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管涌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1:2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结构 基础 申请 建筑 防管涌桩


1.本申请涉及建筑基础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管涌桩结构。


背景技术:

2.坝身或坝基内的土壤颗粒被渗流带走的现象称为管涌,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内平地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的险情的统称,这种险情在湖北一般叫翻砂鼓水,江西叫泡泉。
3.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被地下水从粗颗粒的空隙中带走,从而导致土体形成贯通的渗流通道,造成土体塌陷的现象,管涌破坏一般有一个发展过程,是一种渐进性的破坏,管涌一般发生在一定级配的无粘性土中,发生部位可以在渗流逸出处,也可以在土体内部,因而也被称之为渗流的一种潜蚀现象。
4.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高铁等工程。
5.如何在容易出现管涌的路基中设置桩基础是个难以处理的问题,而在设置好桩基础后如何能够提高桩基础的稳定性,从而达到防管涌的目的也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桩体插入地面后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管涌桩结构。
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管涌桩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防管涌桩结构,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包括有一外一内的外桩与内桩,所述外桩柱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内桩插合在所述空腔中与所述外桩相套合进行连接,所述空腔靠近底部的侧壁贯穿开设有穿槽,在所述空腔底部设置有伸出件,所述伸出件与所述内桩底部相抵接,所述伸出件穿出所述穿槽凸出在所述外桩外壁。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桩与外桩的相配合,使得桩体在插入地面以后,伸出件可以从穿槽处伸出插入地面,形成倒钩的结构,使得桩体可以牢固稳定地设置在地面上,从而形成稳定的桩基结构,有效地对管道头进行支撑,可以有效减少管道内的管涌出现。
10.优选的,所述伸出件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穿槽中的凸桩,所述凸桩靠近所述内桩的一侧开设有倾斜向下的第一斜面,所述内桩的靠近底部的侧壁为与所述凸桩相适配的第二斜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桩竖直向下进行安装,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配合,使得内桩可以与凸桩相抵接,从而使得凸桩可以从穿槽处穿出,使得凸桩可以与桩体整体形成倒钩结构,一方面使得桩基可以稳定设置,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管道内的管涌出现。
12.优选的,所述穿槽为由所述外桩外壁至所述外桩内壁进行倾斜向下的开设。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桩与凸桩相抵触后,凸桩可以斜向上插入土地中,使
得凸桩与桩体之间形成倒钩的结构,桩体可以具备更好的稳定性,提高对于管道头的支撑效果。
14.优选的,所述凸桩远离所述内桩的一侧设置有斜插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斜插面的设置,能够使得凸桩在伸出土地之后,可以顺利插入土层中,可以使得凸桩与桩体之间形成倒钩的结构,桩体可以具备更好的稳定性,提高对于管道头的支撑效果。
16.优选的,所述外桩底部的直径由外至内逐渐变小。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桩入地的过程中可以顺利的、便捷地打入地基中。
18.优选的,所述外桩底部固定有钢筋钉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桩入地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顺利的、便捷地打入地基中。
20.优选的,所述外桩外壁固定有加强网。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桩体整体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桩体可以稳定支撑。
22.优选的,所述外桩外壁插接有固定插条。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桩体设置在土层中的牢固性,使得桩体可以稳定设置在地面中。
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本申请通过内桩与外桩的相配合,使得桩体在插入地面以后,伸出件可以从穿槽处伸出插入地面,形成倒钩的结构,使得桩体可以牢固稳定地设置在地面上,从而形成稳定的桩基结构,有效地对管道头进行支撑,可以有效减少管道内的管涌出现。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桩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1、内桩;12、外桩;13、空腔;14、穿槽;15、凸桩;16、第一斜面;17、第二斜面;18、斜插面;21、钢筋钉头;22、加强网;23、插条。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防管涌桩结构。
31.参照图1、图2,一种防管涌桩结构,包括有桩体,桩体其中包括有内桩11与外桩12,具体地,在外桩12的柱体中开设有空腔13,空腔13为柱型,且空腔13的尺寸与内桩11的尺寸相一致,使得内桩11可以插入空腔13中,同时,在空腔13的底部侧壁贯穿开设有穿槽14,穿槽14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穿槽14在外桩12两侧对称设置。
32.同时,参照图1、图2,穿槽14与空腔13相连通,在穿槽14中滑移连接有凸桩15,其中,该穿槽14由外桩12的外壁至外桩12的内壁进行倾斜向下的开设,使得凸桩15可以在穿槽14中进行倾斜方向上的位移。
33.并且,参照图1、图2,在内桩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斜面16,相适配地,在凸桩15靠近底部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斜面16相适配的第二斜面17,内桩11可以通过第一斜面16与第二
斜面17的相配合抵接,在内桩11往下安装在外桩12空腔13的时候可以将凸桩15朝穿槽14的延伸方向进行挤压,使得凸桩15可以从穿槽14处伸出、进而伸入土层中。
34.同时,参照图1、图2,在该凸桩15远离内桩11的一侧开设有斜插面18,斜插面18的设置有利于凸桩15从穿槽14处伸出时,可以稳定插入在土层中,形成稳定的倒钩结构,使得整个桩体可以具备有良好的稳定性,使得设置在桩体上的建筑具备有较好的稳定性。
35.同时,参照图1、图2,在外桩12的底部直径由外至内逐渐变小,同时,该外桩12的底部固定有钢筋钉头21,使得外桩12在打入地面的时候可以顺利的、便捷地打入地基中。
36.并且,参照图1、图2,在该外桩12的外壁固定有加强网22,在该外桩12的外壁插接有固定插条23,加强网22与插条23的设置能够使得桩体的整体结构将更为稳定,有效提高桩体的稳定性。
37.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申请做出的解释,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管涌桩结构,包括: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包括有一外一内的外桩(12)与内桩(11),所述外桩(12)柱体内开设有空腔(13),所述内桩(11)插合在所述空腔(13)中与所述外桩(12)相套合进行连接,所述空腔(13)靠近底部的侧壁贯穿开设有穿槽(14),在所述空腔(13)底部设置有伸出件,所述伸出件与所述内桩(11)底部相抵接,所述伸出件穿出所述穿槽(14)凸出在所述外桩(12)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管涌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件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穿槽(14)中的凸桩(15),所述凸桩(15)靠近所述内桩(11)的一侧开设有倾斜向下的第一斜面(16),所述内桩(11)的靠近底部的侧壁为与所述凸桩(15)相适配的第二斜面(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管涌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槽(14)为由所述外桩(12)外壁至所述外桩(12)内壁进行倾斜向下的开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管涌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桩(15)远离所述内桩(11)的一侧设置有斜插面(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管涌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桩(12)底部的直径由外至内逐渐变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管涌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桩(12)底部固定有钢筋钉头(2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管涌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桩(12)外壁固定有加强网(2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管涌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桩(12)外壁插接有固定插条(23)。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管涌桩结构,属于建筑基础技术领域,其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包括有一外一内的外桩与内桩,所述外桩柱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内桩插合在所述空腔中与所述外桩相套合进行连接,所述空腔靠近底部的侧壁贯穿开设有穿槽,在所述空腔底部设置有伸出件,所述伸出件与所述内桩底部相抵接,所述伸出件穿出所述穿槽凸出在所述外桩外壁。为了提高桩体插入地面后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管涌桩结构。构。构。


技术研发人员:肖晓韵 陈坚兴 胡旭 陈辉明 陈玉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天翊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07
技术公布日:2021/9/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