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建筑施工 混凝土 模板 用顶升机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


背景技术:

2.在进行建筑施工中,通常需要把混凝土模板安放到固定位置,使混凝土浇筑成型,因此用于混凝土模板的顶升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筑设备,在现有的用于混凝土模板的顶升装置中,还都是使用千斤顶,当使用千斤顶进行顶升不能到达固定位置时,需要在下次进行顶升的千斤顶的底部放置垫块,从而增加顶升的高度,由于增加的垫块稳定性能不好,从而影响了顶升装置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混凝土模板位于顶板的上侧,升降组件驱动带动第一升降槽向上移动,同时带动第一升降槽、第一升降槽和第三升降槽及顶板上移,将混凝土模板安放到固定位置,该顶升机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新型机械加工的半自动化切割机,包括:
6.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升降组件;
7.第一升降槽,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其底部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槽竖向移动;
8.第二升降槽,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槽内;
9.第三升降槽,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槽内,其顶部设置有顶板;
10.所述第一升降槽的两侧壁上均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升降槽的两侧壁上均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齿轮;
11.所述固定槽的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升降槽的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升降槽的两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升降槽的两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第四齿条;
12.每个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均与其对应的第一齿条和第三齿条啮合;每个所述第二齿轮的两侧均与其对应的第二齿条和第四齿条啮合。
13.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包括:
14.2个u型支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每个所述u型支撑件的2个竖直支腿上均具有开口向上的空腔;每个所述空腔的前后侧壁均具有开孔;
15.4个支杆,均可滑动的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空腔内,其顶部均与所述第一升降槽的底部固定连接;
16.4个连接杆,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u型支撑件的4个竖直支腿之间;每个所述连接杆上均设置有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上均可转动的连接有4个转动杆的一端,每个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均穿过与其对应的开孔,且与其对应的支杆底部抵接;
17.2个所述u型支撑件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4个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同时向上翻转。
18.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19.2个转杆,平行设置于2个所述连接件之间;其两端部均穿过对应一侧的连接件,且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转杆的一端均与其对应的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20.2个第三齿轮,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转杆上,且2个所述第三齿轮相啮合;
21.驱动杆,可转动的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转杆的下侧,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其对应的第三齿轮相啮合;
22.电机,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上,且与所述驱动杆一端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
23.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槽、第二升降槽和第三升降槽的后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接滑块,所述固定槽、第一升降槽、第二升降槽的后侧壁上均具设置有卡接滑槽,每个所述卡接滑块均可滑动的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卡接滑槽内。
24.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凹槽,所述顶板的两侧设置有向下的侧板,每个所述侧板均可滑动的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凹槽内。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6.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固定槽内可滑动的连接有第一升降槽,第一升降槽内可滑动的连接有第二升降槽,第二升降槽内可滑动的连接有第三升降槽,第一升降槽的两侧壁上均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升降槽的两侧壁上均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齿轮;固定槽的两侧壁内侧均设置有第一齿条,第一升降槽的两侧壁内侧均设置有第二齿条,第二升降槽的两侧壁外侧均设置有第三齿条,第三升降槽的两侧壁外侧均设置有第四齿条;每个第一齿轮的两侧均与其对应的第一齿条和第三齿条啮合;每个第二齿轮的两侧均与其对应的第二齿条和第四齿条啮合。
27.使用时,升降组件带动第一升降槽向上移动一倍的距离,同时带动第二升降槽向上移动两倍的距离,第三升降槽向上移动三倍的距离,第三升降槽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混凝土模板放置于顶板上,混凝土模板在第三升降槽的作用下移动至固定的位置上,该升降机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1中升降组件的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1中固定槽、第一升降槽、第二升降槽和第三升降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2.图中,固定槽

1、第一齿条

11、凹槽

12、升降组件

2、u型支撑件

21、空腔

211、开孔

212、支杆

22、连接杆

23、连接件

231、转动杆

24、第一升降槽

3、第一齿轮

31、第二齿条

32、第二升降槽

4、第二齿轮

41、第三齿条

42、第三升降槽

5、第四齿条

51、顶板

6、侧


61、驱动组件

7、转杆

71、第三齿轮

72、驱动杆

73、驱动齿轮

74、电机

75、卡接滑块

8、卡接滑槽

81。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用顶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槽1、第一升降槽3、第二升降槽4和第三升降槽5,固定槽内设置有升降组件2;第一升降槽3,可滑动的设置于固定槽1内,其底部与升降组件 2连接;升降组件2能够带动第一升降槽3竖向移动;第二升降槽4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升降槽3内;第三升降槽5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升降槽4内,其顶部设置有顶板6;第一升降槽3的两侧壁上均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齿轮31,第二升降槽4的两侧壁上均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齿轮41;固定槽1的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齿条11,第一升降槽3的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齿条32,第二升降槽4的两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三齿条42,第三升降槽5的两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第四齿条51;每个第一齿轮31的两侧均与其对应的第一齿条11和第三齿条42啮合;每个第二齿轮41的两侧均与其对应的第二齿条32和第四齿条51 啮合。
36.本实施例中,固定槽1内可滑动的连接有第一升降槽3,第一升降槽3内可滑动的连接有第二升降槽4,第二升降槽4内可滑动的连接有第三升降槽5,第一升降槽3的两侧壁上均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齿轮11,第二升降槽4的两侧壁上均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齿轮41;固定槽1的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齿条 11,第一升降槽3的两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齿条32,第二升降槽4的两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三齿条42,第三升降槽5的两外侧壁上均设置有第四齿条51;每个第一齿轮31的两侧均与其对应的第一齿条11和第三齿条42啮合;每个第二齿轮41的两侧均与其对应的第二齿条32和第四齿条51啮合。使用时,升降组件2带动第一升降槽3向上移动一倍的距离,同时带动第二升降槽4向上移动两倍的距离,第三升降槽5向上移动三倍的距离,第三升降槽5的顶部设置有顶板6,混凝土模板放置于顶板6上,混凝土模板在第三升降槽5的作用下移动至固定的位置上,该升降机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
37.固定槽1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凹槽12,顶板6的两侧设置有向下的侧板61,每个侧板61均可滑动的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凹槽12内。顶板6两侧的侧61可滑动的设置于对应的凹槽12内,使顶升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稳状态,进一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其中,第一升降槽3、第二升降槽4和第三升降槽5的后侧壁上均具设置有卡接滑块8,固定槽1、第一升降槽3、第二升降槽4的后侧壁上均设置有卡接滑槽81,每个卡接滑块8均可滑动的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卡接滑槽81内。
38.请参阅图3,升降组件2包括:2个u型支撑件21、4个支杆22和2个连接杆23,2个u型支撑件21固定设置于固定槽1内,每个u型支撑件21的2 个竖直支腿上均具有开口向上的空腔211;每个空腔211的前后侧壁均具有开孔212;4个支杆22均可滑动的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空腔211内,其顶部均与第一升降槽3的底部固定连接;2个连接杆23分别设置于每个u型支
撑件21的 2个竖直支腿之间;每个连接杆23上均设置有连接件231;每个连接件231上均可转动的连接有2个转动杆24的一端,每个转动杆24的另一端均穿过与其对应的开孔212,且与其对应的支杆22底部抵接;2个u型支撑件21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7,用于驱动4个转动杆24的另一端同时向上翻转。
39.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2包括2个u型支撑件21,每个u型支撑件21上的2个竖直支腿上均具有空腔211,空腔211的前后侧壁上均具有开孔212,每个空腔211内均可滑动的设置有支杆22,每个u型支撑件21的2个竖直支腿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23,每个连接杆23上均设置有连接件231,每个连接件 231上可转动的连接有2个转动杆24的一端,2个转动杆24的另一端穿过与其对应的开孔212,并与其对应的支杆22底部抵接;驱动组件7设置于2个u型支撑件21之间。使用时,驱动组件7驱动4个转动杆24的另一端同时向上翻转,由于受到向上的推力,抵接在转动杆24上的支杆22沿空腔211向上移动,同时带动第一升降槽3向上移动。
40.其中,驱动组件7包括:2个转杆71、2个第三齿轮72、驱动杆73和电机 75,2个转杆71平行设置于2个连接件231之间;其两端部均穿过对应一侧的连接件73,且与连接件231可转动连接,每个转杆71的一端均与其对应的转动杆24的一端连接;2个第三齿轮72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转杆71上,且2个第三齿轮72相啮合;驱动杆73可转动的设置于其中一个转杆71的下侧,驱动杆 73上设置有驱动齿轮74,驱动齿轮74与其对应的第三齿轮72相啮合;电机 75设置于其中一个连接件231上,且与驱动杆73一端连接,电机75用于驱动驱动杆73转动。使用时,电机75带动驱动杆73以及设置在驱动杆73上的驱动齿轮74转动,驱动齿轮74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一个第三齿轮72转动,从而使两个相啮合的第三齿轮72同时反向转动,两个转杆71反向转动,同时带动转动杆24的另一端同时向上或向下翻转,进而驱动支杆22向上移动,实现顶升机的竖向移动。
4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