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凝露电器盒、空调器及散热方法与流程

2021-10-09 12: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器 散热 器及 空调 设置


1.本发明涉及电器盒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凝露电器盒、设置有该防凝露电器盒的空调器及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空调外机电器盒多采用冷媒散热与风冷相结合的方式,而当空气湿度增大,或者由于空调模式转换导致通过冷媒蒸发管的冷媒温度过低,与电器盒内部空气温度差达到了凝露点,就会导致电器盒内部逐渐形成凝露,对电器盒内部主板元器件造成损害,造成电气安全隐患。
3.而目前解决此问题多采用增加冷媒温度和降低电器盒内空气湿度的方式,前者是减低冷媒与空气的温差的方式,此方法虽可解决凝露问题,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对主板元器件的散热效率;而后者多采用水汽过滤装置(安装在进风口出)进行除湿,空气一次性通过水汽过滤装置,且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空气过滤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凝露电器盒、空调器及散热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冷媒散热的电器盒,在其内部存在由于凝露到导致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凝露电器盒结构,包括冷媒散热结构和风机组件,还包括除湿结构,其中,所述电器盒结构内形成有内循环通道,所述风机组件、所述除湿结构以及所述冷媒散热结构位于所述内循环通道上且所述风机组件能驱动气流在所述电器盒结构内循环流动。
7.进一步地,所述除湿结构为冷媒除湿结构,所述除湿结构能冷凝经过其的水蒸气以实现除湿作用。
8.进一步地,所述除湿结构包括冷凝单元、冷凝支架以及接水盘,所述冷凝单元支撑在所述冷凝支架上,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冷凝单元的下方。
9.进一步地,所述防凝露电器盒结构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防凝露电器盒结构还包括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动作能将将气流通道由所述内循环通道切换至外循环通道,所述外循环通道用以所述电器盒结构内、外气体流通。
10.进一步地,所述电器盒结构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切换装置,当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信号判别出所述冷媒散热结构的表面达到凝露条件时,所述切换装置动作将所述外循环通道切换为所述内循环通道。
11.进一步地,所述防凝露电器盒结构还包括外壳体和中间安装板,所述外壳体的下方连接有所述切换装置,所述中间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将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分为
前空腔和后空腔,所述前空腔和所述后空腔的顶部形成有顶侧连通口,所述切换装置动作能关闭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以及阻断所述前空腔和所述后空腔底部连通,外循环通道时气流能经过所述进风口、所述后空腔、所述顶侧连通口、所述前空腔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12.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底部阻隔板,所述切换装置上形成与所述后空腔相连通的第一底部腔和与所述前空腔相连通的第二底部腔,所述除湿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底部空腔内;所述底部阻隔板能贴合所述中间安装板向上移动实现所述第一底部腔和所述第二底部空腔从阻隔状态切换为连通状态。
13.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进风口挡板、出风口挡板以及驱动机构,所述进风口挡板和所述出风口挡板分别用以打开、关闭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挡板、所述出风口挡板以及所述底部阻隔板通过同一所述驱动结构实现上、下动作。
14.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后侧导向杆和前侧导向杆,所述进风口挡板的一侧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另一侧通过与所述后侧导向杆上的移动件相连接以支撑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出风口挡板的两侧分别通过与所述前侧导向杆上的移动件相连接以支撑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后侧导向杆上的移动件与所述前侧导向杆上的移动件,所述进风口挡板与所述底部阻隔板固定相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防凝露电器盒结构还包括电器盒基体和后盖结构,所述后盖结构安装在所述电器盒基体的后侧,所述电器盒基体的后侧板形成所述中间安装板且所述后盖结构与所述后侧板形成所述后空腔,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后盖结构上,所述电器盒基体底部与所述切换装置之间围成所述出风口。
16.进一步地,所述电器盒结构还包括风冷散热器,所述风冷散热器位于所述内循环通道上且安装在所述中间安装板上。
17.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防凝露电器盒结构。
18.一种所述的防凝露电器盒结构的散热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当判别出所述冷媒散热结构的表面达到凝露条件时,所述切换装置动作切换为所述内循环通道,以实现气流内循环散热除湿;当判别出所述冷媒散热结构的表面未达到凝露条件时,所述切换装置动作切换为所述外循环通道,以实现气流外循环散热。
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凝露电器盒结构,内形成有内循环通道,风机组件、除湿结构以及冷媒散热结构位于内循环通道上且风机组件能驱动气流在电器盒结构内循环流动。当需要除湿时,气流在电器盒内部进行内循环,经过多次循环,降低空气的湿度,以尽量避免电器盒内凝露的产生。
20.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21.除湿结构若采用水汽过滤装置,需要经常更换滤芯,而发明优选采用冷媒除湿结构,通过冷媒除湿结构冷凝经过其的水蒸气以实现除湿功能;
22.防凝露电器盒结构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防凝露电器盒结构还包括切换装置,切换装置动作能将内循环通道切换为外循环通道,外循环通道用以电器盒结构内、外气体流通,外循环模式利于电器盒内部的散热,内循环模式可实现除湿功能,通过切换装置,实现内循环和外循环之间的切换。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电器盒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电器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电器盒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2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电器盒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28.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29.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30.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32.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33.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后盖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34.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35.图12是图11的a

a向剖视示意图;
36.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电器盒结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示意出了气流的外循环);
37.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凝露电器盒结构的部分剖视示意图(示意出了气流的内循环)。
38.图中1

后盖结构;101

电器盒固定架;102

后盖板主体;103

冷媒管密封板;104

连接架滑槽;105

进风口;2

切换装置;201

进风口挡板;202

挡板连接架;203

轴固定座;204

后侧导向杆;205

前侧导向杆;206

出风口挡板;207

出风口;208

丝杠;209

丝杠螺母;210

电机支架;211

电机;212

左侧挡板;213

轴承连接架;214

底部挡板;215

右侧挡板;216

直线轴承;217

底部阻隔板;3

除湿结构;301

冷凝单元;302

冷凝支架;303

接水盘;4

风机组件;5

主板电器元件;6

冷媒散热结构;601

冷媒散热器;602

冷媒管;7

风冷散热器;8

电器盒基体;801

中间安装板;802

顶侧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4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凝露电器盒结构,包括冷媒散热结构6和风机组件4,还包括除湿结构3,其中,电器盒结构内形成有内循环通道,风机组件4、除湿结构3以及冷媒散热结构6位于内循环通道上且风机组件4能驱动气流在电器盒结构内循环流动。风机组件4的作用为促进电器盒内部空气循环,防凝露电器盒结构内设置主板电器元件5,主板电器元件为电器盒内部发热元器件,为散热对象;冷媒散热结构6的结构通常为包括冷媒散热器601和
冷媒管602,冷媒散热器601压紧冷媒管602并固定在主板电器元件5后面,冷媒管602内流入低温冷媒,对主板元器件进行散热。本发明在电器盒结构内部设置除湿结构3,并在电器盒结构内增设内循环通道,当需要除湿时,气流在电器盒内部进行内循环,经过多次循环,降低空气的湿度,以尽量避免电器盒内凝露的产生。
4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除湿结构3为冷媒除湿结构,除湿结构3能冷凝经过其的水蒸气以实现除湿作用。除湿结构3可以采用水汽过滤装置,但需要经常更换滤芯,而发明优选采用冷媒除湿结构,通过冷媒除湿结构冷凝经过其的水蒸气以实现除湿功能。
42.关于除湿结构3的具体结构,可以如下:参见图11

图12,除湿结构3包括冷凝单元301、冷凝支架302以及接水盘303,冷凝单元301支撑在冷凝支架302上,接水盘303设置在冷凝单元301的下方。冷凝单元301主要作用为将通过的空气内的水蒸气冷凝干燥,接水盘303作用为收集冷凝水并排除电器盒外;冷凝支架302作用为将冷凝单元301固定在接水盘303上方。冷媒单元301内流过低温冷媒,相当与蒸发器,实现冷凝除湿的效果。
43.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防凝露电器盒结构上形成有进风口105和出风口207且防凝露电器盒结构还包括切换装置2,切换装置2动作能将将气流通道由内循环通道切换至外循环通道,外循环通道用以电器盒结构内、外气体流通。外循环利于电器盒内部的散热,通过切换装置2,实现内循环和外循环之间的切换,外循环模式下时,进风口105和出风口207处于打开状态,电器盒外空气通过进风口105进入电器盒内部,通过出风口207排出电器盒外;内循环模式下时,进风口105和出风口207处于关闭状态,气流在电器盒结构内循环。
44.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电器盒结构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连接检测装置和切换装置2,当控制装置根据检测装置的信号判别出冷媒散热结构6的表面达到凝露条件时,切换装置2动作将外循环通道切换为内循环通道。对于冷媒散热结构6表面达到凝露条件的判定,可通过判断电器盒内部空气的温度与冷媒散热结构6表面的温度差是否达到冷凝条件。具体地判别方式,由于不是本发明保护的重点,不做详细描述。
45.关于外循环通道和内循环通道,具体说明如下:防凝露电器盒结构还包括外壳体和中间安装板801,外壳体的下方连接有切换装置2,中间安装板801设置在外壳体内且将外壳体的内部分为前空腔和后空腔,前空腔和后空腔的顶部形成有顶侧连通口802,切换装置2动作能关闭进风口105、出风口207以及阻断前空腔和后空腔底部连通,外循环通道时气流能经过进风口105、后空腔、顶侧连通口802、前空腔后从出风口207排出,当切换为内循环通道时,进风口105、出风口207打开,前空腔和后空腔底部连通,气流可经过后空腔、顶侧连通口802、前空腔以及前空腔和后空腔底部连通部位进行内部循环流通。结合图13,具体说明一下外循环通道和内循环通道:中间安装板801为电器盒基体8的后背板,中间安装板801的左侧为后空腔,中间安装板801的右侧为前空腔,在前空腔207和后空腔的顶部设置有顶侧连通口802,当进风口105处于打开状态时,进风口105与后孔腔相连通,当出风口207处于打开状态时,出风口207与前空腔相连通。
46.关于前空腔和后空腔底部连通与否的切换,具体如下:参见图7,切换装置2包括底部阻隔板217,切换装置2上形成与后空腔相连通的第一底部腔和与前空腔相连通的第二底部腔,除湿结构3位于第二底部空腔内;底部阻隔板217能贴合中间安装板801向上移动实现第一底部腔和第二底部空腔从阻隔状态切换为连通状态。
47.切换装置2还包括进风口挡板201、出风口挡板206以及驱动机构,进风口挡板201
和出风口挡板206分别用以打开、关闭进风口105和出风口207,进风口挡板201、出风口挡板206以及底部阻隔板217通过同一驱动结构实现上、下动作。结合图7对切换装置2进行说明,参见图7,示意出了底部阻隔板217,进风口挡板201与底部阻隔板217之间为第一底部腔,底部阻隔板217与出风口挡板206之间为第二底部腔。驱动结构为直线驱动结构,可以采用同一驱动结构驱动进风口挡板201、出风口挡板206以及底部阻隔板217同时上下移动。当然,进风口挡板201、出风口挡板206以及底部阻隔板217也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驱动结构。
48.图7与图13中,切换装置2所处的状态相一致,此时,进风口挡板201打开进风口105,出风口挡板206打开出风口207,底部阻隔板217阻断第一底部腔和第二底部空腔的连通。当进风口挡板201、出风口挡板206以及底部阻隔板217同时向上移动时,移动至如图14所示意的位置,此时,进风口挡板201关闭进风口105,出风口挡板206关闭出风口207,第一底部腔和第二底部空腔的连通。这里,要说明的是,参见图7,示意出了进风口挡板201,进风口201挡板201上设置有风口,当进风口挡板201挡住进风口105时,进风口挡板201风口下方的区域挡住进风口105,当进风口挡板201向下移动时,进风口挡板201上的风口与进风口105相连通。
4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切换装置2还包括架体,架体上设置有后侧导向杆204和前侧导向杆205,进风口挡板201的一侧与驱动机构相连接、另一侧通过与后侧导向杆204上的移动件相连接以支撑在架体上,出风口挡板206的两侧分别通过与前侧导向杆205上的移动件相连接以支撑在架体上,后侧导向杆204上的移动件与前侧导向杆205上的移动件,进风口挡板201与底部阻隔板217固定相连接,进风口挡板201与底部阻隔板217可以一体成型板,移动件可以为直线轴承216。关于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和丝杠机构,丝杠机构可变更为齿轮齿条传动;或者,驱动机构可以是液压即气动传动。
50.关于切换装置2的结构,具体说明如下:参见图7

图10,切换装置2为钣金件构成,其主要结构包括进风口挡板201、挡板连接架202、轴固定座203、后侧导向杆204、前侧导向杆205、出风口挡板206、丝杠208、丝杠螺母209、电机支架210、电机211、左侧挡板212、轴承连接架213、底部挡板214、右侧挡板215、直线轴承216、底部阻隔板217。其中,进风口挡板201左侧与挡板连接架202连接固定,右侧与丝杠螺母209固定,进风口挡板201主要作用为通过上下移动控制进风口105的打开和闭合;挡板连接架202一端与进风口挡板201连接,另一端与直线轴承216(后侧导向杆204上的直线轴承216)固定;出风口挡板20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侧导向杆205上的直线轴承216固定连接,轴承连接架213连接前侧导向杆205上的直线轴承216和后侧导向杆204上的直线轴承216,实现进风口挡板201与出风口挡板206连接在一起,使出风口挡板206同步上下移动;轴固定座203主要作用使前侧导向杆205和后侧导向杆204固定;直线轴承216在对应的导向杆上面上下滑动,其主要作用为在丝杠的传动作用下上下滑动,带动其上的零件进行同步移动;导向杆(包括后侧导向杆204和前侧导向杆205)为直线轴承216提供上下移动的轨道,并限制其移动范围;步进电机211通过联轴器与丝杠208相连,丝杠208一端与电机211相连,另一端用轴承固定,其在电机211的带动下进行旋转,主要为整个装置内外循环模式切换提供动力,丝杠螺母209作用为将丝杠的旋转转化为上下方向的移动;电机支架210用于固定电机211;左侧挡板212上侧与后盖结构1固定,主要作用为密封电器盒循环通道的作用;底部挡板214与左侧挡板212和右侧挡板215相连,主要起到密封电器盒循环通道的作用;右侧挡板215与后盖结构1固定,作为步进电机211和丝
杠传动组件的载体,同时起到密封电器盒循环通道的作用。
51.当电器盒正常运行时,切换装置2动作切换为外循环通道,即电器盒处于外循环状态,进风口挡板201在电机211的带动下运行到最下端,进风口105处于打开状态,进风口挡板201带动挡板连接架202、直线轴承216、出风口挡板206移动到最下端,此时进风口105以及出风口207为打开状态,底部阻隔板217阻隔第一底部腔和第二底部空腔的连通,使散热后的空气无法回流进进风口105侧,此时,空气流动如图13所示,风从进风口105进入,经过后空腔、顶侧连通口802、前空腔后从出风口207排出。
52.当电器盒内部空气与冷媒散热结构6温差达到凝露条件时,电机211旋转,带动丝杠208旋转,此时丝杠螺母209、进风口挡板201、挡板连接架202、直线轴承216、出风口挡板206同步向上移动到最上端,此时进风口105被进风口挡板201堵死,第一底部腔和第二底部空腔的连通,出风口挡板206将出风口207堵死,此时进风口105以及出风口207为闭合状态,此时,空气流动如图14所示,通过风机组件4的带动下,空气经过除湿结构3进行冷凝干燥,经过电器盒基体8背部的通道(后空腔)重新进入电器盒基体8前部(前空腔),实现空气的电器盒内部循环模式,经过多次循环后,空气的湿度大大降低,达到了防止电器盒内部元器件表面凝露的目的。
53.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防凝露电器盒结构还包括电器盒基体8和后盖结构1,后盖结构1安装在电器盒基体8的后侧,电器盒基体8的后侧板形成中间安装板801且后盖结构1与后侧板形成后空腔,进风口105设置在后盖结构1上,电器盒基体8底部与切换装置2之间围成出风口207。
54.参见图1

图2、图5

图6,后盖结构1为钣金件,其主要结构包括电器盒固定架101、后盖板主体102、冷媒管密封板103、连接架滑槽104和进风口105。其中电器盒固定架101用于固定电器盒,后盖板主体102主要作用为密封电器盒结构、作为电器盒空气循环的通道(后空腔)以及作为切换装置2的载体;冷媒管密封板103起到固定冷媒管602以及密封电器盒的作用。连接架滑槽104与挡板连接架202相配合。
55.参见图13,电器盒结构还包括风冷散热器7,风冷散热器7位于内循环通道上且安装在中间安装板801上。风冷散热器7固定在主板电器元件5后面,通过循环通道内的风对其进行散热。
56.关于防凝露电器盒结构的组装情况,可以如下:后盖结构1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电器盒基体8上,切换装置2用螺钉与后盖结构固定,除湿结构3的两端分别用螺钉固定在切换装置2的右侧挡板215和左侧挡板212上;风机组件4通过螺钉固定在电器盒基体8的内壁上;主板电器元件5通过螺钉固定在电器盒基体8内(固定在中间安装板801上);冷媒散热器601用螺钉固定在主板电器元件5后面;冷媒管602通过冷媒散热器601压紧固定,风冷散热器7用螺钉固定在主板电器元件5后面。
57.一种空调器,包括防凝露电器盒结构。防凝露电器盒结构包括冷媒散热结构6、风机组件4和除湿结构3,其中,电器盒结构内形成有内循环通道,风机组件4、除湿结构3以及冷媒散热结构6位于内循环通道上且风机组件4能驱动气流在电器盒结构内循环流动。本发明在电器盒结构内部设置除湿结构3,并在电器盒结构内增设内循环通道,当需要除湿时,气流在电器盒内部进行内循环,经过多次循环,降低空气的湿度,以尽量避免电器盒内凝露的产生。
58.优选地,防凝露电器盒结构上形成有进风口105和出风口207且防凝露电器盒结构还包括切换装置2,切换装置2动作能将内循环通道切换为外循环通道,外循环通道用以电器盒结构内、外气体流通。外循环利于电器盒内部的散热,通过切换装置2,实现内循环和外循环之间的切换。
59.一种防凝露电器盒结构的散热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当判别出冷媒散热结构6的表面达到凝露条件时,切换装置2动作切换为内循环通道,以实现气流内循环散热除湿;当判别出冷媒散热结构6的表面未达到凝露条件时,切换装置2动作切换为外循环通道,以实现气流外循环散热。对于冷媒散热结构6表面达到凝露条件的判定,可通过判断电器盒内部空气的温度与冷媒散热结构6表面的温度差是否达到冷凝条件。具体地判别方式,由于不是本发明保护的重点,不做详细描述。
60.结合图13和图14,说明气流内循环和气流外循环。气流外循环时,风从进风口105进入,经过冷媒散热结构6、风冷散热器7、顶侧连通口802、主板电器元件5、风机组件4后从出风口207排出;气流内循环时,经过冷媒散热结构6、风冷散热器7、顶侧连通口802、主板电器元件5、风机组件4、除湿装置2再流向冷媒散热结构6,实现气流在电器盒结构内循环流动。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