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引体向上用的辅助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5: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训练器 引体向上 健身器材 辅助 特别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引体向上用的辅助训练器。


背景技术:

2.引体向上指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自身体重向上做功的垂吊练习。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为男性上肢力量的考查项目,是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重力的悬垂力量练习。
3.由于引体向上训练是一个顺序渐进的过程,对许多初始训练者或身体素质较差的训练者来说,是无法在指定的时间段内不间断的完成多次动作的,因此健身时需要相关的引体向上辅助器械配合,以作训练用。
4.现有技术中引体向上辅助器多为弹性装置,其一端连接至单杠等悬空的物体上,另一端用于承托身体下肢。然而,目前的引体向上辅助装置中,用于承托身体下肢的部分,多为固定的环状体,一般仅能穿套一只脚,无法实现承托双脚或膝盖等。可见目前的引体向上辅助装置仅能实现辅助训练一种健身动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体向上用的辅助训练器。
6.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引体向上用的辅助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该辅助训练器包括有托举组件、悬挂组件和拉力带组件;
8.所述托举组件包括托举带、调节扣和第一连接板,所述托举带和所述调节扣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所述托举带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穿装过所述调节扣,使第一连接板、托举带和调节扣构成一个闭环的结构,且所述调节扣限定托举带穿过其本身的长度;
9.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有悬挂带和第二连接板,所述悬挂带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连接,形成用于挂在悬空物体上的环状体;
10.所述拉力带组件包括有若干拉力带,所述拉力带具有弹性,且所述拉力带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调节扣包括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所述第一扣板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扣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相互叠加,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对应至第三通孔;第一连接板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绕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后与其自身固定;所述托举带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后,绕过第一扣板再次沿第三通孔穿出。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拉力带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后固定连接球体,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
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拉力带的端部
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后固定连接球体,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拉力带组件还包括有束套和外装饰套,所述拉力带穿装于所述外装饰套内,外装饰套两端在拉力带的所述球体位置均套有所述束套,且所述束套将所述球体束紧。
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悬挂组件还包括有固定扣,该固定扣设有第四通孔,且固定扣内设有弹性扭转的卡座,且该卡座朝向所述第四通孔扭转;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通和所述固定扣通过第二连接带连接,所述悬挂带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使所述卡座将悬挂带压在第四通孔。
16.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举组件的托举带和第一连接板之间通过调节扣进行连接,使得托举带、第一连接板和调节扣构成的闭环结构的大小可以调节,以便于根据健身需求进行调节至仅可将单脚、双脚、单膝或者双膝穿入所述闭环结构,以此可便于托举带承托单脚的姿势、承托双脚的姿势或者承托双膝的姿势等多种引体向上的动作,从而实现辅助训练多种健身姿势和动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托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调节扣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悬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8为悬挂带绕过并固定在固定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9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拉力带组件连接至第一连接板或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8.如附图1所示,一种引体向上用的辅助训练器包括有托举组件2、悬挂组件1和拉力带组件3。
29.如附图3所示,所述托举组件2包括托举带22、调节扣23和第一连接板21,所述托举带22和所述调节扣23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两端。再参照附图4和5,所述调节扣23包括第一扣板231和第二扣板232,所述第一扣板231设有第一通孔233和第二通孔234,所述第二扣板232设有第三通孔235。所述第一扣板231和第二扣板232相互叠加,使所述第一通孔233和所述第二通孔234均对应至第三通孔235。第一连接板21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带24,所述第一连接带24远离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绕过所述第一通孔233和所述第三通孔235后与其自身以线缝的方式固定,实现第一连接带24和调节扣23的连接。再结合附图2,同样的,所述托举带22和第一连接带24均可绕过第一连接板21端部设有的组装孔212后与其自
身以线缝的方式固定,实现其与第一连接板21的连接。
30.所述托举带22和调节扣23的连接方式可参照附图3和4所示,将托举带2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235和第二通孔234后,绕过第一扣板231再次沿第三通孔235穿出,此穿出的部分为托举带221。使用时,当向两端分别拉紧托举带22未穿出第二通孔234的部分222和第一连接板21时,即相当于人体作用在第一连接板21、托举带22、调节扣23和第一连接带24构成的闭环结构25时,例如脚或膝盖压在该闭环结构。此时托举带22拉动第一扣板231相对第二扣板232远离第一连接板21,以此使第一扣板231和将托举带22卡在第二扣板232的第三通孔235下沿,实现托举带22的固定无法拉伸,使托举带22和调节扣23相对固定,从而实现限定托举带22穿过调节扣23本身的长度,进而使第一连接板21、托举带22和调节扣23构成的闭环结构25固定无法扩大,以便于稳固的托住人体。当需要调节闭环结构25时,可将托举带22连接在调节扣23的部分放松,再缩短或拉长托举带221的长度,即可相对的扩大或缩小第一连接板21、托举带22和调节扣23构成的闭环结构的大小,以此可便于实现承托单脚的姿势、承托双脚的姿势或者承托双膝的姿势等引体向上的动作。
31.如附图6所示,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有悬挂带12、固定扣13、第二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带14。所述第二连接带1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1和固定扣13,所述悬挂带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1和固定扣13连接,形成用于挂在悬空物体上的环状体。
32.如附图7和9所示,所述固定扣13包括有扣体131,该扣体131设有第四通孔133,且扣体131内的一端设有弹性扭转的卡座132,该卡座132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为具有凹凸纹路的纹路面135,且卡座132的纹路面135朝向所述第四通孔133的孔壁134扭转。具体的,扣体131内在所述第四通孔133处横向的固定有转轴136,所述卡座132穿套在该转轴136上,且转轴136还穿装有扭簧(示图未示),所述扭簧的一端抵在扣体131横置于第三通孔235处的挡杆137,扭簧的另一端抵在卡座132,以此通过扭簧扭转的弹力可使卡座132端部的纹路面135扭转的压向第四通孔133的孔壁134。
33.与上述第一连接板21和第一连接带24的连接方式一致,所述悬挂带12和第二连接带14均可绕过第二连接板11端部设有的组装孔112后与其自身以线缝的方式固定,实现悬挂带12和第二连接带14分别连接至第二连接板11的两端。并且,第二连接带14远离第二连接板11的一端也以同样的方式与固定扣13连接,即第二连接带14绕过所述扣体131的第四通孔133后与其自身以线缝的方式固定,实现固定扣13连接至第二连接板11远离连接悬挂带12的一端。另外,如附图6所示,第二连接带14和悬挂带12在固定扣13的下方还通过线缝的方式贴合固定。
34.参照附图6和8所示,在将本实用新型安装至悬空物体(例如单杠)上时,可将所述悬挂带12未连接的端部绕过悬挂物;之后扳动所述卡座132,使卡座132的纹路面135远离所述第四通孔133的孔壁134,再将悬挂带12的端部穿过所述纹路面135和第四通孔133的孔壁134;最后松开卡座132,使卡座132在扭簧扭转的弹性作用力下将悬挂带12压住纹路面135和第四通孔133的孔壁134之间,即可使悬挂带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至固定扣13,并形成用于挂在悬空物体上的环状体,最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悬空放置。另外当需要调整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悬挂长度时,可通过拉长或缩短悬挂带12穿过所述纹路面135和第四通孔133的孔壁134之间的长度实现调节。
35.如附图10所示,所述拉力带组件3包括有拉力带31、球体34、束套33和外装饰套32。
所述拉力带31具有弹性,优选为乳胶弹力管。所述拉力带31的两端内均嵌入有所述球体34,此结构使拉力带31可将球体34包覆于其内,通过所述球体34实现拉力带31和托举组件2、悬挂组件1的连接。具体可再结合附图2,所述托举组件2的第一连接板2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11,所述悬挂组件1的第二连接板11上设有第二连接孔111.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11结构一致,因此在附图2中仅示出一种结构。所述球体34的直径大于拉力带31的管径以及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1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111的孔径。进一步的,以拉力带组件3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连接方式为例,拉力带组件3连接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11的方式为:
36.s1:将所述外装饰套32套在所述拉力带31外,并将外装饰套32和拉力带31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所述第一连接孔211;
37.s2:可用扩口设备将拉力带31的端口撑开,具体为将拉力带31的端口套在扩口设备的多个扩口钳外,之后多个扩口钳同时向外移动将拉力带31的端口撑开,此时即可将所述球体34沿拉力带31的端口放入,之后扩口设备的扩口钳复位,使拉力带31的端口恢复原状,从而将所述球体34束缚住在拉力带31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211的部分;
38.s3:将所述束套33套在所述外装饰套32穿过所述限位孔424的部分外,即套住所述球体34,再通过对所述束套33加热,使束套33以热缩的方式将外装饰套32、拉力带31和球体34同时束紧,实现三者的固定。
39.通过以上方式组装后,即可使拉力带31的端部受球体34的限制而无法穿过第一连接板21的第一连接孔211,以此即可实现拉力带组件3的两端分别和所述托举组件2、悬挂组件1的连接。并且由于第一连接孔211和第二连接孔111均为闭环的通孔,因此可防止拉力带31和第一连接板21或第二连接板11脱离,可有效的保证健身的安全。
40.健身时,先将所述悬挂组件1挂在单杠上;之后健身者可双手握持单杠,引体向上使身体悬空;再将脚或膝盖穿过将所述托举组件2形成的闭环结构25,之后开始健身训练。训练过程中,当身体向下时,使脚或膝盖下压所述托举带22,从而克服拉力带组件3的弹性阻力将拉力带31拉长;当身体向上时,拉力带31恢复形变的弹力可形成向上的作用力,以通过托举带22辅助托举身体向上,如此即为本实用新型辅助训练的引体向上运动的原理。
4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托举组件2的托举带22和第一连接板21之间通过调节扣23进行连接,使得托举带22、第一连接板21和调节扣23构成的闭环结构25的大小可以调节,以便于根据健身需求进行调节至仅可将单脚、双脚、单膝或者双膝穿入所述闭环结构25,以此可便于托举带22承托单脚的姿势、承托双脚的姿势或者承托双膝的姿势等多种引体向上的动作,从而实现辅助训练多种健身姿势和动作。另外,所述悬挂组件1中,悬挂带12的两端均连接至固定扣13上,且其中一端穿过固定扣13的卡座132并由卡座132压住卡在固定扣13上,因此当需要调整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悬挂长度时,可通过拉长或缩短所述悬挂组件的悬挂带12穿过固定扣13的长度实现调节,以此使本实用新型可方便更多不同体型的人使用。
42.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