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贯流泵冷却系统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5 10: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冷却 水利 装置 控制 系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贯流泵冷却系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贯流泵是卧式轴流泵的一种。由电动机、减速装置和水泵组成一整体,装设在水下堤坝内部的机坑内,其进出水流道位于一条直线上,近似直圆筒形,水力损失少,提水效率高,且结构紧凑,安装、检修方便,泵站工程简单。贯流泵是一种低扬程轴流泵,除叶轮及其外围的泵壳用金属材料制成以外,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均采用砖石或混凝土结构,其扬程在2米以下,流量大、结构简单、造价低、效率高。适用于低洼地区的排涝和灌溉。
3.我国平原地区的灌溉、调水、排水大泵站多为低扬程泵站,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设计扬程为1.7~90m,其中3m以下的6座,占8%,约6m的泵站57座,占76%。
4.贯流泵在使用时需要将外部冷却水接入贯流泵内冷却系统进行水循环降低电机发热,避免发生电机过热线圈烧毁的问题,而目前的控制装置存在整体压力多大以及蓄水水源小导致增压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贯流泵冷却系统控制装置,针对现有问题进行解决,能够适应贯流泵的冷却,提高泵的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贯流泵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8.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上设有回水总管、出水总管,所述回水总管靠近储水罐回水口处安装有第一阀门、出水总管靠近储水罐出水口处安装有第二阀门;
9.增压泵系统,所述增压泵系统包括增压泵、第三阀门、第一止回阀,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阀门一端,所述第三阀门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出水总管,所述增压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止回阀一端,所述增压泵电性连接于控制端;
10.贯流泵内冷却系统,所述贯流泵内冷却系统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止回阀另一端,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回水总管;
11.位于贯流泵内冷却系统的进水口与第一止回阀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电动流量调节系统,所述电动流量调节系统包括电动流量调节阀、第一闸阀、第二闸阀、第三闸阀,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进水口连接有第一闸阀、出水口连接有第二闸阀,所述第三闸阀两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于第一闸阀与第一止回阀、第二闸阀与贯流泵内冷却系统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电性连接于控制端。
12.进一步地,所述贯流泵内冷却系统的出水管上沿出水方向还安装有电磁流量计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磁流量计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于控制端,位于贯流泵内冷却系统的进水口与电动流量调节系统之间的管道上还安装有第一压力表。
13.进一步地,所述贯流泵内冷却系统、增压系统的数量设置有多台;
14.多台贯流泵内冷却系统的进水口均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有电动流量调节系统再通过管道并联、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通电磁流量计、第一温度传感器后再通过管道并联接入回水总管;
15.多个增压系统进水端通过管道并联连接于出水总管,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于电动流量调节系统进水端,增压系统与电动流量调节系统间隔设置。
16.进一步地,所述回水总管上沿回水方向还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表、温度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表、温度表靠近第一阀门设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端。
17.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罐上还安装有连通水源的第一补水管,所述第一补水管上安装有补水电磁阀;
18.位于电动流量流量调节系统与第一止回阀之间的管道上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端,所述控制端电性连接于储水罐的补水电磁阀。
19.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罐上还设有连通水源的第二补水管,所述第二补水管上安装有第四阀门,位于储水罐底部还安装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第五阀门。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均采用球阀。
21.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罐内安装有过滤器,所述出水总管连通于过滤器出水口。
22.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泵为单级单吸离心泵。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装置可以有效的对贯流泵内冷却系统进行供水冷却,设置电动流量调节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增压泵增压后进入贯流泵内冷却系统的水量,使其符合使用要求,提高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一闸阀、第二闸阀方便对电动流量调节阀进行检修,通过设置第三闸阀,可以在电动流量调节阀进行检修时对贯流泵内冷却系统进行供水冷却,由于贯流泵冷区系统的管道连接管径一般为dn200的主管道,在贯流泵无需冷却时,管道内由于水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在横向设置的管道内形成较大空腔,在启动增压泵时,往往是冷却水流动的同时逐渐填满这些空腔,为了保证连接管道内水压稳定,通常需要及时的补充储水罐内冷却水,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端,控制补水电磁阀进行补水,方便快捷,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管道与阀门连接处容易出现渗水而出现冷却系统内整体水量减少而无法及时补充。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1,
27.如图1所示,一种贯流泵冷却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28.储水罐10,所述储水罐10上设有回水总管104、出水总管103,所述回水总管104靠近储水罐10回水口处安装有第一阀门107、出水总管103靠近储水罐10出水口处安装有第二阀门108;
29.增压系统,所述增压系统包括增压泵20、第三阀门201、止回阀202,所述增压泵20
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阀门107一端,所述第三阀门201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出水总管103,所述增压泵2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止回阀202一端,所述增压泵20电性连接于控制端;
30.贯流泵内冷却系统30,所述贯流泵内冷却系统30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止回阀202另一端,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回水总管104;
31.位于贯流泵内冷却系统30的进水口与止回阀20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电动流量调节系统40,所述电动流量调节系统40包括电动流量调节阀401、第一闸阀402、第二闸阀403、第三闸阀404,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401进水口连接有第一闸阀402、出水口连接有第二闸阀403,所述第三闸阀404两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于第一闸阀402与止回阀202、第二闸阀403与贯流泵内冷却系统30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401电性连接于控制端。
32.具体来说,贯流泵工作需要冷却时,打开第一阀门107、第二阀门108、第三阀门201、第一闸阀402、第二闸阀403,关闭第三闸阀404,控制端(一般采用西门子plc,配合上位机,为常规技术手段本技术不进行详细描述)控制增压泵20启动工作,冷却水由储水罐10的出水总管103进入增压泵20,控制端通过调节电动流量调节阀401,调节其开启幅度控制进入贯流泵内冷却系统30内的流量,使其符合使用要求,提高冷却系统使用寿命。
33.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监控冷却水流量、压力、温度,所述贯流泵内冷却系统30的出水管上沿出水方向还安装有电磁流量计50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60,所述电磁流量计50与第一温度传感器60电性连接于控制端,位于贯流泵内冷却系统30的进水口与电动流量调节系统40之间的管道上还安装有第一压力表70。
34.进一步的,所述回水总管104上沿回水方向还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041、第二压力表1042、温度表1043,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041、第二压力表1042、温度表1043靠近第一阀门107设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041电性连接控制端。
35.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补充储水罐10内的水量保证增压后的压力稳定性,所述储水罐10上还安装有连通水源的第一补水管,所述第一补水管上安装有补水电磁阀102;
36.位于电动流量调节系统40与止回阀202之间的管道上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70,所述压力传感器70电性连接控制端,所述控制端电性连接于储水罐10的补水电磁阀102。
37.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快速进行更换储水罐10内的冷却水,所述储水罐10上还设有连通水源的第二补水管,所述第二补水管上安装有第四阀门101,位于储水罐10底部还安装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第五阀门105。
38.进一步 ,所述第一阀门107、第二阀门108、第三阀门201、第四阀门101、第五阀门105均采用球阀。
39.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罐10内安装有过滤器106,所述出水总管103连通于过滤器106出水口。
40.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泵20为单级单吸离心泵。
41.实施例2,
42.相对于实施例1中,只设有一个贯流泵冷却系统,由于泵站内一般需要安装多台贯流泵,因此需要设置多个增压系统与其配合。
43.因此进一步改进之处在于,当设置多台贯流泵时,贯流泵内冷却系统30、增压系统
的数量设置有多台;多台贯流泵内冷却系统30的进水口均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有电动流量调节系统40再通过管道并联、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连通电磁流量计50、第一温度传感器60后再通过管道并联接入回水总管104;多个增压系统进水端通过管道并联连接于出水总管103,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于电动流量调节系统40进水端,增压系统与电动流量调节系统40间隔设置。
44.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45.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