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弓握把结构、弓和弓箭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弓箭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弓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弓握把结构、弓和弓箭。


背景技术:

2.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现代的箭头多为合金),杆为竹或木质(现代多为纯碳或铝合金),羽为雕、鹰或鹅的羽毛。弓箭是军队与猎人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弓箭出现的时间,也许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神话时代,后羿射日的传说,向来脍炙人口。在现代社会,弓箭也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一些专业的传统弓箭论坛和网站(如中华弓箭社)正在迅速发展之中,传统射箭队弓箭馆也在各地成立,弓箭是静与动完美结合的一个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现代的新的贵族运动,传统弓箭越来越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
3.使用弓箭时,正确的推弓姿势有助于减小箭着点的偏差。然而,申请人发现,由于现有技术中弓握把与手掌内部的接触面为平面,常出现因用力控制弓握把而出现推弓姿势不规范的问题,进而导致箭着点出现左右偏差。因此,为了引导使用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使用者做到标准的推弓手姿态,对现有技术中的弓握把结构进行改进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弓握把结构、弓和弓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弓握把与手掌内部的接触面为平面,常出现因用力控制弓握把而出现推弓姿势不规范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弓握把结构,其两侧面分别为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与使用者拇指内侧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内凹的弧形结构以用于支撑使用者拇指;所述第二接触部与使用者手掌内侧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为平面结构并使使用者的指关节呈标准射箭姿势。
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下方为平面部,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靠近所述平面部的一端与所述平面部齐平。
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弓握把结构还包括握把腹,所述握把腹为弓握把结构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握把腹的中脊线位于所述握把腹的中心并与射箭的发力中心重叠。
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握把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两个所述第一倒角之间为腹平面。
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倒角的半径为2~18mm,所述腹平面的宽度为2~18mm。
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倒角的半径为8mm,所述腹平面的宽度为2mm。
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弓握把结构还包括握把背,所述握把背为弓握把结构朝向靶子的一侧,并且所述握把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倒角。
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倒角的半径为2~100mm。
14.本实用新型的弓,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弓握把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弓箭,包括弓和箭,所述弓为本实用新型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弓。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弓握把结构、弓和弓箭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弓握把结构,其第一接触部与使用者拇指内侧接触,第一接触部为内凹的弧形结构以用于支撑使用者拇指;其第二接触部与使用者手掌内侧接触,第二接触部为平面结构并使使用者的指关节呈标准射箭姿势,左手持弓的情况下,使用者在握住弓握把结构时,右侧拇指可通过第一接触部依托,而左侧的其余四指无依托,使得左侧其余四指的指关节很容易形成45
°
斜向下的标准推弓手姿势,从而可提高箭着点的精确度。
18.本实用新型的弓,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弓握把结构,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弓时,能够容易的做到极标准的推弓手姿势,从而可提高箭着点的精确度。
19.本实用新型的弓箭,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弓,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弓箭时,能够容易的做到极标准的推弓手姿势,从而可提高箭着点的精确度。
20.即本实用新型的弓握把结构、弓和弓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弓握把与手掌内部的接触面为平面,常出现因用力控制弓握把而出现推弓姿势不规范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弓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弓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二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弓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三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弓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四示意图。
26.图中:101、第一接触部;102、第二接触部;103、平面部;104、握把腹;1041、第一倒角;1042、腹平面;105、握把背;1051、第二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4以及实施例1~3对本实用新型的弓握把结构、弓和弓箭进行详细说明。
29.实施例1
30.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弓握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31.本实施例的弓握把结构,其两侧面分别为第一接触部101和第二接触部102。优选的,第一接触部101与使用者拇指内侧接触,第一接触部101为内凹的弧形结构以用于支撑使用者拇指,如图1所示。优选的,第二接触部102与使用者手掌内侧接触,第二接触部102为平面结构并使使用者的指关节呈标准射箭姿势,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说的标准射箭姿势是指使用者的指关节呈45
°
斜向下的标准推弓手姿势。
32.本实施例的弓握把结构,其第一接触部101与使用者拇指内侧接触,第一接触部101为内凹的弧形结构以用于支撑使用者拇指;其第二接触部102与使用者手掌内侧接触,第二接触部102为平面结构并使使用者的指关节呈标准射箭姿势,左手持弓的情况下,使用者在握住弓握把结构时,右侧拇指可通过第一接触部101依托,而左侧的其余四指无依托,使得左侧其余四指的指关节很容易形成45
°
斜向下的标准推弓手姿势,从而可提高箭着点的精确度。即本实施例的弓握把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弓握把与手掌内部的接触面为平面,常出现因用力控制弓握把而出现推弓姿势不规范的技术问题。
3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接触部101的下方为平面部103,并且第一接触部101靠近平面部103的一端与平面部103齐平,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接触部101靠近平面部103的一端与平面部103齐平,即第一接触部101靠近平面部103的一端未设置仰角,使得手持弓握把时,“举杯”手型形成的环不会过度翘头,从而可避免食指第一关节抬得过高而超过弓窗底部过多,造成发射中箭羽扫手的问题。
3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弓握把结构还包括握把腹104,握把腹104为弓握把结构朝向人体的一侧,握把腹104的中脊线位于握把腹104的中心并与射箭的发力中心重叠,如图2或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握把腹104的中脊线位于握把腹104的中心并与射箭的发力中心重叠,通过中脊线配合握把腹104的宽度(即握把横截面尺寸),可方便6~12岁儿童的推弓手环绕弓握把,并稳定找到中脊线作为定位。
35.优选的,握把腹10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1041,两个第一倒角1041之间为腹平面1042,如图3所示。更优选的,第一倒角1041的半径为2~18mm,腹平面1042的宽度为2~18mm。握把腹104两侧的第一倒角1041的半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握把腹104两侧的第一倒角1041的半径均为8mm,腹平面1042的宽度为2mm。又例如,握把腹104两侧的第一倒角1041的半径均分别为6mm和10mm,腹平面1042的宽度为2mm。又例如,握把腹104两侧的第一倒角1041的半径分别为4mm和12mm,腹平面1042的宽度为2mm。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在握把腹10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倒角1041,不仅可防止磨手、方便加工、方便模造脱模,还可以合理减轻弓握把结构的重量。
3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弓握把结构还包括握把背105,握把背105为弓握把结构朝向靶子的一侧,并且握把背10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倒角1051,如图1或4所示。优选的,握把背105两侧的第二倒角1051彼此对称。优选的,第二倒角1051的半径为2~100mm。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在握把背10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倒角1051,可使扭弓对发射精准度的影响降到最低。进步一步的,通过模具规格调整,可使第二倒角1051的半径为2~100mm,使握把背105中心线(推弓点位置)左右微幅调整,从而适应不同持弓手推弓时候的压力点位置,以适应不同持弓者的需求。
37.实施例2
38.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弓进行详细说明。
39.本实施例的弓,包括实施例1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弓握把结构,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弓,包括实施例1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弓握把结构,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弓时,能够容易的做到极标准的推弓手姿势,从而可提高箭着点的精确度。即本实施例的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弓握把与手掌内部的接触面为平面,常出现因用力控制弓握把而出现推弓姿势不规范的技术问题。
4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弓尤其是指儿童弓或青少年弓,使得儿童或青少年可以在稍加引导的情况下轻易做到极标准的推弓手姿势,从而可提高箭着点的精确度。
41.实施例3
42.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弓箭进行详细说明。
43.本实施例的弓箭,包括弓和箭。优选的,弓为实施例2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弓。本实施例的弓箭,包括实施例2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弓,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弓箭时,能够容易的做到极标准的推弓手姿势,从而可提高箭着点的精确度。即本实施例的弓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弓握把与手掌内部的接触面为平面,常出现因用力控制弓握把而出现推弓姿势不规范的技术问题。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