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框架结构卸载拔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2: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卸载 建筑施工 框架结构 结构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卸载拔柱结构。


背景技术:

2.托梁拔柱是在不拆构筑物上部结构的情况下实施截除柱子的部分(或全部)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主要适合于因功能改变需要增大使用空间或改变平面布局。托梁拔柱是托屋架拔柱、托梁拆墙及托梁拔柱的统称,是在不拆或少拆上部结构的情况下,实施拆除中部柱或墙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目前,许多单位为了适应今后进一步发展,都常常希望能抽除某些建筑物的柱或墙,以扩大其使用空间,而且在改造过程中,能不影响其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
3.现检索到一篇申请号为cn201410277963.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托梁拔柱施工方法,分别用立柱安装于a柱和c柱的下方;利用行车梁上安装的手拉葫芦拉吊安装横梁,使横梁贯穿b柱且两端固定连接立柱的上端,横梁的两端与a柱和c柱的外周固牢;横梁与b柱连接处的上方设置有柱托,柱托与b柱固定连接;拔除b柱下方的拆除段。本发明利用预拔除柱的两侧相邻的柱做支撑柱,将二根钢大梁固定住欲拔除柱,通过设置转换构件,将荷载转移,不拆除柱上部部位,拆除柱下部位,实现对已有建筑的改造。并且不降低厂房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刚度;节省了施工空间、施工周期短、不影响车间生产、安全可靠。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拔柱工艺还需要预制横梁以及通过电葫芦吊装,整个操作繁琐以及操作难度大,存在影响拔柱施工效率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拔柱操作便捷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卸载拔柱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框架结构卸载拔柱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框架结构卸载拔柱结构,包括多个支撑座以及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输出端与原承重梁抵接;原承重柱开设有正交的通孔,所述通孔长度方向与对应的支撑梁长度方向相同,原承重柱于所述通孔内浇注有混凝土层,原承重梁连接有钢筋网,所述钢筋网内设置有便于卸掉所述千斤顶的固定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座对千斤顶进行支撑,通过对原承重柱四侧的千斤顶完成对原承重梁的卸载操作,便于对原承重柱进行钻孔卸载,待钻孔后,将千斤顶重新放置于对原承重梁支撑的位置,通过固定组件以及钢筋网的相互配合作用,完成对千斤顶的支撑以及新承重梁的加固操作,朝向承重柱内浇筑混凝土层,大大提升对新承重梁的荷载强度,待新承重梁养护完成后,采用无痕切割完成对原承重柱进行切割。
9.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外模以及围护,所述围护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围板,所述围板与所述钢筋网连接,所述外模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模板,所述千斤顶位于所述围护围设的空间内,所述外模与所述围护之间的间隙填充有商砼层。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浇筑商砼形成新承重梁,待商砼层养护完成,同时对
千斤顶进行围护后用于对千斤顶进行保护支撑。
11.可选的,所述围板竖直方向逐渐朝向所述千斤顶方向倾斜,所述围护靠近于原承重梁一端的开口尺寸大于另一端的开口尺寸。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围板用于对千斤顶进行支撑,降低千斤顶掉落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围护内腔浇注有灌浆料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浆料具有流动性能好以及微膨胀性能,进一步保证围护内承重强度以及围板与灌浆料之间贴合更加紧密的效果。
15.可选的,所述支撑座设置为放置于地面的钢支撑。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钢支撑安装于地面形成支撑座,既有利于拆除支撑座,同时也有利于安装千斤顶。
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8.1.通过千斤顶支撑对原承重柱进行卸载,确保对原承重柱进行取芯钻孔操作的安全性能,通过支外模以及围护对千斤顶进行保护以及支撑,朝向对外模以及围护之间范围以及通孔内进行灌浇商砼后,取出千斤顶后对围护空间浇注灌浆料,进一步保证新承重梁的荷载强度,便于后续拔柱操作;
19.2.围板倾斜设置便于对千斤顶进行支撑,且便于取出千斤顶。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22.附图标记:1、支撑座;2、千斤顶;3、通孔;4、混凝土层;5、钢筋网;6、外模;7、围护;8、钢支撑;9、原承重柱;10、原承重梁。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框架结构卸载拔柱结构。参照图1,框架结构卸载拔柱结构包括三个支撑座1以及安装于支撑座1上的千斤顶2,支撑座1由钢支撑8组成,将钢支撑8放置于地面,千斤顶2放置于钢支撑8的顶部上,千斤顶2的输出端与原承重梁10抵接,千斤顶2与原承重梁10抵接的位置紧靠原承重柱9,原承重柱9周边的三个原承重梁10在千斤顶2的支撑作用下实现卸载原承重柱9对原承重梁10的承重作用。
25.参照图1和图2,将未设置千斤顶2一侧的原承重柱9进行取芯钻孔形成通孔3,原承重柱9设有两个正交的通孔3,立刻采用钢支撑8以及千斤顶2支撑,拆卸另一个方向的钢支撑8以及千斤顶2,沿其方向进行钻孔取芯,通孔3为贯穿设置,通孔3的长度方向与原承重梁10的长度方向相同,原承重柱9于通孔3内浇筑有混凝土层4,且此混凝土层4强度等级与原承重柱9的混凝土强度级别大一个等级;待两个通孔3内浇注完混凝土层4后形成新承重梁,此时四个千斤顶2均与原承重梁10支撑。
26.同时为了进一步保证新承重梁的荷载强度,原承重梁10连接有钢筋网5,原承重梁10贯穿开设在有固定孔后,在固定孔内穿设有对拉螺栓,通过对拉螺栓与钢筋网5之间的焊
接固定,钢筋网5内设置有便于拆卸千斤顶2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外模6以及围护7,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围板,围板与钢筋网5连接,外模6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模板,模板与钢筋网5连接,千斤顶2位于多个围板围设的空间内,外模6包裹于围护7外;竖直设置的围板沿着竖直朝下逐渐朝向千斤顶2方向发生倾斜,即,围护7靠近于的原承重梁10一端的开口尺寸大于另一端的开口尺寸,实现对千斤顶2支撑的目的。
27.参照图1和图2,模板与围板之间的空间灌注有商砼层,商砼层的强度级别与原承重柱9的混凝土强度级别高一个级别,待商砼层固化养护完成后,拆掉外模6,且将千斤顶2底部的围板拆掉,驱动千斤顶2与原承重梁10施加相互作用力,千斤顶2从围护7内被挤出,千斤顶2从围护7下部掉落,完成将千斤顶2拆卸的操作。
28.为了进一步增强新承重梁的承载强度,朝向围护7内腔浇注灌浆料且形成灌浆料料层,灌浆料采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它是以高强度材料为骨料,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以高流态、微膨胀等物质配置而成,由于灌浆料具有微膨胀以及高流态的性能,保证灌浆料层在围护7内填充紧密以及与围板之间连接更加稳固,具有增强新承重梁的荷载强度。
2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框架结构卸载拔柱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选取原承重柱9的三个侧面,安装钢支撑8,完成支撑座1的搭建,将千斤顶2安装于钢支撑8顶端,千斤顶2输出端与原承重梁10抵接;对原承重柱9进行取芯钻孔后,立刻用千斤顶2支撑,将另一个方向的千斤顶2以及钢支撑8取走,沿着此方向进行取芯钻孔,直至原承重柱9的四个方向完全钻通,原承重梁10连接钢筋网5,同时对千斤顶2进行围护7后支外模6,朝向外模6与围护7之间以及通孔3灌注混凝土层4后,拆除外模6以及千斤顶2底部的围板,千斤顶2与原承重梁10相互作用后拆下千斤顶2,重新加固围护7后朝向围护7内灌注灌浆料层;最后通过将原承重柱9位于新承重梁下面的部分切割掉,实现拔柱的目的。
3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