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助插拔装置、插框及机柜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机柜 装置 插拔 服务器机柜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机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助插拔装置、插框及机柜。


背景技术:

2.很多电子产品由于机箱或是机柜前部装有较多器件,本次提出的插框助插拔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工业、通讯、网络服务器机柜、数据存储设备机柜、通讯领域机柜等。现有各类的插框固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对于大型的机箱、机柜,仅有助推或助拔的单个功能结构设计,没有很好的结构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插框仅有助推或助拔单个功能问题,提供一种助插拔装置、插框及机柜,该结构具有助推和助拔的双重功能。
4.一种助插拔装置,所述助插拔装置包括:手柄、设置于手柄一端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的上端的两侧分别用于与机柜的侧壁相抵;及用于与插框固定的支撑部,所述抵压部的下端两侧分别用于与支撑部相抵。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压部包括与手柄连接的连接部、设置于连接部上端的第一凸出部及设置于连接部下端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靠近手柄的一侧用于与机柜的侧壁相抵,所述第一凸出部远离手柄的一侧用于与插框的侧壁相抵;所述第二凸出部的两侧分别用于与支撑部相抵。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出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及第二凹槽的形状均与支撑部的形状相适应。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固定座及设于固定座的第一顶柱,所述固定座用于与插框固定,所述第一顶柱用于与第二凸出部的两侧相抵。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及与第一固定座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均用于与插框固定;所述第一顶柱设置于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顶柱,所述连接部远离手柄的一侧设有用于对第二顶柱进行让位的第一让位槽。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距离与手柄的厚度相适应。
11.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插框,所述插框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助插拔装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框包括框体及设置于框体的把手,所述框体的前端设有用于供手柄插入的插孔,所述支撑部设于框体内侧靠近插孔的位置;所述框体的上端靠近插孔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让位槽。
13.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机柜,所述机柜可拆卸设置有上述所述的插框。
14.上述安装有该助插拔装置的插框,与传统的插框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实现助推和助拔的双重功能,安装简单,效率高,易于插拔,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实施例的机柜、插框及助插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实施例的插框及助插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实施例的插框及助插拔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19.图5为一实施例的支撑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一实施例的手柄及抵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一实施例中插框未插入机柜时的示意图。
22.图8为一实施例中助插拔装置将插框推入机柜时的示意图。
23.图9为一实施例中插框插入机柜时的示意图。
24.图10为一实施例中助插拔装置将插框推出机柜时的示意图。
25.图11为一实施例的机柜、插框及助插拔装置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2为图11中b区域的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助插拔装置
‑‑
10,手柄
‑‑
11,
29.抵压部
‑‑
12,连接部
‑‑
121,第一凸出部
‑‑
122,第二凸出部
‑‑
123,第一凹槽
‑‑
1231,第二凹槽
‑‑
1232,第一让位槽
‑‑
1234,
30.支撑部
‑‑
13,第一顶柱
‑‑
131,第一固定座
‑‑
132,第二固定座
‑‑
133,第二顶柱
‑‑
134,
31.插框
‑‑
20,框体
‑‑
21,把手
‑‑
22,插孔
‑‑
23,第二让位槽
‑‑
24,
32.机柜

30,抵压孔
‑‑
31,抵压孔的前沿
‑‑
31a,抵压孔的后沿
‑‑
31b。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相关机箱、机柜30设备中模块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插框20内部逐渐向集成化设计思路转化,如风扇模块、供电模块等等,这些模块主要置于一个独立的可插拔的插框20。同时随着相关通讯信号的不断增加,插框20中越来越多的信号连接端子与模块的信号端子进行插接,特别是在后期安装维护过程中,需要对插框20进行的插拔操作,可靠的助插拔装置10 对整个系统或机柜30的可靠运行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38.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使插框20可与机柜30之间插拔方便、经久耐用、无间隙配合的助插拔装置10。
39.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6、图7、图8、图9及图10,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助插拔装置10、插框20及机柜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插框20及助插拔装置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插框20及助插拔装置10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6示出了手柄11及抵压部12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插框20未插入机柜30时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助插拔装置10将插框20推入机柜30时的示意图,图9示出了插框20插入机柜30时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助插拔装置 10将插框20推出机柜30时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助插拔装置 10,包括手柄11、设置于手柄11一端的抵压部12,所述抵压部12的上端的两侧分别用于与机柜30的侧壁相抵;及用于与插框20固定的支撑部13,所述抵压部12的下端两侧分别用于与支撑部13相抵。
40.从图7中可以看出,助插拔装置10为一分离式结构,具体为手柄11与支撑部13为分离的结构,实际使用时,将手柄11的抵压部12插入至支撑部13 内。当需要将插框20推入机柜30内时,则手握手柄11并控制抵压部12的下端远离手柄11的一侧与支撑部13相抵,同时抵压部12的上端靠近手柄11的一侧则与机柜30的侧壁相抵,根据抵压部12的受力分析可得出,手握手柄11 并对手柄11施加一个下推力即可将插框20推入至机柜30内;同理,从图10 中可以看出,当需要将插框20从机柜30拉出时,则手握手柄11并控制抵压部 12的下端靠近手柄11的一侧与支撑部13相抵,同时抵压部12的上端远离手柄 11的一侧则与机柜30的侧壁相抵,根据抵压部12的受力分析可得出,手握手柄11并对手柄11施加一个上推力即可将插框20从机柜30内拉出。与传统的实现插框20从机柜30内拉出或推入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柄11、抵压部12、支撑部13及机柜30之间的相互借力,对手柄11施加上推力或者下推力即可实现对插框20轻松推入或拉出,可以同时实现助推和助拔的双重功能,安装简单,效率高,易于插拔,维护方便。
41.请参阅图4和图6,具体的,从图6中可以得知,所述抵压部12包括与手柄11连接的连接部121、设置于连接部121上端的第一凸出部122及设置于连接部121下端的第二凸出部123,所述第一凸出部122靠近手柄11的一侧用于与机柜30的侧壁相抵,所述第一凸出部122远离手柄11的一侧用于与插框20 的侧壁相抵;所述第二凸出部123的两侧分别用于与支撑
部13相抵。
42.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121作为抵压部12与手柄11的连接结构,实现第一凸出部122与第二凸出部123与手柄11的刚性连接,保证手柄11与抵压部12整体的结构强度,优选的,手柄11、连接部121、第一凸出部122及第二凸出部123一体成型。另外,结合第一凸出部122与第二凸出部123的结构,从图7和图8中可以看出,当需要将插框20推入机柜30内时,则手握手柄11并控制第二凸出部123远离手柄11的一侧与支撑部13相抵,同时第一凸出部122靠近手柄11的一侧则与机柜30的侧壁相抵,根据第一凸出部122及第二凸出部123的受力分析可得出,以支撑部13为支点,手握手柄11并对手柄11施加一个下推力即可将插框20推入至机柜30内;同理,当需要将插框20 从机柜30拉出时,则手握手柄11并控制第二凸出部123靠近手柄11的一侧与支撑部13相抵,同时第一凸出部122远离手柄11的一侧则与机柜30的侧壁相抵,根据第一凸出部122及第二凸出部123的受力分析可得出,以支撑部13为支点,手握手柄11并对手柄11施加一个上推力即可将插框20从机柜30内拉出。
43.优选的,参阅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出部12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231及第二凹槽1232,所述第一凹槽1231的形状及第二凹槽1232 的形状均与支撑部13的形状相适应,同时,所述支撑部13包括固定座及设于固定座的第一顶柱131,所述固定座用于与插框20固定,所述第一顶柱131用于与第二凸出部123的两侧相抵,第一顶柱131则作为第二凸出部123的支点。从图7、图8、图9及图10中可得知,支撑部13是通过第一顶柱131与第二凸出部123实现相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柱形的结构比其他的结构受力更均匀,故第一顶柱131为柱形结构。由于第一顶柱131为柱形结构,故第二凸出部123 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凹槽1231和第二凹槽1232,即可在形状上实现与第一顶柱 131的适应配合,保证第二凸出部123与第一顶柱131之间更多的接触面积,增大第二凸出部123与第一顶柱131之间接触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231和第二凹槽1232的形状是一致的,故第一凹槽1231和第二凹槽1232 的位置可相互调换。
44.具体的,如图5、图6、图7、图8、图11和图12所示,机柜30侧壁的对应位置开设有抵压孔31,当需要将插框20推入机柜30内时,第一凸出部122 靠近手柄11的一侧则与抵压孔的前沿31a相抵,并以抵压孔的前沿31a作为支点以支撑第一凸出部122,由第二凸出部123作用于第一顶柱131使得插框20 推入机柜30;当需要将插框20从机柜30拉出时,第一凸出部122远离手柄11 的一侧则与抵压孔的后沿31b相抵,并以抵压孔的后沿31b作为支点支撑第一凸出部122,由第二凸出部123作用于支撑部13使得插框20拉出机柜30。
45.优选的,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132及与第一固定座132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固定座133,所述第一固定座132及第二固定座133均用于与插框20固定;所述第一顶柱131设置于第一固定座132与第二固定座133之间。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由于插框20是镂空的方形结构,故设置第一固定座132及第二固定座133分别安装于插框20的侧壁,通过第一固定座132和第二固定座133分别与插孔23连接,保证支撑部13整体的稳定性。可选的,第一固定座132的上端和前端向外侧延伸并弯折成90度的安装板,该安装板上设置有数量不少于2个的安装孔,以供螺丝穿过后通过螺丝与螺母的配合;同理,第二固定座133上也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座132相同的结构,以实现第一固定座132与插框20之间及第二固定座133与插框20之间的稳定连接。
46.优选的,参阅图5、图7、图8、图9及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132与第二
固定座13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顶柱134,所述连接部121远离手柄11的一侧设有用于对第二顶柱134进行让位的第一让位槽1234。由于将插框 20从机柜30内拉出时,需要手持上拉手柄11,同时使得第二凸出部123与第一顶柱131相抵,以第一顶柱131为支点,第一凸出部122对机柜30施加推力从而将插框20从机柜30内拉出。这时候第一凸出部122以第一顶柱131为支点进行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从图7可以看出,第二顶柱134的位置高于第一顶柱131,且相较于第一顶柱131离手柄11的位置更远;当第一凸出部122转动至一定的位置时,即可与第二顶柱134相抵,即通过设置第二顶柱134限制了第一凸出部122的转动范围,避免第一凸出部122和手柄11过渡转动,从而保护插框20和机柜30的结构完整。
4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座132与第二固定座133之间的距离与手柄11的厚度相适应,由于抵压部12与手柄11一体成型,当抵压部12插入第一固定座132 与第二固定座133之间时,可限制手柄11和抵压部12在横向上的位移,防止手柄11因受横向阻力导致使用发生弯曲。
48.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插框20,该插框20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助插拔装置10。
49.具体的,参阅图1和图2,所述插框20包括框体21及设置于框体21的把手22,所述框体21的前端设有用于供手柄11插入的插孔23,所述支撑部13 设于框体21内侧靠近插孔23的位置;所述框体21的上端靠近插孔23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二让位槽24。由于助插拔装置10需要插入插框20内后,需由第一凸出部122与抵压孔31相抵的同时作用于第一顶柱131才能对插框20进行推入或拉出,故第二让位槽24的作用是为第一凸出部122与抵压孔31之间的相抵进行让位;优选的,第二让位槽24的长度大于第一凸出部122的转动直径,从而保证助插拔装置10对插框20的推入和拔出效果。
50.进一步的,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助插拔装置10仅能在对插框20进行一定距离的拉出和推入,可以确定的是,该距离远小于插框20的长度,故设置一定数量的把手22,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工作人员将插框20从机柜30内拉出或将插框20推入机柜30。另外,如图4所示,插孔23分别位于插框20正面四个角所在的顶点的位置上,即说明本实施例的插框20可在这四个对应的位置通过插入上述实施例中的助插拔装置10进行助推或助拔,从而增加本实用新型整体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51.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机柜30,机柜30可拆卸设置有上述的插框20。具体的,机柜30内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导轨,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插框20在机柜 30内起到导向作用。
5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5.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6.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