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1-10-19 20: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折弯 放置 装置 工具 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箱和折弯钳本体,所述放置箱的顶部开设有存放槽,所述放置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的下方开设有拿取槽,所述放置箱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的背部开设有临时插槽,所述放置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的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一检测槽、第二检测槽和第三检测槽;配电盒,所述配电盒固定于所述放置箱的背面;第一压力检测组件,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盒,所述检测盒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检测槽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检测盒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表面与所述检测盒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触凸块,所述滑动块的底部与所述检测盒的内壁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触点开关;第二压力检测组件,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槽的内部;第三压力检测组件,所述第三压力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检测槽的内部;状态指示灯,所述状态指示灯设置于所述放置箱的正面;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两个支撑块固定于所述放置箱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的外侧开设有连接密封槽,所述连接密封槽为方形圈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凸块的顶端贯穿所述检测盒且延伸至所述检测盒的上方,并且抵触凸块的顶端与所述折弯钳本体的底部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三压力检测组件的结构均与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折弯钳本体两个把手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三压力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折弯钳本体工作端的正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灯的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三压力检测组件之间串联,并且状态指示灯的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三压力检测组件与所述检测盒的输出端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调节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表面与所述连接密封槽的内表面卡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提拉把手。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电源插头。10.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时,电源插头接外部电源插座,当折弯钳本体使用完整后,优先将提拉把手通过第二转动轴向上转动90
°
抬起,通过提拉把手将放置箱顶部的盖板翻转180
°
,使得放置箱的
顶部开启;s2将折弯钳本体水平放置在存放槽的内测,并且折弯钳本体的两个把手分别位于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的正上方,折弯钳本体的输出端位于第三压力检测组件的正上方,此时折弯钳本体对下方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三压力检测组件具有向下的压力,三组检测结构的触点开关均处于闭合通电状态,使得状态指示灯亮起;s3当其中任意一个压力检测结构内部的触点开关未闭合时,即折弯钳本体没有平整的摆放在放置箱的内部,此时状态指示灯的控制线路处于断路,状态指示灯处于关闭状态,方便进行快速的观察和辨别工具是否平整的摆放在对应的放置箱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及方法,包括:放置箱和折弯钳本体,所述放置箱的顶部开设有存放槽,所述放置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的下方开设有拿取槽,本发明涉及工具管理技术领域。该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及方法当工具较多时,只需要针对未亮灯的放置箱进行走近观察,并且将未摆放整齐的折弯钳本体摆正,而对应的放置箱内部若丢失折弯钳本体,则方便进行工具丢失的及时统计,以及时的联系对应工位的施工人员咨询是否携带折弯钳本体外出,防止折弯钳本体丢失而不能及时的进行填补缺失,造成对应工位无法正常使用折弯钳本体工作,节约工具统计和填补的时间,增加设备安全和财产安全。增加设备安全和财产安全。增加设备安全和财产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曹宏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金鼎石油化工机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9
技术公布日:2021/10/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