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柔性面板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与流程

2021-10-08 19: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贴合 柔性 装置 面板 公开


1.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柔性面板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oled柔性面板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且随着曲面屏的开发,oled模组外玻璃盖板的弧区长度也越来越长,这就对玻璃盖板与柔性oled的全贴合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真空贴合技术只能满足小弧长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的贴合,对于大弧度玻璃盖板与显示面板的贴合尤其是对于180
°
倒扣贴合的方式缺乏相应的应对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面板的贴合方法,包括:
4.将保护盖板固定于贴合治具的容纳空间内;
5.将表面具有光学胶的柔性面板置于承载膜上,所述光学胶常温下的粘性小于可贴合阈值;
6.控制承载所述承载膜的滑块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沿着设定的贴合方向移动,同时控制驱动件带动所述承载膜上的柔性面板形成匹配所述保护盖板的形状,通过加热后的光学胶将所述柔性面板贴合在所述保护盖板上;其中,所述光学胶加热后的粘性大于所述可贴合阈值。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通过加热所述滑块的方式加热所述光学胶。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通过局部加热与所述光学胶贴合的贴合治具的方式加热所述光学胶。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在所述柔性面板贴合在所述保护盖板上之前,加热所述光学胶。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所述光学胶加热的温度在50-60度。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所述光学胶常温下的粘性小于100g/inch,所述光学胶加热后的粘性大于2000g/inch。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所述保护盖板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两个弯折部;所述贴合治具包括第一分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分部两端的两个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分部可拆卸地连接;
13.所述将保护盖板固定于贴合治具的容纳空间内,具体包括:
14.将所述贴合治具的两个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一分部拆卸分离;
15.将所述保护盖板的主体部与所述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接触匹配;
16.将所述贴合治具的两个第二分部分别罩在所述保护盖板的所述两个弯折部上,并将所述两个第二分部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分部上。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所述控制承载所述承载膜的滑块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沿着设定的贴合方向移动,具体包括:
18.控制所述滑块在所述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上移动,使所述柔性面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主体部贴合;
19.控制所述滑块从所述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移动至第二分部,使所述柔性面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弯折部贴合。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所述控制所述滑块从所述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移动至第二分部,具体包括:
21.控制所述滑块从所述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移动至一侧的第二分部,使所述柔性面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一侧弯折部贴合;
22.控制所述滑块从所述贴合治具一侧的第二分部经过所述第一分部后移动至另一侧第二分部,使所述柔性面板与所述保护盖板的另一侧弯折部贴合。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所述控制驱动件带动所述承载膜上的柔性面板形成匹配所述保护盖板的形状,具体包括:
24.在所述滑块从所述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向第二分部移动时,控制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承载膜上的柔性面板的边缘形成弯折程度大于所述弯折部的曲面。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在控制所述滑块在所述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上移动之前,加热所述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
26.在控制所述滑块从所述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向第二分部移动时,加热所述贴合治具的第二分部。
27.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应用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包括:
28.贴合治具,被配置为固定保护盖板;所述贴合治具与所述保护盖板的形状相同或相近,所述贴合治具弯曲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保护盖板固定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29.承载膜,被配置为承载表面具有光学胶的柔性面板;
30.驱动件,被配置为带动所述承载膜上的柔性面板匹配所述保护盖板的形状;
31.滑块,被配置为承载所述承载膜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沿着设定的贴合方向移动。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所述保护盖板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两端的两个弯折部;
33.所述贴合治具包括第一分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分部两端的两个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保护盖板的主体部形状相同或相似,所述两个第二分部分别与所述保护盖板的两个弯折部形状相同或相似;所述第一分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分部可拆卸地连接。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平板区及分别位于所述平板区两端的两个1/4圆弧弯曲区;所述弯折部包括1/4圆弧弯曲区,所述弯折部的1/4圆弧弯曲区与所述主体部的1/4圆弧弯曲区连接形成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弯折部之间180度弯折。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所述承载膜
包括超出所述柔性面板边沿的拉伸部;
36.所述驱动件包括夹具和辊轴,所述夹具被配置为夹持所述拉伸部的边缘,所述辊轴被配置为支撑所述拉伸部并改变所述拉伸部的形状以改变所述柔性面板边缘的弯曲程度。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所述滑块包括板状承载部和杆状支撑部,所述板状承载部与所述杆状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板状承载部被配置为承载所述承载膜,所述杆状支撑部被配置为支撑所述板状承载部,所述滑块在沿垂直于所述板状承载部承载面的截面形状为“t”字形。
附图说明
38.图1为相关技术中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40.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41.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42.图5a至图5d分别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中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目前,柔性oled显示面板在制备完成后,在其显示屏外侧均需贴设保护盖板,以对oled显示面板形成保护。为了实现oled显示面板的3d显示,通常将oled显示面板的边缘端面设置为弧形面,如此,在显示时,其边缘区域的图像也可以正常显示,因此,保护盖板的边缘端面也通常设置为弧形面。
45.柔性oled显示面板与保护盖板的贴合通常是通过贴合治具实现。目前的贴合治具可以设置呈一体块状结构,如图1所示,其承载面用于承载承载膜4,承载膜4用于承载柔性oled显示面板7。贴合时,块状结构10向上靠近保护盖板8移动,夹持结构9夹持承载膜4实现柔性oled显示面板7的仿形,即实现柔性oled显示面板7与保护盖板8的形状相似,从而使柔性oled显示面板7与保护盖板8整体实现贴合。
46.由图1中可见,块状结构10在上移贴合的过程中,夹持结构9在辅助仿形过程中的移动空间特别有限,这容易导致柔性oled显示面板7的仿形不足,柔性oled显示面板7提前接触保护盖板8边缘,从而导致贴合过程中柔性oled显示面板7绷的太紧或太松,绷的太松容易在柔性oled显示面板7与保护盖板8之间产生气泡,绷的太紧容易导致oled显示面板7破裂损坏,严重影响其与保护盖板8的贴合质量。
47.此外,在大弧度弯曲的保护盖板与柔性基板贴合过程中,因oled显示面板7受应力影响,在弯折区贴合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光学胶(oca)与保护盖板8边缘提前接触现象,一旦接触,无法有效分离再次贴合,导致弯折区贴合不完全,产生气泡/褶皱等不良问题。
48.针对大弧度弯曲的保护盖板与柔性基板之间的贴合良率低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面板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面板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
用于限定本公开。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9.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应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
5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面板的贴合方法,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1.s101、将保护盖板固定于贴合治具的容纳空间内;
52.s102、将表面具有光学胶的柔性面板置于承载膜上,光学胶在常温下的粘性小于可贴合阈值;
53.s103、控制承载承载膜的滑块在容纳空间内沿着设定的贴合方向移动,同时控制驱动件带动承载膜上的柔性面板形成匹配保护盖板的形状,通过加热的光学胶将柔性面板贴合在保护盖板上;其中,光学胶加热后的粘性大于可贴合阈值。
54.具体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在进行保护盖板和柔性面板贴合的过程中采用加热型光学胶,在常温下光学胶具有较低的粘性,可以防止在保护盖板的弯折区贴合柔性面板时存在的干涉问题,即可以防止光学胶和保护盖板的边缘提前接触而导致的无法有效分离,使得弯折区产生气泡或褶皱等不良问题。由于光学胶在常温下粘性较低且低于可贴合阈值,其中可贴合阈值指的是粘性可以使柔性面板与保护盖板在接触后不可分离的数值,这样,使得在柔性面板与保护盖板的边缘贴合之前,光学胶和保护盖板的边缘提前接触后可以有效分离,避免弯折区存在的贴合不良,产生气泡和裂纹的风险较小,可以提高贴合良率。且在光学胶加热后粘性增大,可以保证柔性面板贴合在保护盖板上。并且,上述贴合方法可以适用于柔性面板与大弧度保护盖板之间的全贴合,尤其适用于180
°
倒扣式保护盖板的贴合。
55.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可以通过加热滑块的方式加热光学胶。
56.或者,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可以通过局部加热与光学胶贴合的贴合治具的方式加热光学胶。
57.并且,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可以在柔性面板贴合在保护盖板上之前,加热光学胶。具体地,当采用加热滑块的方式加热光学胶时,可以在滑块承载的承载膜在容纳空间内与保护盖板贴合之前加热滑块,以通过热传导的作用加热位于承载膜上方的柔性面板表面的光学胶。当采用局部加热贴合治具的方式加热光学胶时,可以在滑块承载的承载膜在容纳空间内与保护盖板贴合之前加热贴合治具对应的区域,以通过热传导的作用加热保护盖板,从而加热将要与保护盖板接触的光学胶。
58.或者,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也可以在柔性面板贴合在保护盖板的同时加热光学胶,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地,当采用加热滑块的方式加热光学胶时,可以在滑块承载的承载膜在容纳空间内与保护盖板贴合的同时加热滑块,以通过热传导的作用加热位于承载膜上方的柔性面板表面的光学胶。当采用局部加热贴合治具的方式加热光学胶时,可以在滑块承载的承载膜在容纳空间内与保护盖板贴合的同时加热贴合治具对应的区域,以通过热传导的作用加热保护盖板,从而加热与保护盖板接触的光学胶。
59.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光学胶加热的温度可以控制在50-60度,以保证加热后的光学胶可以具有较大的粘性可以在保护盖板上固定柔性面板,并且可以避免因高温损伤柔性面板上的膜层功能。
60.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光学胶在常温下的粘性一般小于100g/inch,以保证即使光学胶和保护盖板的边缘提前接触后可以有效分离;光学胶加热后的粘性一般大于2000g/inch,以保证在加热后的光学胶可以有效贴合保护盖板和柔性面板。
61.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如图6所示,保护盖板2可以包括主体部21以及位于主体部21两端的两个弯折部22;对应地,贴合治具1可以包括第一分部11以及位于第一分部11两端的两个第二分部12,第一分部11分别与两个第二分部12可拆卸地连接;
62.上述步骤s101将保护盖板固定于贴合治具的容纳空间内,如图3所示,可以具体包括:
63.s201、将贴合治具的两个第二分部与第一分部拆卸分离;
64.s202、将保护盖板的主体部与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接触匹配;
65.s203、将贴合治具的两个第二分部分别罩在保护盖板的两个弯折部上,并将两个第二分部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分部上。
66.具体地,在将贴合治具1设置为可拆卸的三部分(第一分部11以及位于第一分部11两端的两个第二分部12),可以便于将180
°
倒扣式保护盖板2放置于贴合治具1的容纳空间内,以及将180
°
倒扣式保护盖板2固定等操作。并且,也可以便于局部加热贴合治具1,即在需要将保护盖板2的主体部21贴合柔性面板5时,仅加热贴合治具1的第一分部11,可以在柔性面板5的边缘与保护盖板2的弯折部22提前接触后可以有效分离。
67.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上述步骤103控制承载承载膜的滑块在容纳空间内沿着设定的贴合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可以具体包括:
68.s301、控制滑块在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移动,使柔性面板与保护盖板的主体部贴合;具体地,如图5a所示,可以控制滑块首先在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的中心区域移动,之后从中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滑动;
69.s302、控制滑块从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移动至第二分部,使柔性面板与保护盖板的弯折部贴合。
70.具体地,在贴合过程中,首先将柔性面板与保护盖板的主体部贴合,之后将柔性面板与保护盖板的弯折部贴合。即首先将柔性面板与保护盖板的非弯曲部分进行贴合,便于在保护盖板上固定柔性面板,之后,再从非弯曲部分延伸至边缘弯曲部分进行贴合,便于精确控制贴合过程,避免柔性面板在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或破损,提升贴合品质。
71.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在滑块为一个时,上述步骤s302控制滑块从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移动至第二分部,可以具体包括:
72.首先,控制滑块从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移动至一侧的第二分部,使柔性面板与保护盖板的一侧弯折部贴合,如图5b所示;
73.然后,控制滑块从贴合治具一侧的第二分部经过第一分部(如图5c所示)后移动至另一侧第二分部,如图5d所示,使柔性面板与保护盖板的另一侧弯折部贴合。
74.具体地,采用一个滑块如图5a所示先在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滑动进行贴合后,滑动至一侧的第二分部,如图5b所示,完成一侧弯折部的贴合,之后,如图5c所示,经过第一分部滑动至另一侧的第二分部完成另一侧弯折部的贴合,如图5d所示,可以精确控制滑块的
滑动轨迹,以便精确控制贴合质量。
75.或者,在滑块为两个时,上述步骤s302控制滑块从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移动至第二分部,可以具体包括:同时控制两个滑块分别从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移动至一侧的第二分部,使柔性面板与保护盖板的两侧弯折部贴合。
76.具体地,采用两个滑块先在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滑动进行贴合后,分别同时滑动至两侧的第二分部,完成两侧弯折部的贴合,可以节省贴合时间,节省时间成本。
77.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上述步骤s103控制驱动件带动承载膜上的柔性面板形成匹配保护盖板的形状,可以具体包括:
78.在滑块从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向第二分部移动时,控制驱动件带动承载膜上的柔性面板的边缘形成弯折程度大于弯折部的曲面,以便尽可能的避免光学胶和保护盖板的边缘提前接触。
79.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在控制滑块在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上移动之前,可以加热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如图5a中箭头所示,以便在滑块在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上移动时,加热后的光学胶可以直接将柔性面板贴合至保护盖板对应的区域;
80.在控制滑块从贴合治具的第一分部向第二分部移动时,如图5b和图5d中箭头所示,加热贴合治具的第二分部,以便在滑块在贴合治具的第二分部上移动时,加热后的光学胶可以直接将柔性面板贴合至保护盖板对应的区域。
81.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应用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方法中,贴合装置如图5a至图5d所示,具体包括:
82.贴合治具1,被配置为固定保护盖板2;贴合治具1与保护盖板2的形状相同或相近,贴合治具1弯曲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保护盖板2固定于容纳空间内;具体的,保护盖板2可以为玻璃盖板;
83.承载膜3,被配置为承载表面具有光学胶4的柔性面板5;
84.驱动件6,被配置为带动承载膜3上的柔性面板5匹配保护盖板2的形状;
85.滑块7,被配置为承载承载膜3在容纳空间内沿着设定的贴合方向移动。
86.具体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贴合治具1、驱动件6和滑块7可以安装于真空腔的底部,承载膜3放置于滑块7上且两端与驱动件6固定。
87.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配合上述贴合方法使用,在进行保护盖板2和柔性面板5贴合的过程中采用加热型光学胶4,在常温下光学胶4具有较低的粘性,可以防止在保护盖板2的弯折区贴合柔性面板5时存在的干涉问题,即可以防止光学胶4和保护盖板2的边缘提前接触而导致的无法有效分离,使得弯折区产生气泡或褶皱等不良问题。由于光学胶4在常温下粘性较低且低于可贴合阈值,其中可贴合阈值指的是粘性可以使柔性面板5与保护盖板2在接触后不可分离的数值,这样,使得在柔性面板5与保护盖板2的边缘贴合之前,光学胶4和保护盖板2的边缘提前接触后可以有效分离,避免弯折区存在的贴合不良,产生气泡和裂纹的风险较小,可以提高贴合良率。且在光学胶4加热后粘性增大,可以保证柔性面板5贴合在保护盖板2上。并且,上述贴合装置可以适用于柔性面板5与大弧度保护盖板2之间的全贴合,尤其适用于180
°
倒扣式保护盖板2的贴合。
88.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如图6所示,保护盖板2可以包括
主体部21以及位于主体部21两端的两个弯折部22;
89.对应的,贴合治具1包括第一分部11以及位于第一分部11两端的两个第二分部12;第一分部11与保护盖板2的主体部21形状相同或相似,两个第二分部12分别与保护盖板2的两个弯折部22形状相同或相似;第一分部11分别与两个第二分部12可拆卸地连接。
90.具体的,贴合治具1与保护盖板1的形状一致,既可以实现对保护盖板2的良好固定效果,又可以为保护盖板2提供支撑,避免贴合过程的压力导致保护盖板2破碎。而将贴合治具1设置为可拆卸的三部分(第一分部11以及位于第一分部11两端的两个第二分部12),可以便于将保护盖板2放置于贴合治具1的容纳空间内,以及将保护盖板2固定等操作,并且,也可以便于局部加热贴合治具1,即在需要将保护盖板2的主体部21贴合柔性面板5时,仅加热贴合治具1的第一分部11,可以在柔性面板5的边缘与保护盖板2的弯折部22提前接触后可以有效分离。
91.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如图6所示,主体部21可以包括平板区d及分别位于平板区d两端的两个1/4圆弧弯曲区r1;弯折部22包括1/4圆弧弯曲区r2,弯折部22的1/4圆弧弯曲区r2与主体部21的1/4圆弧弯曲区r1连接形成主体部21与弯折部22之间180度弯折。换句话说,保护盖板2呈两端180度弯折的形状,弯曲部分呈半圆弧状,主体部21与弯折部22将半圆弧状的弯曲部分平均分割,各具有1/4圆弧弯曲区。相应地,贴合治具1的第一分部11以及两个第二分部12与保护盖板2的主体部21和两个弯折部22设置相同。
92.具体的,在进行固定保护盖板2的操作时,可以首先将贴合治具1的两个第二分部12与第一分部11拆卸分离;然后将保护盖板2的主体部21与贴合治具1的第一分部11接触匹配;之后将贴合治具1的两个第二分部12分别罩在保护盖板2的两个弯折部22上,并将该两个第二分部12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一分部11上,此时即可以实现将保护盖板2固定在贴合治具1的容纳空间内。
93.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如图5a至图5d所示,承载膜3可以包括超出柔性面板5边沿的拉伸部31;
94.驱动件6可以包括夹具61和辊轴62,夹具61被配置为夹持拉伸部31的边缘,辊轴62被配置为支撑拉伸部31并改变拉伸部31的形状以改变柔性面板5边缘的弯曲程度。
95.具体地,辊轴62与拉伸部31的边缘延伸方向一致。夹具61沿拉伸部31的边缘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夹持在拉伸部31边缘延伸方向上较宽的一段边缘上,以使得作用在拉伸部31上的拉力分布均匀,作用效果较好。驱动件6还可以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以与夹具61传动连接,以带动夹具61拉伸承载膜3的拉伸部31边缘。如图5a至图5d所示,以图5a至图5d中的方位为例,承载膜3贴附于柔性面板5一侧并与柔性面板5共同放置于滑块7上,承载膜3的拉伸部31可以绕过辊轴62向下延伸,拉伸部31的边缘夹持有夹具61,夹具61可以与伺服电机相连,通过伺服电机带动夹具61拉伸拉伸部31的边缘,在拉力的作用下,承载膜3可以发生弯曲形状的改变并带动改变柔性面板5的边缘的弯曲程度。
96.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贴合装置中,如图5a至图5d所示,滑块7包括板状承载部71和杆状支撑部72,板状承载部71与杆状支撑部72固定连接,板状承载部71被配置为承载承载膜3,杆状支撑部72被配置为支撑板状承载部71,滑块7在沿垂直于板状承载部71承载面的截面形状为“t”字形。
97.具体地,通过使板状承载部71与杆状支撑部72的截面形状为“t”字形,相对于现有的块状结构,能使驱动件6在柔性面板5与保护盖板2的仿形贴合过程中的移动调节空间增大,从而使柔性面板5的仿形更加充分,尽可能避免柔性面板5提前接触保护盖板2边缘,继而避免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或者使柔性面板5破裂损坏,提升了柔性面板5与保护盖板2的贴合品质。
98.本公开提供的上述柔性面板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在进行保护盖板和柔性面板贴合的过程中采用加热型光学胶,在常温下光学胶具有较低的粘性且低于可贴合阈值,使得在柔性面板与保护盖板的边缘贴合之前,光学胶和保护盖板的边缘提前接触后可以有效分离,避免弯折区存在的贴合不良,产生气泡和裂纹的风险较小,可以提高贴合良率。且在光学胶加热后粘性增大,可以保证柔性面板贴合在保护盖板上。并且,上述贴合方法可以适用于柔性面板与大弧度保护盖板之间的全贴合,尤其适用于180
°
倒扣式保护盖板的贴合。
9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