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散热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散热 装置 空调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散热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2.电控板上的电器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尤其是变频模块,其发热功率密度较大,通常需要对其采取单独散热措施。现有技术中的冷媒散热结构一般利用冷板和压板对冷媒管进行固定,其热传导过程为散热膏、冷板、散热膏、冷媒管和冷媒管内的冷媒,传热路径较长,从而造成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媒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换热腔内充注冷媒并设置翅片增加冷媒在换热腔内的换热面积来增加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及空调。
4.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用于设置在待散热结构上,且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流通换热冷媒;
6.多个翅片,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换热腔的内表面上,且相邻两个所述翅片之间和所述翅片与所述换热腔的对应的侧壁之间均构成流体通道。
7.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设置于所述待散热结构上,所有所述翅片均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
8.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翅片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翅片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9.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沿所述第二侧壁至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所述翅片的厚度逐渐增加。
10.所述换热腔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有所述流体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有所述流体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11.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设置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流体通道之间。
12.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多个分液片,所有所述分液片均匀设置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流体通道之间,且沿所述进液口至所述流体通道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分液片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
13.所述分液片包括一片中间分液片和多个第二分液片,所有所述第二分液片关于所述中间分液片镜像对称的分布于设置于所述中间分液片的两侧。
14.所述第二分液片的截面为弧形,且沿远离所述中间分液片的方向,所述第二分液片所对应的直径逐渐减小。
15.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集流机构,所述集流机构设置于所述出液口和所述流体通道
之间。
16.所述集流机构包括多个集流片,所有所述集流片均匀分布于所述出液口和所述流体通道之间,且沿所述流体通道至所述出液口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集流片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17.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18.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待散热结构上,且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与冷媒供给机构连通,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液口;
19.多个翅片,所述翅片的截面为v形,所有所述翅片交错分布于所述换热腔内,且所述翅片的v形的顶点指向所述进液口。
20.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
21.所述壳体由导电材料制成,且所述壳体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的其他结构电连接。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及空调,在换热腔内充注冷媒,并在换热腔内增加设置翅片,即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传热路径较长的问题,还利用翅片增加了冷媒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翅片还能够增加冷媒的湍流度,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率,设置分流机构保证冷媒均匀分流至所有流体通道内,将高速入射的冷媒合理分配到各个换热翅片间的通道,强化换热效果,完全消除壳体为长方体结构时所产生的内部涡流。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及空调的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及空调的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壳体;11、换热腔;2、翅片;21、流体通道;12、进液口;13、出液口;3、分流机构;4、集流机构;14、第一侧壁;15、第二侧壁;22、第一端;23、第二端;31、分液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如图1和图2所示的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用于设置在待散热结构上,且所述壳体1内部形成有换热腔11,所述换热腔11内流通换热冷媒;多个翅片2,所述翅片2设置于所述换热腔11的内表面上,且相邻两个所述翅片2之间和所述翅片2与所述换热腔的对应的侧壁之间均构成流体通道21,进入所述换热腔11内的冷媒能够在流体通道21内流动,并在流动过程中与壳体1和翅片2进行热交换,利用换热腔11内充注冷媒,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冷板和压板及冷媒管所造成的传热路径长的问题,使得待散热结构能够仅通过壳体1即可与换热腔11内的冷媒产生热交换,缩短了传热路径,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在换热腔11内设置了翅片2,能够增加冷媒的换热面积,并且能够增加冷媒的湍流度,进
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30.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壁14设置于所述待散热结构上,所有所述翅片2均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4,使热量能够直接的传递至翅片2上,从而增加散热效率。
31.所述壳体1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14相对的第二侧壁15,所述翅片2的第一端22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4上,所述翅片2的第二端23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15上,从而使每个流体通道21之间相对密封,避免流体通道21之间相互连通而产生乱流等问题。
32.所述壳体1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14相对的第二侧壁15,沿所述第二侧壁15至所述第一侧壁14的方向,所述翅片2的厚度逐渐增加,进一步增加翅片2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加散热效率。
33.所述换热腔11具有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所有所述流体通道21的第一端22与所述进液口12连通,所有所述流体通道21的第二端23与所述出液口13连通,冷媒通过进液口12进入换热腔11后,在流体通道21内进行换热后,直接通过出液口13流出,从而保证的散热的持续性。
34.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分流机构3,所述分流机构3设置于所述进液口12和所述流体通道21之间,保证冷媒均匀的进入所有流体通道21内,避免冷媒在进液口12处出现回流等现象造成冷媒流动不畅的问题。
35.所述分流机构3包括多个分液片31,所有所述分液片31均匀设置于所述进液口12和所述流体通道21之间,且沿所述进液口12至所述流体通道21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分液片31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
36.所述分液片31包括一片中间分液片和多个第二分液片,所有所述第二分液片关于所述中间分液片镜像对称的分布于设置于所述中间分液片的两侧,通过镜像对称保证中间分液片两侧的冷媒的分流均匀度相同,从而保证所有散热结构的所有位置的散热效率相同。
37.所述第二分液片的截面为弧形,且沿远离所述中间分液片的方向,所述第二分液片所对应的直径逐渐减小,利用弧形能够对冷媒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从而保证处于边沿位置的流体通道21内的冷媒量与处于中部的流体通道21内的冷媒量基本相同,保证散热效率。
38.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集流机构4,所述集流机构4设置于所述出液口13和所述流体通道21之间,所有所述流体通道21内的冷媒在换热之后通过集流机构4的收集并送至出液口13处,避免冷媒在出液口13处堆积或回流而造成冷媒流动不畅的问题。
39.所述集流机构4包括多个集流片,所有所述集流片均匀分布于所述出液口13和所述流体通道21之间,且沿所述流体通道21至所述出液口13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集流片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优选的,所述集流机构4为所述分流机构3的镜像对称的结构。
40.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的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设置于待散热结构上,且所述壳体1内部形成有换热腔11,所述换热腔11与冷媒供给机构连通,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液口12;多个翅片2,所述翅片2的截面为v形,所有所述翅片2交错分布于所述换热腔11内,且所述翅片2的v形的顶点指向所述进液口12,增加冷媒的折流次数,从而增加冷媒在换热腔11内的流动距离及停留时间,进一步增加散热效率。
41.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
42.所述壳体1由导电材料制成,且所述壳体1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的其他结构电连接,其中冷媒管一般为铜管,从而保证壳体1的接地可靠,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的对壳体1进行接地处理,简化了散热装置的结构复杂度,优选的,所述空调的其他结构为压缩机。
43.所述导电材料为铜、铝等导热且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
44.所述壳体1为长方体结构,且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长和宽均远远大于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高,使得所述壳体1为扁平状结构。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