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调节肩带长度的学生背包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3: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肩带 背包 长度 调节 学生


1.本技术涉及学生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调节肩带长度的学生背包。


背景技术:

2.双肩背包是对背在双肩的书包的统称,该类背包的最明显特征就是背
3.面有两根用来扣在肩膀上的带子,一般在幼儿园、小学应用比较广泛。根据材质的不同又会分成帆布包、牛津布包、尼龙布包。
4.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学生用双肩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和两组负重组件2,两组负重组件2均设置于背包本体1的同一侧, 负重组件2包括第一肩带21和第二肩带22,第一肩带21和第二肩带22均固定连接与背包本体1上,且第一肩带21位于第二肩带22的正上方,第一肩带21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扣23,伸缩扣23与第二肩带22相配合。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双肩背包的伸缩扣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重量过大或过轻时可能会发生松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便于降低背包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之间产生松动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肩带长度的学生背包。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调节肩带长度的学生背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便于调节肩带长度的学生背包, 包括背包本体,所述背包本体上设置有两组负重组件,每组负重组件包括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所述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均固定连接于背包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肩带远离背包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加固框,所述连接块内开设有内腔,所述加固框贯穿内腔设置;所述第一肩带滑动连接于加固框,所述第一肩带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多个所述限位孔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有限位框,所述连接块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肩带的固定机构;所述内腔的底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对应第一滑槽在加固框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块和第一弹簧,所述限位块的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所述限位块能够与多个限位框中的任意一个插接配合,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滑槽的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块;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用推动限位块移动的推动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降低背包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之间产生松动的可能性,先通过推动组件推动限位块移动,使得限位块移动至第一滑槽内,接着向下拉动第一肩带,使得第一肩带远离背包本体的一端穿过加固框;当移动第一肩带至合适的位置后,解除推动组件对限位块的作用,此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推动限位块移动,使得限位块插接于限位框,从而达到对第一肩带的限制作用,进而达到便于降低背包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之间产生松动的可能性。
10.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移动板、推块、推动杆、滑杆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于内腔的内侧壁,所述内腔远离第一弹簧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推块
固定连接于移动板,且推块滑动连接于第三通孔;所述推动杆固定连接于移动板远离推块的一侧,所述滑杆固定连接于限位块,且滑杆与推动杆相抵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杆远离推动杆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腔的内侧壁。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推动限位块移动,先通过推动推块移动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移动推动推动杆移动,移动板移动同时拉伸第二弹簧,推动杆移动推动滑杆移动,从而达到推动限位块移动的目的;当不再对推块施加外力作用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移动板、推动杆以及推块复位。
12.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顶侧设有斜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下拉动第一肩带,使得第一肩带远离背包本体的一端穿过加固框,当第一肩带在加固框内滑动的过程中,限位框的侧壁与限位块的斜面相接触,在限位块斜面的作用下,使得限位框能够推动限位块移动,从而降低向下拉动第一肩带移动的难度。
14.优选的,所述背包本体底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侧设置有四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衔接块、缓冲块以及第三弹簧,所述衔接块固定连接于底板的底侧,所述衔接块底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缓冲块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环的内周面,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槽的槽底,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缓冲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放置背包本体的过程中,背包本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背包本体移动带动底板和衔接块移动,使得衔接块压缩第三弹簧,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
16.优选的,所述缓冲块靠近底板一端的外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环,便于降低缓冲块脱离第二滑槽的可能性。
18.优选的,所述背包本体上还设置笔袋,所述笔袋与背包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相互连接的连接组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书包的外侧设置笔袋,便于将笔与书本分离,从而降低笔中墨水洒出对书本造成的损伤。
20.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拉环和钩扣,所述拉环固定连接于背包本体,所述拉环固定连接于笔袋,所述拉环和钩扣可拆卸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钩扣和拉环,一方面拉环和钩扣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拆卸笔袋,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运用广泛,便于获取和购买。
22.优选的,所述背包本体内部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背包本体内部的拐角处设置海绵垫,便于降低书本在背包本体内部晃动的过程中,背包本体和书板之间的刚性接触。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为了便于降低背包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之间产生松动的可能性,先通过推动组件推动限位块移动,使得限位块移动至第一滑槽内,接着向下拉动第一肩带,使得第一肩带远离背包本体的一端穿过加固框;当移动第一肩带至合适的位置后,解除推动组件对限位块的作用,此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推动限位块移动,使得限位块插
接于限位框,从而达到对第一肩带的限制作用,进而达到便于降低背包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之间产生松动的可能性;
26.2.为了便于推动限位块移动,先通过推动推块移动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移动推动推动杆移动,移动板移动同时拉伸第二弹簧,推动杆移动推动滑杆移动,从而达到推动限位块移动的目的;当不再对推块施加外力作用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移动板、推动杆以及推块复位;
27.3.在向下拉动第一肩带,使得第一肩带远离背包本体的一端穿过加固框,当第一肩带在加固框内滑动的过程中,限位框的侧壁与限位块的斜面相接触,在限位块斜面的作用下,使得限位框能够推动限位块移动,从而降低向下拉动第一肩带移动的难度。
附图说明
28.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学生用双肩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包本体的剖视图;
31.图4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块和加固框的剖视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凸显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背包本体;11、底板;12、笔袋;13、海绵垫;2、负重组件;21、第一肩带;211、限位孔;212、限位框;22、第二肩带;23、伸缩扣;3、连接块;31、第一通孔;32、加固框;321、第二通孔;33、内腔;34、第一滑槽;35、第三通孔;4、固定机构;41、限位块;42、第一弹簧;43、推动组件;431、移动板;432、推块;433、推动杆;434、滑杆;435、第二弹簧;5、缓冲组件;51、衔接块;511、第二滑槽;52、缓冲块;521、导向部;522、支撑部;53、第三弹簧;54、第一限位环;55、第二限位环;6、连接组件;61、拉环;62、钩扣。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2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调节肩带长度的学生背包,如图2所示,包括背包本体1,背包本体1内部的固定连接有四个海绵垫13,四个海绵垫13分别分布于背包本体1上侧的拐角和背包本体1底侧的两个拐角处。通过在背包本体1内部的拐角处设置海绵垫13,便于降低书本在背包本体1内部晃动的过程中,背包本体1和书板之间的刚性接触。
37.如图2所示背包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笔袋12,笔袋12和背包本体1之间设置用于相互连接的连接组件6,连接组件6包括拉环61和钩扣62,拉环61固定连接于背包本体1上,钩扣62固定连接有于笔袋12上,钩扣62与拉环61可拆卸连接。在书包的外侧设置笔袋12,便于将笔与书本分离,从而降低笔中墨水洒出对书本造成的损伤;同时通过设置钩扣62和拉环61,便于拆卸笔袋12。
38.如图2和图3所示,背包本体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底板11,底板11呈长方形板状结构,底板11的底侧设置有四组缓冲组件5,四组缓冲组件5分布于底板11的四个拐角处。每组缓冲组件5包括衔接块51、第一限位环54、缓冲块52以及第三弹簧53,限位块41呈圆柱体状结构,衔接块51固定连接于底板11的的底侧,衔接块51的底侧开设有圆形的第二滑槽511,
且第二滑槽511沿竖向延伸。第一限位环54呈圆形环状结构,第一限位环54固定连接于第二滑槽511远离底板11一端的内侧壁。缓冲块52由导向部521和支撑部522组成,导向部521呈圆柱体状结构,导向部521滑动连接于第一限位环54的内周面,支撑部522呈半圆球状,支撑部522固定连接于导向部521远离底板11的一侧。第三弹簧53位于第二滑槽511内,第三弹簧5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槽511的槽底,第三弹簧53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导向部521靠近底板11的一侧。
39.在放置背包本体1的过程中,背包本体1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背包本体1移动带动底板11和衔接块51移动,此时在缓冲块52于第二滑槽511的槽底相互靠进,从而压缩第三弹簧53起到缓冲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缓冲组件5能够有效的降低背包本体1外侧的磨损,延长背包本体1的实用寿命。
40.如图3和图4所示,导向部521靠近底板11一端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55,第二限位环55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511。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环55,便于降低缓冲块52脱离第二滑槽511的可能性。
41.如图2和图5所示,背包本体1同一侧设置有两组负重组件2,负重组件2包括第一肩带21和第二肩带22,第一肩带21和第二肩均固定连接于背包的同一侧,且第一肩带21位于第二肩带22的正上方。第一肩带21上依次开设有多个开口为矩形的限位孔211,且多个限位孔211均贯穿第一肩带21的两个侧侧壁,多个限位孔211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212,限位框212的纵截面为矩形框形。第二肩带22远离背包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连接块3呈矩形块状结构,连接块3上开设有开口为矩形的第一通孔31,第一通孔31贯穿连接块3的上下两侧的侧面。第一通孔3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加固框32,加固框32的横截面呈矩形框形,第一肩带21滑动连接于加固框32。
42.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块3内还开设有内腔33,内腔33的横截面为矩形,加固框32贯穿内腔33设置。内腔33的底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34,对应第一滑槽34在加固框32上开设有开口为矩形的第二通孔321。连接块3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肩带21的固定机构4,固定机构4包括限位块41、第一弹簧42以及推动组件43,限位块41的顶侧设有斜面,限位块4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34和第二通孔321,且限位块41能够于多个限位框212中的任意一个插接配合。第一弹簧42位于第一滑槽34内,第一弹簧4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滑槽34远离加固框32一侧的侧壁,第一弹簧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限位块41。
43.如图5和图6所示,推动组件43包括移动板431、推块432、推动杆433、滑杆434以及第二弹簧435,移动板431呈长方形板状结构,移动板431滑动连接于内腔33的内侧壁,内腔33远离第一弹簧42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开口为矩形的第三通孔35,推块432呈矩形块状结构,推块432固定连接于移动板431远离第一弹簧42的一侧,且推块432滑动连接于第三通孔35。推动杆433为两个,两个推动杆433均为矩形杆状结构,两个推动杆433均固定连接于移动板431远离推块432的一侧。滑杆434为两个,两个滑杆434均为矩形杆状结构,两个滑杆434分别固定连接于限位杆的两侧,两个推动杆433远离移动板431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滑杆434相抵接。第二弹簧435为两个,两个第二弹簧435均设置于内腔33内,且两个第二弹簧435关于推块432的轴心线对称设置,其中一个第二弹簧4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31远离推动杆433的一侧,该第二弹簧43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内腔33远离第一弹簧42一侧的侧壁,另一个第二弹簧435两端的连接方式和连接单位于上一个第二弹簧435相同。
44.为了便于推动限位块41移动,先通过推动推块432移动带动移动板431移动,移动板431移动推动推动杆433移动,移动板431移动同时拉伸第二弹簧435,推动杆433移动推动滑杆434移动,从而达到推动限位块41移动的目的;当不再对推块432施加外力作用时,在第二弹簧435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移动板431、推动杆433以及推块432复位。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调节肩带长度的学生背包的实施原理为:为了便于降低背包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肩带21和第二肩带22之间产生松动的可能性,先通过推动组件43推动限位块41移动,使得限位块41移动至第一滑槽34内,接着向下拉动第一肩带21,使得第一肩带21远离背包本体1的一端穿过加固框32;当第一肩带21在加固框32内滑动的过程中,限位框212的侧壁与限位块41的斜面相接触,在限位块41斜面的作用下,使得限位框212能够推动限位块41移动,从而降低向下拉动第一肩带21移动的难度。当移动第一肩带21至合适的位置后,在第一弹簧42的弹力作用推动限位块41移动,使得限位块41插接于限位框212,从而达到对第一肩带21的限制作用,进而达到便于降低背包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肩带21和第二肩带22之间产生松动的可能性。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