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挂脖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风扇 挂脖式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脖式风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实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例如挂脖式风扇。挂脖式风扇的出现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挂脖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要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3.在现有的挂脖式风扇中,一般具有设置在挂脖部两端的两个扇叶外露的风扇组件,这种风扇组件出风方向固定,而且也存在出风过于集中而导致的出风不舒适等问题,有必要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出风舒适的挂脖式风扇。
5.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式风扇,其包括弧形外壳、风扇组件及万向结构,所述弧形外壳具有收纳腔、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收纳腔由所述弧形外壳的一端沿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弧形外壳的另一端,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弧形外壳的两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弧形外壳的两端之间;所述风扇组件位于所述收纳腔中且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风经由所述收纳腔引导至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万向结构位于所述收纳腔内且可支撑所述弧形外壳,所述万向结构包括可形变材料,使得通过施加外力至所述弧形外壳及所述万向结构可改变所述弧形外壳及所述万向结构形状,进而改变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6.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位于所述收纳腔内设有可支撑所述弧形外壳的所述万向结构,通过弯折所述万向结构可以改变所述弧形外壳及所述万向结构形状,进而改变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从而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在操作便利的同时,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同时,由所述弧形外壳的一端沿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弧形外壳的另一端的所述收纳腔作为导风通道,且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弧形外壳的两端,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弧形外壳的两端之间,可以充分将所述进风口的进风导向所述出风口,提升导风效率,到达快速降温的目的,由于所述风扇组件位于所述收纳腔中,使得头发等异物不易卷入风扇组件,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及方便性。
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外壳包括截面为环形的侧壁结构,所述收纳腔呈沿所述弧形外壳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圆管状,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侧壁结构的用于邻近人体颈部的内侧及/或用于朝向人体脸部的顶侧。可以理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侧壁结构的用于邻近人体颈部的内侧及/或用于朝向人体脸部的顶侧,使得出风朝向人体的脸部及头部,可达到较好的快速降温效果。
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万向结构包括中空的万向软管或实心的万向定
型棒。由于万向软管或实心的万向定型棒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弯折性和支撑性,采用万向软管或实心的万向定型棒作为所述挂脖式风扇的所述万向结构,在对所述挂脖式风扇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便于弯折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软管为金属软管。可以理解,采用金属软管的所述万向软管具有耐弯折、支撑性强的特点,可以提升所述挂脖式风扇的使用寿命。
1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万向定型棒包括金属支撑芯或金属支撑芯及包覆于所述金属支撑芯外围的包覆体,所述包覆体包括塑料、硅胶中的至少一种。采用金属支撑芯具有耐弯折、支撑性强的特点,可以提升所述挂脖式风扇的使用寿命,使用塑料、硅胶作为所述金属支撑芯外围的包覆体可以防止所述金属支撑芯受汗渍等物质的腐蚀,有利于提升所述万向结构的使用寿命。
1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外壳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均包括自由端、第一连接端及连接于所述自由端及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的主体部,所述中间部分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自由端及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自由端均设置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或所述中间部分均设置所述出风口,所述中间部分包括所述可形变材料,所述万向结构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间部分的所述收纳腔内且用于支撑所述中间部分。可以理解,所述万向结构设于所述中间部分,有利于所述挂脖式风扇的佩戴,不会因为重量不均造成所述挂脖式风扇从脖子上掉落,且便于对称弯折。
1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分别与所述中间部分两端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或所述中间部分的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可调。可以理解,通过分别调整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或所述中间部分的转动连接,可以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同时吹向多个指定方向,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及舒适度。
13.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第一风扇组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主体部邻近对应的所述自由端的一端,所述自由端包括进风前罩,所述进风前罩罩设于所述第一风扇组件外且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前罩。可以理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前罩,不仅外表美观,还不易卷入异物,增加安全性。
1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扇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及第一风扇,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风扇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轴的轴向与所述主体部邻近所述自由端的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架还包括通风孔或者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弧形外壳之间形成通风道,使得所述第一风扇组件将所述进风口的风经由所述通风孔或所述通风道朝向所述出风口引导。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轴、通风孔或者所述通风道的引导,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风扇将所述进风口的风直接引导至所述出风口,达到较高的风引导效率
1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第二风扇组件,所述第二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邻近所述中间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二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中间部分的两端、或者所述第二风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中间部分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中间部分之间,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风朝向所述
第二风扇组件所在的一侧引导,所述第二风扇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引导的风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一侧引导。可以理解,所述第二风扇组件与所述第一风扇组件配合,可以使风道中的风更加均匀,达到更好的通风效果。
1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扇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及第二风扇,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二风扇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轴的轴向与所述主体部的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固定架还形成有中通的通风孔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弧形外壳之间形成通风道,使得所述第二风扇组件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引导的风经由所述通风孔或所述通风道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一侧引导。可以理解,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轴、所述通风孔或者所述通风道的引导,可以使得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引导的风经由所述通风孔或所述通风道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组的一侧引导,达到较高的风引导效率。
1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脖式风扇还包括电源及控制组件,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按键、电池及控制板的至少一个,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收纳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风扇组件及第二风扇组件之间。可以理解,通过所述收纳腔收纳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此种设计可以使得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独立设计散热及走线等,外表美观的同时增加用电安全。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所示挂脖式风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3所示挂脖式风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请参阅图1

图2,所述挂脖式风扇100包括弧形外壳1、风扇组件2及万向结构4,所述弧形外壳1具有收纳腔12、进风口13及出风口14,所述收纳腔 12由所述弧形外壳1的一端沿所述弧形外壳1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弧形外壳 1的另一端,所述进风口13设置于所述弧形外壳1的两端,所述出风口14位于所述弧形外壳1的两端之间;所述风扇组件2位于所述收纳腔12中且用于将所述进风口13的风经由所述收纳腔12引导至所述出风口14排出,所述万向结构 4位于所述收纳腔12内且可支撑所述弧形外壳1,所述万向结构4包括可形变材料41,使得通过施加外力至所述弧形外壳1及所述万向结构4可改变所述弧形外壳1及所述万向结构4形状,进而改变所述出风口14的出风方向。
28.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挂脖式风扇100位于所述收纳腔12内设有可支撑所述弧形外壳1的所述万向结构4,通过弯折所述万向结构4的可形变材料41可以改变所述弧形外壳1及所述万向结构4形状,进而改变所述出风口14 的出风方向,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在操作便利的同时,提升用户使用舒适度。同时,将由所述弧形外壳1的一端沿所述弧形外壳1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弧形外壳1的另一端的所述收纳腔12作为导风通道,且所述进风口13设置于所述弧形外壳1的两端,所述出风口14位于所述弧形外壳1 的两端之间,可以充分将所述进风口13的进风导向所述出风口14,提升导风效率,到达快速降温的目的,由于所述风扇组件2位于所述收纳腔12中,使得头发等异物不易卷入风扇组件2,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及方便性。
29.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外壳1包括截面为环形的侧壁结构118,所述收纳腔 12呈沿所述弧形外壳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圆管状,所述出风口14设置于所述侧壁结构118的用于邻近人体颈部的内侧及/或用于朝向人体脸部的顶侧。可以理解,所述出风口14设置于所述侧壁结构118的用于邻近人体颈部的内侧及/或用于朝向人体脸部的顶侧,使得出风朝向人体的脸部及头部,可达到较好的快速降温效果。
30.具体的,所述万向结构4可以包括中空的万向软管或实心的万向定型棒。由于万向软管或实心的万向定型棒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弯折性和支撑性,采用万向软管或实心的万向定型棒作为所述挂脖式风扇100的所述万向结构4,在对所述挂脖式风扇100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便于弯折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31.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软管为金属软管。可以理解,采用金属软管作为所述万向软管具有耐弯折、支撑性强的特点,可以提升所述挂脖式风扇100的使用寿命。
32.进一步地,所述万向定型棒包括金属支撑芯(如铝棒)或金属支撑芯及包覆于所述金属支撑芯外围的包覆体,所述包覆体包括塑料、硅胶中的至少一种。采用金属支撑芯具有耐弯折、支撑性强的特点,可以提升所述挂脖式风扇100 的使用寿命,使用塑料、硅胶作为所述金属支撑芯外围的包覆体可以防止所述金属支撑芯受汗渍等腐蚀,有利于提升所述万向结构4的使用寿命。
33.请参阅图3

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外壳1包括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
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11及所述第二部分112之间的中间部分113,所述第一部分111及所述第二部分112均包括自由端111a、第一连接端111d及连接于所述自由端111a及所述第一连接端111d之间的主体部111c,所述中间部分113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二连接端113a,所述第一部分111的所述自由端111a 及所述第二部分112的所述自由端111a均设置所述进风口13,所述第一部分111、所述第二部分112及/或所述中间部分113均设置所述出风口14,所述中间部分 113包括所述可形变材料41,所述万向结构4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间部分113 的所述收纳腔12内且用于支撑所述中间部分113。可以理解,所述万向结构4 设于所述中间部分113,使所述出风口14出风均匀,且有利于所述挂脖式风扇 100的佩戴,不会因为重量不均造成所述挂脖式风扇100从脖子上掉落,且便于弯折操作。
34.具体的,所述第一部分111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11d及所述第二部分112的所述第一连接端111d分别与所述中间部分113两端的所述第二连接端113a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11、所述第二部分112及/或所述中间部分113的所述出风口14的出风方向可调。可以理解,通过分别调整所述第一部分111、所述第二部分112及/或所述中间部分113的转动连接,可以使所述出风口14的出风方向同时吹向多个指定方向,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及舒适度。
35.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组件2包括第一风扇组件21,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主体部111c邻近对应的所述自由端111a的一端,所述自由端 111a包括进风前罩111e,所述进风前罩111e罩设于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外且与所述主体部111c连接,所述进风口13位于所述进风前罩111e。可以理解,所述进风口13位于所述进风前罩111e,不仅外表美观,还不易卷入异物,增加安全性。
36.具体的,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包括第一固定架211、第一电机212、第一驱动轴213及第一风扇214,所述第一电机21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211上,具体地,所述第第一电机212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架221的固定孔211a中。所述第一风扇214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轴213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12,所述第一驱动轴213的轴向与所述主体部111c邻近所述自由端111a的一端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架211还形成有中通的通风孔211b和/或所述第一固定架211与所述弧形外壳1之间形成通风道,使得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将所述进风口13的风经由所述通风孔211b或所述通风道朝向所述出风口14引导。所述通风孔211b 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通风孔211b环设于所述固定孔211a的外围。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轴213、所述通风孔211b或者所述通风道的引导,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风扇214将所述进风口13的风直接引导至所述出风口14,达到较高的风引导效率。
37.进一步地,所述风扇组件2还包括第二风扇组件22,所述第二风扇组件22 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11及所述第二部分112分别邻近所述中间部分113的一端、所述第二风扇组件22设置于所述中间部分113的两端、或者所述第二风扇组件 22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11与所述中间部分113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部分112与所述中间部分113之间,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用于将所述进风口13的风朝向所述第二风扇组件22所在的一侧引导,所述第二风扇组件22用于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引导的风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的一侧引导。可以理解,所述第二风扇组件22与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配合,可以使风道中的风更加均匀,达到更好的通风效果。此外,通过所述第二风扇组件22的设置,也使得出风强度得到提升,降温效果更佳。
38.具体的,所述第二风扇组件21包括第二固定架221、第二电机222、第二驱动轴223及第二风扇224,所述第二电机222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架221上,具体地,所述第二电机222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架221的固定孔221a中。所述第二风扇224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轴223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22,所述第二驱动轴223的轴向与所述主体部111c的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固定架221 还形成有中通的通风孔221b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架221与所述弧形外壳1之间形成通风道,使得所述第二风扇组件22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引导的风经由所述通风孔221b或所述通风道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的一侧引导。可以理解,所述通风孔221b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通风孔221b环设于所述固定孔221a的外围。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轴223、所述通风孔221b或者所述通风道的引导,可以使得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引导的风经由所述通风孔221b 或所述通风道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的一侧引导,达到较高的风引导效率。
39.进一步地,所述挂脖式风扇100还包括电源及控制组件3,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3包括控制按键31、电池32及控制板33的至少一个,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3的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收纳腔12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风扇组件21及第二风扇组件22之间。可以理解,通过所述收纳腔12收纳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3,此种设计可以使得所述电源及控制组件3独立设计散热及走线等,外表美观的同时增加用电安全。
4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