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精密过滤器的输液管的检漏仪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11: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检漏仪 输液管 精密过滤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管的检漏仪,具体为一种带精密过滤器的输液管的检漏仪。


背景技术:

2.输液管是输液用到的必备医疗附件,为确保输液管的产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对输液管进行无破损检漏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须的。
3.输液管的破损有大漏和微漏两种。其中大漏可以目测发现并剔除。但对于微漏情况,因其泄漏孔为小于10μm的微小空隙,只能通过专门的检漏仪进行检测,如专利cn 201220246471,其公开了一种输液管的检漏仪,其可在生产中直接对输液管的微小空隙进行检漏,特别适用于输液管的微漏检测和检堵,具有检测质量高,速度快,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4.但以上检漏仪,其检测中对输液管的出口端封闭是通过装夹座中的外凸弹性体和封口气缸的相互顶持实现的,该夹持结构只适用于普通单出口输液管的检测,并不适用于带精密过滤器的输液管的检漏使用。
5.在此,如图1和2所示,为带精密过滤器的输液管1

,其包括进口端11

和出口端12

,并在两者的连通管路中串联设置一精密过滤器13

,该精密过滤器13

顶端部设有一微小进气孔131

,该微小进气孔131

可实现对5um以上微粒的滤除率达到90%以上,以保证获得更好的输液安全性能。
6.但以上检漏仪仅由外凸弹性体和封口气缸的相互顶持实现对输液管出口端的夹持封闭,而不具有对精密过滤器上微小进气孔的封堵密封结构,导致其根本无法适用于该类输液管的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精密过滤器的输液管的检漏仪,其可在检漏过程中同时实现对精密过滤器上微小进气孔的封堵,特别适用于带精密过滤器的输液管微漏检测和检堵,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带精密过滤器的输液管的检漏仪,包括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的检测气路和装夹座;所述检测气路的末端设置有两检测头,两检测头的上出口各自用于待检测输液管的两个进口端的插接;所述装夹座可夹持住待检测输液管的出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头和装夹座之间设有一精密过滤器夹具,该精密过滤器夹具包括定位在工作平台上的一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一可使待检测输液管的精密过滤器水平放置的下支撑平台,安装座在下支撑平台上方设有一封堵气缸,封堵气缸的气缸杆下部连接有一弹性盲孔头,弹性盲孔头的盲孔孔径大于所述精密过滤器上微小进气孔的口部孔径,弹性盲孔头的外圆底端为一密封平面,该密封平面在弹性盲孔头下降过程中可与精密过滤器上微小进气孔的周边平面相
抵密封连接。
10.更具体的,上述封堵气缸的动作通过一控制箱控制,所述控制箱设置有一脚踏控制开关。
11.更具体的,上述检测气路包括一用于连接外界气源的减压阀,减压阀通过一气管连接进气电磁阀后引出一对检测管路,每根检测管路均连接一个三通阀,三通阀的其中一个出口连接检测仪表台,三通阀的另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检测头导通,所述检测头下端固定在一下料气缸的气缸杆上,下料气缸通过一第二气路连接下料电磁阀后与外界气源连接,下料气缸的动作可带动整个检测头上下升降;所述进气电磁阀的开闭由所述控制箱控制;所述下料电磁阀的开闭由检测仪表台控制,其控制信号来自输液管检测时的测试气压与预设上限气压的比较值或检测后设定时间内的排气气压与预设下限气压的比较值。
12.更具体的,上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触摸式液晶显示屏,触摸式液晶显示屏与检测仪表台连接,触摸式液晶显示屏用于检测仪表台中预设上限气压或预设下限气压的输入。
13.更具体的,上述装夹座包括一位于中间的固定块,固定块的两侧各设有一封口气缸,封口气缸的气缸杆头部设置有外凸的弹性夹头,弹性夹头在封口气缸的带动下相对固定块移动而将待检测输液管的出口端夹持封堵住;所述封口气缸的动作由控制箱控制。本实用新型设计主要是在原有检漏仪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密过滤器夹具,该精密过滤器夹具可在装夹座夹持住待检测输液管出口端的同时有效封堵住精密过滤器上的微小进气孔,从而实现对待检测输液管路的完全封堵,以保证漏气检测的顺利进行,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14.图1、带精密过滤器的输液管结构示意图;
15.图2、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3和4所示,一种带精密过滤器的输液管的检漏仪,包括设置在工作平台2上的检测气路3和装夹座4。
19.所示检测气路3包括一用于连接外界气源的减压阀31,减压阀31通过一气管32连接进气电磁阀33后引出一对检测管路34,所述进气电磁阀33的开闭由一控制箱6控制。在此,出于操作便捷性的考虑,所述控制箱6设置有脚踏控制开关61。
20.每根检测管路34均连接一个三通阀35,三通阀35的其中一个出口连接检测仪表台5,三通阀35的另一个出口通过管路36与检测头37导通。所述检测头37的上出口穿过工作台2上的检测孔21后可用于与待检测输液管1的进口端11插接,所述检测头37的下端定位在一下料气缸38的气缸杆上,整个检测头37可在下料气缸38的带动下进行上下升降动作,其中检测头37的下降动作可实现其上出口与待检测输液管进口端11的分离下料。
21.所述下料气缸38通过一第二气路381连接下料电磁阀39后与外界气源连接。下料电磁阀39的开闭由检测仪表台5控制,其控制信号来自输液管1检测时的测试气压与预设上
限气压的比较值或检测后设定时间内的排气气压与预设下限气压的比较值。
22.所述装夹座4可夹持住待检测输液管1的出口端12。在本实施例中,装夹座4包括一位于中间的固定块41,中间固定块41的两侧各设有一封口气缸42,封口气缸42的气缸杆头部设置有外凸的弹性夹头43,弹性夹头43在封口气缸42的气缸杆带动下相对固定块41移动而将待检测输液管1的出口端12夹持封堵住。
23.在此,以上每侧的封口气缸42动作都可夹持住输液管1的一个出口端12,以此来满足单出口端或双出口端输液管的检测需要。
24.所述封口气缸42的动作同样由控制箱6控制。
25.所述检测头37和装夹座4之间设置有一精密过滤器夹具7,该精密过滤器夹具7包括定位在工作平台2上的一安装座71,安装座71上设有一可使待检测输液管1的精密过滤器13水平放置的下支撑平台72,安装座71在下支撑平台72上方设有一封堵气缸73,封堵气缸73的气缸杆下部连接有一弹性盲孔头74,弹性盲孔头74的盲孔741中心在检测时要与精密过滤器13上微小进气孔131同轴设置,同时盲孔741孔径大于所述精密过滤器13上微小进气孔131的孔径,弹性盲孔头74的外圆底端为一密封平面742,该密封平面742在弹性盲孔头74下降过程中可与精密过滤器13上微小进气孔131的周边平面132相抵密封连接。
26.所述封堵气缸73的动作同样通过所述控制箱6控制。
27.此外,出于操作和观察的方便需要,所述工作台2上设置有触摸式液晶显示屏8,触摸式液晶显示屏8与检测仪表台5连接,该触摸式液晶显示屏8用于检测仪表台5中预设上限气压和预设下限气压的输入设定。
28.在开始检测时,首先进行检测仪表台5中预设上限气压的设定。其设定过程为,堵住两个检测头37的上出口,打开进气电磁阀33,此时高压气通过减压阀31往每一路检测管路里充气,检测仪表台5的压力表51上实时显示出相应检测管路内的气压值,待气压稳定后,根据显示的气压值调整减压阀31以获得需要的气压值后并录入到检测仪表台5内,以作为对比的预设上限气压,之后关闭气源,完成预设上限气压的设定操作。
29.之后将输液管1的两个进口端11与各自的检测头37插接,并踩一下脚踏开关61,使控制器6发出信号,此时,精密过滤器夹具7的封堵气缸73动作,带动弹性盲孔头74下移而封堵住精密过滤器13的微小进气孔131,同时装夹座4的封口气缸42动作,夹持住输液管出口端12,并开启进气电磁阀33,使高压气进入每一路检测管路,该过程直到检测管路里的气压获得平衡为止,即检测仪表台5上压力表51的气压值不变。
30.在此,根据输液管1存在泄漏时其所相对应检测管路中的气压值小于预设上限气压的检测原理,检测仪表台5将所检测到的气压数值与之前的预设上限气压进行比较,对于检测气压数值不变的合格产品亮起合格产品灯52,并直接发出信号给下料电磁阀39而使下料气缸38动作,使检测头37向下动作与合格产品的进口端11分离而实现下料,而不合格的产品的不亮灯且下料气缸38不动作,以便于操作者区分,至此输液管1检漏过程完成。
31.当然,为实现进一步的检堵操作,可在以上检漏过程完成后,先不进行下料操作,而是首先打开封口气缸42,将输液管1子里的高压气从出口端12排出。在此,需设定一个相应的排气时间,可为0.05秒等,并把排气后的压力下限作为检验产品是否合格的标准,在0.05秒内输液管1里的气压未排至预设下限压力的是全堵或半堵的不合格产品,反之,排气后的压力不高于预设下限压力的是合格的产品,对于合格产品,检测仪表台5将亮起合格产
品灯52,并发出信号给下料电磁阀39而使下料气缸38动作,使检测头37向下动作与合格产品的进口端11分离而实现下料,而不合格的产品的不亮灯且下料气缸38不动作,以此完成对输液管的检堵检测。综上,本实用新型设计主要在原有检漏仪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密过滤器夹具7,该夹具可在装夹座4夹持住待检测输液管出口端12的同时有效封堵住精密过滤器13上的微小进气孔131,从而实现对带精密过滤器13的待检测输液管1的完全封堵,以保证漏气检测的顺利进行,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