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5 23: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墙体 供热 但不 智能化 保温


1.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建筑墙体技术,特别是一种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


背景技术:

2.伴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已呈现出了日益紧张的趋势。如何实现节能减排成为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建筑能耗中大概80%耗能为通风、采暖及空调耗能。面对能源紧缺的现状,如何在建筑中提高能源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对节约能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常规墙体为砖混结构或薄板钢骨结构,主要由砂石、混凝土、钢材、保温防火材料等部件材料组成,以实现保温隔热防火等居住功能。但这种墙体热量散失仍较快,且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于智能化生活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能够直接对室内进行供热,且保温性能好,智能化程度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墙体单元,所述墙体单元包括基墙、复合板和控制元件,所述基墙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所述复合板;
6.所述复合板包括隔热反射板、相变板材和发热膜,所述隔热反射板位于靠近所述基墙一侧,所述相变板材和所述发热膜位于所述隔热反射板远离所述基墙的一侧;所述相变板材位于所述隔热反射板和所述发热膜之间,或者,所述发热膜位于所述隔热反射板和所述相变板材之间;
7.所述基墙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控制元件安装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发热膜通过所述控制元件与外部电源连通。
8.相比于一些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在复合板中加入发热膜,使墙体可成为室内的供热设备,无需再在室内单独安装空调、制暖器等设备;并且,复合板中包括隔热反射板,大幅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便于施工安装,在应用场景(例如:酒店)中,在完成墙体安装后,即使得室内具备供热条件,节约室内空间,提高了室内的美观性。发热膜、隔热反射板及相变板材有机结合形成的复合板,使得墙体系统同时具备了供热、保暖、温降缓慢等特点,且隔热反射板促进了发热膜的供热效果,相变板材避免墙体升温、降温过快,使得墙体系统综合性能提升,实现1 1>2的效果。
10.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
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1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17.图6为本技术实施二例所述的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示说明:
[0019]1‑
基墙,11

第一保温层,12

支撑龙骨,13

连接板,14

容纳腔,2

复合板,21

隔热反射板,22

相变板材,23

发热膜,3

控制元件,41

安装板,42

第二保温层,43

连接柱,5

装饰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21]
在目前的房屋建造中,在完成墙体的建造后,仍需额外安装空调或地暖等供热设备以在冬季对室内进行供暖,这些供热设备的额外安装不仅耗时耗力,且影响室内装饰性。部分板材中虽简单的设置有电热膜,但其保温隔热性能较差,且这类板材也需在墙体建造完成后,再次进行板材的安装工作,费时费力。
[0022]
实施例一
[0023]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如图1至图5所示,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墙体单元,墙体单元包括基墙1、复合板2和控制元件3,基墙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复合板2;复合板2包括隔热反射板21、相变板材22和发热膜23,隔热反射板21位于靠近基墙1一侧,相变板材22和发热膜23位于隔热反射板21远离基墙1的一侧;相变板材22位于隔热反射板21和发热膜23之间,或者,发热膜23位于隔热反射板21和相变板材22之间;基墙1上设置有容纳腔14,控制元件3安装在容纳腔14中;发热膜23通过控制元件3与外部电源连通。
[0024]
发热膜23可以是碳晶柔性发热膜,厚度可以是1mm。发热膜23的导线伸出与控制元件3连接,控制元件3与电源连通,进而实现发热膜23的电路连接和控制,使发热膜23能够正常工作。相变板材22可以是12mm厚的有机相变石膏板,用于储存发热膜23产生的热量,并在需要时持续为室内供热。在相变过程中,由于相变放热,能够延缓环境温度的下降,进而达到控制室内温度下降的目的。
[0025]
根据距离基墙1由近到远,复合板2的组成可以是“隔热反射板21 相变板材22 发热膜23”,如图1所示,发热膜23与外部电源连通进行供热,相变板材22与发热膜23接触,在发热膜23供热时吸收发热膜23的放出的热量,在发热膜23未供热时放出储存的热量,即,相变板材22的存在,可以使室内温度降低的更加缓慢,同时能够避免发热膜23升温过快。隔热反射板21能够避免发热膜23的热量向室外散失:当发热膜23的热量传递至隔热反射板21处时,隔热反射板21自身导热系数极低,能够阻断或大幅降低热量向室外散失,并且,隔热反
射板21对热辐射进行反射,提高发热膜23对室内的加热效果及相变材料的吸热效果。当然,根据距离基墙1由近到远,复合板2的组成还可以是“隔热反射板21 发热膜23 相变板材22”如图2所示。复合板2中的各层结构可通过免钉胶进行连接;当然,也可使用自攻钉将发热膜23安装在相变板材22上,此时,自攻钉应该安装在发热膜23的边部位置,以避免对发热膜23造成影响。
[002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在复合板2中加入了发热膜23,使墙体可成为室内的供热设备,无需再在室内单独安装空调、制暖器等设备;并且,复合板2中包括隔热反射板21,大幅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性能;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便于施工安装,在应用场景(例如:酒店)中,在完成墙体安装后,即使得室内具备供热条件,节约室内空间,提高了室内的美观性。发热膜23、隔热反射板21及相变板材22有机结合形成的复合板2,使得墙体系统同时具备了供热、保暖、温降缓慢等特点,且隔热反射板21促进了发热膜23的供热效果,相变板材22避免墙体升温、降温过快,使得墙体系统综合性能提升,实现1 1>2的效果。
[0027]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基墙1为装配式墙体,基墙1包括支撑龙骨12和设置在支撑龙骨12两侧的连接板13,连接板13之间填充有第一保温层11。
[0028]
基墙1选用装配式墙体,即,复合板2与装配式墙体结合形成墙体系统,可实现墙体单元模块化设计,在生产过程中,可形成单独、完整的墙体单元;在施工过程中,依次拼接墙体单元即可完成整面墙体的安装,进而形成墙体系统,施工方式简单且效率高,在安装墙体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了供热功能的实现。
[0029]
应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基墙1也可以是混凝土墙等建筑墙体,复合板2安装在混凝土墙的表面形成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如图5所示。
[0030]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基墙1的第一侧设置有复合板2,基墙1的第二侧设置有安装板41。安装板41与基墙1的第二侧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层42,安装板41通过连接柱43安装在第二保温层42上。
[0031]
基墙1的第一侧设置有复合板2,安装时,该侧作为室内一侧;基墙1的第二侧设置有安装板41,安装时,该侧作为室外一侧。安装板41与基墙1的第二侧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层42,避免外部(低温)环境对复合板2造成影响,降低发热膜23的供热效果。
[0032]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板41为碲化锗发电玻璃;发热膜23通过控制元件3与碲化锗发电玻璃连通。
[0033]
碲化锗发电玻璃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同时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作为墙体单元的外侧板,起到装饰、能源供给的作用。碲化锗发电玻璃与复合板2配合使用,能够达到发热膜23不再额外消耗电能的效果,仅依靠碲化锗发电玻璃即可实现电能供给充足的效果。并且,在墙体系统无需工作的时间(例如:夏季),碲化锗发电玻璃产生的电能可用于供给室内其他用电设备使用,大大提高了墙体系统的实用性。
[0034]
此外,将碲化锗发电玻璃安装在基墙1(装配式墙体)上,由于基墙中设置有支撑龙骨12,因此,碲化锗发电玻璃没有承重和较高的强度要求,碲化锗发电玻璃的厚度可以进一步压缩,以降低墙体单元的重量,并提高美观性。
[0035]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隔热反射板21包括真空绝热板,以及包覆在真空绝热板外侧的铝箔。
[0036]
真空绝热板的导热系数极低(可达0.004w/m〃k),能够阻断或大幅降低发热膜23产
生的热量向室外散失。并且,铝箔能够对热辐射进行反射,提高发热膜23对室内的加热效果及相变材料的吸热效果,从而使发热膜23实现热量单向传递(仅向室内传递)的效果。
[0037]
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将真空绝热板替换为石墨聚苯板。
[0038]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元件3相连,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为检测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0039]
在墙体系统中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即可将墙体系统设置为自动化控制方式:当室内的温度或湿度降低至第一设定值时,发热膜23自动开启进行供热,当室内的温度或湿度达到第二设定值时,发热膜23停止供热。
[0040]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元件3包括带有无线控制功能的智能插座。
[0041]
控制元件3还可包括网关、无线路由器等构件,通过控制元件3的智能化控制,可以使用户在手机或其他设备上控制墙体系统的供热温度,调整至舒适温度,提高墙体系统控制的便捷性和人员的舒适性。
[0042]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复合板2材远离基墙1的一侧设置有装饰膜5。
[0043]
装饰膜5可以是pvc膜,以形成多种形式(型号)的板材
[004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通过改变复合板中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即可得到多种性能的复合板,例如:“发热膜 相变石膏板 超薄绝热保温板”,可以构成发热相变绝热板,具有防火、发热、蓄热、隔热和单向放热的功能;“发热膜 相变石膏板 石墨聚苯板”,可以构成发热相变石墨聚苯板,具有发热、蓄热、隔热和单向放热的功能,能够形成多个不同系列的产品。
[0045]
在实际使用中,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的施工方法可以是:
[0046]
一、发热膜23工厂预安装:首先将玻纤铝箔粘接在石墨聚苯板上,形成隔热保温板。然后用免钉胶将相变材料板与隔热保温板粘接在一起,再把发热膜23用胶与相变材料板连接在一起。最后完成供暖保温隔热复合板2的制作,将发热膜23的导线预留在板的外侧。
[0047]
二、现场安装:发热膜23朝向室内一侧、复合板2材的隔热保温板朝向基墙1,将复合板2粘接安装到基墙1表面,复合板2材之间缝隙用胶粘接,将复合板2材的导线并联连接,在预制或后期加工的容纳腔14中,将并联的导线与控制元件3连接,控制元件3与基墙1内预先设置的电源线进行连接。在复合板2的外侧用粘接石膏粘接安装竹纤维板或石膏板等比较薄的板材作为连接板13。然后给发热膜23送电,即可实现内置墙体里的复合板2发热,由于玻纤铝箔与石墨聚苯板的隔热反射性能,使发热膜23产生的热量,持续流向室内,为室内供热。
[0048]
三.安装路由器、网关、室内温度湿度仪等,通过无线网络控制控制元件3使发热膜23的启动,从而达到智能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0049]
应该理解的是,墙体系统的施工方法可以有多种,而并不限制于上述方法,例如:发热膜23可以不在工厂预安装,而是在现场进行安装;室内温度湿度仪也可以集成到基墙1内,例如采用温湿度传感器;在装配式墙体上安装时,连接板13通过自攻钉安装在基墙1(支撑龙骨12)上,在混凝土墙上安装时,连接板13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基墙1上,且还应在混凝土墙的水泥墙面上使用找平砂浆,将墙面找平,再涂刷粘接砂浆。安装施工方式多种多样,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制。
[0050]
实施例二
[005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供热保温墙体系统与实施例一的主体结构相同,此处主要描述二者的不同之处。本技术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复合板2的设置方式。
[0052]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基墙1的两侧均设置有复合板2。
[0053]
基墙1作为室内的内隔墙时,基墙1两侧均为室内(基墙1两侧为不同的房间),此时,在基墙1的两侧均设置复合板2,以提高墙体系统对室内的供热效果。
[0054]
在本技术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上”、“下”、“一端”、“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55]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装配”、“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术语“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56]
本技术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0057]
本技术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技术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技术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技术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技术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技术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