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障碍攀爬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4: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攀爬 装置 障碍 体育器材 活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障碍攀爬活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注重。为了维持身体健康就需要利用到各种各样的锻炼设备。其中,障碍攀爬装置即可以有效锻炼身体肌肉,也可对身体平衡性进行有效锻炼,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现有的攀爬装置大都结构固定,一方面难以适应情况多变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难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障碍攀爬活动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障碍攀爬活动装置,包括:攀爬柱、平衡板;攀爬柱包括柱状单元件,柱状单元件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柱状单元件上设置有连接槽;平衡板包括板状单元件、连接头;板状单元件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板状单元件的端部能够与连接头连接;连接头与连接槽相对应。
6.在实际拼装过程中,可依据实际需要选择柱状单元件的数量以及板状单元件的数量。通过柱状单元件可堆叠出不同高度不同数量的攀爬柱,通过板状单元件可拼接出不同长度不同数量的平衡板。再将组合成的攀爬柱与平衡板通过连接头与连接槽自由组合,从而能够依据实际需求拼装出不同大小不同结构的装置。一方面能够适应不同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组合出不同的结构能够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7.进一步的,连接槽数量为多个,连接槽沿柱状单元件的周向设置。
8.进一步的,连接槽包括两个半槽;其中一个半槽设置在柱状单元件的一端;另一个半槽设置在柱状单元件的另一端;两个半槽之间呈镜像对称。
9.进一步的,攀爬柱还包括踩踏部;踩踏部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凸起;踩踏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槽相对应的配合槽。
10.进一步的,攀爬柱还包括连接扣;踩踏部与柱状单元件之间能够通过连接扣可拆卸的连接;柱状单元件与柱状单元件之间能够通过连接扣可拆卸的连接。
11.进一步的,攀爬柱还包括填充板;填充板的一侧呈水平状;填充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连接槽相对应的填充凸起。
12.进一步的,板状单元件上设置有第一踩踏板、第二踩踏板;第二踩踏板设置在于第一踩踏板相对的一侧;第二踩踏板向远离第一踩踏板的方向凸起。
13.进一步的,平衡板还包括连接结构;板状单元件与板状单元件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的连接;板状单元件与连接头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的连接。
14.进一步的,还包括稳定管;柱状单元件上设置有用于与稳定管相连接的稳定通孔。
15.进一步的,稳定通孔的数量为多个,稳定通孔沿柱状单元件的周向设置。
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攀爬柱与平衡板之间能够自由组合,从而能够依据实际需要进行拼接以组合出不同大小不同结构的装置,一方面能够适应不同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18.攀爬柱包括柱状单元件、踩踏部、填充板,通过三者之间的组合可组合出不同高度的攀爬柱,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组合的自由性。
19.利用踩踏部,可对柱状单元件进行填补,从而使得攀爬柱的顶部更加平整,一方面使得攀爬柱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便于使用人员进行踩踏。
20.利用填充板,可对柱状单元件进行填补,一方面使得攀爬柱更加美观,另一方面能够加大柱状单元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柱状单元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21.平衡板包括板状单元件、连接头,通过两者之间的组合可组合出不同长度的平衡板,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组合的自由性。
22.可对第一踩踏板、第二踩踏板进行选择,从而进一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23.将攀爬柱与平衡板分为多个可自由拆卸、组合的部件,一方面使得攀爬柱、平衡板的加工规格较为统一,无需生产不同高度的攀爬柱也无需生产不同长度的平衡板,只需生产尺寸统一的零部件即可,另一方面,便于运输,有助于对有限的运输空间进行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24.图1:第一拼接方式整体结构图。
25.图2:第二拼接方式整体结构图。
26.图3:柱状单元件结构图。
27.图4:平衡板结构图。
28.图5:连接扣结构图。
29.图6:第一连接结构结构图。
30.图7:第二连接结构结构图。
31.图中:1

攀爬柱、11

柱状单元件、111

连接槽、1111

半槽、112

稳定通孔、12

踩踏部、121

配合槽、13

填充板、131

填充凸起、14

连接扣、141

扳手、142

卡扣、143

卡槽、2

平衡板、21

板状单元件、211

第一踩踏板、212

第二踩踏板、22

连接头、23

连接结构、231

连接管、232

工型连接板、3

稳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3.一种障碍攀爬活动装置,包括:攀爬柱1、平衡板2。攀爬柱1包括柱状单元节11。柱状单元节1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槽111,连接槽111沿柱状单元件11的周向设置,从而为平衡板2提供不同的连接角度。连接槽111包括两个半槽1111,其中一个半槽1111设置在柱状单元件11的一端,另一个半槽1111设置在柱状单元件11的另一端。两个半槽1111之间呈镜像对称。攀爬柱1还包括踩踏部12,踩踏部12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凸起,踩踏部1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半槽1111相对应的配合槽121。攀爬柱1还包括填充板13。填充板13的一侧呈水平状,填
充板13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半槽1111相对应的填充凸起。攀爬柱1还包括连接扣14,柱状单元件11与柱状单元件11之间能够通过连接扣14可拆卸的连接,柱状单元件11与踩踏部12之间能够通过连接扣14可拆卸的连接。
34.板状单元件21上设置有第一踩踏板211、第二踩踏板212。第二踩踏板212设置在于第一踩踏板211相对的一侧,第二踩踏板211向远离第一踩踏板211的方向凸起。平衡板2还包括连接结构23,板状单元件21与板状单元件2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23可拆卸的连接,板状单元件21与连接头22之间通过连接结构23可拆卸的连接。
35.在实际拼装时,可依据实际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板状单元件21以及一定数量的连接头22以组成多个平衡板2。在拼装过程中,将一个板状单元件21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23与另一个板状单元件21的另一端连接,由此以将两个板状单元件21连接在一起。通过上述方式,可将多个板状单元件21共同连接在一起,以依据实际需要组成不同长度的板件。板件拼接完成后,通过连接结构23将位于板件端部的板状单元件21与连接头22相连接,从而完成平衡板2的拼装。
36.其中,连接结构23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结构,具体包括连接管231,连接管231的数量为两个,在板状单元件21上设置有与连接管231相对应的连接通孔,将连接管231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板状单元件21的连接通孔内,从而将两个板状单元件21连接在一起,再通过螺丝将连接管231与板状单元件21共同固定。
37.连接结构还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结构,具体包括工型连接板232,板状单元件21的端部设置有与连接板232相对应的t型通孔。将连接板232的一端嵌入在一个板状单元件21的t型通孔内,将连接板232的另一端嵌入在另一个板状单元件21的t型通孔内,即可将两个板状单元件21连接在一起,再通过螺丝将连接板232与板状单元件21共同固定。
38.可依据实际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柱状单元件11、踩踏部12、填充板13以组成多个不同高度的攀爬柱1。在拼装过程中,将填充板13呈水平状的一侧置于地面上使得填充板13与地面相贴合,并使得设置在填充板13另一侧的填充凸起131朝向上方。将设置在柱状单元件11上的半槽1111对准填充凸起131,下压柱状单元件11,使得填充凸起嵌入在半槽1111内。由此,通过填充板13一方面可对外观进行美化,另一方面可使得位于底部的柱状单元件11与地面充分接触,从而加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有效的避免了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攀爬柱1受外力影响而产生偏移。此时,可依据实际需要继续在该柱状单元件11上堆叠其他的柱状单元件11,从而增加攀爬柱1的高度。也可将平衡板2上的连接头22嵌入在该柱状单元件11的半槽1111内。此时,可以选择在该柱状单元件11上堆叠其他柱状单元件11也可以选在在该柱状单元件11上加装踩踏部12。若堆叠其他柱状单元件11,则将两个柱状单元件11的半槽1111相互对准,使得位于两个柱状单元件11上的半槽1111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连接槽111,使得连接头22与两个半槽1111的内壁充分贴合。由此,利用上述的连接形式,使得柱状单元件11能够与不规则形状的连接头22相连接。例如:连接头22为t型,利用上述的连接方式,更有助于防止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头22与连接槽111相脱离。若加装踩踏部12,则将踩踏部12上设置有防滑凸起的一侧朝向远离主梁单元件11的一侧,并使得配合槽121对准柱状单元件11上的半槽1111,配合槽121与半槽1111的配合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当加装踩踏部12后,则表明该攀爬柱1拼装完成。通过踩踏部12一方面可使得攀爬柱1的外观更加美观,另一方面可对柱状单元件11进行填补,有效的避免了使用人员直接踩在柱
状单元件11上时损伤脚部。同时,柱状单元件11与柱状单元件11之间,以及柱状单元件11与踩踏部12之间可通过连接扣14进行连接。
39.其中,连接扣14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形式,具体包括:扳手141、卡扣142、卡槽143。扳手141可转动的连接在柱状连接件11的一端,卡扣142可转动的与扳手141相连接。扳手141的转动轴柱卡扣142的转动轴并不同轴。卡槽143设置在柱状连接件11的另一端。当两个柱状单元件11相互堆叠时,扳动扳手141,使得扳手141能够带动卡扣142,从而促使卡扣142嵌入在卡槽143内。同理,踩踏部12上也设置有相同的卡槽143。
40.同时,还包括稳定管3,柱状单元件1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稳定管3相连接的稳定通孔112,由此,通过稳定通孔112将稳定管3连接在两个柱状单元件11之间,以通过稳定管3进一步加强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稳定管3的长度与板状单元件21的长度呈倍率关系,以搭配不同长度的平衡板2。
41.综上,可将攀爬柱1、平衡板2、稳定管3依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一方面以适应不同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以满足不同的功能。例如: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组合形式,该类组合形式更加适用于平衡性锻炼,适用人员可在装置上行走或慢跑以对平衡性进行锻炼。也可采用如图2所示的组合形式,该类组合形式更加适用于跳跃训练,使用人员可在较小的占地面积内重复跳过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以对跳跃能力进行锻炼。
4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攀爬柱1或平衡板2需要承担外力。当攀爬柱1承担外力时,若外力的方向为垂直向下的,则外力将直接通过攀爬柱1传递至地面。若外力的方向为斜向下的,则外力与攀爬柱1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使得外力除了垂直向下的分力外也存在延水平方向的分力,垂直方向的分力将直接通过攀爬柱1传递至地面,水平方向的分力将通过攀爬柱1传递至平衡板2上,进而通过平衡板2传递至其他攀爬柱1上,由此以通过其他攀爬柱1共同承担,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攀爬柱1倒伏或产生位移。当平衡板2承担外力时,外力将促使平衡板2产生弯曲。此时,一部分外力有平衡板2自身承载,另一部分外力则通过连接头22传递至连接槽111处进而传递至柱状单元件11上,由于柱状单元件11之间通过连接扣14扣接,则外力通过全部柱状单元件11共同承担。同时,位于该连接槽111上方的其他柱状单元件11自身的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外力的作用。
4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