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部康复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2021-08-31 13: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康复 地说 手部 治疗 实用
一种手部康复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手部康复治疗器。



背景技术:

人手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肢体部位,因意外导致的或其他疾病引发的手部运动功能缺失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人手功能缺失后需要借助器械进行被动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但是患者在恢复初期手部是不能动的,只有在恢复后期才开始锻炼手部肌肉,然而现有的技术是需要先将手部固定器材拆除,然后再安装可以锻炼肌肉的器材,这转换的过程中由于手部还没完全好,所以容易出现二次伤害,不利于患者使用。

因此,发明一种手部康复治疗器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手部康复治疗器,通过首先将患者手部自两个第一壳体之间伸入手套内部,然后利用第二绷带将第二壳体的固定,从而固定患者的手部,然后通过螺栓将两个第二壳体拆掉,然后拉动挂钩从而拖动弹力带,将挂钩钩在勾环上,然后弯曲手掌,利用弹力带的弹力可以锻炼手部的肌肉,实现了不用变换器材也可以锻炼肌肉的效果,从而避免了患者从初期恢复到后期肌肉恢复需要变换器材导致容易出现二次伤害的结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部康复治疗器,包括手套,所述手套外侧设有转换机构;

所述转换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壳体,两个所述第一壳体分别固定连接于手套一侧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有调节组件,两个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海绵,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壳体一端设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二壳体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海绵,所述手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海绵之间,所述第二壳体前侧设有第二固定带;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其中一个第一壳体一侧,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多个弹力带,多个所述弹力带均与凹槽内部底端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弹力带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设于第一壳体外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弹力带前侧底部粘贴有魔术贴勾面,所述弹力带后侧顶部粘贴有魔术贴毛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手套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挂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挂钩与挂环相配合。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由塑料材质制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带与第二固定带均由乳胶材质制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首先将患者手部自两个第一壳体之间伸入手套内部,然后利用第二绷带将第二壳体的固定,从而固定患者的手部,从而达到适用于患者初期养伤手部不能动的目的,通过螺栓将两个第二壳体拆掉,然后拉动挂钩从而拖动弹力带,将挂钩钩在勾环上,然后弯曲手掌,利用弹力带的弹力可以锻炼手部的肌肉,从而避免了患者从初期恢复到后期肌肉恢复需要变换器材导致容易出现二次伤害的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保护患者手部不受二次伤害上做出了进步;

2、通过凹槽内部设有多个弹力带,从而达到了可以变换弹力的目的,这样便于患者慢慢的恢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调节手部恢复力度上做出了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手套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弹力带拉伸前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立体图

附图标记为:1手套、2第一壳体、3第一海绵、4第一固定带、5第二壳体、6第二海绵、7第二固定带、8凹槽、9弹力带、10挂钩、11固定板、12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手部康复治疗器,包括手套1,所述手套1外侧设有转换机构;

所述转换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壳体2,两个所述第一壳体2分别固定连接于手套1一侧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壳体2内部设有调节组件,两个所述第一壳体2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海绵3,另一个所述第一壳体2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4,所述第一壳体2一端设有第二壳体5,所述第二壳体5与第一壳体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5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二壳体5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海绵6,所述手套1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海绵6之间,所述第二壳体5前侧设有第二固定带7;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凹槽8,所述凹槽8开设于其中一个第一壳体2一侧,所述凹槽8内部设有弹力带9,所述弹力带9与凹槽8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带9顶部固定连接有挂钩10,所述挂钩10设于第一壳体2外侧;

所述弹力带9前侧底部粘贴有魔术贴勾面,所述弹力带9后侧顶部粘贴有魔术贴毛面;

所述手套1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挂环12;

所述挂钩10与挂环12相配合;

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5均由塑料材质制成;

所述第一固定带4与第二固定带7均由乳胶材质制成。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患者首先将手部自两个第一壳体2之间伸入手套1内部,然后将两个第二壳体5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第一壳体2一侧,使手套1置于两个第二壳体5之间,然后利用第一固定带4缠绕两个第一壳体2一圈,再利用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毛面的配合来固定两个第一壳体2的位置,然后利用第二固定带7将两个第二壳体5缠绕一圈,再利用第二固定带7上粘贴的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毛面来固定两个第二壳体5,从而达到适用于患者初期养伤手部不能动的目的,又因为患者在后期恢复时需要适当的锻炼手部肌肉,这时通过将第二固定带7解开,然后通过第一壳体2上的螺栓将两个第二壳体5拆掉,又因为其中第一壳体2一侧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部设有弹力带9,这时拉动挂钩10从而拖动弹力带9,将挂钩10钩在勾环上,这时手部没有了第二壳体5的固定,从而可以弯曲手掌,然后利用弹力带9的弹力可以锻炼手部的肌肉,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在前期恢复和后期恢复肌肉需要变换器材,从而容易导致二次伤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3所示的一种手部康复治疗器,所述弹力带9数量设置为多个。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凹槽8内部设有多个弹力带9,通过逐步增加弹力带9的个数,可以增加弹力力度,从而达到了可以变换弹力的目的,这样便于患者慢慢的恢复,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调节手部恢复器不能调节力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6,首先将手部自两个第一壳体2之间伸入手套1内部,利用第一固定带4缠绕两个第一壳体2一圈,再利用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毛面的配合来固定两个第一壳体2的位置,再利用第二固定带7上粘贴的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毛面来固定两个第二壳体5,从而达到适用于患者初期养伤手部不能动的目的,又因为患者在后期恢复时需要适当的锻炼手部肌肉,这时通过将第二固定带7解开,然后通过第一壳体2上的螺栓将两个第二壳体5拆掉,这时拉动挂钩10从而拖动弹力带9,将挂钩10钩在勾环上,这时手部没有了第二壳体5的固定,从而可以弯曲手掌,然后利用弹力带9的弹力可以锻炼手部的肌肉;

参照说明书附图3,通过凹槽8内部设有多个弹力带9,通过逐步增加弹力带9的个数,可以增加弹力力度,从而达到了可以变换弹力的目的,这样便于患者慢慢的恢复。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