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降噪轴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19: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轴流 风机 降噪


1.本技术涉及轴流风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噪轴流风机。


背景技术:

2.轴流风机,用途非常广泛,就是与风叶的轴同方向的气流,如电风扇,空调外机风扇就是轴流方式运行风机。
3.相关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963805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轴流风机,包括轴流风机本体和移动底座,轴流风机本体包括壳体和支架,壳体上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杆,滑杆依次穿过滑动槽和支架,移动底座和轴流风机本体通过旋转机构转动连接,轴流风机本体包括固定座和升降座,固定座上端与轴流风机本体铰接,升降座内设置有升降板,滑杆与支架固定连接,滑杆在滑动槽内滑动使得轴流风机的内部结构暴露在壳体的外部,提高了清理维修的便利性,移动底座与轴流风机之间通过旋转盘和固定盘实现转动,实现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可调节,升降座与其内部弹性连接的升降板配合,实现轴流风机的出风口相对于移动底座高度的调节,提高了轴流风机的使用便利性。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轴流风机本体一般用电机带动运行,而电机长时间运行后,电机的输出轴的温度会逐渐升高,从而电机输出轴容易因为温度过高变形损坏,降低了轴流风机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轴流风机的寿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噪轴流风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降噪轴流风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降噪轴流风机,包括风筒、设置在风筒上的电机和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扇叶,所述风筒上设置有对电机输出轴进行降温的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导流块,所述导流块设置在风筒上且开设有朝向电机输出轴的出风孔;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导流块上且用于将扇叶产生的风导向到出风孔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带动扇叶转动,而空气在导流板作用下进入出风孔内,最后空气吹到电机输出轴上,以此来对电机输出轴进行降温,从而降低了电机输出轴变形损坏的概率,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寿命;同时也降低了电机输出轴变形而使得风机运行时噪音变大的概率,降低了轴流风机的噪音。
8.可选的,所述导流块上开设有与出风孔连通的进风腔,所述导流板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导向环和第二导向环,所述第一导向环和第二导向环靠近导流块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远离导流块一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出风孔沿电机输出轴轴线阵列设置有多个,所述风筒上设置有对进风腔内的气体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环和第二导向环对空气进行导向,因此增多了进入进风腔内的空气,同时阵列设置的出风孔增大了空气与电机输出轴的接触面积,而且
空气经过冷却装置进行降温冷却,从而提高了空气对电机输出轴的冷却降温效果,进一步降低了电机输出轴变形损坏的概率,经过电机输出轴后的空气与电机外壳接触,空气继续对电机外壳进行降温,从而降低了电机温度过高而损坏的概率,以此来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寿命。
10.可选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设置在进风腔上且内部开设有冷却腔并均布开设有多个供空气通过的通孔,所述冷却板呈环形并呈倾斜状态;冷却箱,所述冷却箱设置在风筒上且装有冷却液;冷却泵,所述冷却泵设置在冷却箱上且与冷却箱内连通;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置在冷却泵上且与冷却腔连通;回液管,所述回液管设置在冷却板上且与冷却箱连接并与冷却腔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泵启动,冷却液通过进液管进入冷却腔内,冷却液对冷却板进行冷却,最后冷却液通过回液管回流到冷却箱内,而空气通过冷却板上的通孔进入出风孔内,冷却板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从而提高了空气对电机输出轴和电机外壳的冷却效果;而冷却板呈环形且呈倾斜状态,因此增大了空气与冷却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冷却板对空气的冷却效果,同时冷却板还能对空气进行导向,使得进入出风孔内的空气更加均匀,从而降低了空气对电机输出轴局部冷却效果不一的概率,提高了空气对电机输出轴的冷却效果。
12.可选的,所述冷却箱上开设有以便于添加冷却液的通孔,所述冷却箱上转动设置有挡住通孔的盖板,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检测冷却液液面的液位检测仪,所述风筒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液位检测仪电连接并用于显示冷却液高度的显示屏。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检测仪检测冷却液的多少,而显示屏显示冷却液的多少,从而能在冷却液不足时,打开盖板,通过通孔向冷却箱内添加冷却液,从而降低了冷却液不足而对电机输出轴冷却效果不佳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对电机输出轴的冷却效果,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寿命。
14.可选的,所述导流块上且位于靠近扇叶一侧转动安装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上转动设置有多个抵触在导流块上的承载滚珠,且所述支撑环上转动设置有多个抵触在电机输出轴上的支撑滚珠。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滚珠支撑在电机输出轴上,提高了电机输出轴转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了电机输出轴变形而损坏的概率,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寿命;而承载滚珠减小了支撑块与导流块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支撑块与导流块之间产生磨损的概率。
16.可选的,所述风筒上可拆卸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上设置有对防尘网进行清理的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卡接安装在防尘网上;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在转动套上且轴线和电机输出轴轴线平行并通过连接组件与电机输出轴可拆卸连接;清理板,所述清理板设置在转动杆上且均布设置有抵触在防尘网上的毛刷。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网对碎屑进行阻挡,降低了碎屑掉落到电机上的概
率,降低了电机因散热效果降低而受热损坏的概率,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寿命;电机输出轴转动通过连接组件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清理板转动,清理板上的毛刷对防尘网上的碎屑进行清理,从而加快了空气通过防尘网的速度,从而增多了对电机输出轴和电机外壳进行冷却的空气数量,降低了电机输出轴和电机受热而损坏的概率,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寿命;同时清理装置通过转动套与防尘网可拆卸连接,因此提高了对清理装置拆卸和安装的便利性。
18.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在转动杆上且与连接套卡接配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转动套与防尘网脱离,而转动套移动带动转动杆和连接块移动,连接块与连接套脱离,从而实现清理装置的拆卸;将转动套卡接安装到防尘网上,同时使得连接块与连接套卡接配合,从而实现对清理装置的安装。
20.可选的,所述风筒上设置有支撑电机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开设有避位孔的支撑盘和设置在支撑盘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绕风筒轴线圆周阵列设置多个且与风筒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支撑盘上且输出轴穿出避位孔外,所述出风孔呈倾斜朝向电机一侧设置,所述导流块通过连接杆设置在支撑盘上,所述导流块与支撑盘之间形成供热气通过的流道。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支撑杆对支撑盘进行支撑分力,从而提高了电机运行时的稳定性;而出风孔倾斜朝向电机设置,使得更多的空气与电机外壳接触,然后空气对电机外壳接触后从流道移出,从而加快了电机外壳和电机输出轴上热量的散发,降低了电机输出轴和电机外壳温度过高而损坏的概率,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寿命。
22.可选的,所述风筒包括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转动设置在第二圆筒上且与第二圆筒抵触,所述支撑杆与第二圆筒连接且与第一圆筒抵触,所述第二圆筒上设置有对第一圆筒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
23.电机、扇叶、降温装置和冷却装置均位于风筒内部,因此这些结构在发生损坏后维修就比较麻烦,降低了轴流风机维修时的便利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锁固定装置,然后即能转动第一圆筒远离第二圆筒,因此即能对位于风筒内部的结构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转动第一圆筒抵触到第二圆筒上,锁定固定装置将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了轴流风机维修时的便利性。
24.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第二圆筒上;卡接块,所述卡接块滑移设置在第一圆筒上且与固定块卡接配合;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螺纹连接在卡接块上且穿过第一圆筒并与支撑杆螺纹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固定螺杆与支撑杆和第一圆筒脱离,然后即能拉动固定螺杆带动卡接块移动,使得卡接块与固定块脱离,因此第一圆筒即能与第二圆筒脱离,而转动第一圆筒与第二圆筒抵触,拉动固定螺杆带动卡接块与固定块卡接配合,最后拧动
固定螺杆穿过第一圆筒与支撑杆螺纹连接,以此来固定连接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同时固定螺杆增大了支撑杆与第一圆筒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对第一圆筒的支撑效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导流板将空气导入出风孔,最后空气通过出风孔吹到电机输出轴上,以此来对电机输出轴进行降温,从而降低了电机输出轴变形损坏的概率,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寿命;2.通过第一导向环和第二导向环对空气进行导向,因此增多了进入进风腔内的空气,而且空气经过冷却装置进行降温冷却,从而提高了空气对电机输出轴的冷却降温效果,进一步降低了电机输出轴变形损坏的概率,从而降低了电机温度过高而损坏的概率,以此来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寿命。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降温装置和冷却装置;图3是本技术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爆炸图,主要展示清理装置和连接组件;图6是本技术中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

b的剖面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风筒;11、第一圆筒;12、第二圆筒;121、转动轴;13、支撑架;14、支撑盘;141、避位孔;15、支撑杆;16、电机;17、扇叶;2、固定装置;21、固定块;22、卡接块;23、固定螺杆;24、卡接槽;3、防尘网;4、清理装置;41、转动套;411、定位环;42、转动杆;43、清理板;5、连接组件;51、连接套;52、连接块;53、第一插接槽;54、第二插接槽;55、卡接环;6、降温装置;61、导流块;611、连接杆;612、流道;613、进风腔;614、出风孔;615、支撑环;616、支撑滚珠;617、承载滚珠;618、转动槽;62、导流板;63、第一导向环;64、第二导向环;7、冷却装置;71、冷却板;711、冷却腔;712、通孔;72、冷却箱;73、冷却泵;74、进液管;75、回液管;81、盖板;82、锁定螺杆;83、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1

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降噪轴流风机。
31.本实施例中液位检测仪型号为mik

p260。
32.参照图1和图2,降噪轴流风机包括风筒1、设置在风筒1上的电机16,电机16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扇叶17,风筒1上设置对电机16输出轴进行降温的降温装置6。
33.参照图1和图2,风筒1包括呈半圆弧状且轴线重合的第一圆筒11和第二圆筒12,第一圆筒11位于第二圆筒12上方,第二圆筒12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水平的转动轴121,且转动轴121与第一圆筒11和第二圆筒12的轴线平行,第一圆筒11转动安装在转动轴121上,而第一圆筒11和第二圆筒12相对一侧的侧壁抵触在一起。
34.参照图2和图3,第二圆筒12上设置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包括支撑盘14和支撑杆
15,支撑盘14上同轴开设有圆形的避位孔141,支撑杆15一体设置在支撑盘14周侧壁上,且支撑盘14和第二圆筒12轴线重合。
35.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杆15绕支撑盘14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四个,且其中三个支撑杆15远离支撑盘14的一端与第二圆筒12内侧壁固定连接,而另外一个支撑杆15与第一圆筒11内侧壁抵触;同时其中两个支撑杆15远离支撑盘14的一端位于第一圆筒11和第二圆筒12接触处,且两个支撑杆15与第二圆筒12固定连接并与第一圆筒11抵触。
36.参照图1和图4,第二圆筒12上设置有对第一圆筒11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块21、卡接块22和固定螺杆23,固定块21固定安装在第二圆筒12外侧壁上,而卡接块22滑移安装在第一圆筒11外侧壁上,且卡接块22滑移方向与第一圆筒11轴线方向平行,而固定块21靠近卡接块22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24,卡接块22与卡接槽24卡接配合。
37.参照图2和图4,固定螺杆23螺纹连接在卡接块22上且穿过第一圆筒11,同时固定螺杆23和与第一圆筒11抵触而与第二圆筒12固定连接的支撑杆15螺纹连接。
38.参照图2和图3,电机16固定安装在支撑盘14侧壁上,且电机16输出轴和支撑盘14轴线重合,同时电机16输出轴直径小于避位孔141直径且穿出避位孔141外。
39.参照图1和图2,第一圆筒11和第二圆筒12靠近电机16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有防尘网3,防尘网3呈圆盘状且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和电机16输出轴的轴线重合。
40.参照图1和图5,防尘网3上设置有对防尘网3进行清理的清理装置4,清理装置4包括转动套41、转动杆42和清理板43,转动套41卡接安装在安装孔上,且转动套41和安装孔的轴线重合。
41.参照图1和图5,转动套41远离第二圆筒12的一端同轴固定安装有定位环411,且定位环411抵触在防尘网3上进行定位;转动杆42同轴转动安装在转动套41上,且转动杆42两端分别穿出转动套41外并位于防尘网3两侧。
42.参照图2和图5,转动杆42通过连接组件5与电机16输出轴可拆卸连接,且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套51和连接块52,连接套51同轴固定安装在电机16输出轴上,且扇叶17固定安装在连接套51外周侧壁上,同时连接套51背离电机16输出轴的一端同轴开设有第一插接槽53,且第一插接槽53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插接槽54,同时第二插接槽54与连接套51靠近转动杆42的一端连通。
43.参照图2和图5,转动杆42靠近连接套51的一端同轴固定安装有卡接环55,且卡接环55与第一插接槽53卡接配合;连接块52设置有两个且一体设置在卡接环55侧壁上,同时两个连接块52分别与两个第二插接槽54卡接配合,且取下连接套51时连接块52穿过安装孔;清理板43一端固定安装在转动杆42背离连接套51的一端上,且清理板43靠近防尘网3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抵触在防尘网3上的刷毛。
44.参照图2和图6,降温装置6包括导流块61和导流板62,导流块61通过连接杆611固定安装在支撑盘14背离电机16一侧的侧壁上,且连接杆611两端分别与导流块61与支撑盘14相对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导流块61与支撑盘14之间的空间形成供热气通过的流道612。
45.参照图3和图6,导流块61呈环形且轴线和电机16输出轴的轴线重合,导流块61内径和避位孔141直径相同,且连接套51外径小于导流块61外径。
46.参照图2和图7,导流块61靠近扇叶17的一端同轴开设有环形的进风腔613,而导流块61内侧壁上开设有与进风腔613连通的出风孔614,且出风孔614呈倾斜朝向电机16输出轴一侧,因此出风孔614靠近电机16输出轴一端到支撑盘14之间的距离小于出风孔614另一端到支撑盘14之间的距离,出风孔614绕导流块61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而且出风孔614沿电机16输出轴轴线阵列设置有多个。
47.参照图2和图7,导流块61内侧壁上且位于靠近扇叶17一侧开设有转动槽618,转动槽618呈环形且轴线和导流块61轴线重合,同时出风孔614位于转动槽618和支撑盘14之间;转动槽618上转动安装有环形的支撑环615,支撑环615上转动安装有多个抵触在转动槽618上的承载滚珠617,且支撑环615内环面转动安装有多个抵触在电机16输出轴上的支撑滚珠616。
48.参照图2和图7,导流板62包括呈环形且分别位于进风腔613两侧的第一导向环63和第二导向环64,同时第一导向环63位于第二导向环64外侧且轴线均与导流块61的轴线重合,第一导向环63和第二导向环64靠近进风腔613一端的距离小于远离进风腔613一端的距离,且第一导向环63和第二导向环64均位于连接套51外侧,使得更多的空气能进入进风腔613内;第二圆筒12上设置有对进风腔613内气体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7。
49.参照图3和图7,冷却装置7包括冷却板71、冷却箱72、冷却泵73、进液管74和回液管75,冷却板71固定安装在进风腔613相对两内侧壁上,冷却板71呈环形且轴线和进风腔613轴线重合,冷却板71内环面与进风腔613内侧壁的连接处位于出风孔614远离支撑盘14一侧,同时冷却板71呈倾斜状态,且冷却板71内环面到支撑盘14之间距离大于冷却板71外环面与支撑盘14之间的距离,冷却板71内部开设有冷却腔711,而冷却板71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冷却板71且供空气通过的通孔712。
50.参照图2和图3,冷却箱72固定安装在第二圆筒12内侧壁上且装有冷却液,冷却箱72顶端开设有便于添加冷却液的加液孔,冷却箱72顶端上转动安装有挡住加液孔的盖板81,盖板81上螺纹连接有与冷却箱72螺纹连接的锁定螺杆82,冷却箱72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检测冷却液液面高度的液面检测仪(图中未示出),第二风筒1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显示屏83,显示屏83与液面检测仪电连接且用于显示冷却液高度。
51.参照图3和图7,冷却泵73固定安装在冷却箱72外侧壁上且与冷却箱72内连通,进液管74固定安装在冷却泵73上,且进液管74穿过导流块61并与冷却板71固定连接,同时进液管74与冷却腔711连通;回液管75固定安装在冷却板71上,且回液管75穿过导流块61并与冷却箱72顶端固定连接,同时回液管75与冷却腔711和冷却箱72连通。
52.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电机16带动扇叶17转动,而空气在第一导向环63和第二导向环64导向下进入进风腔613,然后空气通过冷却板71上通孔712,而冷却泵73启动,冷却液通过进液管74进入冷却腔711内,然后冷却液对冷却板71进行冷却,最后冷却液通过回液管75回流到冷却箱72内,因此冷却板71对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孔614吹动在电机16输出轴上,热气通过流道612移出,从而降低了电机16输出轴因为温度过高而变形损坏的概率,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寿命;同时也降低了轴流风机因为电机16输出轴变形而运行时噪音变大的概率,降低了轴流风机的噪音。
53.电机16输出轴转动带动连接套51转动,连接套51转动带动清理板43上的毛刷对防
尘网3进行清理,从而在对电机16进行防尘的同时也加快了空气通过防尘网3的速度,提高了轴流风机的效率,也增多了进入进风腔613内的空气数量,提高了对电机16输出轴的冷却效果,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寿命。
54.取下转动套41时拉动卡接环55和连接块52分别与第一插接槽53和第二插接槽54脱离,然后更换新的清理板43,将转动套41卡接安装到安装孔上,使得卡接环55和连接块52分别与第一插接槽53和第二插接槽54卡接配合,同时还能拧动螺钉更换防尘网3,以此来实现便于对防尘网3和清理装置4的更换和安装。
5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