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础桩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2: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基础 市政


1.本实用新型属于基础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用基础桩。


背景技术:

2.在路灯杆或交通信号设施等的安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在地下采用混凝土和钢筋浇筑地笼基础,如此导致施工周期长且复杂,同时劳动强度大,如此导致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且结构简单的基础桩。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础桩,包括桩体和法兰盘,所述桩体由桩体上部和桩体下部组成,所述桩体上部和桩体下部均竖直设置,且所述桩体下部的上端与所述桩体上部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桩体上部为柱体,所述桩体下部为螺纹钻或锥尖端朝下的锥体,所述法兰盘水平设置,并固定安装在所述桩体上部的上端。
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所述桩体下部为锥体时,整个桩体可在外力作用下压入地下,而当桩体下端为螺纹钻时,整个桩体可旋转并钻入地下,且法兰盘始终露在地面上用以安装路灯杆或是交通信号设施的杆体,如此可免去地脚笼。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桩体上部的内部中空,且其上端敞口,所述桩体上部的上端穿过所述法兰盘的内孔,并与其连接固定。
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减轻基础桩的重量。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桩体上部的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泄水孔。
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避免桩体上部内积水而导致桩体上部的使用寿命缩短。
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桩体上部的锚定组件,所述锚定组件具有多个锚杆,多个所述锚杆用以在所述桩体上部插入地下后均锚定在土壤中。
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通过锚定组件来对桩体进一步的加固,使得其在底下更加稳固。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锚定组件还包括连接块,多个所述锚杆竖向设置并围设在所述连接块外围,每个所述锚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块上下摆转连接,所述桩体上部的侧壁上设有锚孔组,所述锚孔组具有多个在桩体上部侧壁上水平间隔分布的锚孔,所述锚定组件置于所述桩体上部内,且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桩体上部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锚杆的下端均伸入到对应所述锚孔内,或每个所述锚杆与所述连接块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张力用以驱动对应所述锚杆向上摆转,或所述锚定组件还包括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位于所述桩体上部内,并固设在所述锚孔组的下方,所述导向环用以将多个所述锚杆的下端导入到对应所述锚孔内;下压所述连接块以使得多个所述锚杆相对于所述连接块向上摆转,且每个所述锚杆的下端均伸出至对应所述锚孔外,以插入到土壤中,或上提所述连接块以使得
多个所述锚杆均收纳至所述桩体上部内。
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连接块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压时,此时每个锚杆的下端均经对应的锚孔伸出至所述桩体上部外,并锚定在土壤中,以使得桩体在土壤中更加稳固,而上提连接块在可使得锚杆均收纳至桩体上部内。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锚定组件具有多个,且所述锚孔组设有多组,多个所述锚定组件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桩体上部内,且多组所述锚孔组在所述桩体上部内上下间隔分布,并与多个所述锚定组件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锚定组件的多个所述锚杆与对应所述锚孔组的多个所述锚孔一一对应;任意相邻两个连接块之间通过一根竖向设置在二者之间的连接杆连接,或除最下端的连接块以外的每个所述连接块的中部均设有上下贯穿其且相互对应的通孔,且由上向下每个所述通孔的截面面积依次顺序减小。
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整个桩体可通过多个锚定组件锚定在土壤中,从而使得整个桩体在土壤中更加稳固。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锚定组件设有2

3个。
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18.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锚定组件的锚杆数量为2

6个。
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其稳固性佳,且不影响桩体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基础桩的结构简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基础桩的另一结构简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基础桩与加强板的配合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基础桩的结构简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锚定组件中各锚杆下端与对应所述锚孔对齐时的局部放大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锚定组件中各锚杆下端伸出对应所述锚孔外的局部放大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连接块与多个所述锚杆的俯视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所述锚定组件中各锚杆下端在初始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所述锚定组件中各锚杆下端与导向环接触时的局部放大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锚定组件的结构简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所述基础桩的结构简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所述杵杆与多个所述连接块的配合图;
32.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所述的基础桩的局部图;
33.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所述丝杆与连接块的配合图。
34.图中:1桩体、11桩体上部、111泄水孔、112锚孔、12桩体下部、2法兰盘、21加强板、3锚定组件、31锚杆、32连接块、321通孔、33弹性件、34导向环、36撑杆、35撑环、4连接杆、5杵杆、6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6.实施例1
3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础桩,包括桩体1和法兰盘2,所述桩体1由桩体上部11和桩体下部12组成,所述桩体上部11和桩体下部12均竖直设置,且所述桩体下部12的上端与所述桩体上部11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桩体上部11为柱体,所述桩体下部12为螺纹钻(见图2)或锥尖端朝下的锥体(见图1),所述法兰盘2水平设置,并固定安装在所述桩体上部11的上端,且优选的,所述桩体下部12为螺纹钻时,所述桩体上部11的横截面为圆形,当所述桩体下部为锥体时,整个桩体可在外力作用下压入地下,而当桩体下端为螺纹钻时,整个桩体可旋转并钻入地下,且法兰盘始终露在地面上用以安装路灯杆或是交通信号设施的杆体,如此可免去地脚笼。其中,所述螺纹钻可为螺杆为锥尖端朝下的螺锥。
3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桩体上部11的内部中空,且其上端敞口,所述桩体上部11的上端穿过所述法兰盘2的内孔,并与其连接固定,如此可减轻基础桩的重量。
3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桩体上部11的侧壁上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泄水孔111,如此可避免桩体上部内积水而导致桩体上部的使用寿命缩短。
40.其中,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桩体1与所述法兰盘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法兰盘2的下方还围设有多个加强板21,加强板21为三角形并分别与所述法兰盘2和桩体1固定连接,如此可使得法兰盘2和桩体1上端连接更加牢固。
41.其中,所述法兰盘的形状可为方形或圆形或正多边形。
42.其中,所述桩体上部的横截面为方形或圆形或正多边形
43.其中,该基础桩可回收再利用,当桩体的桩体下部为锥体时,可直接向上拔出基础桩,而当桩体的桩体下部为螺纹钻时,则可反向转动桩体使得其退出土壤中。
44.其中,优选的,可在所述桩体上部的侧壁的上端位于所述法兰盘的下方还设有贯穿其的进线孔,所述进线孔用以穿入电线,如此便于电线埋入地下并穿入至桩体上部内以引入到路灯杆或交通信号设备的杆,如摄像头杆或交通信号灯杆。
45.实施例2
46.如图4

图7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桩体上部11的锚定组件3,所述锚定组件3具有多个锚杆31,多个所述锚杆31用以在所述桩体上部11插入地下后均锚定在土壤中,如此可通过锚定组件来对桩体进一步的加固,使得其在底下更加稳固。
4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锚定组件3还包括连接块32,多个所述锚杆31竖向设置并围设在所述连接块32外围,每个所述锚杆31的上端与所述连接块32上下摆转连接,所述桩体上部11的侧壁上设有锚孔组,所述锚孔组具有多个在桩体上部11侧壁上水平间隔分布的锚孔112,所述锚定组件3置于所述桩体上部11内,且所述连接块32与所述桩体上部11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锚杆31与所述连接块32之间设有弹性件33,所述弹性件33弹性张力用以驱动对应所述锚杆31向上摆转,下压所述连接块32以使得多个所述锚杆31相对于所述连接块32向上摆转,且每个所述锚杆31的下端均伸出至对应所述锚孔112外,以插入到土壤中,或上提所述连接块32以使得多个所述锚杆31均收纳至所述桩体上部11内,如此使得连接块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压时,此时每个锚杆的下端均经对应的锚孔伸出至所述桩体上部外,并锚定
在土壤中,以使得桩体在土壤中更加稳固,而上提连接块在可使得锚杆均收纳至桩体上部内(在初始状态时,多个锚杆均位于所述锚孔组的上方,每个所述锚杆在其对应弹性件的作用下,其下端始终与所述桩体上部的内壁接触,当连接块向下移动至每个所述锚杆的下端均与对应所述锚孔对齐时,锚杆的下端均伸入到对应所述锚孔内,连接块继续向下移动过程中,锚杆的下端均伸出至桩体上部外,并插入土壤中),其中,所述锚杆为“丿”形,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48.其中,该基础桩可回收利用,在回收前向上提连接块,使得锚杆均回收到桩体上部内,再将基础桩从土壤中取出即可。
49.其中,进线孔位于所述锚定组件的上方。
50.实施例3
51.如图8所示,同实施例2,其区别在于,没有设置弹性件,但每个所述锚杆31的下端均伸入到对应所述锚孔112内(在初始状态下,每个所述锚杆的下端均与对应所述锚孔对齐,且其下端的下端伸入到对应所述的锚孔内,但不伸出至所述桩体上部外,连接块在外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使得每个所述锚杆的下端均伸出至对应所述锚孔外并插入土壤中)。
52.实施例4
53.如图9所示,同实施例2,其区别在于,没有设置弹性件,但所述锚定组件3还包括导向环34,所述导向环34位于所述桩体上部11内,并固设在所述锚孔组的下方,所述导向环34用以将多个所述锚杆31的下端导入到对应所述锚孔112内(其中,所述导向环外侧的上端进行倒角处理,初始状态时,每个所述锚杆均竖向状态,连接块在外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至锚杆的下端与对应所述锚孔对齐并与所述导向环的上端接触,并在导向环上端的倒角处的导向下伸入到对应所述锚孔内,继续下压所述连接块至多个所述锚杆的下端均伸出至所述锚孔外,并插入土壤中)。
54.实施例5
55.如图10所示,同实施例3,其区别在于,所述锚定组件3还包括一个撑环35和多个与锚杆一一对应的撑杆36,所述撑环35设置在对应所述连接块32的下方,并位于多个所述锚杆之间,多个所述撑杆36围设在所述撑环35外围,其一端与所述撑环35上下摆转连接,其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锚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如此在多个所述锚杆均经对应的锚孔穿出至桩体上部外并插入到土壤中后,多个所述撑杆34撑开,此时可对锚杆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锚杆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自行收纳至桩体1上部内。
56.实施例6
57.如图11所示,同实施例2、实施例3或实施例4或实施例5,其区别在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锚定组件3具有多个,且所述锚孔组设有多组,多个所述锚定组件3上下间隔分布在所述桩体上部11内,且多组所述锚孔组在所述桩体上部11内上下间隔分布,并与多个所述锚定组件3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锚定组件3的多个所述锚杆31与对应所述锚孔组的多个所述锚孔112一一对应;任意相邻两个连接块32之间通过一根竖向设置在二者之间的连接杆4连接(如此最上端所述连接块在外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即可带动余下多个所述连接块同步向下移动,以使得多个所述锚定组件能同步锚定在土壤中,其中,连接杆的直径需小于导向环或撑环的内孔孔径,如此使得连接杆能穿过导向环或撑环)。
5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锚定组件3设有2

3个,如此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59.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锚定组件3的锚杆31数量为2

6个,如此其稳固性佳,且不影响桩体的结构强度。
60.实施例7
61.如图12所示,同实施例5,其区别在于,且除最下端的连接块32以外的每个所述连接块32的中部均设有上下贯穿其且相互对应的通孔321,且由上向下每个所述通孔321的截面面积依次顺序减小,如此使得整个桩体可通过多个锚定组件锚定在土壤中,从而使得整个桩体在土壤中更加稳固,其中,所述通孔均为圆孔,且多个所述通孔同轴分布,此时可通过一根杵杆5来完成多个所述锚定组件的安装,所述杵杆5的横截面为圆形,但其直径由一端向另一端逐级增大,初始状态时,将杵杆5的直径较小的一端穿过多个所述通孔至与最下端所述连接块接触,而杵杆每个直径增粗处分别与余下的任意一个所述连接块上端相抵,如此在下压所述杵杆时即可带动多个所述连接块同步向下移动,在多个所述锚定组件安装锚定到位后,可向上提所述杵杆,并将杵杆取出(其中,导向环或撑环的孔径需满足大于杵杆对应的直径,且杵杆在经过导向环或撑环时均不与其接触)。
62.其中,实施例2

实施例5中连接块的上端或实施例6中最上端的连接块的上端还可设置一个挂环,如此可在基础桩回收时先利用钩件钩住挂环向上提使得锚定组件均相对于桩体上部向上移动以使得各锚杆均收纳至桩体内。
63.实施例8
64.如图13所示,同实施例2,其区别在于,每个所述锚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块摆转连接,而其上端靠近对应所述锚孔处,此时向上提所述连接块,此时锚杆伸出至对应锚孔外,而向下压所述连接块,此时锚杆收纳至桩体上部内,如此可在连接块的上端设置一根拉杆,用以方便向上拉连接块或向下压连接块。
65.实施例9
66.同实施例6,其区别在于,每个所述锚杆的下端与对应所述连接块摆转连接,而其上端靠近对应所述锚孔处,且在设有导向环时,导向环设置在对应所述毛孔组的上端,向上提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连接块,则多个所述连接块同步向上移动至带动多个所述锚杆伸出至对应所述锚孔外,向下压位于最上方的所述连接块,则多个所述连接块同步向下移动至带动多个所述锚杆收纳至所述桩体上部内。
67.实施例10
68.如图14所示,上述实施例2

实施例9中任一个实施例中,均可在桩体上部内设置一根竖直设置的丝杆,且丝杆与所述桩体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丝杆的上端突出于所述桩体上部的上端,且丝杆的上端端部可为正六边形,如此可利用与之配合的套筒扳手来转动丝杆,而连接块上均设置与丝杆相配合的螺纹孔,如此丝杆与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如此转动丝杆则可带动桩体上部内的连接块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若有多个连接块,则多个连接块均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且多个所述连接块也是同步移动,如此使得其结构更加简单,其原理类似于丝杆驱动机构。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