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机头组件、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2: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风扇 机头 组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头组件、风扇。


背景技术:

2.传统风扇的出风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面向单一区域的出风。为了怎大出风范围,在风扇的机头组件和底座间通过增加摇头组件,机头组件围绕底座做周向的旋转运动,以增加出风范围。
3.但是,采用摇头的方式,一般不能实现周向的360度摇头功能,摇头角度受限。现有技术中在通过在机头组件中构建周向出风的流道,并在机头组件上设置周向出风格栅与周向出风的流道连通,实现风扇在周向360度内的出风功能。
4.但是,周向出风格栅一般需要设置在风叶与风叶轴向上的出风口之间,且为了保证足够的出风量和出风范围,需要出风格栅具有一定的高度,故周向出风格栅的增加,变向增大了机头组件在风叶轴向上的尺寸,进而增加了风扇整体的体积,不利于风扇的包装以及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风扇的周向出风格栅的设置增大了风扇整体体积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机头组件、风扇。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头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间设置有风机组件;第二壳体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出风端处,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具有:与所述出风端同轴设置的轴向出风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端处周向出风口;所述机头组件还包括: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所述周向出风口受所述升降组件作用具有嵌装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内的闭合状态以及伸出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打开状态。
7.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包括:
8.第二壳体,与所述出风端的配合设置;
9.其中所述轴向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端口处;
10.所述周向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端的周面上。
11.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包括:
12.第二壳体,与所述出风端的配合设置,所述轴向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端口处;
13.周向出风格栅,呈环形,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其周面上成型有所述周向出风口。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轴向出风口处的出风格栅。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包括:
16.第一壳体,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
17.进风格栅,设置在所述进风端上。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出风端的内周面上凸出设置有支撑边,所述支撑边与所述出风端构建成适于容置所述周向出风格栅的空间。
19.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周向出风格栅与所述支撑边间的导向结构。
20.可选地,所述导向结构为轴孔导向结构,其包括相互配合的导向柱以及导向孔,其一成型在所述支撑边朝向所述出风端的端面上,另一成型在所述周向出风格栅上。
21.可选地,所述支撑边朝向所述出风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限位结构,适于限制所述周向出风格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下降高度。
22.可选地,于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面抵接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面上。
23.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面与在所述第二壳体下端面处的周面轮廓相同。
24.可选地,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内,其包括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推杆端连接在所述周向出风格栅上。
25.本实用新型中还提供了一种风扇,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机头组件;以及底座,所述机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2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7.1.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进风端和出风端间设置有风机组件;第二壳体组件,活动设置在出风端处,第二壳体组件具有:与出风端同轴设置的轴向出风口;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组件靠近第一壳体组件的一端处周向出风口;机头组件还包括:升降组件,用于驱动第二壳体组件靠近或远离第一壳体组件,周向出风口受升降组件作用具有嵌装在第一壳体组件内的闭合状态以及伸出第一壳体组件的打开状态。
28.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包括第一壳体组件以及活动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上的第二壳体组件,气流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从第一壳体组件流向第二壳体组件,其中第二壳体组件上具有轴向出风口和周向出风口,以实现增大风扇的出风角度的功能,且在升降组件的驱动下,第二壳体组件上的周向出风口处可在风扇非工作状态下,下降到第一壳体组件中,隐藏到第一壳体组件中,此有效减少了机头组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进而减小风扇的整体体积。
29.进一步地,本技术中的发明人还发现,风扇在长时间的使用时,在周向出风口处容易积灰,且因是格栅结构,清洗不便,本实用新型中在风扇非工作状态时,将周向出风口隐藏到了第一壳体组件内,可有效减少出风口处的积灰问题。
30.2.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第二壳体组件包括:第二壳体,与出风端的配合设置;其中轴向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组件的端口处;周向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组件的一端的周面上。
31.此种实施方式中的周向出风口直接一体成型在第二壳体上,其加工方便,不需要额外的组装工艺,可提高组装的效率。
32.3.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第二壳体组件包括:第二壳体,与出风端的配合设置,轴向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组件的端口处;周向出风格栅,呈环形,可拆
卸地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其周面上成型有周向出风口。
33.此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壳体上可拆卸地安装了周向出风格栅,周向出风口设置在周向出风格栅上,当周向出风口处积灰严重时,可直接将周向出风格栅拆下对周向出风口进行清洗,降低清洗的难度。
34.4.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第一壳体靠近出风端的内周面上凸出设置有支撑边,支撑边与出风端构建成适于容置周向出风格栅的空间。支撑边的设置可对第二壳体组件形成支撑,防止第二壳体组件下降过多,与风机组件形成干涉。
35.5.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还包括设置在周向出风格栅与支撑边间的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可保证第二壳体组件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因失衡导致的卡死问题。
36.6.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支撑边朝向出风端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限位结构,适于限制周向出风格栅在第一壳体内的下降高度,限位结构可用来限制第二壳体组件在第一壳体中的下降高度,以保证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配合处的配合精度。
37.7.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于闭合状态下,第一壳体的上端面抵接在第二壳体的下端面上,抵接的方式尽可能减少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处的间隙,从而在闭合状态下,尽可能避免灰尘从上述的间隙处进入到机头组件内。
38.8.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头组件中第一壳体的上端面与在第二壳体下端面处的周面轮廓相同,两者的周面轮廓相同,可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抵接处的平滑过渡,进而保证机体组件外观的一致性,改善外观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机头组件的爆炸图;
4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周向出风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4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周向出风口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周向出风口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45.附图标记说明:
46.1-第一壳体组件;11-第一壳体;12-进风格栅;111-进风端;112-出风端;113-支撑边;114-导向柱;115-限位结构;
47.2-第二壳体组件;21-第二壳体;22-周向出风格栅;23-出风格栅;211-轴向出风口;221-周向出风口;222-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52.实施例1
53.如图1到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头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端111和出风端112,进风端111和出风端112间设置有风机组件;第二壳体组件2,活动设置在出风端112处,第二壳体组件2具有:与出风端112同轴设置的轴向出风口211;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组件2靠近第一壳体组件1的一端处周向出风口221;机头组件还包括:升降组件,用于驱动第二壳体组件2靠近或远离第一壳体组件1,周向出风口221受升降组件作用具有嵌装在第一壳体组件1内的闭合状态以及伸出第一壳体组件1的打开状态。
54.本实施例中的机头组件为空气循环扇上的机头组件,作为变形,还可为台,扇、落地扇等风扇的机头结构。
55.本实施例中的风机组件安装在第一壳体组件1内,其具有风机以及叶轮,风机带动叶轮转动,将外界的空气从进风端111处吸入到第一壳体组件1内,并经出风端112进入到第二壳体组件2内。其中第二壳体组件2上设置有轴向出风口,本实施例中的轴向出风口即设置在叶轮的轴向方向上的出风口结构,第二壳体组件2上还设置有周向出风口221,从出风端112出来的气流在导流片的作用下可分别进入到轴向出风口以及周向出风口内,并排出到外界。
56.故本实施例的机头组件中的第一壳体组件1以及活动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1上的第二壳体组件2,气流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从第一壳体组件1流向第二壳体组件2,其中第二壳体组件2上具有轴向出风口和周向出风口,以实现增大风扇的出风角度的功能,且在升降组件的驱动下,第二壳体组件2上的周向出风口处可在风扇非工作状态下,下降到第一壳体组件1中,隐藏到第一壳体组件1中,此有效减少了机头组件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进而减小风扇的整体体积。
57.进一步地,本技术中的发明人还发现,风扇在长时间的使用时,在周向出风口处容易积灰,且因是格栅结构,清洗不便,本实施例中在风扇非工作状态时,将周向出风口隐藏到了第一壳体组件1内,可有效减少出风口处的积灰问题。
5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地限定,第二壳体组件2包括:第二壳体21,呈中空的圆台状,作为变形,还可为方框形、筒状等结构,第二壳体21的下端面处与出风端112
配合设置,可抵接或者间隙配合等。其中轴向出风口211直接成型在第二壳体21远离第一壳体组件1的端口处,轴向出风口211即为第二壳体21的端口空间。周向出风口221一体成型在第二壳体21靠近第一壳体组件1的一端的周面上,周向出风口211为若干个沿第二壳体周面加工的格栅结构或者孔结构等。此种实施方式中,周向出风口直接一体成型在第二壳体上,其加工方便,不需要额外的组装工艺,可提高组装的效率。
59.作为变形的实施方式,第二壳体组件2还可为另一种结构形式,如:第二壳体组件2包括:第二壳体21,呈中空的圆台状,作为变形,还可为方框形、筒状等结构,第二壳体21的下端面处与出风端112配合设置,可抵接或者间隙配合等。其中轴向出风口211直接成型在第二壳体21远离第一壳体组件1的端口处,轴向出风口211即为第二壳体21的端口空间。还包括周向出风格栅22,呈环形,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二壳体21上,其周面上成型有周向出风口221,具体的,周向出风格栅的上端面处设置有卡扣,通过卡扣直接扣合在第二壳体21的下端面上,以实现拆装的便捷性,作为变形,周向出风格栅的安装还可为螺钉固定等方式。周向出风格栅的周面上加工有周向出风口221,周向出风口221即为周向出风格栅上的格栅间隙。此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壳体上可拆卸地安装了周向出风格栅,周向出风口设置在周向出风格栅上,当周向出风口221处积灰严重时,可直接将周向出风格栅拆下对周向出风口进行清洗,降低清洗的难度。
6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地限定,第二壳体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轴向出风口211处的出风格栅23,第二壳体21的轴向出风口211处形成有环形凹槽,出风格栅23嵌装在环形凹槽内,并用螺钉固定在第二壳体21上。出风格栅23的设置可防止外界大颗粒的灰尘等物质进入到风扇中。
6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地限定,第一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1,进风端111和出风端112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两端,进风端111和出风端112分别为第一壳体11的上下两处端口处的空间。进风格栅12,通过螺钉锁付在进风端111上,进风格栅12可防止将外界的异物等吸入到风机内,造成风机损坏。
6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地限定,第一壳体11靠近出风端112的内周面上凸出设置有支撑边113,支撑边113为环形的挡边结构,支撑边113与出风端112构建成适于容置周向出风格栅22的空间,当处于闭合状态时,周向出风格栅下沉到上述的空间中,第一壳体11的周壁会对周向出风格栅上的周向出风口形成封堵,减少外界灰尘的进入,同时降低闭合状态下机头组件的高度。
6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地限定,还包括设置在周向出风格栅22与支撑边113间的导向结构。在其中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导向结构为轴孔导向结构,其包括相互配合的导向柱114以及导向孔222,其一成型在支撑边113朝向出风端112的端面上,另一成型在周向出风格栅22上,本实施例中的沿支撑边113的周向设置有四处导向柱结构,在轴向出风格栅22上的对应位置处加工有导向孔222。作为变形,导向柱114成型在出风格栅22上,导向孔222成型在支撑边113上。导向结构可保证第二壳体组件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因失衡导致的卡死问题。
6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地限定,支撑边113朝向出风端112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限位结构,适于限制周向出风格栅22在第一壳体11内的下降高度。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结构为常见的限位板,限位板的上端面处用以支撑第二壳体组件,限位
结构可用来限制第二壳体组件在第一壳体中的下降高度,以保证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配合处的配合精度。
6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地限定,于闭合状态下,第一壳体11的上端面抵接在第二壳体21的下端面上,抵接的方式尽可能减少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配合处的间隙,从而在闭合状态下,尽可能避免灰尘从上述的间隙处进入到机头组件内。
6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地限定,第一壳体11的上端面与在第二壳体21下端面处的周面轮廓相同。两者的周面轮廓相同,可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配合抵接处的平滑过渡,进而保证机体组件外观的一致性,改善外观的视觉效果。
6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地限定,升降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组件1内,其包括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电机安装部通过螺钉安装在第一壳体内,推杆电机的推杆端连接在周向出风格栅22上,如周向出风格栅22上加工有盲孔结构,推杆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的盲孔中。当推杆电机工作时,推杆伸缩带动周向出风格栅22做升降运动。
68.实施例2
69.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风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机头组件以及底座,机头组件安装在底座上,且具有上述机头组件的全部技术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