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水袋结构、相应的手套及消防手套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手套 防水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水袋结构、相应的手套及消防手套。


背景技术:

2.常规的一些具备防水功能的手套通常为多层结构,中间设有防水袋3构成防水层,为了将手套的多层结构更好地结构连接在一起,防止手套各层之间相对滑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防水袋3上设置压合贯穿指尖部的连接条,然后将连接条的外层连接部1a与手套外层2的内壁连接,将连接条的内层连接部1b与手套内层4外壁连接,其中,位于防水袋3外侧的即为连接条的外层连接部1a,位于防水袋3内侧的即为连接条的内层连接部1b,一般采用缝合的方式实现连接条与手套内层4及手套外层2的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参阅图1及图2所示,需注意的是附图仅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对技术方案进行理解故将各层之间的间隙绘制地较大,同时附图1、2中的手套结构仅为表明手套中各层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而并非是对手套的形状的一种限定,其中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防水袋与手套外层及手套里层的连接局部放大图。
3.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这种连接手套内层、防水袋及手套外层的结构存在如下缺点:
4.在佩戴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出汗或手套尺寸偏紧,从而增加了手与内里的摩擦力,摘除手套时极易将连接条或者防水袋的一端拉断,导致防水袋与手套外层或者手套内层分离,从而将里子及防水袋一起拉出,再次使用时佩戴十分不便或不能再次使用;
5.同时,由于连接条是贯穿在防水袋的指尖部位的,并通过压合的方式将连接条与防水袋连接,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套的防水性能及防水袋的牢度,防水袋中与连接条连接的位置极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牢度高、防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防水袋结构、相应的手套及消防手套。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水袋结构、相应的手套及消防手套结构如下:
8.该防水袋结构,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防水袋结构包括防水袋及至少一个外连接带;
9.所述的防水袋的外表面设有数量与所述的外连接带数量对应的外表面连接区域,各所述的外连接带粘接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上;
10.所述的防水袋的内表面设有用于与手套内层连接的内表面连接区域。
11.较佳地,所述的防水袋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内连接带,所述的内表面连接区域的数量与所述的内连接带的数量对应,各所述的内连接带粘接于对应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上,内表面连接区域通过各所述的内连接带与所述的手套内层连接。
12.更佳地,所述的防水袋为五指分离式结构;
13.所述的防水袋结构包括五个外连接带,所述的防水袋的外表面设有五个所述的外
表面连接区域,且各个所述的外表面连接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的防水袋的各手指部外表面,各个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粘贴部分别覆盖对应的外表面连接区域;
14.所述的防水袋结构包括五个内连接带,所述的防水袋的内表面设有五个所述的内表面连接区域,且各个所述的内表面连接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的防水袋的各手指部内表面,各个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分别覆盖对应的内表面连接区域。
15.进一步地,各个所述的外表面连接区域分别从各所述的手指部外表面的指腹面延伸至该手指部外表面的指甲面;各个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粘贴部位于该外连接带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的外连接带的两端部为手套外层连接部;
16.各个所述的内表面连接区域分别从各所述的手指部内表面的指腹面延伸至该手指部内表面的指甲面;各个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位于该内连接带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的内连接带的两端部为手套内层连接部。
17.更佳地,所述的外连接带及所述的内连接带均由热熔胶膜构成。
18.较佳地,各个所述的外表面连接区域及所述的内表面连接区域均设有粘接材料。
19.该手套,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手套包括上述的防水袋结构、手套内层及手套外层,所述的手套内层及所述的手套外层的形状均与所述的防水袋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20.所述的手套外层通过所述的外连接带与所述的防水袋中外表面连接区域连接;
21.所述的手套内层与所述的防水袋中的内表面连接区域连接。
22.较佳地,所述的手套外层与各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手套外层连接部相连接;
23.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分别粘接有对应的内连接带,所述的手套内层通过所述的内连接带与所述的防水袋中内表面连接区域连接,且所述的手套内层与各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手套内层连接部相连接。
24.该消防手套,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消防手套包括上述的防水袋结构、手套内层及手套外层,所述的手套内层及所述的手套外层的形状均与所述的防水袋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25.所述的手套外层通过所述的外连接带与所述的防水袋中外表面连接区域连接;
26.所述的手套内层与所述的防水袋中的内表面连接区域连接;
27.其中,所述的手套外层由阻燃面料构成。
28.较佳地,所述的手套外层与各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手套外层连接部相连接;
29.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分别粘接有对应的内连接带,所述的手套内层通过所述的内连接带与所述的防水袋中内表面连接区域连接,且所述的手套内层与各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手套内层连接部相连接。
30.本实用新型的防水袋结构包括防水袋及至少一个外连接带;所述的防水袋的外表面设有数量与所述的外连接带数量对应的外表面连接区域,各所述的外连接带粘接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上;所述的防水袋的内表面设有用于与手套内层连接的内表面连接区域,采用了包括该防水袋结构的手套或消防手套可具备更好地防水性,且对应的手套内层与手套外层与防水袋的连接也更为紧密,避免了摘除手套时将手套内层或手套内层与防水袋一起拉出手套的情况,使得再次使用佩戴更为方便,手套的使用寿命也更长。
附图说明
3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防水袋与手套内里的连接示意图。
32.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防水袋与手套外层及手套里层的连接局部放大图。
33.图3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防水袋结构与手套内里的连接示意图。
34.图4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防水袋结构与手套外层及手套里层的连接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35.图5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外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内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
38.1a
ꢀꢀꢀꢀ
连接条的外层连接部
39.1b
ꢀꢀꢀꢀ
连接条的内层连接部
[0040]2ꢀꢀꢀꢀꢀ
手套外层
[0041]3ꢀꢀꢀꢀꢀ
防水袋
[0042]4ꢀꢀꢀꢀꢀ
手套内层
[0043]5ꢀꢀꢀꢀꢀ
外连接带
[0044]
51
ꢀꢀꢀꢀ
外连接带中的粘贴部
[0045]
52
ꢀꢀꢀꢀ
手套外层连接部
[0046]6ꢀꢀꢀꢀꢀ
内连接带
[0047]
61
ꢀꢀꢀꢀ
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
[0048]
62
ꢀꢀꢀꢀ
手套内层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50]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51]
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
[0052]
结合图3至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防水袋结构包括防水袋3及至少一个外连接带5;
[0053]
所述的防水袋3的外表面设有数量与所述的外连接带5数量对应的外表面连接区域,各所述的外连接带5粘接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上;
[0054]
所述的防水袋3的内表面设有用于与手套内层4粘接的内表面连接区域。
[0055]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水袋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内连接带6,所述的内表面连接区域的数量与所述的内连接带6的数量对应,各所述的内连接带6粘接于对应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上,所述的内表面连接区域通过各所述的内连接带6与所述的手套内层4连接。
[0056]
需注意的是,由于各个手指上的连接结构均类似,故图3中仅在食指上绘制了内连
接带 6与外连接带5,其余指节上没有进行绘制,图4也仅为一个指节的局部放大图,且为侧视图,且附图仅为更好地表现出防水袋3与手套外层2及手套内层4的连接关系所绘制的,防水袋结构的实际形状(如厚度、与手套外层及手套内层之间的间隙等)并不与附图一致。
[0057]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水袋3为五指分离式结构;
[0058]
所述的防水袋结构包括五个外连接带5,所述的防水袋3的外表面设有五个所述的外表面连接区域,且各个所述的外表面连接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的防水袋3的各手指部外表面,各个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粘贴部51分别覆盖对应的外表面连接区域;
[0059]
所述的防水袋结构包括五个内连接带6,所述的防水袋3的内表面设有五个所述的内表面连接区域,且各个所述的内表面连接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的防水袋3的各手指部内表面,各个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61分别覆盖对应的内表面连接区域。
[0060]
在该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的外表面连接区域分别从各所述的手指部外表面的指腹面延伸至该手指部外表面的指甲面;各个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粘贴部51位于该外连接带5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的外连接带5的两端部为手套外层连接部52;
[0061]
各个所述的内表面连接区域分别从各所述的手指部内表面的指腹面延伸至该手指部内表面的指甲面;各个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61位于该内连接带6的中间位置,且所述的内连接带6的两端部为手套内层连接部62。
[0062]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外连接带及所述的内连接带均可由热熔胶膜构成,即可以将这种由热熔胶膜构成的外连接带及内连接带直接烫压在防水袋上。
[0063]
其中,外连接带5的具体结构可参阅图5所示,内连接带6的具体结构可参阅图6所示,需注意的是图中的虚线仅为分割外连接带5中的粘贴部51与手套外层连接部52(或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61与手套内层连接部62)的所在区域,并非实际存在的线条,且分割区域也不一定由直线进行分割,即实际的粘接材料的涂覆区域并没有具体形状的限定(若由热熔胶膜构成外连接带或内连接带时,对其粘贴部的加热位置也不做限定,即受到加热的部位即为粘贴部)。
[0064]
在其它不采用热熔胶膜构成外连接带及内连接带的实施例中,可在各个所述的外表面连接区域及各个所述的内表面连接区域分别设有粘接材料。所述的粘接材料可为热熔胶。
[0065]
所述的防水袋可由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构成(即由eptfe膜层构成,其中,eptfe是 expanded ptfe的缩写,是利用ptfe树脂原料加工成多孔结构的制品)。采用该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构成的防水袋为一体式结构,其可有效实现防止水、或其它各种有机溶剂渗入手套内部,对手部造成伤害。该eptfe膜层具有“主动导湿”功能,耐热、耐寒性优良,可在

180℃~260℃长期使用,适合在具有高温的消防灭火救灾作业使用。并可通过聚合体结构的不断变化实现薄膜毛孔始终保持敞开,确保手套内的湿气能够高效率地水平传导,实现最大程度的热湿舒适性。
[0066]
一手套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防水袋结构,该手套还可包括手套内层4及手套外层2,所述的手套内层4及所述的手套外层2的形状均与所述的防水袋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0067]
所述的手套外层2通过所述的外连接带5与所述的防水袋中外表面连接区域连接;
[0068]
所述的手套内层4与所述的防水袋中的内表面连接区域连接。
[0069]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套外层2与各所述的外连接带5中的手套外层连接部52相
连接;
[0070]
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分别粘接有对应的内连接带6,所述的手套内层4通过所述的内连接带6与所述的防水袋中内表面连接区域连接,且所述的手套内层4与各所述的内连接带 6中的手套内层连接部62相连接。
[0071]
在一消防手套中,所述的消防手套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防水袋结构、手套内层4及手套外层2,所述的手套内层4及所述的手套外层2的形状均与所述的防水袋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0072]
所述的手套外层2通过所述的外连接带5与所述的防水袋中外表面连接区域连接;
[0073]
所述的手套内层4与所述的防水袋中的内表面连接区域连接;
[0074]
其中,所述的手套外层2由阻燃面料构成。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热熔胶膜或热熔胶的熔点一般在120摄氏度以上,而由于采用阻燃面料构成手套外层,可有效隔热,保障防水袋和手套内层及手套外层的紧密连接,并对消防员的双手进行保护。
[0075]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套外层2与各所述的外连接带5中的手套外层连接部52相连接;
[0076]
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分别粘接有对应的内连接带6,所述的手套内层4通过所述的内连接带6与所述的防水袋中内表面连接区域连接,且所述的手套内层4与各所述的内连接带 6中的手套内层连接部62相连接。
[0077]
可通过以下方法制成上述实施例中的手套或消防手套所述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8]
(a)将所述的手套外层通过所述的外连接带与所述的防水袋的外表面连接区域连接;
[0079]
该步骤(a)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0]
(a0)对所述的热熔胶加热;
[0081]
(a1)在各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粘贴部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之间设置粘接材料,使得各所述的外连接带粘接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该步骤(a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2]
(a11)将所述的粘接材料设于各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粘贴部,或将所述的粘接材料设于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
[0083]
(a12)将各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粘贴部覆盖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上,使得各所述的外连接带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连接;
[0084]
(a13)对位于各所述的外连接带和所述的防水袋之间的所述的热熔胶进行加热,使得所述的热熔胶受热融化后,将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粘贴部粘接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a2)将位于各所述的外连接带端部的手套外层连接部与所述的手套外层对应连接,该步骤具体为:
[0085]
将位于各所述的外连接带两端部的手套外层连接部与所述的手套外层对应地缝合连接;
[0086]
(b)将所述的手套内层与所述的防水袋的内表面连接区域连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7]
(b0)对所述的热熔胶加热;
[0088]
(b1)在各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与对应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之间设置粘接材料,使得各所述的内连接带粘接于对应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9]
(b11)将所述的粘接材料设于各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或将所述的粘接材料设于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
[0090]
(b12)将各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覆盖于对应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上,使得各所述的内连接带与对应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连接,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91]
(b13)对位于各所述的内连接带和所述的防水袋之间的所述的热熔胶进行加热,使得所述的热熔胶受热融化后,将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粘接于对应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
[0092]
(b2)将位于各所述的内连接带端部的手套内层连接部与所述的手套内层对应连接,该步骤具体为:
[0093]
将位于各所述的内连接带两端部的手套内层连接部与所述的手套内层对应地缝合连接。
[0094]
在由热熔胶膜构成所述的外连接带及所述的内连接带的实施例中,可采用以下方式制造手套或消防手套:
[0095]
(a)将所述的手套外层通过所述的外连接带与所述的防水袋的外表面连接区域连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96]
(a1)将各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粘贴部覆盖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上;
[0097]
(a2)对覆盖于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上的各所述的外连接带中的粘贴部进行加热,使得各个由所述的热熔胶膜构成的所述外连接带粘贴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
[0098]
(a3)将位于各所述的外连接带端部的手套外层连接部与所述的手套外层对应连接,该步骤具体为:
[0099]
将位于各所述的外连接带两端部的手套外层连接部与所述的手套外层对应地缝合连接;
[0100]
(b)将所述的手套内层与所述的防水袋的内表面连接区域连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01]
(b1)将各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覆盖于对应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上;
[0102]
(b2)对覆盖于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上的各所述的内连接带中的粘贴部进行加热,使得各个由所述的热熔胶膜构成的所述内连接带粘贴于对应的所述内表面连接区域;
[0103]
(b3)将位于各所述的内连接带端部的手套内层连接部与所述的手套内层对应连接,该步骤具体为:
[0104]
将位于各所述的内连接带两端部的手套内层连接部与所述的手套内层对应地缝合连接。
[0105]
在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消防手套的制造时,需采用阻燃面料构成手套外层。
[0106]
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手套在手套防水袋各指尖内侧贴有内连接带(该内连接带可由带有胶的胶带构成,也可由基布构成),用高温和压力使其和防水袋充分粘合,再将内连接带缝合在手套内层上,即实现了防水袋指尖部分与手套内层的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手套内层与防水袋的指尖部分涂抹热熔胶后直接进行压合),确保该手套内层,即衬里
层与防水袋的充分粘合;将防水袋各指尖贴上外连接带(该外连接带可由带有胶的胶带构成,也可由基布构成),用高温和压力使其和防水袋充分粘合,再将外连接带缝合在手套外层上,即实现了防水袋指尖部分与手套外层的连接,实现防水袋和手套外层的牢固贴合,由于手套外层与防水袋结构的缝合位置设于外连接带上,防水袋上无须开孔,故防水效果更佳,采用该结构的手套可有效避免手套在穿戴过程,内胆极容易随手被抽拉出来而难以恢复,使用较为不方便的问题。
[0107]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袋结构包括防水袋及至少一个外连接带;所述的防水袋的外表面设有数量与所述的外连接带数量对应的外表面连接区域,各所述的外连接带粘接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连接区域上;所述的防水袋的内表面设有用于与手套内层连接的内表面连接区域,采用了包括该防水袋结构的手套或消防手套可具备更好地防水性,且对应的手套内层与手套外层与防水袋的连接也更为紧密,避免了摘除手套时将手套内层或手套内层与防水袋一起拉出手套的情况,使得再次使用佩戴更为方便,手套的使用寿命也更长。
[0108]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