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3: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太空舱 医疗 建筑


1.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医疗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


背景技术:

2.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灾害,类似地震、海啸、台风、洪水泛滥以及近段时间的新冠疫情等,应对灾害,医院、救护站以及隔离所等医疗用途建筑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医疗用途建筑的建设速度与人民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在面对类似突发性灾害的情况下,装配式可拆卸建筑的速度优势便会有所凸显,但对于大型灾害来说,需要就近修建具有较大容纳量的医院,即使是装配式建筑也需花费一定的时间,而像因地震等受伤的人员,其生命救治需要争分夺秒,不可能等得了建筑完全修建好,所以目前的装配式医疗建筑缺乏在未修建完成时便可进行完善的紧急治疗处理的功能,过于依赖建筑的整体建设,可能会延误最佳救治时间,以及医疗建筑容量满之后,转移旧病人,接收新病人困难,影响旧病人的救治过程和耽误新病人的救治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包括:
6.第一建筑单元,用于设置接诊室以及急救室;
7.第二建筑单元,用于设置病人生活区以及住院部;
8.第三建筑单元,用于设置议事厅以及药品存放室;
9.其中所述第一建筑单元设置在底层,所述第三建筑单元设置在顶层,所述第二建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单元与所述第三建筑单元之间;
10.所述住院部包括:多个独立设置的病房,所述病房设置在所述病人生活区的外围上,所述病房可从所述第二建筑单元上整体拆卸。
11.作为上述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病房包括:病房主体、太阳能板以及卡接部,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病房主体的顶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病房主体背离所述病人生活区的一端,所述卡接部用于配合外部设备以将所述病房进行移动位置。
12.作为上述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接部包括:卡接块、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以及第三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卡接块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凸起开设有第一采光槽,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卡接块背离所述病房主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凸起开设有第二采光槽,所述第三凸起设置在所述卡接块的左右两侧。
13.作为上述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采光槽内设有第一采光窗户,所述第二采光槽内设有第二采光窗户。
14.作为上述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建筑单元包括:建筑基层以及建筑挑高层,所述建筑基层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建筑基层用于支撑所述建筑挑高层,所述建筑挑高层用于支撑以及扩大所述第二建筑单元的建筑面积。
15.作为上述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建筑挑高层呈倒置的圆台形,其中所述建筑挑高层的底面与所述建筑基层顶部重合固定,所述建筑挑高层的顶部周向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固定件,所述建筑挑高层的顶部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建筑单元的底部固定。
16.作为上述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建筑单元包括:住院部支撑建筑以及生活区建筑,所述住院部支撑建筑的顶部与所述生活区建筑的底部固定设置,所述住院部支撑建筑用于支撑所述病房,所述生活区建筑用于隔离所述住院部与所述病人生活区。
17.作为上述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住院部支撑建筑呈倒置的圆台形,所述住院部支撑建筑的底部与所述建筑挑高层的顶部固定,且所述住院部支撑建筑的底部面积大于所述建筑挑高层的顶部面积。
18.作为上述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生活区建筑包括:隔离部和采光部,所述隔离部固定在所述住院部支撑建筑的顶部,且所述隔离部呈圆柱形,所述隔离部的外侧边缘用于安装所述病房;
19.所述采光部设置在所述隔离部的顶部,且所述采光部呈圆台形,所述采光部的侧面采用透光材料。
20.作为上述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优选方案,所述医疗建筑整体呈轴对称设置,所述医疗建筑的中心轴处设有建筑通道,所述建筑通道用于供人抵达所述第一建筑单元、所述第二建筑单元以及所述第三建筑单元。
21.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2.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中,通过将急诊室设置在底部的第一建筑单元中,达到最快速度将生命垂危,需要尽快被治疗的病人或者伤员送入急诊室,避免延误治疗;又通过在第二建筑单元上设置多个病房,该病房与病人生活区的外围可拆卸连接,即可以随时将病房从第二建筑单元上整体取下,不会影响病房内病人的治疗进度,达到不间断治疗转移病人的目的,或者在整体装配式建筑还未修建完成时,便可优先将病房投入到灾害地点,供伤员或者病人使用,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不会局限于装配式建筑整体修建程度。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4.图1为本发明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第一建筑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挑高基层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第二建筑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住院部支撑建筑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住院部支撑建筑与生活区建筑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住院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发明病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发明病房的卡接部放大示意图;
33.图10为本发明第三建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4.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35.10、第一建筑单元;101、建筑基层;1011、基底层;1012、外围基层;102、建筑挑高层;1021、挑高基层;1022、外围挑高层;
36.20、第二建筑单元;201、住院部支撑建筑;202、生活区建筑;2021、隔离部;2022、采光部;203、住院部;2031、病房;20311、病房主体;20312、太阳能板;20313、卡接部;203131、卡接块;203132、第一凸起;2031321、第一采光槽;203133、第二凸起;2031331、第二采光槽;203134、第三凸起;
37.30、第三建筑单元;301、建筑顶层主体;302、第三采光窗户;
38.40、第一采光窗户;50、第二采光窗户。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0.实施例1
41.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该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包括:
42.第一建筑单元10,用于设置接诊室以及急救室;
43.第二建筑单元20,用于设置病人生活区以及住院部203;
44.第三建筑单元30,用于设置议事厅以及药品存放室;
45.其中所述第一建筑单元10设置在底层,所述第三建筑单元30设置在顶层,所述第二建筑单元20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单元10与所述第三建筑单元30之间;所述住院部203包括:多个独立设置的病房2031,所述病房2031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病人生活区的外围周向上,
所述病房2031可用于应对紧急情况。
46.本实施例中第一建筑单元10内部主要是用于设置接诊室和急救室的,且将第一建筑单元10设置在底层,则是为了能够让需要被抢救的人员能够最快抵达急救室得到抢救,让需要被诊断的人员及时得到诊断,同时因为需要被诊断的人员只会抵达到底层便会被诊断,也能降低类似新冠疫情此类病情在建筑内部扩散的几率。第二建筑单元20将病人生活区与住院部203分隔开,且住院部203所包含的所有病房2031均彼此独立,病房2031能够随时直接脱离第二建筑单元20,可以应对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灾害突然发生时,装配式建筑开始整体修建,需要花费一定时日,无法立即投入使用,便可以优先将每一个独立的病房2031进行快速装配,直接投入到灾害附近进行使用,保证受害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治疗;第二种情况,当装配式建筑整体已经修建完工,病房2031也可拆卸安装在了病人生活区的外围上,如果病人需要转移、或者需要被救治人员过多,安装在病人生活区外围上的病房2031数量不够容纳需要被救治的人员时,便可利用病房2031与生活区外围可拆卸这一特点,此处的可拆卸主要指病房2031与生活区外围之间连接的可拆卸,即病房2031可以直接从第二建筑单元20中整体拆卸下来,所谓整体拆卸是指:将病房2031从生活区外围拆卸下来,不会影响到病房2031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在病房2031内的病人在拆卸过程中仍然可以进行休息或者进行治疗,在拆卸病房2031、转移病房2031过程中,不会耽误该病房2031中病人的治疗进度。将需要转移的病人连同病房2031一起转移,转移过程中,不会耽误病人的任何治疗,其次也不需要病人自己付出多大的行动,利于病人养伤和救治;同时如果需要被救治人员过多,则可以将不是特别依赖整体医疗建筑设施的病人所在病房2031从生活区外围上拆卸下来,安装新的病房2031到该位置上去,供急需治疗的病人使用,也不会影响到之前病人的治疗。在病房2031上还设有多种通用接口,如电源接口、水源接口等等,对于已经脱离第二建筑单元的病房2031,其被转移到其他地方,多种通用接口便可以与该处的各种设备连接,维持病房2031的正常使用。
47.实施例2
48.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该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包括第一建筑单元10、第二建筑单元20以及第三建筑单元30,其中第一建筑单元10设置在底层,第三建筑单元30设置在顶层,所述第二建筑单元20设置在第一建筑单元10与第三建筑单元30之间。
49.在第一建筑单元10内部设置有接诊室和急救室,接诊室用于接诊病人,急救室则用于对病人进行急救;在第二建筑单元20内部设置有病人生活区和住院部203,病人生活区满足病人的一些日常生活需求,住院部203则供病人住院治疗;在第三建筑单元30内部设置有议事厅和药品存放室,议事厅主要是医院领导人进行开会使用,药品存放室则主要用于存放药品。
50.为方便理解第一建筑单元10、第二建筑单元20以及第三建筑单元30的结构构成和工作原理,现将第一建筑单元10、第二建筑单元20以及第三建筑单元30分别进行详细的描述,如下:
51.请参见图1至图3,第一建筑单元10:第一建筑单元10包括建筑基层101和建筑挑高层102。其中建筑基层101底部与地面进行固定,固定方式可以是通过连接结构与地基进行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连接结构与地基进行焊接,还可以直接通过连接结构与地面固
定,具体因情况而定,前两种主要用于风力强度较大且建筑时间可以稍微延长的情况,后一种则用于风力强度不足以吹倒装配式建筑且建筑周期极短的情况。建筑基层101设计为倒置的圆台形,其建筑基层101的顶部则与建筑挑高层102的底部重合,并固定连接。建筑挑高层102也是设计为倒置的圆台形,圆台形的建筑挑高层102的侧面与圆台形的建筑基层101的侧面衔接,对气流具有导流的作用。
52.具体地,建筑基层101包括:基底层1011和外围基层1012。基底层1011作为第一建筑单元10的地面,供人们进行站立行走以及所有第一建筑单元10中的仪器设备安装的基础。外围基层1012则安装在基底层1011的外侧边缘周向上,外围基层1012由多块第一预制板构成,多块第一预制板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且第一预制板与基底层1011呈120度倾斜设置,在第一预制板朝向第一建筑单元10内部的一侧上设置有多根第一预制钢材,用于增强第一预制板的强度,且为了在第一建筑单元10内部看着美观,所以在第一预制钢材背离第一预制板的一侧同样设有第一预制板,将第一预制钢材夹在两块第一预制板之间。在相邻两根第一预制钢材之间还设有一根箍筋,用于将相邻两根第一预制钢材进行固定,以此类推,箍筋便围成了一个与基底层1011同轴的圆,使得第一预制板更加稳固。
53.同样地,建筑挑高层102包括:外围挑高层1022和挑高基层1021。外围挑高层1022由多块第二预制板和第二预制钢材构成,多块预制钢材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第二预制钢材设置在第二预制板上,且其一端与第一预制钢材固定连接,在相邻两根第二预制钢材之间连接有一根箍筋,用于将相邻两根第二预制钢材进行固定,以此类推,箍筋便围成一个与基底层1011同轴的圆,使得第二预制板更加稳固。在第二预制钢材背离第二预制板的一侧还设有第二预制板,两块第二预制板将第二预制钢材夹在中间。其中第二预制板与基底层1011之间呈135度倾斜设置,进一步扩大第二建筑单元20的安装面积。在外围挑高层1022顶部的周向方向上设有多个固定件,用于将第一建筑单元10与第二建筑单元20固定。挑高基层1021则设置在外围挑高层1022的顶部,且与基底层1011同轴设置,用于支撑第二建筑单元20。挑高基层1021设有两层,在两层挑高基层1021之间则横向以及竖向设置有多根基层钢材,用于增强挑高基层1021的强度。
54.请参见图4至图9,第二建筑单元20:第二建筑单元20包括:住院部支撑建筑201、生活区建筑202以及住院部203。住院部支撑建筑201的底部与外围挑高层1022顶部固定连接,住院部支撑建筑201的顶部与生活区建筑202的底部固定连接。具体是:
55.请参见图5和图6,住院部支撑建筑201呈倒置的圆台形,其底部面积与挑高基层1021面积重合,挑高基层1021表面向下凹陷,住院部支撑建筑201的底部表面向下凸起,凸起与挑高基层1021表面的凹陷相匹配完全贴合,在一定程度上对住院部支撑建筑201进行固定,减少住院部支撑建筑201从挑高基层1021的外侧上滑落的概率,且也便于在进行装配吊装时,能够更加快速的定位安装,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住院部支撑建筑201的侧面与挑高基层1021通过固定件连接,增强住院部支撑建筑201与挑高基层1021连接的稳定性。
56.请参见图6,生活区建筑202包括隔离部2021和采光部2022,隔离部2021呈顶部为开口状的圆柱形,采光部2022呈底部为开口状的圆台形。隔离部2021的底部向下凸起,住院部支撑建筑201的顶部向下凹陷,隔离部2021的凸起部分与住院部支撑建筑201的凹陷部分完全贴合匹配,便于隔离部2021吊装到住院部支撑建筑201上,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隔离部2021与住院部支撑建筑201同轴,且隔离部2021的底面面积小于住院部支撑建筑201的顶
面面积,隔离部2021的侧面便将住院部支撑建筑201分割为两部分,位于隔离部2021内的空间作为病人的生活区,位于隔离部2021外的面积作为设置住院部203的面积。采光部2022的底部边缘与隔离部2021顶部边缘连接,且为一体成型结构,避免连接的接触面积过小,稳定性不够,一体成型增加其稳定性。采光部2022的侧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30度的倾角,且采光部2022侧面采用透光特性较好的双层中空玻璃,其相邻玻璃之间均通过铝合金龙骨进行支撑安装,多块双层中空玻璃围成一圈便形成了采光部2022的侧面,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更有利于对来自不同方向的阳光进行采集透光,保证生活区采光良好,减少白天的电力消耗。同时双层中空玻璃之间充入干燥的空气或者惰性气体,具有隔音、隔热、防风、防寒的作用,有利于使病人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因为采用的是玻璃,所以病人在生活区活动时,便可抬头看见天空,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该采光部2022侧面倾斜设置还可以起到对风进行导流的作用,减小风对建筑的影响,增加建筑稳定性。
57.请参见图7至图9,住院部203包括多个病房2031,多个病房2031围绕隔离部2021的侧面周向设置,围成一个与隔离部2021同轴的圆,其中每个病房2031均是独立设置,互不影响。病房2031与隔离部2021以及住院部支撑建筑201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便于病房203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移位置。病房2031包括病房2031主体、太阳能板20312以及卡接部20313。其中病房2031主体由多块夹心彩钢板以及合金钢骨架装配而成,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低,也能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太阳能板20312设置在病房2031主体的顶部,卡接部20313设置在病房2031主体背离病人生活区的一端,卡接部20313用于配合外部设备以将病房2031进行移动位置。其中太阳能板20312呈金字塔形,拥有三个不同方向的受光面,与一个平面相比,增加了太阳能板20312的整体受光面积,有利于增大太阳能板20312在同等时间获取的太阳能量,太阳能板20312内部拥有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转换装置,为病房2031内部充分供给所需的所有电能,且太阳能板20312内还设有存储装置,用于将多余的电能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58.请参见图9,卡接部20313包括:卡接块203131、第一凸起203132、第二凸起203133以及第三凸起203134,第一凸起203132设置在卡接块203131的顶部,且第一凸起203132上还开设有第一采光槽2031321,第二凸起203133设置在卡接块203131背离病房2031主体的一侧,且第二凸起203133上还开设有第二采光槽2031331,第三凸起203134设置在卡接块203131的左右两侧。在第一采光槽2031321内设有第一采光窗户40,第二采光槽2031331内设有第二采光窗户5050,其中第一采光窗户40与第一采光槽2031321平行,且第一采光窗户40所在的高度低于第一采光槽2031321顶面所在的高度,保证在外部设备进行匹配夹取病房2031时,不会对第一采光窗户40造成损坏;同理,第二采光窗户5050与第二采光槽2031331平行,且第二采光窗户5050位于第二采光槽2031331的内部,保证在外部设备进行匹配夹取病房2031时,不会对第二采光窗户5050造成损坏。
59.请参见图10,第三建筑单元30:第三建筑单元30包括建筑顶层主体301、第三采光窗户302以及太阳能板20312。其中建筑顶层主体301由多块夹心彩钢板装配构成,质量轻,对第二建筑单元20和第一建筑单元10的压力较小,可以有效防止第一建筑单元10和第二建筑单元20因压力过大而变形。在建筑顶层主体301上,一部分的彩钢板上安装有第三采光窗户302,另一部分的彩钢板上安装有太阳能板20312。建筑顶层主体301与采光部2022的顶面固定连接,采光部2022的顶面则作为第三建筑单元30的底面,供第三建筑单元30内的人进
行站立以及第三建筑单元30内的设备、药品存放等提供支撑。建筑顶层主体301的侧面均朝向采光部2022顶面所在的中心轴方向倾斜。
60.具体地,病房2031主体的顶面呈斜坡形,其倾斜角度与采光部2022的倾斜角度一致,又通过建筑顶层主体301侧面的倾斜设置,建筑基层101侧面的倾斜设置、建筑挑高层102的倾斜设置以及住院部支撑建筑201侧面的倾斜设置,充分达到对来自各个方向的风进行导流泄压,减小风力对本医疗建筑的影响,从结构上弥补采用轻质材料容易被风吹倒的缺陷。
61.具体地,在第一建筑单元10、第二建筑单元20以及第三建筑单元30内均分别设有应急救援通道,三个应急救援通道互不相通,避免同一个应急救援通道内涌入过多的人员,尤其是将病人或者伤员与健康人员混入同一通道,容易造成病人或者伤员的二次受伤,且会导致人员滞留,降低撤离速度或者救援速度。
62.具体地,对于第一建筑单元10内设置的接诊室以及急救室根据病人的受伤或者生病类型不同,进行了分类,其中包括传染病类接诊室和隔离室。由于传染病类的病人较为特殊,需要谨慎处理,进行防疫隔离,否则很有可能导致医院内部大面积传染。对于第一建筑单元10内关于传染病类的接诊室,将病患与医生隔离开来,病患只能从特定的通道进入至接诊室的病患区域中,医务人员则通过另一个清洁通道进入至接诊室的清洁区域中,医生与病患做到充分隔离,仅通过一个只能允许病患的手臂通过的接诊窗口,对病患进行简单诊断,之后医生便通过各类检测治疗仪器对病患进行检测治疗,保证与病患零接触。在医务人员进入接诊室和离开接诊室时,均需要通过一个消毒区域,进行全面消毒,避免医生不幸被感染后,又感染到其他人。在病患接收诊断之后,便只能通过特定的通道回到隔离室进行隔离。
63.本发明实施例中装配式太空舱医疗建筑的工作原理:根据情况进行装配,当情况较为紧急,无法等到该建筑整体装配完成时,便优先进行病房2031的单独装配,病房2031装配较为简单快速,装配好病房2031之后,便通过外部夹取设备将病房2031输送至灾害地点,对伤员或者病人进行紧急治疗,同时医疗建筑的整体装配也在同步进行,选好地址后,从下往上进行装配,首先将第一建筑单元10装配好,并将其稳固固定在地面上,其后进行吊装第二建筑单元20,第二建筑单元20首先吊装住院部支撑建筑201,其后吊装隔离部2021和采光部2022,住院部203则在一旁独立装配每一个病房2031,装配好一个病房2031便将其夹取至住院部支撑建筑201上,通过连接件将病房2031、隔离部2021以及住院部支撑建筑201三者固定在一起,最后吊装第三建筑单元30,装配完成;如果情况不是特别紧急,病房2031和整体的医疗建筑则同步进行装配,且病房2031装配好之后便直接通过外部设备夹取至住院部支撑建筑201上。对于该医疗建筑的使用,第一建筑单元10则用于诊断疾病以及急救,因为在第一层,所以可以最快速度抵达急救室;第二建筑单元20则用于病人的住院以及康复,面积最大,可以容纳尽可能多的病人,超出容量,也可以将伤势不严重的病人连通病房2031一起转移,替换新的病房2031和病人,即只要有足够的病房2031和土地,便可以容纳足够多的病人;第三建筑单元30则用于领导人员办公开会以及存放药品。
6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