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贯穿式尾灯光导式阻性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路 尾灯 车灯 贯穿 公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电路,特别是公开一种汽车贯穿式尾灯光导式阻性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工业在不断发展, 车灯作为照明和信号指示作用在汽车结构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汽车尾灯也逐渐由注重功能性,而向功能兼顾装饰性转变,贯穿式尾灯的出现,获得了新的关注。
3.现有的贯穿式尾灯通常采用分布式或光导式结构,由于此尾灯是用在后备箱门上整体贯穿,尾门上能使用的空间狭长和狭小,这导致尾门灯的设计和安装困难,同时整条反光镜和光导条设计狭长,容易致使反射光线不均匀,电路板上能容纳的元件有限,emc设计也有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反射光线更加均匀的汽车贯穿式尾灯光导式阻性电路。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贯穿式尾灯光导式阻性电路,包括分别带有插接接口的电源输入单元、功率平衡电阻单元、光导左灯板和光导右灯板;所述电源输入单元与所述功率平衡电阻单元相连,所述功率平衡电阻单元与光导左灯板之间、光导左灯板与光导右灯板之间分别通过线束相连;所述光导右灯板包括灯组和用于调节灯组亮度的分bin电阻;所述功率平衡电阻单元包括若干个电阻,且每相邻2个电阻之间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相连。
6.所述功率平衡电阻单元包括第二插接接口con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后连入所述电源输入单元;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和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相连后连入所述第二插接接口con2,所述第二插接接口con2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单元、光导左灯板相连。
7.所述光导左灯板包括第四插接接口con4、第一发光二极管ld1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d1与第一电容c1并联后连入所述第四插接接口con4。
8.所述光导右灯板包括第三插接接口con3、第二电容c2、第二发光二极管ld2、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插接接口con3、第二发光二极管ld2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d2的负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
r10的另一端、第三插接接口con3相连后接地;所述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分别为分bin电阻。
9.所述电源输入单元包括第一插接接口con1、第一二极管d1、第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所述第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接口con1的一个引脚、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接口con1的另一个引脚、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功率平衡电阻单元相连并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功率平衡电阻单元相连。
10.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d1的功率为0.5~1w。
11.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d2的功率为0.5~1w。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光导左灯板和光导右灯板分别设有插接接口,形成分离式灯板,便于安装,两块灯板分别从导光条两侧导入光线,可使反射光线更均匀。本实用新型为针对贯穿式尾灯设计的阻性led电路,电路结构简单,由于是纯阻性电路,基本可满足各种车辆的emc测试要求,应用广泛。
13.通过所述电源输入单元的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实现滤波,通过所述第第一二极管d1防逆接,第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2防雷击,起到对整个电路的保护。
14.通过所述功率平衡电阻单元对实际功率进行调整,用于电路热平衡;所述光导左灯板和光导右灯板分别通过线束和插接接口的接插连接,可以更方便安装;所述光导右灯板设有分bin电阻,可能根据不同亮度bin进行调节,确保车灯安装后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15.图1 是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分别带有插接接口的电源输入单元、功率平衡电阻单元、光导左灯板和光导右灯板;所述电源输入单元与所述功率平衡电阻单元相连,所述功率平衡电阻单元与光导左灯板之间、光导左灯板与光导右灯板之间分别通过线束相连;所述光导右灯板包括灯组和用于调节灯组亮度的分bin电阻;所述功率平衡电阻单元包括若干个电阻,且每相邻2个电阻之间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相连。
17.所述插接接口包括电源输入单元的第一插接接口con1、功率平衡电阻单元的第二插接接口con2、光导右灯板的第三插接接口con3、和光导左灯板的第四插接接口con4。
18.所述功率平衡电阻单元包括第二插接接口con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后连入所述电源输入单元;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和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相连后连入所述第二插接接口con2的一个引脚,所述第二插接接
口con2的另一个引脚分别与所述电源输入单元、光导左灯板相连。
19.所述光导左灯板包括第四插接接口con4、第一发光二极管ld1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d1与第一电容c1并联后连入所述第四插接接口con4。
20.所述光导右灯板包括第三插接接口con3、第二电容c2、第二发光二极管ld2、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插接接口con3、第二发光二极管ld2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d2的负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三插接接口con3相连后接地;所述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分别为分bin电阻。所述第四插接接口con4分别通过线束与所述功率平衡电阻单元的第二插接接口con2、光导右灯板的第三插接接口con3相连。
21.所述电源输入单元包括第一插接接口con1、第一二极管d1、第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所述第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接口con1的一个引脚、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接口con1的另一个引脚、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功率平衡电阻单元相连并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功率平衡电阻单元相连。
22.在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d1的功率为0.5~1w,优选1w;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d2的功率为0.5~1w,优选1w。所述光导左灯板和光导右灯板分别采用带有铝散热器的铝基pcb板。
23.本实用新型通过光导左灯板和光导右灯板的分离式结构,实现两端光线导入,采用光导条进行光线散射,来实现整条尾门灯贯穿式结构,采用高功率led能提供足够的光源来支撑光导条的散射。另外,通过光导左灯板和光导右灯板的分离式结构,使得光导左灯板和光导右灯板可以分别安装后再通过线束连接,使安装更加方便,通过分bin电阻进行亮度调节,可以使出场的灯具亮度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明显的亮度差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