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曲轴、曲轴组件、压缩机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4: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曲轴 制冷设备 压缩机 组件 特别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轴、曲轴组件、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变频变容量压缩机是一款可实现双制冷量输出的压缩机,该压缩机在正转和反转两种运行方式时分别输出不同的制冷量,以满足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不同制冷需求。然而,相关技术中,曲轴作为压缩机的运动部件及润滑油供给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变频变容量压缩机在正转和反转运行工况下的润滑油供给,影响了变频变容量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曲轴,旨在实现变频变容量压缩机在正转和反转时均可以上油,以此确保变频变容量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曲轴,包括:
6.主轴,设有下端开口的主油槽,所述主轴的外壁面设有第一螺旋油槽、第二螺旋油槽,所述第一螺旋油槽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螺旋油槽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相对于所述曲轴的旋向相反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油槽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分别与所述主油槽连通;以及
7.副轴,设于所述主轴的上端且相对于所述主轴的轴线偏心设置,所述副轴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油孔,所述上油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所述第二螺旋油槽连通。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油孔与所述曲轴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油孔包括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连通,所述第二油孔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连通。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轴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分别位于所述主轴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所述主油槽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主油槽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轴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三连通孔和第四连通孔,所述第三连通孔和所述第四连通孔分别位于所述主轴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所述第四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油孔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孔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副轴的上表面。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孔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副轴的侧壁面,所述副轴的外壁面设有与所述第二油孔连通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向上延伸至所述副轴的上表面。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槽呈螺旋状设置。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曲轴的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油孔与所述曲轴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轴内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与所述主油槽连通。
1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曲轴组件,包括:
18.曲轴箱,具有第一轴孔;
19.偏心轴套,具有第二轴孔;
20.曲轴,所述曲轴的主轴安装于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曲轴的副轴安装于所述第二轴孔内;以及
21.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曲轴的副轴上。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曲轴组件还包括油泵部件,所述油泵部件自所述主轴下端的开口安装于所述主油槽内。
2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包括:
24.主轴,设有下端开口的主油槽,所述主轴的外壁面设有第一螺旋油槽、第二螺旋油槽,所述第一螺旋油槽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螺旋油槽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相对于所述曲轴的旋向相反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油槽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分别与所述主油槽连通;以及
25.副轴,设于所述主轴的上端且相对于所述主轴的轴线偏心设置,所述副轴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油孔,所述上油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所述第二螺旋油槽连通。
2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包括:
27.主轴,设有下端开口的主油槽,所述主轴的外壁面设有第一螺旋油槽、第二螺旋油槽,所述第一螺旋油槽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螺旋油槽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相对于所述曲轴的旋向相反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油槽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分别与所述主油槽连通;以及
28.副轴,设于所述主轴的上端且相对于所述主轴的轴线偏心设置,所述副轴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油孔,所述上油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所述第二螺旋油槽连通。
29.本实用新型的曲轴包括主轴以及副轴,所述主轴设有下端开口的主油槽,所述主轴的外壁面设有第一螺旋油槽、第二螺旋油槽,所述第一螺旋油槽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螺旋油槽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相对于曲轴的旋向相反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油槽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分别与所述主油槽连通;所述副轴设于所述主轴的上端且相对于所述主轴的轴线偏心设置,所述副轴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油孔,所述上油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所述第二螺旋油槽连通。如此,润滑油从油泵部件进入主油槽内,也即进入曲轴的供油系统,当所述曲轴正转时,所述主油槽内的润滑油流入第一螺旋油槽内,润滑油沿第一螺旋油槽向上螺旋流动至副轴上的上油孔内;当所述曲轴反转时,所述主油槽内的润滑油流入第二螺旋油槽内,润滑油沿第二螺旋油槽向上螺旋流动至副轴上的上油孔内;最后从所述上油孔流出,以对变频变容量压缩机的各个运动部件
进行润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曲轴能够实现变频变容量压缩机在正转和反转时均可以上油,满足了变频变容量压缩机运动部件的润滑需求,有效地避免了出现摩擦卡死现象,从而确保了该变频变容量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曲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中曲轴的内部细节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曲轴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号说明:
35.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曲轴116第三连通孔124导油槽110主轴117第四连通孔200曲轴组件111主油槽118泄压孔210曲轴箱112第一螺旋油槽120副轴220偏心轴套113第二螺旋油槽121上油孔230连杆114第一连通孔122第一油孔240油泵部件115第二连通孔123第二油孔
ꢀꢀ
3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3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曲轴。其中,该曲轴具体可用于变频变容量压缩机。
39.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曲轴100,所述曲轴100包括主轴110以及副轴120。所述主轴110设有下端开口的主油槽111,所述主轴110的外壁面设有第一螺旋油槽112、第二螺旋油槽113,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相对于所述曲轴100的旋向相反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分别与所述主油槽111连通。所述副轴120设于所述主轴110的上端且相对于所述主轴110的轴线偏心设置,所述副轴120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油孔121,所述上油孔12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连通。
40.具体而言,所述曲轴100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曲轴100主要由主轴110和副轴120
两部分构成。主轴110的下端通常设置油泵部件240,主轴110的下部设有主油槽111,所述主油槽111的下端开口以供油泵部件240插入。所述主轴110的外壁面设有第一螺旋油槽112和第二螺旋油槽113,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相对于所述曲轴100的旋向相反且对称设置,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沿顺时针方向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沿逆时针方向向上倾斜延伸,且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关于所述曲轴100的轴线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分别与所述主油槽111连通,也即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的下端向下延伸至与所述主油槽111连通,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的下端向下延伸至与所述主油槽111连通。
41.所述副轴120相对于所述主轴110的轴线偏心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副轴120的轴线与所述主轴110的轴线不重合。所述副轴120内设有上油孔121,所述上油孔12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连通。其中,所述上油孔1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不做具体限定。所述上油孔121与所述曲轴10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也即所述上油孔121在上下方向上呈倾斜设置,如此,在所述曲轴100转动过程中,可以增大所述上油孔121内润滑油受到的离心力作用,进而更有利于所述上油孔121内的润滑油向上运动而流出。当然,所述上油孔121也可与所述曲轴100的轴线平行,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曲轴100在使用时,润滑油通过油泵部件240流入主轴110下端的主油槽111内,也即进入曲轴100的供油系统。当所述曲轴100正转时,即顺时针转动时,所述主油槽111内的润滑油通过离心力沿着第一螺旋油槽112向上流动至副轴120上的上油孔121内;当所述曲轴100反转时,即逆时针转动时,所述主油槽111内的润滑油通过离心力沿着第二螺旋油槽113向上流动至副轴120上的上油孔121内;最后润滑油从所述上油孔121的上部流出,以对变频变容量压缩机的各个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即无论曲轴100正转或者反转时,主油槽111内的润滑油均可通过螺旋油槽(第一螺旋油槽112或第二螺旋油槽113)上升至上油孔121内,不会出现曲轴100反转不能上油的问题,避免了出现摩擦卡死现象。
43.本实用新型的曲轴100包括主轴110以及副轴120,所述主轴110设有下端开口的主油槽111,所述主轴110的外壁面设有第一螺旋油槽112、第二螺旋油槽113,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相对于曲轴100的旋向相反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分别与所述主油槽111连通;所述副轴120设于所述主轴110的上端且相对于所述主轴110的轴线偏心设置,所述副轴120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上油孔121,所述上油孔12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连通。如此,润滑油从油泵部件240进入主油槽111内,也即进入曲轴100的供油系统,当所述曲轴100正转时,所述主油槽111内的润滑油流入第一螺旋油槽112内,润滑油沿第一螺旋油槽112向上螺旋流动至副轴120上的上油孔121内;当所述曲轴100反转时,所述主油槽111内的润滑油流入第二螺旋油槽113内,润滑油沿第二螺旋油槽113向上螺旋流动至副轴120上的上油孔121内;最后从所述上油孔121流出,以对变频变容量压缩机的各个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曲轴100能够实现变频变容量压缩机在正转和反转时均可以上油,满足了变频变容量压缩机运动部件的润滑需求,有效地避免了出现摩擦卡死现象,从而确保了该变频变容量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44.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油孔121包括第一油孔122和第二油孔123,所述
第一油孔122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连通,所述第二油孔123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连通。通过设置两个上油孔121,即第一油孔122和第二油孔123,更有利于曲轴100正转时润滑油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第一螺旋油槽112向上流入第一油孔122内,以及曲轴100反转时润滑油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第二螺旋油槽113向上流入第二油孔123内。
45.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主轴110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一连通孔114和第二连通孔115,所述第一连通孔114和所述第二连通孔115分别位于所述主轴110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连通孔114连通所述主油槽111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所述第二连通孔115连通所述主油槽111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连通孔114为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的入口,所述第二连通孔115为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的入口。
46.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主轴110上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第三连通孔116和第四连通孔117,所述第三连通孔116和所述第四连通孔117分别位于所述主轴110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连通孔116连通所述第一油孔122与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所述第四连通孔117连通所述第二油孔123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三连通孔116为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的出口,所述第四连通孔117为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的出口。
47.在此,通过使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的入口位于所述主轴110轴线的两侧,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的出口位于所述主轴110轴线的两侧,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的入口和出口,及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的入口和出口均远离所述主轴110的旋转中心,如此可以增大第一螺旋油槽112和第二螺旋油槽113内润滑油所受到的离心力,从而使得润滑油能够更好地沿着所述第一螺旋油槽112和所述第二螺旋油槽113向上流动。
48.请参阅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孔122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副轴120的上表面。这样,润滑油沿着第一螺旋油槽112向上流入所述第一油孔122后,可从所述副轴120的上表面(第一油孔122的上部)流出,以对变频变容量压缩机的各个运动部件进行润滑。
4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孔123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副轴120的侧壁面。为了更好地将第二油孔123内的润滑油导出,所述副轴120的外壁面设有与所述第二油孔123连通的导油槽124,所述导油槽124向上延伸至所述副轴120的上表面。这样,所述第二油孔123内的润滑油可以沿着所述导油槽124流至所述副轴120的上表面而流出,从而更好地对变频变容量压缩机的各个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可选地,所述导油槽124呈螺旋状设置,如此可以增大所述导油槽124内润滑油所受到的离心力作用,从而更有利于润滑油沿着导流槽向上流动至副轴120的上表面。当然,所述导油槽124也可与所述曲轴100的轴线平行,也即所述导油槽124为直线型设置。
50.请参阅1和图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孔122与所述曲轴10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油孔123与所述曲轴10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也即,所述第一油孔122与所述第二油孔123均为倾斜油孔。通过使所述第一油孔122与所述第二油孔123呈倾斜设置,可以润滑油在第一油孔122和第二油孔123内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所受到的离心力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润滑油能够更好地沿着所述第一油孔122和所述第二油孔123向上流动。可选地,所述第一油孔122与所述曲轴10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油孔123与所述曲轴100轴线之间的夹角。如此可以使得副轴120的结构更加紧凑,不需要增加副轴120的体积,同时能够保
证第一螺旋油槽112的润滑油能够顺利流入第一油孔122内,以及第二螺旋油槽113的润滑油能够顺利流入第二油孔123内,并经导油槽124流至副轴120的上表面。
51.再请参阅图2,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主轴110内设有泄压孔118,所述泄压孔118与所述主油槽111连通。考虑到润滑油中溶解有少量的制冷剂,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制冷剂气体可能会从润滑油中析出,如果不将这部分制冷剂气体排出,会导致供油系统堵塞,从而出现不供油或者供油不足的问题,所以为了保证供油系统的正常供油,保障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可以在主轴110内设置与主油槽111连通的泄压孔118,以进行排气泄压。
5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曲轴组件200,该压缩机包括曲轴100,该曲轴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压缩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曲轴组件200还包括曲轴箱210、偏心轴套220及连杆230,所述曲轴箱210具有第一轴孔;所述偏心轴套220具有第二轴孔;所述曲轴100的主轴110安装于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曲轴100的副轴120安装于所述第二轴孔内;所述连杆230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曲轴100的副轴120上。
5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曲轴组件200还包括油泵部件240,所述油泵部件240自所述主轴110下端的开口安装于所述主油槽111内。具体地,所述油泵部件240与所述主油槽111的内壁面过盈配合,提高了所述油泵部件240与所述主轴110的连接可靠性,可以有效避免油泵部件240从主轴110上脱落。
5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曲轴100,该曲轴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压缩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6.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该压缩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制冷设备可以为空调器、冷冻机、冰箱、热泵热水器等。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