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体结构和腕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1: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结构 设备 特别


1.本发明涉及腕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体结构和应用该带体结构的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2.伴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休闲运动类运动手环和手表等腕戴产品不断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被人们所广泛使用。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腕戴设备的绑带长度通常为固定不可调节的,而不同的用户中用于佩戴该绑带的部位的尺寸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此使得该绑带无法适应于不同的用户进行佩戴,导致降低了腕戴设备使用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体结构,旨在使绑带的长度可以较为准确的调节而适应于不同的用户进行佩戴,提高腕戴设备使用的通用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带体结构包括:
5.第一带体;
6.调节扣,所述调节扣包括扣本体和扣合件,所述扣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所述扣本体内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的腔壁设有卡槽,所述扣合件连接于所述扣本体;以及
7.第二带体,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开口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滑动腔内,插设于所述滑动腔内的所述第二带体设有卡齿,所述卡齿嵌设于所述卡槽内,且所述第二带体被所述卡槽与所述扣合件相配合夹持固定。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滑动腔内的所述第二带体还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沿所述第二带体的滑动方向延伸开设,所述扣本体还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连通于所述滑动腔并和所述避让孔呈相对设置;
9.所述扣合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口内,所述扣合件的部分还伸入所述避让孔内,并抵接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以与所述卡槽相配合夹持固定所述第二带体。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扣本体,所述扣合件相对于所述扣本体移动可打开或者盖合所述安装口;
11.在所述扣合件盖合所述安装口时,所述扣合件的部分伸入所述避让孔内,并抵接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扣本体,所述扣合件相对于所述扣本体转动可打开或者盖合所述安装口;
13.在所述扣合件盖合于所述安装口时,所述扣合件相对的另一端的部分伸入所述避让孔内,并抵接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
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件在远离与所述扣本体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抵
接柱;
15.在所述扣合件盖合于所述安装口时,所述抵接柱伸入所述避让孔内,并抵接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
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腔面向所述安装口的腔壁设有至少两个卡持块,所述避让孔还贯穿所述第二带体背离所述安装口的表面,至少两个卡持块伸入所述避让孔内;
17.所述抵接柱的至少部分位于至少两个所述卡持块之间,并被至少两个所述卡持块相配合卡持限位,使所述抵接柱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滑动腔面向所述安装口的腔壁。
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扣合件在与所述扣本体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扣本体形成有所述安装口的内表面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调节扣还包括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一连接耳内,使所述扣合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扣本体;
19.和/或,所述扣合件在远离与所述扣本体转动连接的一端和所述安装口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20.和/或,所述扣合件背离所述滑动腔的表面和所述扣本体形成有所述安装口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
2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腔之相对的两个腔壁均设有所述卡槽,所述第二带体面向所述卡槽的两个侧壁均设有所述卡齿,且一个所述卡齿嵌设于与该卡齿相对的所述卡槽内,伸入至所述避让孔内的所述扣合件抵接于避让孔之相对的两个孔壁,以与所述滑动腔之相对的两个腔壁上的所述卡槽相配合夹持固定所述第二带体;
22.和/或,所述避让孔还贯穿所述第二带体插入所述滑动腔内的一端的端面。
2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扣本体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连接于所述壳体,并和所述壳体围合形成所述滑动腔,所述第一带体连接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盖体。
2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面向所述盖体的表面设有定位孔,所述盖体面向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25.和/或,所述盖体粘接于所述壳体。
2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扣本体,所述第一带体相对于所述扣本体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带体相对于所述扣本体的滑动方向垂直。
2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腔还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贯穿所述扣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由所第二开口插设于所述滑动腔内,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扣本体。
2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带体插入所述滑动腔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扣本体在形成有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的内表面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调节扣还包括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内,使所述第一带体可转动连地接于所述扣本体;
29.和/或,所述第一带体、所述调节扣以及所述第二带体均为弧形结构;
30.和/或,所述第一带体、所述调节扣以及所述第二带体的材质均为塑料。
31.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腕戴设备,包括带体结构,所述带体结构包括第一带体、调节扣以及第二带体;所述调节扣包括扣本体和扣合件,所述扣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
所述扣本体内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的腔壁设有卡槽,所述扣合件连接于所述扣本体;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开口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滑动腔内,插设于所述滑动腔内的所述第二带体设有卡齿,所述卡齿嵌设于所述卡槽内,且所述第二带体被多个所述卡槽与所述扣合件相配合夹持固定。
3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带体结构在使用时,通过驱使调节扣的扣合件和第二带体相脱离,使得该第二带体未被扣合件与扣本体上的卡槽相配合夹持固定。此时,用户可以驱动第二带体相对于扣本体沿卡槽分布方向进行推拉滑动,使得第二带体和第一带体之间距离发生变化。同时通过第二带体上的卡齿和卡槽相啮合,使得第二带体在滑动过程中具有一定阻力而产生手感。而且,卡槽的尺寸又相对较小,使得卡齿的每次从一个卡槽移动至另相邻的卡槽内的移动量相对较小。如此便于对第二带体的滑动量进行控制而使得第二带体可以准确地调整至带体结构适用户佩戴的长度。之后通过驱使调节扣的扣合件和第二带体相抵接,使得该第二带体被扣合件与扣本体上的卡槽相配合夹持固定,即可完成绷带的长度的调节。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带体结构的长度通常为固定不可调节的,本方案中的带体结构在面对不同的用户时,可以通过驱动该带体结构的第二带体滑动来使得该带体结构的长度可以较为准确的调节而适应于不同的用户进行佩戴,从而提高了腕戴设备使用的通用性。
33.并且,由于第二带体的一端是可滑动地插设于扣本体的滑动腔内的,通过该滑动腔可以对该第二带体的端部进行容置,能够使得该第二带体和第一带体分布的更为紧凑而有利于缩小带体结构的整体体积。同时也使得该第二带体不会存在表带搭接问题(也即现有技术中的带体结构的第二带体的一端搭接于第一带体的外表面),从而能够提高该带体结构的外观的规整性,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发明带体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图1中带体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37.图3为图1中带体结构的一剖面示意图;
38.图4为为图3中的带体结构的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图1中的带体结构去掉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图1中的带体结构去掉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图1中的带体结构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为图1中的带体结构的第二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43.图9为图1中的带体结构的扣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0为图1中的带体结构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1为图1中的带体结构的第二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46.附图标号说明:
reality,增强现实)类穿戴类产品。
54.请结合参考图1、图2、图3、图5以及图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带体结构100包括第一带体10、调节扣30以及第二带体50。其中,调节扣30包括扣本体31和扣合件33,扣本体31连接于第一带体10的一端,扣本体31内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滑动腔30a,滑动腔30a的腔壁设有卡槽30b,扣合件33连接于扣本体31;第二带体50的一端由第一开口可滑动地插设于滑动腔30a内,插设于滑动腔30a内的第二带体50设有卡齿51,卡齿51嵌设于卡槽30b内,且第二带体50被多个卡槽30b与扣合件33相配合夹持固定。
5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带体10呈长条状设置,其一端可以用于和腕戴设备的设备本体(例如:运动手环的环本体和手表的表盘)连接,而另一端和调节扣30的扣本体31连接。其中,该第一带体10的材质可以塑料。当然,该第一带体10的材质也可以为布料。亦或者是第一带体10的一部分材质为塑料,另一部分为布料。而第一带体10的形状可以为弧形结构,以使得该第一带体10可以更好的贴合用户的佩戴部位(例如用户的手臂),从而提高带体结构100佩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带体10也可以是为平板结构。此时,在佩戴时可以通过驱使其发生形变来和用户的佩戴部位相贴合。也即,能够保证该第一带体10可以贴合于用户进行佩戴即可。而调节扣30的扣本体31可以用于和第一带体10远离腕戴设备的设备本体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滑动腔30a,以通过该滑动腔30a形成供第二带体50滑动的空间。而滑动腔30a的腔壁所形成的卡槽30b可以用于和第二带体50上的卡齿51相嵌设啮合,以使得第二带体50在被用户推拉而使卡齿51在滑动至与其相邻的一个卡槽30b内的过程中,当前与该卡齿51所对应的卡槽30b的槽壁可以对卡齿51的滑动造成一定阻碍作用而使得用户产生相应的手感,从而便于用户对第二带体50的推拉滑动过程的进行控制,以便能够较为准确地将第二带体50滑动至该带体结构100具有合适用户佩戴的长度尺寸的位置。也就是说,卡槽30b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卡槽30b可以在沿第二带体50的滑动方向依次分布。具体而言,在滑动腔30a的第一开口贯穿扣本体31远离第一带体10的一端时,多个卡槽在扣本体31靠近第一带体10的一端至远离第一带体10的一端的方向上依次分布。此时,第一带体10和第二带体50分别位于调节扣30的相对的两端,便于将扣本体3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与第一带体10和第二带体的长度方向相同,从而使其更好的贴合于用户的佩戴部。当然,在滑动腔30a的第一开口贯穿扣本体31面向第一带体10的一端时,多个卡槽在扣本体31远离第一带体10的一端至靠近第一带体10的一端的方向上依次分布。此时,第一带体10和第二带体50均位于调节扣30的同一端。而在卡槽30b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二带体上的卡齿51也可以对应设置有多个。其中,卡槽30b可以是在扣本体31上直接开设形成。当然也可以是在扣本体31上额外设置有长条板,该长条板上有形成多个齿槽。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卡齿51在卡槽30b上滑动地便利性,卡槽30b在槽底壁与槽侧壁的连接处、以及卡槽30b的槽侧壁与滑动腔30a设有该卡槽30b的腔壁的连接处均可以呈圆弧过渡,卡齿51的形状则与该卡槽30b的形状相适配。另外,该扣本体31的材质可以塑料,以使其质地相对较轻而便于用户佩戴。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该扣本体31的材质也可以为金属。而扣本体31的形状可以为弧形结构,以使得该扣本体31可以更好的贴合用户的佩戴部位(例如用户的手臂),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带体结构100佩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扣本体31也可以是为平板结构,此时在佩戴过程可以通过驱使其发生形变来和用户的佩戴部位相贴合。或者,仅将该扣本体31用于和用户相贴合的
部位设置为弧面结构也是可以的。也即,能够保证该扣本体31可以贴合于用户进行佩戴即可。而第二带体50和第一带体10类似,也可以是呈长条状设置。该第二带体50的一端可以用于和腕戴设备的设备本体(例如:运动手环的环本体和手表的表盘)连接,另一端用于可滑动地插设于扣本体31的滑动腔30a内。其中,该第二带体50的材质可以塑料。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该第二带体50的材质也可以为布料和塑料的组合(也即第二带体50靠近扣本体31的一端为塑料,以便在第二带体50上形成多个卡齿51和保证用户能够对第二带体50施加推拉力来驱动第二带体50滑动;而第二带体50靠近腕戴设备的设备本体的一端为布料)。该第二带体50的形状则可以为弧形结构,以使得该第二带体50可以更好的贴合用户的佩戴部位(例如用户的手臂),从而提高带体结构100佩戴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带体50也可以是为平板结构。此时,在佩戴时可以通过驱使其发生形变来和用户的佩戴部位相贴合。也即,能够保证该第二带体50可以贴合于用户而进行佩戴即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带体10、调节扣30以及第二带体50均为弧形结构。而扣合件33可以用于和第二带体50相抵接,并和多个卡槽30b相配合夹持第二带体50,以使得第二带体50相对于扣本体31限位固定。其中,该扣合件33可以是设于在滑动腔30a的外侧,当然也可以是设于滑动腔30a内侧。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带体10、调节扣30以及第二带体50的材质可以均为塑料,以使得该带体结构100的质量相对较轻且降低带体结构100的制造成本。
5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带体结构100在使用时,通过驱使调节扣30的扣合件33和第二带体50相脱离,使得该第二带体50未被扣合件33与扣本体31上的卡槽30b相配合夹持固定。此时,用户可以驱动第二带体50相对于扣本体31沿卡槽30b分布方向进行推拉滑动,使得第二带体50和第一带体10之间距离发生变化。同时通过第二带体50上的卡齿51和卡槽30b相啮合,使得第二带体50在滑动过程中具有一定阻力而产生手感。而且,卡槽30b的尺寸又相对较小,使得卡齿51的每次从一个卡槽30b移动至另相邻的卡槽30b内的移动量相对较小。如此便于对第二带体50的滑动量进行控制而使得第二带体50可以准确地调整至带体结构100适用户佩戴的长度。之后通过驱使调节扣30的扣合件33和第二带体50相抵接,使得该第二带体50被扣合件33与扣本体31上的卡槽30b相配合夹持固定,即可完成绷带的长度的调节。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带体结构100的长度通常为固定不可调节的,本方案中的带体结构100在面对不同的用户时,可以通过驱动该带体结构100的第二带体50滑动来使得该带体结构100的长度可以较为准确的调节而适应于不同的用户进行佩戴,从而提高了腕戴设备使用的通用性。
57.并且,由于第二带体50的一端是可滑动地插设于扣本体31的滑动腔30a内的,通过该滑动腔30a可以对该第二带体50的端部进行容置,能够使得该第二带体50和第一带体10分布的更为紧凑而有利于缩小带体结构100的整体体积。同时也使得该第二带体50不会存在表带搭接问题(也即现有技术中的带体结构100的第二带体50的一端搭接于第一带体10的外表面),从而能够提高该带体结构100的外观的规整性,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8.请结合参考图5、图6以及图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位于滑动腔30a内的第二带体50还设有避让孔53,避让孔53沿第二带体50的滑动方向延伸开设,扣本体31还设有安装口30c,安装口30c连通于滑动腔30a并和避让孔53呈相对设置;扣合件33安装于安装口30c内,扣合件33的部分还伸入避让孔53内,并抵接于避让孔53的孔壁,以与卡槽30b相配合夹
持固定第二带体50。
59.可以理解,将扣合件33设置在扣本体31的安装口30c内,并通过伸入第二带体50上的避让孔53来实现和卡槽30b相配合夹持固定第二带体50。此时,该扣合件33与扣本体31和第二带体50分布的较为紧凑,从而有利于缩小该调节扣30的整体体积,以提高带体结构100佩戴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其中,该扣合件33可以大致为板状结构,以便其在扣本体31上分布的较为紧凑。该安装口30c可以设置在扣本体31背离用于贴合于用户的表面上,以降低该扣合件33对调节扣30与用户贴合的影响。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该安装口30c也可以是设置在扣本体31用于贴合于用户的表面上。而安装口30c的形状可以大致为矩形状,以使其形状较为规则而便于加工成型。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安装口30c的形状可以大致为正方形状、椭圆形状或者其他形状等,具体地可以根据扣合件33的形状来进行适应性设置。而避让孔53可以大致为长方形状,以使其形状较为规则而便于加工成型,当然也可以为一腰型孔等,保证其能够对扣合件33的部分进行避让容置即可。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扣合件33也可以是设置在扣本体31形成有滑动腔30a的第一开口的表面上或者与形成有第一开口的表面相邻的表面上,并能够抵接于第二带体50背离形成有卡齿51的表面或者位于滑动腔30a之外的第二带体50所设置的避让孔53内,从而与卡槽30b相配合夹持第二带体50。
60.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扣合件33可移动地连接于扣本体31,扣合件33相对于扣本体31移动可打开或者盖合安装口30c;在扣合件33盖合安装口30c时,扣合件33的部分伸入避让孔53内,并抵接于避让孔53的孔壁。
61.可以理解,通过驱动扣合件33打开安装口30c来实现对第二带体50的解锁,使得扣合件33在对第二带体50解锁后与第二带体50分开的较为充分。此时在驱动第二带体50相对于扣本体31滑动时,扣合件33不会对第二带体50造成阻碍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对第二带体50驱动的便利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扣合件33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于扣本体31,并弹性抵接于避让孔53的孔壁或者第二带体50背离卡齿51的表面。此时,在用户推拉驱动第二带体50时,可以克服扣合件33对第二带体50的弹性抵接力。而在用户取消作用于第二带体50的推拉驱动力时,第二带体50又可以在扣合件33的弹性抵接力被限位固定。
62.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义扣合件33具有呈相对设置的两端,扣合件3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扣本体31,扣合件33相对于扣本体31转动可打开或者盖合安装口30c;在扣合件33盖合于安装口30c时,扣合件33相对的另一端的部分伸入避让孔53内,并抵接于避让孔53的孔壁。
63.可以理解,扣合件33一端转动连接于扣本体31,使得扣合件33在其在扣本体31上打开安装口30c后,扣合件33通过转动连接于扣本体31的一端仍然与扣本体31具有连接关系。如此无需额外寻找地方对该扣合件33在打开安装口30c后进行安置,从而提高扣合件33打开的便利性和降低了扣合件33发生丢失的可能。其中,扣合件33相对于扣本体31的转动轴线可以是与第二带体50相对于扣合体的滑动方向相垂直。当然,扣合件33相对于扣合体的转动轴线也可以是与第二带体50相对于扣合体的滑动方向相平行。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该扣合件33也可以是沿安装口30c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说是安装口30c的轴向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扣本体31,并在滑动至所述安装口30c内时与
安装口30c为过盈配合,同时扣合件33的部分伸入避让孔53内而抵接于避让孔53的孔壁。进一步地,扣合件33在远离与扣本体31转动连接的一端还可拆卸地连接于扣本体31。如此使得该扣合件33与扣本体31之间具有较为稳定的连接关系,使得仅在对该扣合件33可拆卸地连接于扣本体31的一端被解锁后,才有可能该移动第二带体50,从而有利于提高扣合件33对第二带体50进行稳定的限位。
64.请结合参考图3、图4、图5、图6以及图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扣合件33在远离与扣本体31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抵接柱331,抵接柱331位于扣合件33面向滑动腔30a的表面;在扣合件33盖合于安装口30c时,抵接柱331伸入避让孔53内,并抵接于避让孔53的孔壁。
65.可以理解,扣合件33通过抵接柱331来伸入避让孔53内,使得该扣合件33无需设置的相对较厚,从而有利于减小扣合件33所需要的生产原料而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扣合件33的质量而提高带体结构100携带的便利性。其中,该抵接柱331可以和扣合件33为一体结构,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而提高抵接柱331与扣本体31连接的稳定性和对第二带体50抵接的稳定性。当然,本技术不限于此,该抵接柱331也可以和扣合体为分体设置,并通过胶粘固定或者磁吸固定等。而抵接柱331可以是朝向滑动腔30a正对安装口30c的腔壁延伸设置,当然也可以是垂直于安装口30c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说是安装口30c的轴向方向)的方向延伸设置。进一步地,抵接柱331还和扣本体31可拆卸连接。此时,扣合件33在远离与扣本体31转动连接的一端通过抵接柱331可拆卸地连接于扣本体31,使得该抵接柱331即可起到与卡槽30b相配合夹持固定第二带体50的作用,还起到了与扣本体31相连接的作用。如此无需在扣合件33上设置与扣本体31相连接的结构,从而有利于简化该调节扣30的结构。其中,抵接柱331可以是可以拆卸地连接安装口30c的内壁面,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于滑动腔30a正对安装口30c的腔壁或者与形成有安装口30c的腔壁相邻的腔壁。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扣合件33直接通过该抵接柱331与避让孔53的孔壁相抵接的抵紧力来实现限位于扣本体31也是可以的。亦或者是,扣合件33不通过抵接柱331与扣本体31可拆卸连接,而通过额外设置的连接结构与扣本体31相连接也是可以的。
66.请结合参考图3、图4、图5、图6、图9以及图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滑动腔30a面向安装口30c的腔壁设有至少两个卡持块31,避让孔53还贯穿第二带体50背离安装口30c的表面,至少两个卡持块31伸入避让孔53内;抵接柱331的至少部分位于至少两个卡持块31之间,并被至少两个卡持块31相配合卡持限位,使抵接柱331可拆卸地连接于滑动腔30a面向安装口30c的腔壁。
67.可以理解,抵接柱331通过与至少两个卡持块31相卡持固定,使得将抵接柱331卡入至少两个卡持块31内,即可实现抵接柱331和扣本体31的连接;而将抵接柱331从两个卡持块31内脱离,即可实现抵接柱331和扣本体31的拆卸。如此使得扣合件33与扣本体31的拆装过程较为简单,从而有利于提高扣合件33打开和盖合的便利性。而且,由于避让孔53的孔壁与抵接柱331的端面之间是直角接触关系,使得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的驱动关系。此时,即使抵接柱331与至少两个卡持块31相卡持的卡紧力相对较小,也不影响带体结构100被抵接柱331所抵紧限位后具有较大抗推拉能力。其中,卡持块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持块31可以呈相对设置或者呈错开设置也是可以的。当然,卡持块31的数量也可以为至少两个,至
少两个卡持块31的一部分位于抵接柱331的一侧,另一部分位于抵接柱331相对的另一侧,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抵接柱331被至少两个卡持块31卡持的稳定性,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4,抵接柱331被至少两个卡持块31所抵接的两个表面可以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331a,而至少两个卡持块31在面向限位槽331a的表面均设有凸起311,而凸起311可以弹性卡入与该凸起311相对的限位槽331a内。如此通过抵接柱331和至少两个卡持块31的过盈抵紧,能够使得两者抵接柱331被至少两个卡持块31限位的更加稳固。而且,两个卡持块31通过其上设置的凸起311与抵接柱331上的凹槽331a可独立的起到卡合固定的作用,如此在其中任意一个卡持块31断裂掉之后,通过剩余的卡持块31也能有效的维持和抵接柱331的卡接限位。另外,抵接柱331被至少两个卡持块31所抵接的部位表面可以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331a,至少连个卡持块31可以嵌设于限位槽331a内。如此通过限位槽331a的相对的两个槽侧壁可以和卡持块31在垂直于其对抵接柱331的夹持方向上的相对两个壁面进行抵接,从而实现了卡持块31在垂直于其对抵接柱331的夹持方向的方向上限位,也即提高对抵接柱331的限位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抵接柱331对第二带体50抵接的稳定性。此时,凹槽331a设于抵接柱331的限位槽331a槽壁上。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滑动腔30a面向安装口30c的腔壁设有第一磁块,抵接柱331面向第一磁块的壁面设有第二磁块,第二磁块与第一磁块相吸附,使抵接柱331可拆卸地连接于扣本体31也是可以的。
68.请结合参考图3、图6、图7以及图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扣合件33在与扣本体31转动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座333,扣本体31形成有安装口30c的内表面设有第一连接耳311,调节扣30还包括有第一销轴70,第一销轴70穿设于第一连接座333和第一连接耳311内,使扣合件33转动连接于扣本体31。
69.可以理解,扣合件33与扣本体31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座333和第一连接耳311,并通过额外的第一销轴70穿过两者来进行连接,有利于保证扣合件33和扣本体31本身的强度。同时,也可以使得扣合件33和扣本体31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从而有利于提高两者加工成型的便利性。其中,第一连接座333可以为圆形结构,以提高扣合件33在转动过程的顺畅性。且第一连接座33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座333可以夹持于第一连接耳311的相对的两侧壁,以提高两者转动连接的稳定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在扣合件33上直接设置转轴和轴孔的其中之一,在扣本体31上直接设置转轴和轴孔的其中之另一,转轴插入轴孔内实现转动连接也是可以的。或者,扣合件33采用合页连接于扣本体31也是可以的。
70.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扣合件33在远离与扣本体31转动连接的一端和安装口30c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71.可以理解,该间隙的形成,使得在用于需要打开安装口30c时,可以将手指放入到该间隙内以对扣合件33进行掰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对扣合件33施加打开的作用力而提高扣合件33打开的便利性。而为了进一步地便于用户对扣合件33的掰动,扣合件33在远离与扣本体31转动连接的一端的端面还可以内凹形成有仿形面33a,该仿形面33a可以与手指的形状相适配。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在扣合件33背离抵接柱331的表面设有拉环,通过拉动该拉环来实现打开扣合件33也是可以的。
72.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扣合件33背离滑动腔30a的表面和扣本体31形成有安装口30c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
73.可以理解,扣合件33和扣本体31的外表面位于同一表面,能够提高扣合件33和扣本体31在外侧的平整度,以使得两者分布的较为紧凑而有利于缩小调节扣30的整体体积。同时,如此设置,也有利于提高扣合件33的外观的美观性,从而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其中,扣合件33背离滑动腔30a的表面和扣本体31形成有安装口30c的外表面可以是位于同一平面上,当然也可以位于同一弧面上。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扣合件33背离滑动腔30a的表面凹于扣本体31形成有安装口30c的外表面也是可以的。
74.请参考图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滑动腔30a之相对的两个腔壁均设有卡槽30b,第二带体50面向卡槽30b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多个卡齿51,且卡齿51嵌设于与该卡齿51相对的卡槽30b内,伸入至避让孔53内的扣合件33抵接于避让孔53之相对的两个孔壁,以与滑动腔30a之相对的两个腔壁上的卡槽30b相配合夹持固定第二带体50。
75.可以理解,滑动腔30a之相对的两个腔壁均设有多个卡槽30b和第二带体50面向卡槽30b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多个卡齿51,使得第一带体10的相对的两侧上的卡齿51与滑动腔30a的相对的两个腔壁上的卡槽30b均具有嵌设啮合作用。并进一步地通过伸入至避让孔53内的扣合件33的抵接柱331与滑动腔30a之相对的两个腔壁上的多个卡槽30b相配合夹持固定第二带体50,使得增多了对第二带体50的夹持部位,从而有利于增强对第二带体50的抵接力而提高第二带体50被扣合件33所限位固定的稳定性。
76.请结合参考图6和图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避让孔53还贯穿第二带体50插入滑动腔30a内的一端的端面。
77.可以理解,避让孔53贯穿第二带体50插入滑动腔30a内的一端的端面,使得第二带体50在相对于扣本体31滑动而使得各个卡齿51移动至与其相邻的卡槽30b内时,形成有卡齿51的部分的第二带体50可以朝向避让孔53的中心发生形变,从而便于该各个卡齿51越过当前所嵌设的卡槽30b的槽壁而移动至与其相邻的卡槽30b内。同时,也可以通过直接将该避让孔53开通而提高避让孔53加工成型的便利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在避让孔53未开通第二带体50插入滑动腔30a内的一端的端面,而在该处留有宽度相对较小的一孔壁也是可以的。
78.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扣本体31包括壳体313和盖体315,盖体315连接于壳体313,并和壳体313围合形成滑动腔30a,第一带体10连接于壳体313或者盖体315。
79.可以理解,扣本体31由壳体313和盖体315组成,使得壳体313和盖体315可以分开独立制造,之后在各自完成制造后再将两者组装形成整体。此时,由于壳体313和盖体315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从而有利于提高扣本体31加工成型的便利性。其中,壳体313包括壳底板和连接于壳底板的壳侧板。此时,卡槽30b可以设有壳侧板。而盖体315可以为一板状结构,并连接于壳侧板背离壳底板的一侧,使得该盖体315、壳侧板以及壳底板围合形成滑动腔30a。当然,该盖体315也可以是包括有盖顶板和盖侧板,盖顶板和壳底板呈相对设置,盖侧板连接于盖顶板面向壳底板的一侧,并连接于壳侧板,使得盖顶板、盖侧板、壳侧板以及壳底板围合形成滑动腔30a。此时,卡槽30b也可以是设于盖侧板,或者卡槽30b的部分设于壳侧板,部分设于盖侧板。而滑动腔30a的第一开口可以是由壳体313和盖体315围合形成,当然也可以是直接开设有壳体313上,或者在盖体315包括有盖侧板时,开设在盖体315上也
是可以的。另外,安装口30c和第一连接耳311可以设于扣本体31的壳体313上,而至少两个卡持块31可以设有扣本体31的盖体315上。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口30c和第一连接耳311也可以是设于扣本体31的盖体315上,而至少两个卡持块31可以设于扣本体31的壳体313上。
80.请结合参考图6、图7以及图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壳体313面向盖体315的表面设有定位孔313a,盖体315面向壳体313的表面设有定位柱317,定位柱317插设于定位孔313a内。
81.可以理解,通过定位孔313a和定位柱317的配合定位,能够便于壳体313和盖体315两者的准确的对位安装,从而保证壳体313和盖体315安装的准确性。同时,在壳体313和盖体315安装完成后,通过定位孔313a和定位柱317的配合限位,也能够降低壳体313和盖体315两者发生相对滑动地可能,从而有利于保证壳体313和盖体315安装的稳定性。
8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盖体315粘接于壳体313。
83.可以理解,盖体315通过胶水粘接于壳体313,使得两者具有相对较大的连接面积,从而有利于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在盖体315和壳体313两者之间通过胶水粘接,也避免了需要在盖体315或者壳体313上设置相应的连接结构,从而简化了盖体315和壳体313本身的结构而提高两者加工成型的便利性。同时,还可以保证盖体315和壳体313的外观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盖体315和壳体313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或者磁吸固定也是可以的。
84.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带体10可转动地连接于扣本体31,第一带体10相对于扣本体31的转动轴线与第一带体10相对于所述扣本体31的滑动方向垂直。
85.可以理解,第一带体10可相对于扣本体31转动,使得用户在佩戴该带体结构100时,可以将驱动第一带体10转动而使得第一带体10和扣本体31的连接处与用户的佩戴部更加的贴合,从而有利于提高带体结构100佩戴的稳定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带体10具有相对较好的弹性或者柔性时,第一带体10固定连接于扣本体31也是可以的。其中,在扣本体31包括壳体313和壳盖时,第一带体10可以是可转动地连接壳体313,当然也可以是可转动地连接于盖体315。
86.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滑动腔30a还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贯穿扣本体31靠近第一带体10的一端,第一带体10的一端由所第二开口插设于滑动腔30a内,并可转动地连接于扣本体31。
87.可以理解,将第一带体1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滑动腔30a内,能够使得第一带体10和扣本体31连接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缩小带体结构100的整体体积。同时,如此设置也使得该第一带体10的转动端隐藏在滑动腔30a内,从而有利于将其被外物损坏的可能而保证第一带体10和扣本体31转动连接的稳定性。而且,第二开口的设置也使得滑动腔30a形成为两端均为开口的结构,如此使得滑动腔30a的结构较为简单,从而有利于提高扣本体31加工成型的便利性。其中,第二开口可以是由扣本体31的壳体313和盖体315围合形成,当然也可以是直接在壳体313的壳侧板上开设形成,或者在盖体315的盖侧板上形成。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滑动腔30a未形成有第二开口,第一带体10转动连接于扣本体31的外侧也是可以的。
88.请结合参考图3、图6、图7以及图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带体10插入滑动腔30a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座11,扣本体31在形成有第二开口的一端的内表面设有第二连接耳319,调节扣30还包括有第二销轴90,第二销轴90穿设于第二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耳319内,使第一带体10可转动连地接于扣本体31。
89.可以理解,第一带体10与扣本体31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耳319,并通过额外的第二销轴90穿过两者来进行连接,有利于保证第二带体50和扣本体31本身的强度。同时,也可以使得第二带体50和扣本体31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从而有利于提高两者加工成型的便利性。其中,第二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耳319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座11分别位于第一带体10的相对的两侧,而一个第二连接座11和一个第二连接耳319相对应,以提高第一带体10和扣本体31转动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连接耳311可以位于两个第二连接耳319之间,以使得第二销轴90也可以穿过该第一连接耳311的一端,从而更能提高第二带体50转动连接的稳定性。另外,第二连接耳319可以是设于扣本体31的壳体313上,当然也可以是设于扣本体31的盖体315上。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二带体50上直接设置转轴和轴孔的其中之一,在扣本体31的壳体313或者盖体315上直接设置转轴和轴孔的其中之另一,转轴插入轴孔内实现转动连接也是可以的。或者,第二带体50采用合页连接于扣本体31也是可以的。
90.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腕戴设备,该腕戴设备包括带体结构100,该带体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腕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腕戴设备可以为运动手环和手表等腕戴产品。
9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