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方式简易的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的制作方法

2021-09-15 08: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拉链 缝制 两条 合式 分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闭尾拉链,尤其涉及一种能将两条拉链带分开以便缝制在衣物的左右襟,等待缝制完成后再使两条拉链带的下止块合并在一起,成为不能分开的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


背景技术:

2.现今的服装生产制程已经发展到自动化生产,以往许多需要依赖熟练人工的工段,也渐渐以采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来执行,其中之一系以模板搭配自动缝制机,进而形成一种新的自动化生产方式,例如缝纫拉链在面料的工段就是一例。由于使用模板机将一条闭尾拉链(即两条链带尾端不能分离的拉链)缝在面料时,因为拉链模板的设计是两边分开的,而闭尾拉链要能使用板模缝合就必须先将两条拉链带的尾端分离,但习知的闭尾拉链的下止块已经将拉链两边的末端固定在一起,已不能实现两条拉链带的尾端分离。
3.为因应上述自动化缝纫拉链在面料的工艺,市面上已开发出一种下止块可以左右分离的特殊闭尾拉链,如图8所示,其在两条拉链带50的布带501尾端各结合一下止块502,下止块502的内侧边分别设有扣钩503,因此在缝纫拉链在面料时,可将左右两条拉链带50分开连续缝合在面料上,加快其生产缝制的效率,等到缝纫完成后再将滑动件(拉链头)装上,使两条拉链带50的下止块502 通过扣钩503彼此钩合固定在一起。
4.但是,上述左右分离闭尾拉链只能用在习知的塑料链齿拉链,而不能用在传统尼龙单丝经过加热缠绕中心线所组成的尼龙拉链;而且此种下止组合结构,因为没有更牢靠的组合构造,可能随时发生两条拉链带尾端分离的问题。因此,要如何使尼龙拉链及树脂拉链也能够实施成为左右分离闭尾拉链,可供上述自动化设备分开来缝纫,等缝制完成后再使两条拉链带的尾端闭合,而且其组合方式简易、结构牢固不易分离,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积极克服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方式简易的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其通过两条拉链带尾端的下止块与插梢的插接结构设计,进而达到适用于自动化缝合设备分开来进行缝纫,等缝制完成后再使两条拉链带的尾端闭合,而且其组合方式简易、结构牢固不易分离等目的。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方式简易的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其包含两条拉链带,各该拉链带具有一布带,与结合在该布带内侧边的一排链齿;及一滑动件,其用于使该两条拉链带的链齿彼此链合或分离,其中,其中一条该拉链带的链齿尾端的布带结合一下止块,另一条该拉链带的链齿尾端的布带结合一插梢;该下止块一半边为不可分离的固定在该布带的一结合部,另一半边形成突出该布带内侧边的一突块部,该突块部的上端凹设一插梢孔,该插梢孔中具有一第一卡掣部;以及,该插梢用于插设在该下止块的插梢孔,该插梢对应该第一卡掣部的一面形成一第二卡掣部,该第二
卡掣部用于该插梢插设在该插梢孔时与该第一卡掣部卡合在一起,使该插梢不能再与该下止块分离。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掣部为形成在该插梢孔的孔壁中的一凹部及一挡止面,该凹部容纳该第二卡掣部,该挡止面抵靠该第二卡掣部的一顶面。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掣部为从该插梢中间突出的三角形凸块。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掣部为从该插梢中间突出的斜凸片。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掣部形成在该插梢的一正面,该第一卡掣部形成在该插梢孔中的正面孔壁。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掣部形成在该插梢的一侧面,该第一卡掣部形成在该插梢孔中的侧面孔壁。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掣部形成在该插梢的一侧面及一正面,该第一卡掣部形成在该插梢孔中的侧面孔壁及正面孔壁。
13.进一步的,所述插梢孔为一矩形孔,该插梢为一矩形长条。
14.进一步的,所述插梢孔的侧面具有一切槽,该切槽用于容纳该插梢所属的该布带。
15.进一步的,所述切槽下端为一闭合的连接片。
16.进一步的,所述插梢所属的布带的内侧边设有一朝向外侧边延伸的切口,该切口邻靠该插梢的一末端。
17.进一步的,所述插梢所属的布带的内侧边设有一朝向外侧边延伸的切口,该切口邻靠该插梢的一末端。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9.本实用新型中,在拉链的两条拉链带其中一条的尾端设有下止块,下止块具有插梢孔,插梢孔中设有第一卡掣部;另一条的尾端设有插梢,插梢的正面或(及)侧面形成第二卡掣部,第二卡掣部与下止块的第一卡掣部相匹配;借此提供给制衣业者使用时,能将两条分开的拉链带通过模板分别缝纫在面料上,其后再将另一拉链带的插梢插入下止块的插梢孔,致使第二卡掣部与第一卡掣部卡合在一起,形成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进而达到闭尾尼龙拉链或树脂拉链能够适用于自动化模板缝纫制程的需求,及下止组装简易与稳固不分离等目的。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第一实施例之组合状态立体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第一实施例之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第一实施例之组合状态剖面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第一实施例之分解状态剖面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第二实施例之分解状态剖面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第三实施例之组合状态剖面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第四实施例之分解状态剖面示意图。
28.图8为习知下止块可分离的特殊闭尾拉链之示意图。
29.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30.10、拉链带;11、布带;111、下耳;12、链齿;13、切口;30、下止块; 31、结合部;32、突块部;33、插梢孔;34、第一卡掣部;341、凹部;342、挡止面;35、侧面孔壁;36、正面孔壁;37、切槽;38、假梢;39、连接片; 40、插梢;41、第二卡掣部;411、三角形凸块;412、斜凸片;42、侧面;43、正面。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2.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6.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方式简易的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其第一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包含:两条拉链带10,各该拉链带10具有用于缝在其它面料边缘的一布带11,与结合在该布带11内侧边的一排链齿12,该链齿12为尼龙单丝经过加热连续缠绕中心线所构成的尼龙齿,或在布带11 边射出成型的树脂齿;及一滑动件(又称拉链头,未图示),其用于使该两条拉链带10的链齿12彼此链合或分离。本实用新型之改良特征在于:上述两条拉链带10其中一条该拉链带的链齿12尾端的布带11结合一下止块30,另一条该拉链带10的链齿12尾端的布带11结合一插梢40,当该两条拉链带10的布带11 缝在其它面料后,使一条拉链带10的插梢40结合在另一条拉链带10的下止块 30,使插梢40与下止块30不可再分离,进而形成闭尾拉链的状态。
37.其中:该下止块30较佳的为塑料射出成型在该布带11所构成的矩形块体,其一半
边为不可分离的固定在该布带11的一结合部31,另一半边形成突出该布带11内侧边的一突块部32。该突块部32的上端往下端凹设一插梢孔33,该插梢孔33可为凹孔或贯穿到该下止块30下端的贯穿孔。更具体的,该插梢孔33 可实施成为一矩形孔,特别是在该插梢孔33中的任一侧壁设有一第一卡掣部34,该第一卡掣部34用于卡住该插梢40;又,该下止块30的结合部31上可一体成型的突出一假梢38用于导引该插梢40插入插梢孔33。
38.该插梢40较佳的为塑料射出成型在该布带11所构成的一矩形长条,其横断面的长宽略小于该插梢孔33,用于插设在该下止块30的插梢孔33。该插梢 40对应该第一卡掣部34的一面形成一第二卡掣部41,该第二卡掣部41用于该插梢40插设在该插梢孔33时能够与该第一卡掣部34卡合在一起,使该插梢40 与该下止块30不能再分离。
39.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该下止块30与该插梢40结构改良,可将两条拉链带 10在分开状态下提供给制衣业者,使他们使用模板搭配自动缝制机分别将布带 11缝纫在面料上,当两条拉链带10缝纫完成后,将一条拉链带10尾端的插梢 40插入另一条的下止块30的插梢孔33,使该第二卡掣部41与第一卡掣部34 卡合在一起,而且不能再彼此分离,如此就能并合成完整的闭尾拉链,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适用于自动化缝纫设备的功效。
40.再参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插梢 40的第二卡掣部41系形成在该插梢40的一正面43,具体的为从该插梢40中间突出的三角形凸块411;而上述该插梢孔33中的第一卡掣部34则形成在该插梢孔33中的一正面孔壁36,具体的实施例之一为形成在该插梢孔33的正面孔壁36中的一凹部341,以该凹部341形成用于卡住该三角形凸块的一挡止面342。当该插梢40插入之后,使三角形凸块411卡在凹部341中,并使该挡止面342 抵靠该三角形凸块411的一顶面,使该插梢40不能再反向拉出(不能再分离),借此达到插梢40与下止块30组合方式简易,及结构牢固不易分离的功效。
41.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其系将该第二卡掣部41 实施形成在该插梢40的一侧面42,并可实施为三角形凸块411;而该下止块30 的插梢孔33中的侧面孔壁35实施上述该第一卡掣部34,同样可实施为一凹部 341与挡止面342的构造。因此当该插梢40插入下止块30的插梢孔33之后,使侧面42的三角形凸块411卡在该侧面孔壁35的凹部341,并使该挡止面342 抵靠该三角形凸块411的一顶面,使该插梢40不能再反向拉出,即使插梢40 与下止块30不能再分离。
42.基于上述原理,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系将该第二卡掣部41改变为从该插梢40中间突出的斜凸片412,斜凸片412可在图中所示该插梢40的正面43或侧面42,取代上述的三角形凸块411;当该插梢40 插入之后,使斜凸片412卡在凹部341,并使该挡止面342抵靠该斜凸片412的一顶面,同样使该插梢40不能再反向拉出,使插梢40与下止块30不能再分离,借此除了达到上述的功效之外,更能达到容易插入下止块30的功效。
43.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系将该第二卡掣部41实施形成在该插梢40的正面43及侧面42,并可实施为三角形凸块411,或参考图6所示的斜凸片412构造;而该下止块30的插梢孔33中的侧面孔壁 35与正面孔壁36都实施上述该第一卡掣部34,同样可实施为一凹部341与挡止面342的构造;同理,当该插梢40插入下止块30的插梢孔33之后,使正面 43的三角形凸块411卡在该正面孔壁36的凹部341及挡止面342,而侧面42 的三角形凸块411卡在该侧面孔壁35的凹部341及挡止面342,使该插梢40不能再反向
拉出,而且此种卡掣结构能达到更加稳固结合的功效。
44.另外,再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为使该插梢40能顺利插入下止块30 的插梢孔33,避免该插梢40所属的布带11干扰插入动作,该下止块30插梢孔 33的侧面实施有一切槽37,该切槽37用于容纳该插梢40所属的该布带11。并且,切槽37下端为一闭合的连接片39,以防切槽37的两面张开失去下止块30 与插梢40闭锁的作用。而由于上述该两条拉链带10的布带11尾端都会延伸成一段下耳111,该下耳111会妨碍该插梢40插入到该下止块30的动作,为此本实用新型更在该插梢40所属的布带11的内侧边设有一朝向外侧边延伸的切口 13,该切口13邻靠该插梢40的末端,当该插梢40要插入该插梢孔33时,可从该切口13翻开下耳111,使该插梢40前端露出,而不会被该下耳111阻挡,即使该插梢40能依上述方式顺利插入该下止块30的插梢孔33进行结合。
45.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