穿开设有穿槽,穿槽内插设有立柱9,立柱9端部固定连接在开槽的上下两侧。开槽远离立柱9的一侧设有矩形磁片,从动臂8靠近开槽的一侧设有弧形磁片(图中未示出),矩形磁片与弧形磁片为同名磁极相对设置。通过利于同名的矩形磁片与弧形磁片之间的斥力作用,使得从动臂8不受外力控制下始终保持在开槽的开口处。
22.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主动臂10关于开槽的上侧开设有窄口槽,窄口槽内设有卡接
组件,卡接组件包括定位块20、限位块21以及弹簧23,限位块21滑动安装在窄口槽内并连接弹簧23,定位块20固定连接限位块21远离弹簧23的一端,定位块20的下端贯穿窄口槽并延伸至槽外,从动臂8的上端开设有容纳定位块20的卡槽,定位槽20与卡槽均为矩形结构。在第二磁块24不通电的情况下,限位块21在弹簧23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定位块20向下移动,使得定位块20能够稳定插设在卡槽内,实现对从动臂8实现限位固定的效果。
23.如图5以及图6所示,限位块21靠近弹簧2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磁块22,窄口槽的顶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磁块24,第一磁块22为永磁铁,第二磁块24为电磁铁,第二磁块和红外线感应灯5均与电源控制器连接。当红外线感应灯5向电源控制器发出信号,使得为电磁铁的第二磁块24在电源控制器连接下通上电,产生磁场引力,并对为永磁铁的第一磁块22进行吸附,使得第一磁铁22从而卡槽中抽离出,从而解除了对从动臂8的限位效果,使得从动臂8能够在主动臂10上进行自由的活动,该活动方式既可以是轴向转动,也可以是径向移动。
24.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主动臂10与活动腔均为长方体结构,主动臂10一侧开设有滑槽19,活动腔的侧壁一端固定设置有导轨18,导轨18与滑槽19滑动配合。导轨18和滑槽19均为燕尾形结构,置物槽为柱形槽并与活动腔连通。通过设置燕尾形结构的导轨18与滑槽19配合使用,能够对主动臂10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使得主动臂10在活动腔内进行直线平稳的滑动。
25.工作原理:在实际使用中,当需要对机器人进行充电时,首先通过驱动轮4将机器人移动至墙壁上的电源接口处,并将电源线一端连接充电接口6,另一端连接插入电源接口中;接着通过开启气缸16,使得气缸16中的活塞杆伸出并推动联结板15运动,当联结板15带动推杆13向右移动时,推杆13上的直齿轮12在固定齿条14的上方旋转并伸出,而活动齿条11在直齿轮12的带动下也向右移动,并将原来的气缸行程增加一倍,使得主动臂10带动吸盘7能够快速吸附在电源接口附近的墙壁上,使得移动部3能够稳定的放置在电源接口处,让机器人在充电过程中保持稳定,实现充电接口与电源接口的良好接触,从而保障持续有效的充电过程;而当联结板15带动推杆13向左移动时,推杆13上的直齿轮12在固定齿条14的上方旋转并缩回,而活动齿条11同样在直齿轮12的带动下向左移动,使得主动臂10带动从动臂8快速缩回活动腔中,从而将吸盘7及时收纳进置物槽内,方便机器人的再次使用;而在充电过程中,一旦有外物靠近并可能对机器人产生碰撞时,此时移动部3上的红外线感应灯5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负载,并向电源控制器发出信号,使得为电磁铁的第二磁块24在电源控制器连接下通上电,产生磁场引力,并对为永磁铁的第一磁块22进行吸附,使得第一磁铁22从而卡槽中抽离出,从而解除了对从动臂8的限位效果,使得从动臂8能够在主动臂10上进行自由的活动,从而使得机器人可以根据受力情况做出相对应的避让行为,大大提高机器人的抵抗能力,并将损伤程度降低最小化。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