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式镜头防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确切 光学 组合式 装置 辅助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辅助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组合式镜头防雾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诸如照明灯、监控摄像头镜头、望远镜、全站仪等光学设备运行时,光学镜头的照明、监控成像及测绘成像等工作的精度及可靠性,但这类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需要频繁在环境复杂的户外环境使用时,经常会因为环境中湿度过高等因素导致在镜头表面形成水雾,从而导致镜头的透光度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在镜头上形成水渍并对镜头表面的镀膜层造成侵蚀,从而对镜头造成污染和损伤,针对这一问题,当前开发了多种的去雾设备,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204519197”的“一种镜头除雾装置”,这类除雾设备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结构相对固定,且需要借助专用的安装设备,从而一方面造成设备故障排除率低下,报废率高,严重影响了使用成本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安装定位难度相对较大,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相对差;
3.此外当前所使用的各类镜头除雾设备,均采用对镜片整体加热方式进行,从而导致镜头前方在加热时易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及热空气,由于水蒸气和热空气与周边环境空气密度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由于温度加高,易形成上升气流,从而导致因镜头前端面空气气流稳定性差而影响入射到镜头内光线的折射率,从而造成光学设备最终运行效果及精度收到影响。
4.因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组合式镜头防雾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解决现存的一些装备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镜头防雾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除湿去雾效果好,一方面可实现快速与多种灯具、光学检测设备等光学设备配套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可在有效去雾除湿作业的同时,有效提高本新型的结构调整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便于实现故障排除及修复,提高本新型的使用寿命和降低使用成本;此外另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除雾时水蒸气及高温气流造成的光线散射、折射等缺陷,从而极大的提高光学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及运行精度。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组合式镜头防雾装置,包括承载框、防雾镜片、温湿度传感器、硅胶加热丝、接线端子、接线电极,其中承载框为闭合圆环状结构,且承载框内侧面设连接螺纹、定位槽,硅胶加热丝至少两条,分别嵌于定位槽侧壁内表面,接线电极至少两条,嵌于定位槽底部并环绕定位槽轴线均布,防雾镜片嵌于承载框内,其侧表面嵌于定位槽内并与承载框同轴分布,且防雾镜片侧表面与接线电极电气连接,并与硅胶加热丝相抵,温湿度传感器嵌于承载框内表面,并位于防雾镜片前方,接线端子至少一个,嵌于承载框外表面并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硅胶加热丝及接线电极电气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螺纹共两条,对称分布在定位槽前方及后方两侧,在连接螺纹对应的承载框总长度不大于承载框长度的30%—60%,承载槽宽度为1—5毫米,深度为承载框壁厚的1/4—2/3,且防雾镜片前方位置的承载框侧壁上均布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轴线与承载框垂直分布并相交。
9.进一步的,所述的接线电极包括至少一个正极及至少一个负极,且正极和负极以承载框轴线对称分布,且相邻的正极和负极之间通过绝缘垫块相互绝缘。
10.进一步的,所述的防雾镜片包括复合镜片及连接正极、接线负极,其中所述复合镜片从前至后依次分为前端保护膜层、防护树脂镜片层、导电膜层、主体树脂镜片层及底层保护膜层,所述连接正极、接线负极均为横断面呈“凵”字形的槽状结构,以复合镜片轴线对称分布在复合镜片两侧,并包覆在复合镜片外表面,且所述连接正极、接线负极槽底与复合镜片的导电膜层电气连接,外侧面与接线电极电气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槽侧壁设厚度为1—3毫米的弹性密封层,且所述弹性密封层包覆在防雾镜片外表面。
12.进一步的,所述的接线端子对应的承载框外表面设承载腔,接线端子嵌于承载腔内,且所述承载腔对应的承载框设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包覆在承载腔外并与承载腔构成密闭腔体结构。
13.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除湿去雾效果好,一方面可实现快速与多种灯具、光学检测设备等光学设备配套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可在有效去雾除湿作业的同时,有效提高本新型的结构调整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便于实现故障排除及修复,提高本新型的使用寿命和降低使用成本;此外另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除雾时水蒸气及高温气流造成的光线散射、折射等缺陷,从而极大的提高光学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及运行精度。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5.图1为本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接线电极分布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
17.图3为复合镜片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9.如图1—3所示,一种组合式镜头防雾装置,包括承载框1、防雾镜片2、温湿度传感器3、硅胶加热丝4、接线端子5、接线电极6,其中承载框1为闭合圆环状结构,且承载框1内侧面设连接螺纹101、定位槽102,硅胶加热丝4至少两条,分别嵌于定位槽102侧壁内表面,接线电极6至少两条,嵌于定位槽102底部并环绕定位槽102轴线均布,防雾镜片2嵌于承载框1内,其侧表面嵌于定位槽102内并与承载框1同轴分布,且防雾镜片2侧表面与接线电极6电气连接,并与硅胶加热丝4相抵,温湿度传感器3嵌于承载框1内表面,并位于防雾镜片2前方,接线端子5至少一个,嵌于承载框1外表面并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3、硅胶加热丝4及接线电极6电气连接。
20.其中,所述的连接螺纹101共两条,对称分布在定位槽102前方及后方两侧,在连接螺纹101对应的承载框1总长度不大于承载框1长度的30%—60%,承载槽102宽度为1—5毫米,深度为承载框1壁厚的1/4—2/3,且防雾镜片2前方位置的承载框侧壁1上均布若干透气孔103,所述透气孔103轴线与承载框1垂直分布并相交。
21.同时,所述的接线电极6包括至少一个正极61及至少一个负极62,且正极61和负极62以承载框1轴线对称分布,且相邻的正极61和负极62之间通过绝缘垫块63相互绝缘。
22.需要特别指出的,所述的防雾镜片2包括复合镜片21及连接正极22、接线负极23,其中所述复合镜片21从前至后依次分为前端保护膜层211、防护树脂镜片层212、导电膜层213、主体树脂镜片层214及底层保护膜层215,所述连接正极22、接线负极23均为横断面呈“凵”字形的槽状结构,以复合镜片21轴线对称分布在复合镜片21两侧,并包覆在复合镜片21外表面,且所述连接正极22、接线负极23槽底与复合镜片21的导电膜层213电气连接,外侧面与接线电极6电气连接。
23.此外,所述的定位槽102侧壁设厚度为1—3毫米的弹性密封层103,且所述弹性密封层103包覆在防雾镜片2外表面。
24.与此同时,所述的接线端子5对应的承载框1外表面设承载腔7,接线端子5嵌于承载腔7内,且所述承载腔7对应的承载框1设密封端盖8,所述密封端8盖包覆在承载腔7外并与承载腔7构成密闭腔体结构。
25.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框、防雾镜片、温湿度传感器、硅胶加热丝、接线端子、接线电极进行组装装配,然后将装配后的本新型通过承载框的连接螺纹与待保护设备连接,并使本新型的防雾镜片位于与待保护设备镜头正前方,最后将接线端子与待保护设备电源系统电气连接即可完成本新型装配。
26.在本新型运行时,首先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对当前运行环境中的温度及湿度进行检测,然后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首先驱动硅胶加热丝运行,提高承载框及承载框内防雾镜片的温度,一方面防止承载框内表面及外表面因温度低而发生水汽凝结,确保防雾镜片表面干燥,另一方面稳定承载框内气流温度及气流运动方向,防止因局部气流密度及流动方向剧烈变化而导致光线折射、散射等影响光学运行精度和效果情况发生。
27.同时在硅胶加热丝运行的同时,且当硅胶加热丝运行温度不足以满足去雾作业需要时,则通过接线电极对防雾镜片供电,驱动防雾镜片自身的导电膜层通电并发热,进一步提高防雾镜片的运行温度,提高去雾效果。
28.此外,本新型在运行中,可根据需要灵活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框、防雾镜片、温湿度传感器、硅胶加热丝、接线端子、接线电极进行更换调整,从而达到灵活满足不同设备使用需要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了本新型的故障修复率及排出率。
29.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除湿去雾效果好,一方面可实现快速与多种灯具、光学检测设备等光学设备配套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可在有效去雾除湿作业的同时,有效提高本新型的结构调整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便于实现故障排除及修复,提高本新型的使用寿命和降低使用成本;此外另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除雾时水蒸气及高温气流造成的光线散射、折射等缺陷,从而极大的提高光学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及运行精度。
30.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