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模板建造的建筑物表面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建筑物 建造 修复 装置 表面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模板建造的建筑物表面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常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的现浇混凝土工程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3.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表面建筑修复装置,申请号201920279036.6,通过设置转轴、打磨辊和电机,从而通过电机带动打磨辊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将建筑模板的表面进行打磨光滑;
4.但是该专利还存在以下的缺点,由于该装置不便于对建筑模板进行定位,从而增加了建筑模板的定位难度,进而不便于对建筑模板进行加工,从而增加了建筑模板的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模板建造的建筑物表面修复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该装置不便于对建筑模板进行定位,从而增加了建筑模板的定位难度,进而不便于对建筑模板进行加工,从而增加了建筑模板加工难度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模板建造的建筑物表面修复装置,包括放置架,所述放置架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基台,所述基台两侧边部对称滑动连接有矩形条,所述矩形条顶端中部焊接有主固定条,相对两个所述矩形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有主移动双向丝杆,所述主固定条顶端两侧均对称滑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外表面顶部套接有从固定条,相对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有从移动双向丝杆,所述基台顶端中部设置有建筑模板,所述放置架外表面顶部通过固定销固定连接有矩形框;
7.所述放置架外表面两侧对称连接有凹型块,所述凹型块顶端中部焊接有支撑条,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条,所述移动条顶端中部焊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中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移动条一端和凹型块底端中部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
8.优选的,所述主移动双向丝杆和基台之间转动连接,所述从移动双向丝杆和主固定条之间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凹型块和放置架之间通过螺杆挤压固定,所述移动条和支撑条之间通过螺杆挤压固定。
10.所述矩形框外表面两侧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正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背面中部位于两个所述滑块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有打磨辊,所述滑块正面两侧
顶部均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内壁中部贯穿连接有矩形管道,所述矩形管道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锥形头,所述矩形管道顶端中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顶端中部连接有三通,所述三通顶端中部连接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背面中部连接有锥形罩,所述锥形罩背面中部连接有风机。
11.优选的,所述电机和风机的输入端均和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三通和连接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12.优选的,所述锥形罩靠近风机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直径,所述锥形罩另一端直径等于波纹管的外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4.1、通过矩形条、主固定条、主移动双向丝杆、连接件、从固定条、纵向移动和从移动双向丝杆,能够便于对建筑模板进行定位,降低了建筑模板的定位难度,同时能够对定位后的建筑模板进行挤压固定,防止建筑模板的位置发生移动的现象,从而便于对建筑模板表面进行修复,降低了建筑模板表面的修复难度。
15.2、通过连接杆、矩形管道、锥形头、连接管、三通、波纹管、锥形罩和风机,能够便于对修复时的建筑模板表面的灰尘进行吹拂,降低了灰尘对建筑模板修复时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建筑模板修复时的效率。
16.3、通过凹型块、支撑条、移动条、支撑柱、支撑板和螺杆,能够便于对矩形框进行支撑,增加了矩形框的底部支撑力,防止矩形框的位置发生移动的现象,进而使得矩形框安装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螺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锥形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矩形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放置架;2、基台;3、矩形条;4、主固定条;5、主移动双向丝杆;6、连接件;7、从固定条;8、从移动双向丝杆;9、建筑模板;10、矩形框;11、滑块;12、电机;13、打磨辊;14、连接杆;15、矩形管道;16、锥形头;17、连接管;18、三通;19、波纹管;20、锥形罩;21、风机;22、凹型块;23、支撑条;24、移动条;25、支撑柱;26、支撑板;27、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实施例: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模板建造的建筑
物表面修复装置,包括放置架1,放置架1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基台2,基台2两侧边部对称滑动连接有矩形条3,矩形条3顶端中部焊接有主固定条4,相对两个矩形条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有主移动双向丝杆5,主移动双向丝杆5和基台2之间转动连接,从移动双向丝杆8和主固定条4之间转动连接,能够便于主移动双向丝杆5和从移动双向丝杆8的转动,降低了主移动双向丝杆5和从移动双向丝杆8的转动难度,主固定条4顶端两侧均对称滑动连接有连接件6,连接件6外表面顶部套接有从固定条7,相对两个连接件6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有从移动双向丝杆8,基台2顶端中部设置有建筑模板9,放置架1外表面顶部通过固定销固定连接有矩形框10;
27.放置架1外表面两侧对称连接有凹型块22,凹型块22和放置架1之间通过螺杆27挤压固定,移动条24和支撑条23之间通过螺杆27挤压固定,能够便于凹型块22和放置架1之间的固定,降低了凹型块22和放置架1之间的固定难度,凹型块22顶端中部焊接有支撑条23,两个支撑条23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条24,移动条24顶端中部焊接有支撑柱25,支撑柱25顶端中部焊接有支撑板26,移动条24一端和凹型块22底端中部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27。
28.矩形框10外表面两侧对称滑动连接有滑块11,滑块11正面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背面中部位于两个滑块11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有打磨辊13,滑块11正面两侧顶部均焊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内壁中部贯穿连接有矩形管道15,矩形管道15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锥形头16,矩形管道15顶端中部连接有连接管17,连接管17顶端中部连接有三通18,三通18顶端中部连接有波纹管19,波纹管19背面中部连接有锥形罩20,锥形罩20靠近风机21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直径,锥形罩20另一端直径等于波纹管19的外径,能够便于增加气体的流动速度,从而增加了气体吹出时的冲击力,锥形罩20背面中部连接有风机21,电机12和风机21的输入端均和市电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三通18和连接管17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能够便于对三通18和连接管17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三通18和连接管17连接处发生泄漏的现象。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建筑物表面修复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将建筑模板9放入到基台2表面,接着使用人员转动主移动双向丝杆5,主移动双向丝杆5转动时带动多个矩形条3沿着基台2底端边部相对移动,而矩形条3移动时带动主固定条4移动,主固定条4移动时带动连接件6沿着从固定条7底端边部移动,接着使用人员转动从移动双向丝杆8,从移动双向丝杆8移动时带动连接件6沿着主固定条4内部移动,从而带动从固定条7相对移动,从而能够便于对建筑模板9进行定位,降低了建筑模板9的定位难度,同时能够对定位后的建筑模板9进行挤压固定,防止建筑模板9的位置发生移动的现象,从而便于对建筑模板9表面进行修复,降低了建筑模板9表面的修复难度;
30.接着使用人员移动矩形框10,并且此时使用人员将凹型块22和放置架1之间通过螺杆27挤压固定,接着使用人员继续移动矩形框10,当矩形框10移动时事先预定的位置处时,使用人员利用固定销将矩形框10进行固定,此时使用人员沿着支撑条23内部移动移动条24,移动条24移动时带动支撑柱25移动,支撑柱25移动时带动支撑板26移动,支撑板26移动时带动进入到矩形框10底端,从而对矩形框10底端进行支撑,能够便于对矩形框10进行支撑,增加了矩形框10的底部支撑力,防止矩形框10的位置发生移动的现象,进而使得矩形框10安装的更加稳定;
31.最后,使用人员将电机12和风机21均连接电源,并且开始运行,而电机12运行时带
动打磨辊13转动,而风机21运行时带动外界的气体沿着锥形罩20进入到波纹管19内部,波纹管19内部的气体沿着三通18进入到连接管17内部,连接管17内部的气体沿着矩形管道15的锥形头16喷出,喷出的气体对建筑模板9表面进行吹拂,能够便于对修复时的建筑模板9表面的灰尘进行吹拂,降低了灰尘对建筑模板9修复时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建筑模板9修复时的效率,接着使用人员沿着矩形框10外表面移动滑块11,滑块11移动时带动电机12和打磨辊13移动,打磨辊13移动时对建筑模板9表面进行打磨。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