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0-29 23: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施工 建筑 市政工程 信息化 模型


1.本发明涉及建筑信息化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住房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红线以外部分),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
3.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逐渐日新月异,现有技术中的有些建筑,其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建筑造型独特,空间曲面造型十分复杂;结构形式复杂、空间定位无规律、杆件类型众多(含异形截面)、节点空间关系难处理、施工难度大;而传统的建筑业是以图纸为基础,设计单位将建筑的几何信息以二维图纸的形式交付给施工单位,但这类工作方式容易在两个环节发生错误:一是设计方在将建筑信息转化为二维图纸是容易出错;二是施工方在从二维图纸读取建筑相关信息时容易出错;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建筑尺寸测量时,缺少相应的基准,导致建筑与设计偏差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方法,具有预先构建建筑三维模型可直观观察测量、通过对建筑三维坐标以及地理坐标进行双重测量修正提高建筑精度、对建筑进行组装式构建提高效率等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预先构建建筑三维模型可直观观察测量、通过对建筑三维坐标以及地理坐标进行双重测量修正提高建筑精度、对建筑进行组装式构建提高效率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建筑模型构建;三维坐标点获取;空间三维gis模型构建;建筑地理坐标点获取;建筑整体结构分析;组合式施工;建筑检测。
6.优选的,所述建筑模型构建为:根据建筑图纸通过欧特克的revit等软件建立整体建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对建筑模型重点区域进行高亮处理(如承重结构、主体设计要点等)。
7.优选的,所述三维坐标点获取为:通过revit根据建筑模型建立整体建筑坐标系,并对建筑各结构点坐标进行获取,并对建筑模型重点区域坐标点进行高亮处理。
8.优选的,所述空间三维gis模型构建为:将建立后的建筑模型导入空间三维gis软件,并将建筑模型设立在建筑所在地理区域。
9.优选的,所述建筑地理坐标点获取为:建筑模型空间三维gis软件设计后,对建筑进行优化,并对建筑所在位置进行修正,对建筑整体以及各结构点地理坐标进行获取(主要为建筑经度、维度、海平面高度以及相对周边建筑坐标点),对建筑模型重点区域地理坐标进行高亮处理。
10.优选的,所述建筑整体结构分析为:通过欧特克的maya等软件对建筑模型整体进行分析(主要对建筑整体结构强度、应力、受力点等),对建筑整体进行设计分解,并设计各分解结构连接件。
11.优选的,所述组合式施工为:根据建筑分解图,对建筑进行现场浇筑生产与工厂预生产结合,对建筑进行组合式构建。
12.优选的,所述建筑检测为:通过工程用检测装置(如全站仪、经纬仪)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时对建筑三维坐标点以及地理坐标点进行检测,对建筑是否合格进行判断。
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市政工程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方法,通过预先对建筑模型进行构建,可以更直观的对建筑进行观察,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利用软件可直接将建筑模型构建的相关数据提取出来,辅助施工人员施工,可节约大量作业时间与工作量,加快项目进度。
14.2、该用于市政工程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实时通过全站仪与经纬仪等对建筑三维坐标以及地理坐标进行检测,并与模型坐标进行比对,可实时对建筑精度进行检测,便于及时进行修正,提高了建筑的整体质量。
15.3、该用于市政工程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方法,根据建筑受力点、承重结构通过软件对建筑整体进行分解,并通过现场浇筑与工厂预生产构件结合进行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建筑施工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建筑模型构建;三维坐标点获取;空间三维gis模型构建;建筑地理坐标点获取;建筑整体结构分析;组合式施工;建筑检测。
19.建筑模型构建为:根据建筑图纸通过欧特克的revit等软件建立整体建筑模型,(revit提供支持建筑设计、mep工程设计和结构工程的工具,并具有互操作性增强、revit应用商店、ifc支持、参数化构件、工作共享、vault集成等特色,是建筑业bim体系中使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并对模型进行优化,通过构件建筑整体三维模型,可以更直观的对建筑进行观察,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利用软件可直接将建筑模型构建的相关数据提取出来,辅助施工人员施工,可节约大量作业时间与工作量,对建筑模型重点区域进行高亮处理(如承重结构、主体设计要点等),便于对建筑重点区域进行观察,从而着重构件此区域,提高建筑整
体质量。
20.三维坐标点获取为:通过revit根据建筑模型建立整体建筑坐标系,并对建筑各结构点坐标进行获取,通过对建筑结构点坐标进行获取,便于在施工前对建筑进行放样,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全站仪、经纬仪对建筑进行测量,并与坐标点进行比对,便于对建筑尺寸进行修正调节,提高了建筑整体的质量,并对建筑模型重点区域坐标点进行高亮处理,便于对重点区域坐标点进行观察,同时可对施工人员进行提醒。
21.空间三维gis模型构建为:将建立后的建筑模型导入空间三维gis软件(三维gis软件可以为geoda、udig、qgis等),三维数据相对二维数据更能表现出客观实际,三维gis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如数据获取、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分析和数据表现等,三维gis空间信息的展示更为直观,为空间信息的展示提供了更丰富、逼真的平台,使人们将抽象难懂的空间信息可视化和直观化,人们结合自己相关的经验就可以理解,从而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判断,并将建筑模型设立在建筑所在地理区域,建筑地理坐标点获取为:建筑模型空间三维gis软件设计后,对建筑进行优化,并对建筑所在位置进行修正,对建筑整体以及各结构点地理坐标进行获取(主要为建筑经度、维度、海平面高度以及相对周边建筑坐标点),通过空间三维gis软件对建筑地理坐标点进行获取,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筑三维坐标点与地理坐标点对建筑进行双重比对标点,便于及时对建筑尺寸做出调整,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建设精度,保证了建筑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结合建筑地理坐标点与周边建筑进行比对,可针对性的建设辅助设施(如塔吊建设)避免在建设过程中产生干涉,对建筑模型重点区域地理坐标进行高亮处理。
22.建筑整体结构分析为:通过欧特克的maya等软件对建筑模型整体进行分析(主要对建筑整体结构强度、应力、受力点等),对建筑整体进行设计分解,并设计各分解结构连接件,根据建筑受力点、承重结构通过软件对建筑整体进行分解,将建筑通过浇筑难以实现的结构分解与主体结构分解,并通过工厂对此类构件进行针对性加工,同时可选择传统材料与高精尖材料结合施工,保证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建筑整体自重。
23.组合式施工为:根据建筑分解图,对建筑进行现场浇筑生产与工厂预生产结合,对建筑进行组合式构建,在建筑施工时可通过现场浇筑与工厂预生产构件结合进行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24.建筑检测为:通过工程用检测装置(如全站仪、经纬仪)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时对建筑三维坐标点以及地理坐标点进行检测,对建筑是否合格进行判断,通过建筑三维坐标以及地理坐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双重标定检测,可及时针对性对建筑进行修正,提高了建筑的建设精度,保证了建筑的整体强度,同时避免后续返工,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建设效率。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
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