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0: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化 治疗 输液泵 液体 平衡


1.本发明涉及水化治疗输液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


背景技术:

2.在水化治疗中,会通过输液泵对输液的速度进行控制,输液泵一般采用蠕动泵,而蠕动泵大多通过电机直接驱动泵头,当软管破损后,液体会从破损处流出,并可能会流入电机内,导致电机损坏;蠕动泵在输液时会产生一定的脉动,导致输液不够平稳,而增加转辊子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且增加转辊子数量后,同样圆弧与滚轮结构下,泵头的流速会降低;在相同管径下,蠕动泵的流量调节只能通过控制电机转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流量调节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输液泵不易污染、流量可调范围大且输液平稳的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包括驱动机构、第一泵壳组件和第二泵壳组件,所述第一泵壳组件和所述第二泵壳组件相对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泵壳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泵壳组件内设置有第一泵芯,所述第二泵壳组件内设置有第二泵芯,所述第一泵壳组件和所述第二泵壳组件的侧面均沿其轴向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泵芯通过所述调节机构沿所述第一泵壳组件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二泵芯通过所述调节机构沿所述第二泵壳组件的轴向运动;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泵芯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或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泵芯的动力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泵芯的动力输入端驱动连接。
5.上述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所述第一泵壳组件和所述第二泵壳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泵壳组件包括泵头壳和限位壳,所述限位壳的侧壁与所述泵头壳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且所述限位壳沿所述泵头壳的轴向设置,所述泵头壳的侧壁上沿其母线开设有两条穿管槽,两条所述穿管槽分别开设在所述限位壳的两侧,所述第一泵壳组件的泵头壳与所述第二泵壳组件的泵头壳相对并固定连接;所述泵头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驱动机构的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挡板的侧壁上,且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穿入所述第一泵壳组件内;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限位壳内;所述第一泵芯设置在所述第一泵壳组件的泵头壳内,所述第二泵芯设置在所述第二泵壳组件的泵头壳内。
6.上述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所述泵头壳的形状为锥桶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丝杆、第二电机和驱动块,所述限位壳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丝杆支座,所述丝杆两端的光杆部分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丝杆支座内,所述驱动块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壳内,所述驱动块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在所述驱动块侧壁
的螺纹孔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的一端驱动连接。
7.上述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壳、第一电机、驱动轴套和驱动轴,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壳的顶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固定壳的顶壁,所述固定壳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轴承孔,所述驱动轴套的两端均套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分别安装在所述固定壳两侧壁的轴承孔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驱动轴套上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轴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轴套内;所述固定壳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泵壳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穿入所述第一泵壳组件内并与所述第一泵芯驱动连接或所述驱动轴穿入所述第一泵壳组件内与所述第一泵芯驱动连接并穿入所述第二泵壳组件内与所述第二泵芯驱动连接。
8.上述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所述驱动轴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所述驱动轴套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圆形,所述驱动轴套内的驱动孔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孔,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驱动轴套内的驱动孔。
9.上述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所述第一泵芯和所述第二泵芯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泵芯包括驱动盘、支撑条、转辊子和套筒,所述套筒贯穿所述驱动盘侧壁的中心,且所述套筒与所述驱动盘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盘的侧壁沿其径向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向槽,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导向槽沿所述驱动板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条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驱动盘轴线的一端侧壁上垂直固定连接有辊子轴,所述转辊子转动连接在所述辊子轴上,所述支撑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套筒的第一端表面套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侧壁沿其周向均匀铰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条侧壁的铰接座铰接,所述驱动盘的侧壁上垂直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第二端表面转动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所述调节机构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泵芯的转辊子侧壁与所述第一泵壳组件的内侧壁搭接,所述第二泵芯的转辊子侧壁与所述第二泵壳组件的内侧壁搭接。
10.上述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所述转辊子的形状为圆锥台状;所述转辊子的第一端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套有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内侧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拉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槽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辊子的第二端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内套有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内侧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槽底壁固定连接。
11.上述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所述第一泵芯和所述第二泵芯同轴且所述第一泵芯和所述第二泵芯的导向槽完全重合时:所述第一泵芯的驱动轴孔和所述第二泵芯的驱动轴孔不重合。
1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泵壳组件和第二泵壳组件相互配合,两个泵头能够同时工作或其中一个单独工作,增加流量调节的范围;在同管径输送条件下,第一泵芯的转辊子
和第二泵芯转辊子在同步工作时,存在一定的角度差,两个泵头同步工作产生的脉动能够相互交错的叠加,提高总输出管路脉动的频率,保证输液相对平稳;传统的蠕动泵利用提高转速提高脉动频率保证输液平稳时,必然会提高流量,为了保证输液平稳又保证流量不增加,就需要更换更细的软管,而上述结构在不提高电机转速和更换软管的前提下,就能够保证输液的平稳性,在相同流量下,提高平稳性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电机转速。
13.2、本发明,通过设置可以调节的第一泵芯和第二泵芯,转辊子与驱动轴的轴心距离可以调节,即可以调节相邻两个转辊子之间构成圆弧段的距离,实现在电机相同转速下,便能够调节流量的特点,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调节第一泵芯并配合电机的转速,进一步提高流量调节范围;蠕动泵停止运行时,管路两端处于断开状态,想要将管路两端导通较为麻烦,而本发明中转辊子的位置可以调节,能够通过控制向内收缩转辊子,使管路导通。
14.3、本发明,转辊子的两端设置有活动的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当转辊子压紧在泵头壳上时,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收缩,不影响对软管的压紧,同时能够起到挡住软管,避免其偏离的作用;在调节转辊子位置时,相应的拉簧拉动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复位,起到防止调节时软管偏离的作用。
15.4、本发明中泵头壳为锥桶形状,且第一电机与软管距离较远且不处于同一平面内,即使软管发生破裂导致液体流出,液体也会沿着泵头壳向较低的一端流动,不会流入第一电机内,从而保证泵体免受液体污染,并保证电机不会受到液体的侵蚀。
附图说明
16.图1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本发明第一泵芯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本发明第一泵芯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本发明转辊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本发明第一泵芯的侧视图;图7本发明第二泵性的侧视图。
17.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

驱动机构;101

第一电机;102

固定壳;103

第一锥形齿轮;104

第二锥形齿轮;105

轴承;106

驱动轴套;107

驱动轴;2

第一泵壳组件;201

泵头壳;202

限位壳;203

穿管槽;3

第二泵壳组件;4

第一泵芯;401

驱动盘;402

导向槽;403

支撑条;404

转辊子;405

铰接座;406

连杆;407

连接环;408

套筒;409

电动推杆;410

连接架;411

支撑杆;412

辊子轴;413

第一环形凹槽;414

第一拉簧;415

第一环形板;416

第二环形凹槽;417

第二拉簧;418

第二环形板;419

驱动轴孔;41

第二泵芯;5

调节机构;501

丝杆;502

第二电机;503

丝杆支座;504

驱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请参阅图1

2,用于水化治疗进出液平衡系统的免液体污染输液泵,包括驱动机构1、第一泵壳组件2和第二泵壳组件3,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和所述第二泵壳组件3相对设置,所述驱动机构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的一端;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内设置有第一泵芯4,所述第二泵壳组件3内设置有第二泵芯41,通过设置第一泵壳组件2和第二泵壳组件
3相互配合,两个泵头能够同时工作或其中一个单独工作,增加流量调节的范围,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和所述第二泵壳组件3的侧面均沿其轴向设置有调节机构5,所述第一泵芯4通过所述调节机构5沿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二泵芯41通过所述调节机构5沿所述第二泵壳组件3的轴向运动。
19.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和所述第二泵壳组件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包括泵头壳201和限位壳202,所述限位壳202的侧壁与所述泵头壳2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并相互连通,且所述限位壳202沿所述泵头壳201的轴向设置,所述泵头壳201的侧壁上沿其母线开设有两条穿管槽203,两条所述穿管槽203分别开设在所述限位壳202的两侧,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的泵头壳201与所述第二泵壳组件3的泵头壳201相对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泵头壳2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驱动机构1的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挡板的侧壁上,且所述驱动机构1的动力输出端穿入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内;所述调节机构5设置在所述限位壳202内;所述第一泵芯4设置在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的泵头壳201内,所述第二泵芯41设置在所述第二泵壳组件3的泵头壳201内,所述泵头壳201的形状为锥桶状,泵头壳201为锥桶形状,且第一电机101与软管距离较远且不处于同一平面内,即使软管发生破裂导致液体流出,液体也会沿着泵头壳201向较低的一端流动,不会流入第一电机101内,从而保证泵体免受液体污染,并保证电机不会受到液体的侵蚀;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丝杆501、第二电机502和驱动块504,所述限位壳202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丝杆支座503,所述丝杆501两端的光杆部分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丝杆支座503内,所述驱动块504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壳202内,所述驱动块504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杆501螺纹连接在所述驱动块504侧壁的螺纹孔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501的一端驱动连接。
20.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1包括固定壳102、第一电机101、驱动轴套106和驱动轴107,所述第一电机101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壳102的顶部,且所述第一电机101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固定壳102的顶壁,所述固定壳102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轴承孔,所述驱动轴套106的两端均套有轴承105,两个所述轴承105分别安装在所述固定壳102两侧壁的轴承孔内,所述第一电机10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03,所述驱动轴套106上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04,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03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04相互啮合,所述驱动轴107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轴套106内,所述驱动轴107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所述驱动轴套106的横截面外轮廓为圆形,所述驱动轴套106内的驱动孔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孔,所述驱动轴107穿过所述驱动轴套106内的驱动孔;所述固定壳102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侧壁的挡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107穿过所述挡板侧壁的通孔并与所述第一泵芯4驱动连接或所述驱动轴107穿入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内与所述第一泵芯4驱动连接并穿入所述第二泵壳组件3内与所述第二泵芯41驱动连接。
21.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泵芯4和所述第二泵芯4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泵芯4包括驱动盘401、支撑条403、转辊子404和套筒408,所述套筒408贯穿所述驱动盘401侧壁的中心,且所述套筒408与所述驱动盘40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盘401的侧壁沿其径向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向槽402,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导向槽402沿所述驱动板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条403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槽402内,所述支撑条403远离所述驱动盘401轴线的一端侧壁上垂直固定连接有辊子轴412,所述转辊子404转动连接在所述辊子轴412上,所述转
辊子404的形状为圆锥台状,所述转辊子404的第一端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413,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13内套有第一环形板415,所述第一环形板415的内侧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拉簧414,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413的槽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辊子404的第二端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416,所述第二环形凹槽416的内套有第二环形板418,所述第二环形板418的内侧壁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拉簧417,所述第二拉簧41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416的槽底壁固定连接,转辊子404的两端设置有活动的第一环形板415和第二环形板418,当转辊子404压紧在泵头壳201上时,第一环形板415和第二环形板418收缩,不影响对软管的压紧,同时能够起到挡住软管,避免其偏离的作用;在调节转辊子404位置时,相应的拉簧拉动第一环形板415和第二环形板418复位,起到防止调节时软管偏离的作用,所述支撑条40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铰接座405;所述套筒408的第一端表面套有连接环407,所述连接环407的侧壁沿其周向均匀铰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条403侧壁的铰接座405铰接,所述驱动盘401的侧壁上垂直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409,所述电动推杆409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410,所述连接架410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环407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408的第二端表面转动连接有轴套,所述轴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11,所述第一泵芯4的支撑杆411底端与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侧面的驱动块50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泵芯41的支撑杆411底端与所述第二泵壳组件3侧面的驱动块504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可以调节的第一泵芯4和第二泵芯41,转辊子404与驱动轴107的轴心距离可以调节,即可以调节相邻两个转辊子404之间构成圆弧段的距离,实现在电机相同转速下,便能够调节流量的特点,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调节第一泵芯4并配合电机的转速,进一步提高流量调节范围;蠕动泵停止运行时,管路两端处于断开状态,想要将管路两端导通较为麻烦,而本发明中转辊子404的位置可以调节,能够通过控制向内收缩转辊子404,使管路导通;所述第一泵芯4的转辊子404侧壁与所述第一泵壳组件2的泵头壳201内侧壁搭接,所述第二泵芯41的转辊子404侧壁与所述第二泵壳组件3的泵头壳201内侧壁搭接;如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泵芯4和所述第二泵芯41同轴且所述第一泵芯4和所述第二泵芯41的导向槽402完全重合时:所述第一泵芯4的驱动轴孔419和所述第二泵芯41的驱动轴孔419不重合,在同管径输送条件下,第一泵芯4的转辊子404和第二泵芯41转辊子404在同步工作时,存在一定的角度差,两个泵头同步工作产生的脉动能够相互交错的叠加,提高总输出管路脉动的频率,保证输液相对平稳;传统的蠕动泵利用提高转速提高脉动频率保证输液平稳时,必然会提高流量,为了保证输液平稳又保证流量不增加,就需要更换更细的软管,而上述结构在不提高电机转速和更换软管的前提下,就能够保证输液的平稳性,在相同流量下,提高平稳性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电机转速。
22.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将控制第一泵芯4的电动推杆409伸长,电动推杆409通过连接架410带动连接环407远离驱动盘401,连接环407拉动连杆406并带动支撑条403靠近驱动盘401的轴心,使转辊子404远离泵头壳201的内侧壁,转辊子404远离泵头壳201内侧壁后,第一拉簧414和第二拉簧417拉动第一环形板415和第二环形板418复位,第一环形板415、第二环形板418和转辊子404同轴,然后将软管的一端从一个穿管槽203内穿入并搭在转辊子404的表面后从另一个穿管槽203内穿出,完成初步安装,以同样的方法对第二泵芯41进行安装,然后将第一泵壳组件2和第二泵壳组件3对接并通过螺栓固定;
需要运行时一个泵头时,向内推动驱动轴107,驱动轴107穿入第一泵性的驱动轴孔419内,根据需要调节泵芯的位置,调节时,通过控制第二电机502的转动,驱动丝杆501旋转带动驱动块504轴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泵芯4在第一泵壳组件2内轴向运动,从而获得不同的弧长,然后控制电动推杆409收缩,连接环407带动连杆406,使支撑条403远离驱动盘401的轴心,从而使转辊子404压迫软管,在转辊子404靠近泵头壳201时,第一环形板415和第二环形板418会首先接触泵头壳201内侧壁,并在压力作用下,其相应的一侧收缩至相应的第一环形凹槽413和第二环形凹槽416内;然后启动第一电机101,第一电机101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03和第二锥形齿轮104对驱动轴套106进行驱动,驱动轴套106旋转后带动驱动轴107转动,驱动轴107传递动力使第一泵芯4随之运动;需要运行两个泵头时,向内推动驱动轴107,驱动轴107穿入第一泵芯4的驱动轴孔419和第二泵芯41的驱动轴孔419内,同理,启动第一电机101后,驱动轴107传递动力,使第一泵芯4和第二泵芯41运动。
2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