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扰动灌注法混凝土楼板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2 17: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楼板 加固 扰动 灌注 混凝土


1.本技术涉及楼板加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扰动灌注法混凝土楼板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工程结构中,往往由于建筑物老化毁坏、使用功能变更、结构设计或施工失误、设防标准提高等因素,需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混凝土楼板是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构件,个别混凝土楼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承载力不够的现象,为了保证使用功能,显然对混凝土楼板要进行加固。
3.现有的混凝土楼板加固技术通常先拆除原楼板或凿除大部分的原楼板,再重新封模板建造新的楼板。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建筑物多位于居民聚集处,拆除原楼板的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较大的动静,且拆除的楼板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动静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扰动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扰动灌注法混凝土楼板加固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扰动灌注法混凝土楼板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无扰动灌注法混凝土楼板加固结构,包括位于原楼板下方的横梁,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原楼板下方的模板,所述模板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原楼板的横截面尺寸一致,所述原楼板的底壁与所述模板的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灌浆料层,所述原楼板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用于灌浆的灌浆孔,所述横梁与所述灌浆料层之间设置有用于稳固连接的植筋件,所述模板的底壁抵接有多组用于临时支撑所述模板以及所述灌浆料层的支撑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固原楼板时,先连接横梁与模板,再向原楼板与模板之间进行灌浆并形成灌浆料层,且通过植筋件使得灌浆料层与横梁共同受力,灌浆料层的顶壁以及底壁分别与原楼板以及模板固定连接,使得原楼板、灌浆料层与模板共同受力,再通过支撑组件临时支撑模板以及灌浆料层,即可完成对原楼板的加固,无需拆除原楼板或凿取大部分的原楼板,以此实现降低动静的目的,且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美观,不影响市容,符合绿色施工的标准。
9.可选的,所述植筋件为双向钢筋,所述横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多个植筋孔,所述双向钢筋的两端均通过高强植筋胶固定连接于所述植筋孔内,所述双向钢筋位于所述植筋孔外的部分植入所述灌浆料层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梁与灌浆料层通过双向钢筋固定连接为一体且共同受力,可以提升加固后楼板的承重能力,同时降低模板以及灌浆料层脱落的风险,有利于提升安全性。
11.可选的,所述灌浆料层为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采用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流动性好,适合对基本无改动的原楼板与模板之间进行灌浆,可以减少施工时间以及施工成本,且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的强度高且凝固后会微膨胀,可以稳固连接原楼板与模板,有利于提升加固后楼板的承重能力。
13.可选的,所述原楼板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用于观察灌浆情况的观察孔,所述灌浆孔与所述观察孔分别位于所述原楼板的两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原楼板与模板之间的灌浆时,通过灌浆孔向原楼板与模板之间输送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并通过观察孔观察高强度无收缩灌浆料是否填满原楼板与模板之间的空腔,仅需向原楼板开设两个小孔洞,有利于降低扰动。
15.可选的,所述原楼板的底壁固定连接有界面剂层,所述界面剂层的底壁与所述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的顶壁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原楼板与模板之间灌浆前,先于原楼板的底壁涂刷有界面剂,界面剂形成界面剂层,界面剂可以提升原楼板底壁的附着力,使得原楼板与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连接地更稳固,有利于提升加固后楼板的承重能力。
17.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直固定放置于地面的套杆、滑移于所述套杆内部的滑动杆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套杆顶端的垫板,所述垫板的顶壁与所述模板的底壁抵接,所述套杆与所述滑动杆之间设置有限制所述滑动杆滑移的锁紧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封模板后,先将套杆竖直放置于地面,再沿竖直方向滑移滑动杆,直至垫板的顶壁与模板的底壁抵紧,再通过锁紧组件,以此实现稳固支撑模板的目的,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模板支撑,且便于拆除。
19.可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水平布置的插销和滑移于所述滑动杆外周壁的螺纹套,所述套杆顶部的外周壁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套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套杆顶部贯穿开设有两端闭合的升降槽,所述插销沿竖直方向滑移于所述升降槽内,所述滑动杆水平贯穿开设有多个锁紧孔,所述插销的端部沿水平方向依次穿设于所述升降槽以及所述锁紧孔内,所述螺纹套抵接于所述插销的底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垫板与模板抵紧后,先将插销依次插入升降槽与锁紧孔,再通过转动螺纹套,使得螺纹套的顶端抵紧插销的下方,以此限制滑动杆的滑移。
21.可选的,所述垫板与所述模板之间抵接有枕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枕木可以增加垫板与模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垫板对模板的压强,降低模板受损的风险。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先于横梁植入双向钢筋并封装模板,再通过灌浆孔以及观察孔向模板与原楼板之间灌浆,并使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固定连接于模板与原楼板之间,使得模板与原楼板共同受力,施工操作简单,且无需拆除原楼板,以此达到降低扰动的目的;
25.2.通过套杆滑移于滑动杆内,再通过插销以及螺纹套固定滑动杆,使得垫板抵紧模板,以此达到稳定支撑模板的目的,适用于支撑不同高度的模板,且便于拆除。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原楼板;2、横梁;3、模板;4、双向钢筋;5、植筋孔;6、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7、灌浆孔;8、观察孔;9、界面剂层;10、套杆;11、滑动杆;12、垫板;13、插销;14、螺纹套;15、升降槽;16、锁紧孔;17、枕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无扰动灌注法混凝土楼板加固结构。参照图1,无扰动灌注法混凝土楼板加固结构包括位于原楼板1下方的横梁2,横梁2的顶部与原楼板1紧密贴合,横梁2固定连接有位于原楼板1正下方的模板3,且模板3、原楼板1以及横梁2之间形成用于灌浆的空腔。
32.参照图1,原楼板1的底壁涂刷界面剂,且界面剂由醋酸乙烯以及乙烯制成,使得原楼板1的底壁固定连接有界面剂层9,界面剂层9可以增加原楼板1的附着力;通过向模板3、原楼板1以及横梁2之间的灌浆,使得原楼板1与模板3之间形成灌浆料层,灌浆料层为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6,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6的顶壁与界面剂层9的底壁固定连接,且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6的底壁与模板3的顶壁固定连接,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6使得原楼板1与模板3共同受力。
33.参照图1,为了便于安装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6,原楼板1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一个用于灌浆的灌浆孔7以及一个用于观察灌浆情况的观察孔8,在不同实施例中,可根据原楼板1的尺寸开设不同数量的灌浆孔7以及观察孔8,本实施例中最优方案为一个灌浆孔7以及一个观察孔8,灌浆孔7与观察孔8分别位于原楼板1的两端,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由灌浆孔7通入,且由观察孔8查看灌浆情况。
34.参照图1与图2,为了稳固连接横梁2与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6,横梁2与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6之间安装有植筋件,植筋件为单层双向钢筋4,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设计要求双向钢筋4还可为双层双向钢筋4或其他层数的双向钢筋4,本实施例中最优方案是单层双向钢筋4,横梁2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多个植筋孔5,清理植筋孔5并向植筋孔5内注入高强植筋胶后,横梁2于植筋孔5内分别与双向钢筋4的两端固定连接,双向钢筋4位于植筋孔5外的部分植入灌浆料层内,以此完成横梁2与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6之间的植筋。
35.参照图2与图3,为了临时支撑模板3以及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6,模板3的底壁抵接有多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放置于地面的套杆10、滑移于套杆10内部空腔的滑动杆11以及焊接于套杆10顶端的垫板12,套杆10为圆筒形状且竖直布置,滑动杆11为圆柱形状且与套杆10同轴布置,滑动杆11的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且垫板12的顶壁与模板3的底壁之间抵接有枕木17,枕木17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垫板12的横截面尺寸,有利于增大接触面积,且使得垫板12无需直接抵接模板3,降低模板3受损的风险。
36.参照图2与图3,为了限制滑动杆11的滑移,套杆10与滑动杆11之间安装有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水平布置的插销13和滑移于滑动杆11外周壁的螺纹套14,套杆10顶部的
外周壁开设有与螺纹套14适配的外螺纹,套杆10于外螺纹处贯穿开设有升降槽15,升降槽15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且两端闭合,滑动杆11水平贯穿开设有多个锁紧孔16,多个锁紧孔16沿滑动杆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两个锁紧孔16的竖直间距尺寸等于升降槽15的长度尺寸;插销13的端部沿水平方向依次穿设于升降槽15以及锁紧孔16内,且螺纹旋转螺纹套14沿竖直方向滑移直至螺纹套14抵紧插销13的底部,即可限制滑动杆11的滑移。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无扰动灌注法混凝土楼板加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加固混凝土楼板时,先于横梁2的侧壁植入双向钢筋4,再于原楼板1的下方封装模板3,并于原楼板1的底壁找毛涂刷界面剂,使得原楼板1的地面形成界面剂层9,再于原楼板1贯穿开设灌浆孔7与观察孔8,并通过灌浆孔7灌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直至由观察孔8查看灌注完成;再于套杆10内滑移滑动杆11,直至枕木17抵接于垫板12与模板3之间,将插销13的端部依次插入升降槽15以及锁紧孔16,再转动螺纹套14并使螺纹套14沿竖直方向滑移,直至螺纹套14抵紧插销13,待高强无收缩灌浆料风干形成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层6后,再拆除套杆10以及滑动杆11对模板3的支撑,即可完成对原楼板1的加固,无需拆除原楼板1或凿取大部分的原楼板1,以此实现降低扰动的目的。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