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2021-10-19 20: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折弯 放置 装置 工具 方法


1.本发明涉及工具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对产品进行加工时,产品弯度的调节作为加工项目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折弯钳对工件的折弯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成型,有助于产品的加工,折弯钳在使用后需要进行整理和存放,以方便下一次的使用和对生产工具的统计,避免伴随着生产时间逐渐增加,折弯钳丢失或被带出操作而造成遗失的现象;
3.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折弯钳在使用后多直接放置在对应的工作区域,而摆放的整齐度不受任何管理的限制,当需要对折弯钳工具统计时,错乱分布的工具无疑会增加统计的繁琐程度,由于统计繁琐而导致管理人员惰性的原因不会每次完工后都进行排查和统计,因此折弯钳需要一个专属的放置设备,存放后方便对折弯钳工具的存放和统计。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解决了没有专门用于存放折弯钳的设备以便于统计折弯钳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包括:放置箱和折弯钳本体,所述放置箱的顶部开设有存放槽,所述放置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的下方开设有拿取槽,所述放置箱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的背部开设有临时插槽,所述放置箱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的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一检测槽、第二检测槽和第三检测槽;配电盒,所述配电盒固定于所述放置箱的背面;第一压力检测组件,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槽的内部,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盒,所述检测盒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检测槽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检测盒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表面与所述检测盒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触凸块,所述滑动块的底部与所述检测盒的内壁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触点开关;第二压力检测组件,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槽的内部;第三压力检测组件,所述第三压力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检测槽的内部;状态指示灯,所述状态指示灯设置于所述放置箱的正面;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通过两个支撑块固定于所述放置箱的顶部。
6.当工具较多时,只需要针对未亮灯的放置箱进行走近观察,并且将未摆放整齐的折弯钳本体摆正,而对应的放置箱内部若丢失折弯钳本体,则方便进行工具丢失的及时统计,以及时的联系对应工位的施工人员咨询是否携带折弯钳本体外出,防止折弯钳本体丢失而不能及时的进行填补缺失,造成对应工位无法正常使用折弯钳本体工作,节约工具统计和填补的时间,增加设备安全和财产安全。
7.进一步地,所述放置箱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的外侧开设有连接密封槽,所述
连接密封槽为方形圈的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抵触凸块的顶端贯穿所述检测盒且延伸至所述检测盒的上方,并且抵触凸块的顶端与所述折弯钳本体的底部抵触。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三压力检测组件的结构均与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折弯钳本体两个把手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三压力检测组件位于所述折弯钳本体工作端的正下方。
10.进一步地,所述状态指示灯的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三压力检测组件之间串联,并且状态指示灯的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三压力检测组件与所述检测盒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调节槽。
12.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表面与所述连接密封槽的内表面卡接。
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提拉把手。
14.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盒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电源插头。
15.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s1使用时,电源插头接外部电源插座,当折弯钳本体使用完整后,优先将提拉把手通过第二转动轴向上转动90
°
抬起,通过提拉把手将放置箱顶部的盖板翻转180
°
,使得放置箱的顶部开启;
17.s2将折弯钳本体水平放置在存放槽的内测,并且折弯钳本体的两个把手分别位于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的正上方,折弯钳本体的输出端位于第三压力检测组件的正上方,此时折弯钳本体对下方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第二压力检测组件和第三压力检测组件具有向下的压力,三组检测结构的触点开关均处于闭合通电状态,使得状态指示灯亮起;
18.s3当其中任意一个压力检测结构内部的触点开关未闭合时,即折弯钳本体没有平整的摆放在放置箱的内部,此时状态指示灯的控制线路处于断路,状态指示灯处于关闭状态,方便进行快速的观察和辨别工具是否平整的摆放在对应的放置箱的内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该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通过指示灯直接进行观察方便且快速,不需要单独打开盖板或走至放置箱的旁边,当工具较多时,只需要针对未亮灯的放置箱进行走近观察,并且将未摆放整齐的折弯钳本体摆正,而对应的放置箱内部若丢失折弯钳本体,则方便进行工具丢失的及时统计,以及时的联系对应工位的施工人员咨询是否携带折弯钳本体外出,防止折弯钳本体丢失而不能及时的进行填补缺失,造成对应工位无法正常使用折弯钳本体工作,节约工具统计和填补的时间,增加设备安全和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的一种脚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22.图2为本发明图1所示的存放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图2所示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图3所示a处的放大图;
25.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状态指示灯部分的控制电路图。
26.图中:1-放置箱、11-存放槽、12-拿取槽、13-临时插槽、14-第一检测槽、15-第二检测槽、16-第三检测槽、17-连接密封槽、2-折弯钳本体、3-配电盒、31-电源插头、4-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1-检测盒、42-支撑弹簧、43-滑动块、44-抵触凸块、45-触点开关、5-第二压力检测组件、6-第三压力检测组件、7-状态指示灯、8-第一转动轴、81、盖板,811-调节槽、82-密封圈、9-第二转动轴、91-提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包括:放置箱1和折弯钳本体2,所述放置箱1的顶部开设有存放槽11,所述放置箱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11的下方开设有拿取槽12,所述放置箱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11的背部开设有临时插槽13,所述放置箱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11的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一检测槽14、第二检测槽15和第三检测槽16;配电盒3,所述配电盒3固定于所述放置箱1的背面;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槽14的内部,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包括检测盒41,所述检测盒41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检测槽14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检测盒41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42,所述支撑弹簧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块43,所述滑动块43的表面与所述检测盒4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触凸块44,所述滑动块43的底部与所述检测盒41的内壁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触点开关45;第二压力检测组件5,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5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槽15的内部;第三压力检测组件6,所述第三压力检测组件6设置于所述第三检测槽16的内部;状态指示灯7,所述状态指示灯7设置于所述放置箱1的正面;第一转动轴8,所述第一转动轴8通过两个支撑块固定于所述放置箱1的顶部。
29.通过三组检测压力检测结构同步对折弯钳本体2进行压力检测,从而判断折弯钳本体2是否正常的摆放在放置箱1的内部,以对折弯钳本体2使用后是否丢失或被取走而快速的辨别,方便工作完整后对工具的统计和识别,通过指示灯7直接进行观察方便且快速,不需要单独打开盖板8或走至放置箱1的旁边,当工具较多时,只需要针对未亮灯的放置箱1进行走近观察,并且将未摆放整齐的折弯钳本体2摆正,而对应的放置箱1内部若丢失折弯钳本体2,则方便进行工具丢失的及时统计,以及时的联系对应工位的施工人员咨询是否携带折弯钳本体2外出,防止折弯钳本体2丢失而不能及时的进行填补缺失,造成对应工位无法正常使用折弯钳本体2工作,节约工具统计和填补的时间,增加设备安全和财产安全。
30.所述放置箱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存放槽11的外侧开设有连接密封槽17,所述连接
密封槽17为方形圈的结构。
31.方形圈的连接密封槽17分布在临时插槽13和存放槽11的外侧,当连接密封槽17的内部与密封圈82之间卡接是,实现折弯钳本体2存放后的防护性能,避免工具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而影响设备使用的寿命,提高放置箱1的防护性能。
32.所述抵触凸块44的顶端贯穿所述检测盒41且延伸至所述检测盒41的上方,并且抵触凸块44的顶端与所述折弯钳本体2的底部抵触。
33.抵触凸块44通过折弯钳本体2的压力可以向下移动,抵触凸块44向下移动时同步带动底部的滑动块43向下移动,滑动块43同步带动底部的触点开关45向下按压闭合,形成闭合启动的状态,触点开关45相连的抵触结构共设置有三组,因此触点开关45的结构共有三组,三组触点开关45只有同时闭合时,状态指示灯7才能启动;
34.当抵触凸块44顶部的折弯钳本体2拿出后,滑动块43在支撑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同步推动上方的抵触凸块44同步向上移动,使得抵触凸块44移动至最上方的初始位置。
35.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5和所述第三压力检测组件6的结构均与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组件5分别位于所述折弯钳本体2两个把手端的正下方,所述第三压力检测组件6位于所述折弯钳本体2工作端的正下方。
36.所述状态指示灯7的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第二压力检测组件5和第三压力检测组件6之间串联,并且状态指示灯7的电源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第二压力检测组件5和第三压力检测组件6与所述检测盒4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37.所述第一转动轴8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盖板8,所述盖板8的顶部开设有调节槽811。
38.盖板8通过第一转动轴8可以稳定的在放置箱1的顶部进行转动调节,并且盖板8表面为透明的结构,方便走进观察折弯钳本体2是否位于放置箱1的内部。
39.所述盖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82,所述密封圈82的表面与所述连接密封槽17的内表面卡接。
40.密封圈82采用橡胶圈,从而方便与连接密封槽17之间卡接密封。
41.所述调节槽8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9,所述第二转动轴9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提拉把手91。
42.提拉把手91方便对盖板8的转动调节,方便盖板8翻转时的用力。
43.所述配电盒3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电源插头31。
44.一种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s1使用时,电源插头31接外部电源插座,当折弯钳本体2使用完整后,优先将提拉把手91通过第二转动轴9向上转动90
°
抬起,通过提拉把手91将放置箱1顶部的盖板8翻转180
°
,使得放置箱1的顶部开启;
46.s2将折弯钳本体2水平放置在存放槽11的内测,并且折弯钳本体2的两个把手分别位于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第二压力检测组件5的正上方,折弯钳本体2的输出端位于第三压力检测组件6的正上方,此时折弯钳本体2对下方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第二压力检测组件5和第三压力检测组件6具有向下的压力,三组检测结构的触点开关45均处于闭合通电状态,使得状态指示灯7亮起;
47.s3当其中任意一个压力检测结构内部的触点开关45未闭合时,即折弯钳本体2没有平整的摆放在放置箱1的内部,此时状态指示灯7的控制线路处于断路,状态指示灯7处于关闭状态,方便进行快速的观察和辨别工具是否平整的摆放在对应的放置箱1的内部。
48.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49.使用时,电源插头31接外部电源插座,当折弯钳本体2使用完整后,优先将提拉把手91通过第二转动轴9向上转动90
°
抬起,通过提拉把手91将放置箱1顶部的盖板8翻转180
°
,使得放置箱1的顶部开启;
50.将折弯钳本体2水平放置在存放槽11的内测,并且折弯钳本体2的两个把手分别位于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第二压力检测组件5的正上方,折弯钳本体2的输出端位于第三压力检测组件6的正上方,此时折弯钳本体2对下方的第一压力检测组件4、第二压力检测组件5和第三压力检测组件6具有向下的压力,三组检测结构的触点开关45均处于闭合通电状态,使得状态指示灯7亮起;
51.当其中任意一个压力检测结构内部的触点开关45未闭合时,即折弯钳本体2没有平整的摆放在放置箱1的内部,此时状态指示灯7的控制线路处于断路,状态指示灯7处于关闭状态,方便进行快速的观察和辨别工具是否平整的摆放在对应的放置箱1的内部。
5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折弯钳使用后的放置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指示灯7直接进行观察方便且快速,不需要单独打开盖板8或走至放置箱1的旁边,当工具较多时,只需要针对未亮灯的放置箱1进行走近观察,并且将未摆放整齐的折弯钳本体2摆正,而对应的放置箱1内部若丢失折弯钳本体2,则方便进行工具丢失的及时统计,以及时的联系对应工位的施工人员咨询是否携带折弯钳本体2外出,防止折弯钳本体2丢失而不能及时的进行填补缺失,造成对应工位无法正常使用折弯钳本体2工作,节约工具统计和填补的时间,增加设备安全和财产安全。
5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