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04 09: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输送 液体 装置 无桶槽


1.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废水等处理中,收集输送装置用于收集液体并将液体输送至指定位置,其整体工作流程通常为原水进入收集槽中,进一步通过泵将收集槽中液体输送至使用点。现有技术中的收集输送装置具有工艺成熟、设计简单、控制方便的优点,但该收集输送装置也有如下缺点:首先,该收集输送装置中的收集槽体积通常较大,空间占用大,并且泵的能力需要与收集槽相匹配,如最少5~10分钟的输送能力。其次,为了避免溢流,收集槽通常采用密封设计,而采用密封设计容易导致收集槽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长时间运行后出现老化裂开的风险。最后,还需对进入收集槽内的液体进行控制,以避免收集槽内因水位过高而造成的一些风险,如溢流、承受压力大等等。
3.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收集输送装置适用范围较小,如对于电镀线的槽体定期清空,或者需要快速定期清空槽体、空间狭小的场合并不适合,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如操作复杂、溢流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能够减少空间占用,避免液体溢流,延长使用寿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所述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包括:
6.出液管,用于向外部排出液体;
7.集液管,所述集液管的顶部设有开口,底部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用于存储液体;
8.液位管,所述液位管设于所述集液管的外部,且所述液位管的一端与集液管的顶部相连通,相对端与集液管的底部相连通,用于测量集液管内的液位;
9.至少一个提升泵,每个所述提升泵的进液端均与所述集液管的出液口相连通,出液端均与所述出液管相连通,用于通过出液管向外部输送液体。
10.优选地,所述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液体进行缓冲处理的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与出液管相连通。
11.优选地,所述液位管上设有多个液位传感器,多个所述液位传感器沿液位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2.优选地,所述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出液管、集液管及提升泵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13.优选地,每个所述提升泵通过减震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14.优选地,每个所述提升泵的进液端通过防震接头与集液管的出液口相连通,和/或每个所述提升泵的出液端通过防震接与出液管相连通。
15.优选地,所述液位管为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液位管。
16.优选地,所述集液管的高度与需要排空的槽体的最高液位高度相同。
17.优选地,所述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包括两个提升泵,两个所述提升泵沿竖直方向堆叠设置。
18.优选地,所述出液管沿横向方向延伸设置。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通过采用顶部开口的集液管并使集液管的高度与需要放空的槽体内液位等高,无需采用密封设计,避免了承受压力及液体溢流的问题。同时,将液位管外置,避免集液管内部空间狭窄而卡死、失效的问题,也便于维修。
21.(2)无需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收集槽,也无需担心提升泵的能力和槽体容量匹配的问题,并且整体可采用pp或者pvc制作,也可采用q235和ss304制作,对材质选择无限制。同时,该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还具有加工简单、施工方便、一体化制作、占用空间小、随时整体搬移、可批量化、系列化定型生产的优点。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24.图3是图1中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集液管,11、开口,12、进液口,13、出液口,20、液位管,21、液位传感器,30、提升泵,40、出液管,50、安装支架,60、缓冲罐,p、防震接头,m、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28.结合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包括集液管10、液位管20、至少一个提升泵30,及出液管40。具体地,集液管10为管状件,用于存储液体,如存储水等等,其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其高度与需要排空的槽体的最高液位高度相同,并且其顶部具有开口11,也即顶部为开口端,底部设有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进液口12用于使液体进入集液管10中,出液口13用于使集液管10内的液体向外部排出。
29.液位管20为管状件,用于测量集液管10内的液位,其装设于集液管10的外部,其一端与集液管10的顶部相连通,相对端与集液管10的底部相连通,也即液位管20的一端与集液管10的连通位置靠近集液管10的顶部,相对端与集液管10的连通位置靠近集液管10的底部。本实施例中,液位管20为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液位管20。通过采用透明材质的液位管20,便于观察集液管10中的液位。同时,将液位管20外置,可避免因集液管10内部空间狭窄而卡死、失效的问题。
30.每个提升泵30均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每个提升泵30的进液端均与集液管10的出液口13相连通,出液端均与出液管40相连通,用于将集液管10内的液体通过出液管40向外部输送。进一步地,每个提升泵30的进液端通过防震接头p与集液管10的出液口相连通和/或出液端通过防震接头p与出液管40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提升泵30优选耐空转提升水泵,
并且优选两台耐空转提升水泵。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提升泵30的类型及数量。
31.为了使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能够自动运行,液位管20上设有多个液位传感器21,液位传感器21沿液位管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液位传感器21将监测获得的液位信息传输至上位机中,上位机可控制提升泵30是否工作,如中液位以上时,上位机可控制全部提升泵30工作,当中液位以下,低液位以上时上位机可控制部分提升泵30工作等等。
32.本实施例中,液位管20上设有至少三个液位传感器21,记为第一液位传感器21、第二液位传感器21和第三液位传感器21。其中,第一液位传感器21靠近液位管20的顶端设置,第三液传感器靠近液位管20的底端设置,第二液位传感器21位于第一液位传感器21和第二液位传感器21之间。当液位管20内的液位超过第二液位传感器21时,上位机控制两台提升水泵同时工作;当液位管20内的液位处于第二液位传感器21和第三液位传感器21之间时,上位机控制一台提升水泵同时工作;当液位管20内的液位处于第三液位传感器21之下时,上位机控制两台提升水泵不工作。
33.结合图1~图3所示,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50,集液管10、提升泵30和出液管40均装配于安装支架50上。通过设置安装支架50,可使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更加集成,进一步减少空间的占用。
34.本实施例中,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共包括两个提升泵30,两个提升泵30在安装支架50上堆叠设置,以进一步减少空间的占用。
35.进一步地,每个提升泵30通过减震器m安装于安装支架50上。通过设置减震器m,可减少噪音。本实施例中,减震器m优选圆柱形减震器m,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减震器m也可选用弹簧等。
36.如图1所示,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还包括缓冲罐60,缓冲罐60安装于安装支架50上并与出液管40相连通,用于对液体进行缓冲处理,避免出液管40震动。每个提升泵30的出液端通过该缓冲罐60与出水管相连通。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多个缓冲罐60,每个缓冲罐60对应一个提升泵30,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37.本发明所述的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38.将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安装于生产线旁,并将集液管10的进液口12与生产线的排空管道相连通,在连接时可安装手动或者自动阀门,以在需要时通过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输送液体。同时,将出液管40与最终输送出水点管道相连通。提升泵30在上位机的控制下工作,以将集液管10内的溶液通过出液管40向外部排出。液位管20通过液位传感器21向上位机中输送相应的液位信息,上位机可根据相应的液位信息控制全部或者部分提升泵30工作。
39.本发明所述的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通过采用顶部开口11的集液管10并使集液管10的高度与需要放空的槽体内液位等高,无需采用密封设计,避免了承受压力及液体溢流的问题。同时,将液位管20外置,避免内集液管10内部空间狭窄而卡死、失效的问题,也便于维修。
40.本发明所述的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无需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收集槽,也无需担心提升泵30的能力和槽体容量匹配的问题,并且整体可采用pp或者pvc制作,也可采用q235和ss304制作,对材质选择无限制。同时,该无桶槽自动集液输送装置还具有加工简单、
施工方便、一体化制作、占用空间小、随时整体搬移、可批量化、系列化定型生产的优点。
41.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