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润滑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1: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润滑脂 组合 减速器 详述 增速


1.本发明涉及润滑脂组合物。若进一步详述,则本发明涉及用于减速器和增速器的润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2.润滑脂与润滑油相比容易密封,应用其的机械能够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因此,一直以来被广泛用于汽车、电气设备、产业机械和工业机械等各种滑动部分的润滑。
3.近年来,在产业用自动仪器等所使用的减速器和风力发电设备等所使用的增速器等中也使用润滑脂。
4.减速器具有通过对输入侧施加转矩而使输出侧减速并传递转矩的机构。
5.增速器具有通过对输入侧施加转矩而使输出侧增速并传递转矩的机构。
6.从将施加至输入侧的转矩毫无浪费地传递至输出侧的观点出发,对用于减速器和增速器的润滑部位的润滑脂要求优异的转矩传递效率。
7.此处,减速器和增速器的润滑部位在转矩传递时容易承载高载荷,因此,构成润滑部位的部件容易发生磨耗和烧粘。若构成该润滑部位的部件发生磨耗和烧粘,则输出侧的转矩发生变动。因此,对用于减速器和增速器的润滑部位的润滑脂还要求极力降低该润滑部位的磨耗和烧粘的性能。
8.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将包含基础油、增稠剂、二硫代磷酸钼和磺酸钙等钙盐的润滑脂组合物用于减速器,从而在高温下降低金属接触部的损伤,可使减速器实现长寿命。
9.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04274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制备转矩传递效率优异的润滑脂时,通常提高工作锥入度而制成柔软的润滑脂。但是,使用工作锥入度高而柔软的润滑脂时,存在润滑脂的防泄漏性能降低的问题。若使用防泄漏性能差的润滑脂,则在减速器和增速器的润滑部位容易发生润滑脂泄露。另外,使用增稠剂和添加剂的比例多的润滑脂时,也容易发生润滑脂泄露。因此,有可能该润滑部位的润滑脂供给量缓缓减少,构成该润滑部位的部件容易发生磨耗和烧粘。而且,如上所述,减速器和增速器的润滑部位在转矩传递时容易承载高载荷。因此,若该润滑部位的润滑脂供给量缓缓减少,则构成润滑部位的部件容易显著发生磨耗和烧粘。
11.因此,虽然期望提高润滑脂的防泄漏性能,但为了提高润滑脂的转矩传递效率而提高润滑脂的工作锥入度时,无法充分确保润滑脂的防泄漏性能,其结果,存在也无法充分确保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的问题。
1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转矩传递效率和防泄漏性能这两者优异的减速器和增速器用的润滑脂组合物。
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人对于含有基础油和脲系增稠剂的润滑脂组合物而言,着眼于该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脲系增稠剂的颗粒的粒径。并且发现:通过将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对该颗粒进行测定时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调整至规定范围而得到的润滑脂组合物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14.即,本发明涉及下述[1]~[12]。
[0015]
[1] 润滑脂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a)和脲系增稠剂(b),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满足下述条件(i),

条件(i):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对前述颗粒进行测定时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
[0016]
所述润滑脂组合物被用于减速器和增速器。
[0017]
[2] 根据上述[1]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还满足下述条件(ii)。
[0018]

条件(ii):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对前述颗粒进行测定时的比表面积为0.5
×
105cm2/cm3以上。
[0019]
[3] 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还含有选自有机金属系极压剂、硫系极压剂、磷系极压剂和硫

磷系极压剂中的1种以上的极压剂(c)。
[0020]
[4] 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基础油(a)为选自矿物油、烃系油、芳香族系油、酯系油和醚系油中的1种以上。
[0021]
[5] 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基础油(a)的40℃时的运动粘度为10~400mm2/s。
[0022]
[6] 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含量以前述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基准计为1~15质量%。
[0023]
[7] 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25℃时的工作锥入度为240~450。
[0024]
[8] 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脲系增稠剂(b)为选自下述通式(b1)所示的二脲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
[0025]
r1‑
nhconh

r3‑
nhconh

r2ꢀꢀꢀꢀ
(b1)[上述通式(b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24的1价烃基。r1和r2任选相同或互不相同。r3表示碳原子数6~18的2价芳香族烃基。]。
[0026]
[9] 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还包含1种以上的选自抗氧化剂、防锈剂、分散剂和金属惰化剂中的添加剂(d)。
[0027]
[10] 减速器,其在润滑部位具有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
[0028]
[11] 增速器,其在润滑部位具有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
[0029]
[12] 润滑方法,其利用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对减速器或增速器的润滑部位进行润滑。
[0030]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转矩传递效率和防泄漏性能这两者优异的减速器和增速器用的润滑脂组合物。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润滑脂制造装置的截面的示意图。
[0032]
图2是图1的润滑脂制造装置的容器主体侧的第一凹凸部的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示意图。
[0033]
图3是比较例中使用的润滑脂制造装置的截面的示意图。
[0034]
图4是本实施例中测定转矩传递效率时使用的测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本说明书中,针对优选的数值范围(例如含量等的范围),阶段性记载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可以分别独立地进行组合。例如,根据“优选为10~90、更优选为30~60”这一记载,可以将“优选的下限值(10)”与“更优选的上限值(60)”进行组合而设为“10~60”。
[0036]
另外,本说明书中,实施例的数值是可用作上限值或下限值的数值。
[0037]
[润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含有基础油(a)和脲系增稠剂(b)。
[0038]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优选在基础油(a)和脲系增稠剂(b)的基础上,含有选自有机金属系极压剂、硫系极压剂、磷系极压剂和硫

磷系极压剂中的1种以上的极压剂(c)。
[0039]
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基础油(a)”和“脲系增稠剂(b)”分别称为“成分(a)”和“成分(b)”。另外,也将“极压剂(c)”称为“成分(c)”。
[0040]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成分(a)和(b)的总含量以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基准计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另外,通常为100质量%以下、优选小于100质量%、更优选为99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下。
[0041]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在包含成分(a)和(b)的同时还包含成分(c)的情况下,成分(a)、(b)和(c)的总含量优选为6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另外,通常为100质量%以下、优选小于100质量%、更优选为99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下。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包含除成分(a)、(b)和(c)之外的其它成分。
[0043]
<条件(i)>关于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前述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前述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满足下述条件(i)。
[0044]

条件(i):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对前述颗粒进行测定时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为2.0μm以下。
[0045]
通过满足上述条件(i),从而形成转矩传递效率和防泄漏性能这两者优异的润滑
脂组合物。
[0046]
也可以说上述条件(i)是表示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的聚集状态的参数。
[0047]
此处,成为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进行测定的对象的“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是指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b)经聚集而成的颗粒。
[0048]
需要说明的是,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除脲系增稠剂(b)之外的添加剂时,上述条件(i)中规定的粒径可通过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对未配混该添加剂且在相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润滑脂组合物进行测定来获得。其中,该添加剂在室温(25℃)下为液状时,或者该添加剂溶解于基础油(a)时,也可以将配混有该添加剂的润滑脂组合物作为测定对象。
[0049]
脲系增稠剂(b)通常通过使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单胺发生反应来获得,但因反应速度非常快而容易导致脲系增稠剂(b)发生聚集,过量产生大的颗粒(胶束颗粒、所谓的“团块”)。本发明人经深入研究的结果可知:若上述条件(i)中规定的粒径超过2.0μm,则提高润滑脂组合物的工作锥入度时,无法确保润滑脂组合物的防泄漏性能。另一方面可知:降低润滑脂组合物的工作锥入度时,虽然能够确保润滑脂组合物的防泄漏性能,但转矩传递效率差。换言之可知:若上述条件(i)中规定的粒径超过2.0μm,则难以制成转矩传递效率和防泄漏性能这两者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0050]
对此,本发明人经深入研究的结果可知:通过将上述条件(i)中规定的粒径微细化至2.0μm以下,在提高润滑脂组合物的工作锥入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润滑脂组合物的防泄漏性能优异,能够制成转矩传递效率和防泄漏性能这两者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其结果可知:润滑脂组合物的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也优异。
[0051]
可推测该效果是如下发挥的:通过将上述条件(i)中规定的粒径微细化至2.0μm以下,从而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容易进入至减速器和增速器的润滑部位(摩擦面),且还难以从该润滑部位被去除,因此,该润滑部位的润滑脂组合物的保持力提高。另外,通过将上述条件(i)中规定的粒径微细化至2.0μm以下,从而由该颗粒实现的基础油(a)的保持力提高。因此可推测:使基础油(a)良好地遍布减速器和增速器的润滑部位(摩擦面)的作用提高,润滑脂组合物的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也提高。
[0052]
从上述观点出发,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上述条件(i)中规定的粒径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8μ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0.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5μ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0.4μm以下。另外,通常为0.01μm以上。
[0053]
<条件(ii)>此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优选还满足下述条件(ii)。
[0054]

条件(ii):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对前述颗粒进行测定时的比表面积为0.5
×
105cm2/cm3以上。
[0055]
上述条件(ii)中规定的比表面积是表示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的微细化状态和大颗粒(团块)的存在的次要指标。即表示:通过满足上述条件(i)且进一步满足上述条件(ii),从而使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的微细化状态更良好,大颗粒(团块)的存在也进一步受到抑制。因此,容易制成转矩传递效率和防泄漏性能这两者优异、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也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0056]
从上述观点出发,上述条件(ii)中规定的比表面积优选为0.7
×
105cm2/cm3以上、更优选为0.8
×
105cm2/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2
×
105cm2/cm3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5
×
105cm2/cm3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1.8
×
105cm2/c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
×
105cm2/cm3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比表面积通常为1.0
×
106cm2/cm3以下。
[0057]
本说明书中,上述条件(i)、进而上述条件(ii)中规定的值是通过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得的值。
[0058]
另外,上述条件(i)、进而上述条件(ii)中规定的值可主要通过脲系增稠剂(b)的制造条件来调整。
[0059]
以下,边着眼于用于调整上述条件(i)、进而上述条件(ii)中规定的值的具体手段,边针对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各成分的详情进行说明。
[0060]
<基础油(a)>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基础油(a)只要是通常用于润滑脂组合物的基础油即可,可列举出例如选自矿物油和合成油中的1种以上。
[0061]
作为矿物油,可列举出例如对链烷烃系原油、中间基系原油或环烷烃系原油进行常压蒸馏或减压蒸馏而得到的馏出油;通过对这些馏出油进行精制而得到的精制油。
[0062]
作为用于获得精制油的精制方法,可列举出例如氢化改性处理、溶剂提取处理、溶剂脱蜡处理、氢化异构化脱蜡处理、氢化精加工处理、白土处理等。
[0063]
作为合成油,可列举出例如烃系油、芳香族系油、酯系油和醚系油。另外,还可列举出通过对利用费托法等而制造的蜡(gtl蜡)进行异构化而得到的合成油等。
[0064]
作为烃系油,可列举出例如正构链烷烃、异构链烷烃、聚丁烯、聚异丁烯、1

癸烯低聚物、1

癸烯与乙烯共聚低聚物等聚

α

烯烃(pao)和它们的氢化物等。
[0065]
作为芳香族系油,可列举出例如单烷基苯、二烷基苯等烷基苯;单烷基萘、二烷基萘、聚烷基萘等烷基萘等。
[0066]
作为酯系油,可列举出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
‑2‑
乙基己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二异癸酯、己二酸二(十三烷基)酯、戊二酸二(十三烷基)酯、甲基乙酰基蓖麻油酸酯等二酯系油;偏苯三酸三辛酯、偏苯三酸三癸酯、均苯四酸四辛酯等芳香族酯系油;三羟甲基丙烷辛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壬酸酯、季戊四醇
‑2‑
乙基己酸酯、季戊四醇壬酸酯等多元醇酯系油;多元醇与二元酸与一元酸的混合脂肪酸形成的低聚酯等混合酯系油等。
[0067]
作为醚系油,可列举出例如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单醚、聚丙二醇单醚等聚二醇;单烷基三苯基醚、烷基二苯基醚、二烷基二苯基醚、五苯基醚、四苯基醚、单烷基四苯基醚、二烷基四苯基醚等苯基醚系油等。
[0068]
此处,对润滑脂组合物要求高温下的氧化稳定性时,优选使用合成油,更优选使用选自烃系油、酯系油和醚系油中的1种以上。另外,通过混合使用烃系油、酯系油和醚系油,从而也能够呈现耐热性、耐密封性和低温特性的平衡。
[0069]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基础油(a)的40℃时的运动粘度(以下也称为“40℃运动粘度”),优选为10~400mm2/s、更优选为15~300mm2/s、进一步优选为20~150mm2/s。
[0070]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基础油(a)可以使用将高粘度的基础油与低粘度的基础油组合而将运动粘度调整至上述范围的混合基础油。
[0071]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基础油(a)的粘度指数,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
8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上。
[0072]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运动粘度和粘度指数是指按照jis k2283:2000而测得或算出的值。
[0073]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基础油(a)的含量以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基准计,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65质量%以上,另外,优选为98.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7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93质量%以下。
[0074]
<脲系增稠剂(b)>作为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b),只要是具有脲键的化合物即可,优选为具有两个脲键的二脲化合物,更优选为下述通式(b1)所示的二脲化合物。
[0075]
r1‑
nhconh

r3‑
nhconh

r2ꢀꢀꢀꢀ
(b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脲系增稠剂(b)可以包含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
[0076]
上述通式(b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24的1价烃基。r1和r2任选相同或互不相同。r3表示碳原子数6~18的2价芳香族烃基。
[0077]
作为可选作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的1价烃基的碳原子数,为6~24,优选为6~20、更优选为6~18。
[0078]
另外,作为可选作r1和r2的1价烃基,可列举出饱和或不饱和的1价链式烃基、饱和或不饱和的1价脂环式烃基、1价芳香族烃基。
[0079]
此处,将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中的链式烃基的含有率设为x摩尔当量、将脂环式烃基的含有率设为y摩尔当量、且将芳香族烃基的含有率设为z摩尔当量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a)和(b)。
[0080]

条件(a):[(x y)/(x y z)]
×
100的值为90以上(优选为95以上、更优选为9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
[0081]

条件(b):x/y比为0/100(x=0、y=100)~100/0(x=100、y=0)(优选为10/90~90/10、更优选为20/80~80/20、进一步优选为40/60~80/20)。
[0082]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脂环式烃基、前述链式烃基和前述芳香族烃基是作为上述通式(b1)中的r1和r2而选择的基团,因此,x、y和z的值的总和相对于上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1摩尔为2摩尔当量。另外,上述条件(a)和(b)的值是指相对于润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上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组总量的平均值。
[0083]
通过使用满足上述条件(a)和(b)的上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从而容易制成既兼顾润滑脂组合物的润滑寿命和润滑性能,且转矩传递效率和防泄漏性能这两者又优异、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也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0084]
需要说明的是,x、y和z的值可以由用作原料的各胺的摩尔当量来计算。
[0085]
作为1价饱和链式烃基,可列举出碳原子数6~24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八碳烯基、十九烷基、二十烷基等。
[0086]
作为1价不饱和链式烃基,可列举出碳原子数6~24的直链或支链的烯基,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十二碳烯基、十三碳烯基、十四碳烯
基、十五碳烯基、十六碳烯基、十八碳烯基、十九碳烯基、二十碳烯基、油烯基、香叶基、法呢基、亚油基等。
[0087]
需要说明的是,1价饱和链式烃基和1价不饱和链式烃基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为支链状。
[0088]
作为1价饱和脂环式烃基,可列举出例如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等环烷基;甲基环己基、二甲基环己基、乙基环己基、二乙基环己基、丙基环己基、异丙基环己基、1

甲基丙基环己基、丁基环己基、戊基环己基、戊基甲基环己基、己基环己基等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环烷基(优选为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环己基)等。
[0089]
作为1价不饱和脂环式烃基,可列举出例如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环辛烯基等环烯基;甲基环己烯基、二甲基环己烯基、乙基环己烯基、二乙基环己烯基、丙基环己烯基等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环烯基(优选为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环己烯基)等。
[0090]
作为1价芳香族烃基,可列举出例如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二苯基甲基、二苯基乙基、二苯基丙基、甲基苯基、二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等。
[0091]
作为可选作前述通式(b1)中的r3的2价芳香族烃基的碳原子数,为6~18,优选为6~15、更优选为6~13。
[0092]
作为可选作r3的2价芳香族烃基,可列举出例如亚苯基、二苯基亚甲基、二苯基亚乙基、二苯基亚丙基、甲基亚苯基、二甲基亚苯基、乙基亚苯基等。
[0093]
这些之中,优选为亚苯基、二苯基亚甲基、二苯基亚乙基或二苯基亚丙基,更优选为二苯基亚甲基。
[0094]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成分(b)的含量以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基准计优选为1.0~15.0质量%、更优选为1.5~1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10.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2.5~8.0质量%、再进一步优选为2.5~6.0质量%。
[0095]
如果成分(b)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上,则容易将所得润滑脂组合物的工作锥入度调整至适度的范围。另外,容易使防泄漏性能良好。
[0096]
另一方面,如果成分(b)的含量为15.0质量%以下,则能够将所得润滑脂组合物调整得柔然,因此,容易使润滑性良好,容易提高转矩传递效率。
[0097]
<脲系增稠剂(b)的制造方法>脲系增稠剂(b)通常可通过使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单胺发生反应来获得。该反应优选为向使异氰酸酯化合物溶解于上述基础油(a)而得到的加热溶液α中添加使单胺溶解于基础油(a)而得到的溶液β的方法。
[0098]
例如,合成前述通式(b1)所示的化合物时,可使用具有与前述通式(b1)中的r3所示的2价芳香族烃基相对应的基团的二异氰酸酯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且使用具有与r1和r2所示的1价烃基相对应的基团的胺作为单胺,并利用上述方法来合成期望的脲系增稠剂(b)。
[0099]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上述条件(i)、进而满足上述条件(ii),且从使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微细化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使用下述[1]所示那样的润滑脂制造装置,制造包含成分(a)和成分(b)的润滑脂组合物。
[0100]
[1] 润滑脂制造装置,其具备:容器主体,其具有用于导入润滑脂原料的导入部和用于向外部喷出润滑脂的喷出
部;以及转子,其沿着前述容器主体的内周的轴向具有旋转轴,且以能够在前述容器主体的内部发生旋转的方式设置,前述转子具备下述第一凹凸部:(i)沿着前述转子的表面交替地设置有凹凸,该凹凸相对于前述旋转轴发生倾斜;(ii)具有从前述导入部向前述喷出部方向输送的输送能力。
[0101]
以下,针对上述[1]所述的润滑脂制造装置进行说明,但下述记载的视作“优选”的规定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是为了满足上述条件(i)、进而满足上述条件(ii)且从使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微细化的观点出发的方式。
[0102]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可使用的上述[1]的润滑脂制造装置的截面的示意图。
[0103]
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具备:将润滑脂原料导入至内部的容器主体2;以及在容器主体2的内周的中心轴线上具有旋转轴12且以旋转轴12作为中心轴发生旋转的转子3。
[0104]
转子3以旋转轴12作为中心轴发生高速旋转,在容器主体2的内部对润滑脂原料施加高剪切力。由此,制造包含脲系增稠剂的润滑脂。
[0105]
如图1所示那样,容器主体2优选从上游侧起依次划分成导入部4、滞留部5、第一内周面6、第二内周面7和喷出部8。
[0106]
如图1所示那样,容器主体2优选具有随着从导入部4朝向喷出部8而使内径依次扩大的圆锥台状的内周面。
[0107]
成为容器主体2的一端的导入部4具备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导入润滑脂原料的多个溶液导入管4a、4b。
[0108]
滞留部5是配置在导入部4的下游部且暂时滞留从导入部4导入的润滑脂原料的空间。若润滑脂原料在该滞留部5长时间滞留,则附着于滞留部5的内周面的润滑脂会形成大的团块,因此,优选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搬运至下游侧的第一内周面6。进一步优选不经由滞留部5地直接搬运至第一内周面6。
[0109]
第一内周面6配置于与滞留部5邻接的下游部,第二内周面7配置于与第一内周面6邻接的下游部。详见后述,但在第一内周面6设置第一凹凸部9和在第二内周面7设置第二凹凸部10对于使第一内周面6和第二内周面7作为对润滑脂原料或润滑脂赋予高剪切力的高剪切部而发挥功能而言是优选的。
[0110]
成为容器主体2的另一端的喷出部8是喷出用第一内周面6和第二内周面7进行了搅拌的润滑脂的部分,其具备喷出润滑脂的喷出口11。喷出口11沿着与旋转轴12正交的方向或大致正交的方向形成。由此,润滑脂从喷出口11沿着与旋转轴12正交的方向或大致正交的方向喷出。其中,喷出口11不一定与旋转轴12正交,也可以沿着与旋转轴12平行的方向或大致平行的方向形成。
[0111]
转子3按照能够以容器主体2的圆锥台状的内周面的中心轴线作为旋转轴12发生旋转的方式设置,如图1所示那样,从上游部朝向下游部地观察容器主体2时,沿着逆时针发生旋转。
[0112]
转子3具有随着容器主体2的圆锥台的内径扩大而扩大的外周面,转子3的外周面与容器主体2的圆锥台的内周面维持了一定的间隔。
[0113]
在转子3的外周面设置有沿着转子3的表面交替设置有凹凸的转子的第一凹凸部
13。
[0114]
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从导入部4向喷出部8的方向相对于转子3的旋转轴12发生倾斜,具有从导入部4朝向喷出部8的方向输送的输送能力。即,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在转子3沿着图1所示方向发生旋转时沿着将溶液向下游侧挤出的方向发生倾斜。
[0115]
将转子3的外周面的凹部13a的直径设为100时,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凹部13a与凸部13b的高低差优选为0.3~30、更优选为0.5~15、进一步优选为2~7。
[0116]
圆周方向上的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的数量优选为2~1000个、更优选为6~500个、进一步优选为12~200个。
[0117]
转子3的与旋转轴12正交的截面中的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的宽度与凹部13a的宽度之比〔凸部的宽度/凹部的宽度〕优选为0.01~100、更优选为0.1~10、进一步优选为0.5~2。
[0118]
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相对于旋转轴12的倾斜角度优选为2~85度、更优选为3~45度、进一步优选为5~20度。
[0119]
优选在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具备沿着内周面而形成多个凹凸的第一凹凸部9。
[0120]
另外,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凸优选与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反向倾斜。
[0121]
即,转子3的旋转轴12沿着图1所示的方向发生旋转时,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多个凹凸优选沿着将溶液向下游侧挤出的方向发生倾斜。利用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所具备的具有多个凹凸的第一凹凸部9,从而进一步增强搅拌能力和喷出能力。
[0122]
将容器内径(直径)设为100时,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凸深度优选为0.2~30、更优选为0.5~15、进一步优选为1~5。
[0123]
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凸的条数优选为2~1000条、更优选为6~500条、进一步优选为12~200条。
[0124]
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凸的凹部的宽度与槽间的凸部的宽度之比〔凹部的宽度/凸部的宽度〕优选为0.01~100、更优选为0.1~10、进一步优选为0.5~2以下。
[0125]
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凸相对于旋转轴12的倾斜角度优选为2~85度、更优选为3~45度、进一步优选为5~20度。
[0126]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具备第一凹凸部9,从而能够使第一内周面6作为对润滑脂原料或润滑脂赋予高剪切力的剪切部而发挥功能,但不一定设置第一凹凸部9。
[0127]
优选在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下游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沿着转子3的表面交替设置有凹凸的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
[0128]
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相对于转子3的旋转轴12发生倾斜,具有从导入部4朝向喷出部8将溶液挤回至上游侧的输送抑制能力。
[0129]
将转子3的外周面的凹部直径设为100时,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的高低差优选为0.3~30、更优选为0.5~15、进一步优选为2~7。
[0130]
圆周方向上的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的凸部的数量优选为2~1000个、更优选为6~500个、进一步优选为12~200个。
[0131]
转子3的与旋转轴正交的截面中的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的凸部的宽度与凹部的宽
度之比〔凸部的宽度/凹部的宽度〕优选为0.01~100、更优选为0.1~10、进一步优选为0.5~2。
[0132]
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相对于旋转轴12的倾斜角度优选为2~85度、更优选为3~45度、进一步优选为5~20度。
[0133]
优选在容器主体2的第二内周面7具备与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凸的下游部邻接且形成有多个凹凸的第二凹凸部10。
[0134]
凹凸优选在容器主体2的内周面形成多个,且各个凹凸沿着与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0135]
即,转子3的旋转轴12沿着图1所示的方向发生旋转时,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多个凹凸优选沿着将溶液挤回至上游侧的方向发生倾斜。利用容器主体2的第二内周面7所具备的第二凹凸部10的凹凸来进一步增强搅拌能力。另外,能够使容器主体的第二内周面7作为对润滑脂原料或润滑脂赋予高剪切力的剪切部而发挥功能。
[0136]
将容器主体2的内径(直径)设为100时,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凹部的深度优选为0.2~30、更优选为0.5~15、进一步优选为1~5。
[0137]
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凹部的条数优选为2~1000条、更优选为6~500条、进一步优选为12~200条。
[0138]
转子3的与旋转轴12正交的截面中的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凹凸的凸部的宽度与凹部的宽度之比〔凸部的宽度/凹部的宽度〕优选为0.01~100、更优选为0.1~10、进一步优选为0.5~2以下。
[0139]
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相对于旋转轴12的倾斜角度优选为2~85度、更优选为3~45度、进一步优选为5~20度。
[0140]
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长度与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长度之比〔第一凹凸部的长度/第二凹凸部的长度〕优选为2/1~20/1。
[0141]
图2是润滑脂制造装置1的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的与旋转轴12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的图。
[0142]
在图2所示的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设置有多个与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的突出方向前端相比前端更向容器主体2的内周面侧突出的刮板15。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第二凹凸部14也与第一凹凸部13同样地设置有多个凸部的前端向容器主体2的内周面侧突出的刮板。
[0143]
刮板15用于刮取在容器主体2侧的第一凹凸部9和容器主体2侧的第二凹凸部10的内周面附着的润滑脂。
[0144]
关于刮板15的前端的突出量相对于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的突出量,刮板15的前端的半径(r2)与凸部13b的前端的半径(r1)之比〔r2/r1〕优选超过1.005且小于2.0。
[0145]
刮板15的数量优选为2~500个部位、更优选为2~50个部位、进一步优选为2~10个部位。
[0146]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中,设置有刮板15,但也可以不设置,还可以间歇性地设置。
[0147]
对于利用润滑脂制造装置1来制造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润滑脂而言,通过从容器主体2的导入部4的溶液导入管4a、4b分别导入作为前述润滑脂原料的溶液α和溶液β,并使
转子3高速旋转,从而能够制造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润滑脂基材。
[0148]
并且,即便向如此操作而得到的润滑脂基材中配混极压剂(c)和其它添加剂(d),也能够以满足上述条件(i)、进而满足上述条件(ii)的方式使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发生微细化。
[0149]
作为转子3的高速旋转条件,作为对润滑脂原料施加的剪切速度,优选为102s
‑1以上、更优选为103s
‑1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4s
‑1以上,另外,通常为107s
‑1以下。
[0150]
另外,转子3的高速旋转时的剪切中的最高剪切速度(max)与最低剪切速度(min)之比(max/min)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
[0151]
通过使对于混合液的剪切速度尽可能均匀,从而容易使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或其前体微细化,形成更均匀的润滑脂结构。
[0152]
此处,最高剪切速度(max)是指对混合液赋予的最高的剪切速度,最低剪切速度(min)是指对混合液赋予的最低的剪切速度,如下述那样地进行定义。
[0153]

最高剪切速度(max)=(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前端的线速度)/(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凸部13b前端与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的第一凹凸部9的凸部的间隙a1)

最低剪切速度(min)=(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凹部13a的线速度)/(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凹部13a与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的第一凹凸部9的凹部的间隙a2)需要说明的是,间隙a1和间隙a2如图2所示那样。
[0154]
通过使润滑脂制造装置1具备刮板15,从而能够刮取在容器主体2的内周面附着的润滑脂,因此,能够防止在混炼中产生团块,能够连续且在短时间内制造使脲系增稠剂微细化而得到的润滑脂。
[0155]
另外,刮板15通过刮取所附着的润滑脂而能够防止滞留润滑脂成为转子3的旋转阻力,因此,能够降低转子3的旋转转矩,能够降低驱动源的耗电量,并高效地进行润滑脂的连续制造。
[0156]
容器主体2的内周面呈现内径随着从导入部4朝向喷出部8而扩大的圆锥台状,因此,具备离心力将润滑脂或润滑脂原料向下游方向排出的效果,能够降低转子3的旋转转矩,进行润滑脂的连续制造。
[0157]
在转子3的外周面设置有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相对于转子3的旋转轴12发生倾斜,具有从导入部4向喷出部8输送的输送能力,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相对于转子3的旋转轴12发生倾斜,具有从导入部4向喷出部8输送的输送抑制能力,因此,能够对溶液赋予高剪切力,在配混添加剂后,也能够以满足上述条件(i)、进而满足上述条件(ii)的方式,使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微细化。
[0158]
由于在容器主体2的第一内周面6形成有第一凹凸部9,且沿着与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相反的方向发生倾斜,因此,在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将润滑脂或润滑脂原料向下游方向挤出,且进行充分的润滑脂原料的搅拌,在配混添加剂后,也能够以满足上述条件(i)、进而满足上述条件(ii)的方式,使润滑脂组合物中的脲系增稠剂(b)微细化。
[0159]
另外,通过在容器主体2的第二内周面7设置第二凹凸部10且在转子3的外周面设置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4,从而能够防止必要量以上的润滑脂原料从容器主体的第一内周面6流出,因此,对溶液赋予高剪切力而使润滑脂原料高分散化,在配混添加剂后,也能够以满
足上述条件(i)、进而满足上述条件(ii)的方式,使脲系增稠剂(b)发生微细化。
[0160]
<极压剂(c)>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优选在包含成分(a)和(b)的同时,还包含极压剂(c)。
[0161]
一般而言,含有脲系增稠剂(b)的润滑脂组合物即便添加极压剂(c)也难以发挥出极压剂(c)的性能,难以利用极压剂(c)对润滑脂组合物赋予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但是,本发明人经深入研究的结果,意外地发现:在满足上述条件(i)、进而满足上述条件(ii)的润滑脂组合物中,极其容易发挥出极压剂(c)的性能,容易形成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0162]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极压剂(c)可列举出选自有机金属系极压剂、硫系极压剂、磷系极压剂和硫

磷系极压剂中的1种以上。
[0163]
这些之中,从进一步提高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将选自有机金属系极压剂中的1种以上或硫系极压剂与磷系极压剂与硫

磷系极压剂进行组合,更优选使用选自有机金属系极压剂中的1种以上。
[0164]
以下,针对有机金属系极压剂、硫系极压剂、磷系极压剂和硫

磷系极压剂进行说明。
[0165]
(有机金属系极压剂)作为有机金属系极压剂,可以使用例如选自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modtp)等有机钼系化合物、以及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ndtc)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tp)等有机锌系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
[0166]
这些之中,从进一步提高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tp)中的任一者,更优选将它们组合使用。
[0167]
需要说明的是,组合使用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tp)时,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dtp)的含量比[(modtc)/(zndtp)]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10~10/1、更优选为1/5~5/1、进一步优选为1/3~3/1。
[0168]
(硫系极压剂)作为硫系极压剂,可以使用例如选自硫化油脂、硫化脂肪酸、硫化酯、硫化烯烃、单硫化物、多硫化物、二烃基多硫化物、噻二唑化合物、烷基硫代氨甲酰基化合物、硫代氨基己酸酯化合物、硫代萜烯化合物和二烷基硫代二丙酸酯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
[0169]
这些之中,从进一步提高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硫化油脂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中的任一者,更优选将它们组合使用。
[0170]
(磷系极压剂)作为磷系极压剂,可以使用例如选自磷酸芳基酯、磷酸烷基酯、磷酸烯基酯、磷酸烷基芳基酯等磷酸酯;酸式磷酸单芳基酯、酸式磷酸二芳基酯、酸式磷酸单烷基酯、酸式磷酸二烷基酯、酸式磷酸单烯基酯、酸式磷酸二烯基酯等酸式磷酸酯;亚磷酸氢芳基酯、亚磷酸氢烷基酯、亚磷酸芳基酯、亚磷酸烷基酯、亚磷酸烯基酯、亚磷酸芳基烷基酯等亚磷酸酯;酸式亚磷酸单烷基酯、酸式亚磷酸二烷基酯、酸式亚磷酸单烯基酯、酸式亚磷酸二烯基酯等
酸式亚磷酸酯;以及它们的胺盐中的1种以上。
[0171]
这些之中,从进一步提高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酸式磷酸酯的胺盐。
[0172]
(硫

磷系极压剂)作为硫

磷系极压剂,可以使用例如选自硫代磷酸单烷基酯、二硫代磷酸二烷基酯、三硫代磷酸三烷基酯和它们的胺盐、以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n

dtp)中的1种以上。
[0173]
这些之中,从进一步提高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单烷基硫代磷酸酯。
[0174]
(硫系极压剂与磷系极压剂与硫

磷系极压剂的组合方式)作为硫系极压剂与磷系极压剂与硫

磷系极压剂的组合方式,可列举出上述例示化合物的组合,从进一步提高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硫化油脂、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酸式磷酸酯的胺盐和单烷基硫代磷酸酯的组合。
[0175]
需要说明的是,硫系极压剂、磷系极压剂和硫

磷系极压剂优选为不含金属的化合物。
[0176]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的极压剂(c)的含量以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基准计优选为0.1~10质量%、更优选为0.5~8.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6.0质量%。
[0177]
<添加剂(d)>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含有通常向润滑脂中配混的除成分(b)和成分(c)之外的添加剂(d)。
[0178]
作为添加剂(d),可列举出例如抗氧化剂、防锈剂、分散剂和金属惰化剂等。
[0179]
添加剂(d)可分别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0180]
作为抗氧化剂,可列举出例如二苯基胺系化合物和萘基胺系化合物等胺系抗氧化剂;单环酚系化合物和多环酚系化合物等酚系抗氧化剂等。
[0181]
作为防锈剂,可列举出例如烯基琥珀酸多元醇酯等羧酸系防锈剂;硬脂酸锌、噻二唑及其衍生物、苯并三唑及其衍生物等。
[0182]
作为分散剂,可列举出例如琥珀酰亚胺、硼系琥珀酰亚胺等无灰分散剂。
[0183]
作为金属惰化剂,可列举出例如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等。
[0184]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中,添加剂(d)的含量各自独立地以该润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基准计通常为0.01~20质量%、优选为0.01~15质量%、更优选为0.01~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1~7质量%。
[0185]
<极压剂(c)和添加剂(d)的配混方法>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可通过将利用上述方法而合成的包含基础油(a)和脲系增稠剂(b)的润滑脂与根据需要的选自极压剂(c)和添加剂(d)中的1种以上进行混合来制造。
[0186]
例如,可通过将选自极压剂(c)和添加剂(d)中的1种以上配混至润滑脂后进行搅拌、或者边搅拌该润滑脂边将选自极压剂(c)和添加剂(d)中的1种以上配混至该润滑脂来制造。
[0187]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物性>(25℃时的工作锥入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的25℃时的工作锥入度,优选为240~450、更优选为260~450、进一步优选为300~450、更进一步优选为340~450、再进一步优选为380~450。
[0188]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即便在将25℃时的工作锥入度调整至上述范围的情况下,也会形成润滑脂组合物的防泄漏性能优异、转矩传递效率和防泄漏性能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0189]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润滑脂组合物的工作锥入度是指按照astm d 217法在25℃下测得的值。
[0190]
(转矩传递效率)关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利用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和算出的转矩传递效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
[0191]
(防泄漏性能)关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作为利用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和算出的润滑脂泄露率,优选小于5.0%、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0%。
[0192]
(耐磨耗性)关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作为按照astm d 4170并利用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得的耐磨耗性(微动磨损),优选为15mg以下、更优选为10m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mg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7mg以下。
[0193]
(耐载荷性)关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作为按照astm d 2596并利用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得和算出的耐载荷性(融合载荷:wl),优选为981n以上、更优选为1236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69n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961n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2452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89n以上。
[0194]
<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用途>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转矩传递效率和防泄漏性能这两者优异,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也优异。
[0195]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可适合地用于产业用自动仪器等所具备的减速器和风力发电设备所具备的增速器。
[0196]
作为该减速器和增速器,可列举出例如包含齿轮机构的减速器和包含齿轮机构的增速器等。其中,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润滑脂组合物的应用对象不限定于包含齿轮机构的减速器和包含齿轮机构的增速器,还可应用于例如行走轮驱动等。
[0197]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提供在润滑部位具有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的减速器或增速器。
[0198]
进而,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提供利用本发明的润滑脂组合物对减速器或增速器的润滑部位进行润滑的润滑方法。
实施例
[0199]
针对本发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0200]
[各种物性值]各种物性值的测定方法如下所示。
[0201]
(1)40℃运动粘度、100℃运动粘度、粘度指数按照jis k2283:2000进行测定和计算。
[0202]
(2)工作锥入度按照astm d217法,在25℃下进行测定。
[0203]
[原料]实施例1~9和比较例1~6中,作为用于制备润滑脂组合物的原料而使用的基础油(a)、极压剂(c)和添加剂(d)如下所示。
[0204]
(1)基础油(a)

基础油(a1):40℃运动粘度为50mm2/s的链烷烃系矿物油

基础油(a2):40℃运动粘度为100mm2/s的链烷烃系矿物油

基础油(a3):40℃运动粘度为50mm2/s的聚α烯烃(pao)

基础油(a4):40℃运动粘度为100mm2/s的聚α烯烃(pao)。
[0205]
(2)极压剂(c)

极压剂(c1):磷系极压剂1(酸式磷酸酯胺盐)

极压剂(c2):硫系极压剂1(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合物)

极压剂(c3):硫

磷系极压剂1(单烷基硫代磷酸酯)

极压剂(c4):硫系极压剂2(硫化油脂)

极压剂(c5):有机金属系极压剂1(二硫代磷酸锌)

极压剂(c6):有机金属系极压剂2(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0206]
(3)添加剂(d)

添加剂(d1):防锈剂(硬脂酸锌)

添加剂(d2):抗氧化剂(单丁基苯基单辛基苯基胺)

添加剂(d3):铜惰化剂(磺酸钠)。
[0207]
<实施例1>(1)脲润滑脂(x

1)的合成向基础油(a1)41.39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4.71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08]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1)38.74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5.91质量份和环己胺1.45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09]
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分别同时将加热至70℃的溶液α从溶液导入管4a以150l/h的流量且将加热至70℃的溶液β从溶液导入管4b以150l/h的流量导入至容器主体2内,在使转子3旋转的状态下,将溶液α和溶液β连续地向容器主体2内持续导入,合成脲润滑脂(x

1)。
[0210]
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的转子3的转速设为8000rpm。另外,此
时的最高剪切速度(max)设为10,500s
‑1,最高剪切速度(max)与最低剪切速度(min)之比〔max/min〕设为3.5,进行搅拌。
[0211]
脲润滑脂(x

1)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十八烷基和环己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12]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13]
(2)润滑脂组合物(x1)的制备上述(1)中,对从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喷出的脲润滑脂(x

1)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而进行冷却,以表1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5)和极压剂(c6)、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x1)。
[0214]
<实施例2>(1)脲润滑脂(x

2)的合成向基础油(a1)42.22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3.88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15]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1)38.00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8.10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16]
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利用与实施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x

2)。
[0217]
脲润滑脂(x

2)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为十八烷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18]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100/0。
[0219]
(2)润滑脂组合物(x2)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喷出的脲润滑脂(x

2)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1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5)和极压剂(c6)、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x2)。
[0220]
<实施例3>(1)脲润滑脂(x

3)的合成向基础油(a1)40.61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5.49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21]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1)40.60质量份中添加辛胺5.50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22]
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利用与实施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x

3)。
[0223]
脲润滑脂(x

3)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为辛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24]
另外,用作原料的辛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辛胺/环己胺)为100/0。
[0225]
(2)润滑脂组合物(x3)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喷出的脲润滑脂(x

3)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1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5)和极压剂(c6)、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x3)。
[0226]
<实施例4>
(1)脲润滑脂(x

4)的合成向基础油(a1)44.25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1.95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27]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1)43.15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2.45质量份和环己胺0.60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28]
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利用与实施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x

4)。
[0229]
脲润滑脂(x

4)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十八烷基和环己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30]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31]
(2)润滑脂组合物(x4)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喷出的脲润滑脂(x

4)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1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1)、极压剂(c2)、极压剂(c3)和极压剂(c4)、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x4)。
[0232]
<实施例5>(1)脲润滑脂(x

5)的合成向基础油(a3)44.34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1.76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33]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3)43.36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2.20质量份和环己胺0.54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34]
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利用与实施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x

5)。
[0235]
脲润滑脂(x

5)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十八烷基和环己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36]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37]
(2)润滑脂组合物(x5)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喷出的脲润滑脂(x

5)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1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5)和极压剂(c6)、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x5)。
[0238]
<实施例6>(1)脲润滑脂(x

6)的合成向基础油(a2)44.90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1.20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39]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2)44.22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1.51质量份和环己胺0.37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40]
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利用与实施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x

6)。
[0241]
脲润滑脂(x

6)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十八烷基和环己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42]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43]
(2)润滑脂组合物(x6)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喷出的脲润滑脂(x

6)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1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5)和极压剂(c6)、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x6)。
[0244]
<实施例7>(1)脲润滑脂(x

7)的合成向基础油(a2)45.00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1.20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45]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2)44.32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1.51质量份和环己胺0.37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46]
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利用与实施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x

7)。
[0247]
脲润滑脂(x

7)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十八烷基和环己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48]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49]
(2)润滑脂组合物(x7)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喷出的脲润滑脂(x

7)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1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1)、极压剂(c2)、极压剂(c3)和极压剂(c4)、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x7)。
[0250]
<实施例8>(1):脲润滑脂(x

8)的合成向基础油(a1)44.15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1.95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51]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1)43.05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2.45质量份和环己胺0.60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52]
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利用与实施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x

8)。
[0253]
脲润滑脂(x

8)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十八烷基和环己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54]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55]
(2)润滑脂组合物(x8)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喷出的脲润滑脂(x

8)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1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5)和极压剂(c6)、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x8)。
[0256]
<实施例9>(1)脲润滑脂(x

9)的合成向基础油(a1)46.40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1.95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57]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1)45.30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2.45质量份和环己胺0.60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58]
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利用与实施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x

9)。
[0259]
脲润滑脂(x

9)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十八烷基和环己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60]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61]
(2)润滑脂组合物(x9)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1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1喷出的脲润滑脂(x

9)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1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x9)。
[0262]
<比较例1>(1)脲润滑脂(y

1)的合成向基础油(a1)40.25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5.85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63]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1)36.96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7.34质量份和环己胺1.80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64]
并且,使用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将加热至70℃的溶液α从溶液导入管以504l/h的流量导入至容器主体内。其后,将加热至70℃的溶液β从溶液导入管以144l/h的流量导入至装有溶液α的容器主体内。将全部溶液β导入至容器主体内后,使搅拌叶片旋转,边持续搅拌边升温至160℃,保持1小时来合成脲润滑脂(y

1)。
[0265]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最高剪切速度(max)设为42,000s
‑1,最高剪切速度(max)与最低剪切速度(min)之比〔max/min〕设为1.03,进行搅拌。
[0266]
脲润滑脂(y

1)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环己基和十八烷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67]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68]
(2)润滑脂组合物(y1)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中喷出的脲润滑脂(y

1)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2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5)和极压剂(c6)、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y1)。
[0269]
<比较例2>(1):脲润滑脂(y

2)的合成向基础油(a3)45.09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1.01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70]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3)44.53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1.26质量份和环己胺0.31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71]
并且,使用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利用与比较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y

2)。
[0272]
脲润滑脂(y

2)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环己基
和十八烷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73]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74]
(2)润滑脂组合物(y2)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中喷出的脲润滑脂(y

2)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2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5)和极压剂(c6)、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y2)。
[0275]
<比较例3>(1):脲润滑脂(y

3)的合成向基础油(a4)44.35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3.90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76]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4)42.16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4.89质量份和环己胺1.20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77]
并且,使用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利用与比较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y3)。
[0278]
脲润滑脂(y

3)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环己基和十八烷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79]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80]
(2)润滑脂组合物(y3)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中喷出的脲润滑脂(y

3)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2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y3)。
[0281]
<比较例4>(1)脲润滑脂(y

4)的合成向基础油(a1)44.15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1.95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82]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1)43.05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2.45质量份和环己胺0.60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83]
并且,使用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利用与比较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y

4)。
[0284]
脲润滑脂(y

4)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环己基和十八烷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85]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86]
(2)润滑脂组合物(y4)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中喷出的脲润滑脂(y

4)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2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5)和极压剂(c6)、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y4)。
[0287]
<比较例5>(1)脲润滑脂(y

5)的合成向基础油(a1)46.40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1.95质量
份,制备溶液α。
[0288]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1)45.30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2.45质量份和环己胺0.60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89]
并且,使用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利用与比较例1的(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y

5)。
[0290]
脲润滑脂(y

5)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环己基和十八烷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91]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92]
(2)润滑脂组合物(y5)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中喷出的脲润滑脂(y

5)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2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y5)。
[0293]
<比较例6>(1)脲润滑脂(y

6)的合成向基础油(a1)44.25质量份中添加二苯基甲烷

4,4
’‑
二异氰酸酯(mdi)1.95质量份,制备溶液α。
[0294]
另外,向另行准备的基础油(a1)43.15质量份中添加十八烷基胺2.45质量份和环己胺0.60质量份,制备溶液β。
[0295]
并且,使用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利用与合成例y1相同的条件,合成脲润滑脂(y

6)。
[0296]
脲润滑脂(y

6)中包含的脲系增稠剂相当于前述通式(b1)中的r1和r2选自环己基和十八烷基、r3为二苯基亚甲基的化合物。
[0297]
另外,用作原料的十八烷基胺与环己胺的摩尔比(十八烷基胺/环己胺)为60/40。
[0298]
(2)润滑脂组合物(y6)的制备在上述(1)中,对从图3所示的润滑脂制造装置中喷出的脲润滑脂(y

6)进行搅拌后,通过自然冷却进行冷却,以表2所示的配混量添加极压剂(c1)、极压剂(c2)、极压剂(c3)和极压剂(c4)、以及添加剂(d1)、添加剂(d2)和添加剂(d3),得到润滑脂组合物(y6)。
[0299]
[评价方法]针对实施例1~9和比较例1~6中合成的脲润滑脂(x

1)~(x

9)和脲润滑脂(y

1)~(y

6)或润滑脂组合物(x1)~(x9)和润滑脂组合物(y1)~(y6),进行下述评价。
[0300]
<粒径的评价:条件(i)>对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的粒径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将实施例1~9和比较例1~6中合成的脲润滑脂(x

1)~(x

9)和脲润滑脂(y

1)~(y

6)作为测定试样,按照以下的步骤来评价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的粒径。
[0301]
首先,对测定试样进行真空脱泡后,填充至1ml注射器中,从注射器中挤出0.10~0.15ml的试样,在糊剂皿用固定夹具的板状皿的表面承载所挤出的试样。
[0302]
并且,在试样上进一步重叠别的板状皿,用2片皿夹住试样而得到测定用皿。
[0303]
使用激光衍射型粒径测定仪((株)堀场制作所制、商品名:la

920),对测定用皿的试样中的颗粒(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进行测定。
[0304]
此处,“以面积基准计的算术平均粒径”是指对以面积基准计的粒径分布进行算术平均而得到的值。
[0305]
以面积基准计的粒径分布是针对作为测定对象的颗粒整体的粒径频率分布,以由该粒径算出的面积(详细而言,是具有该粒径的颗粒的截面积)作为基准而示出的粒径分布。
[0306]
另外,对以面积基准计的粒径分布进行算术平均而得到的值可通过下述式(1)来计算。
[0307]
[数学式1]上述式(1)中,j是指粒径的分割编号。q(j)是指频率分布值(单位:%)。x(j)为第j号粒径范围的代表直径(单位:μm)。
[0308]
<比表面积的评价:条件(ii)>使用上述<粒径评价:条件(i)>一栏中测得的润滑脂组合物中的包含脲系增稠剂(b)的颗粒的粒径分布,计算比表面积。具体而言,使用该粒径分布,计算每单位体积(1cm3)的颗粒的表面积(单位:cm2)的总计,将其作为比表面积(单位:cm2/cm3)。
[0309]
<转矩传递效率的评价>图4是在本实施例中测定转矩传递效率时使用的装置的示意图。
[0310]
图4所示的测定装置100是将输入侧电动机部111、输入侧转矩测定器112、输入侧减速器113(
ナブテスコ
公司制、制品名“rv

42n”)、输出侧转矩测定器122、输出侧减速器123(
ナブテスコ
公司制、制品名“rv

125v”)和输出侧电动机部121依次连结而成的。
[0311]
向图4所示的测定装置1的输入侧减速器113所具有的润滑脂填充箱(箱内温度:30℃)中填充285ml的混合润滑脂,在负荷转矩为412nm、转速为15rpm的条件下使测定装置100工作,测定输入侧和输出侧的转速和转矩,由下述式(2)计算转矩传递效率。
[0312]

(转矩传递效率(%))=(输出侧转矩(nm))/[(输入侧转矩(nm))
×
(减速比)]
×
100
・・・
(2)减速比为141。
[0313]
转矩传递效率是表示至输入的动力被输出为止损耗的量的指标,转矩传递效率越低,则意味着动力损失越大,反之,转矩传递效率越高,则意味着动力损失越小。
[0314]
<耐磨耗性的评价>按照astm d 4170,使用所制备的润滑脂组合物,利用下述条件进行摇动运转,测定磨耗量(基于微动磨耗的质量减少量)。
[0315]

轴承:thrust bearing 51203

载荷:2940n

摇动角:
±
0.105rad

摇动循环:25hz

时间:22h

温度:室温(25℃)

润滑脂组合物的封入量:每1组轴承为1.0g
磨耗量越小,则可以说耐磨耗性越优异。
[0316]
<耐载荷性的评价>按照astm d2596,利用四球试验机在转速为1,800rpm、油温为(18.3~35.0℃)的条件下,计算融合载荷(wl)、该值越大,则可以说耐载荷性越优异。
[0317]
<润滑脂防泄漏性能的评价>使用转矩传递效率的评价中使用的图4所示的测定装置100,向输入侧减速器113所具有的润滑脂填充箱(箱内温度:60℃)中填充285ml(270.75g)的润滑脂组合物,在负荷转矩为1030nm、转速为15rpm的条件下,使测定装置100工作,将工作中从输入侧减速器113泄露的润滑脂组合物用设置在输入侧减速器113下方的接收皿130进行回收。
[0318]
并且,使测定装置100工作280小时后,测定接收皿130中积留的“泄露的润滑脂量”,由下述式计算润滑脂泄露率,对润滑脂防泄漏性能进行评价。
[0319]

[润滑脂泄露率(%)]=[所泄露的润滑脂量(g)]/[所填充的润滑脂量(=270.75g)]
×
100润滑脂泄露率越小,则可以说润滑脂防泄漏性能越优异。
[0320]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表2。
[0321]
[表1]。
[0322]
[表2]

[0323]
由表1和表2所示的结果可知以下内容。
[0324]
首先,由比较例1与比较例2~6的对比可知:若提高工作锥入度而制成柔软的润滑脂组合物,则无法确保润滑脂防泄漏性能。
[0325]
另外,由未配混极压剂(c)的实施例9与比较例5的比较可知:满足条件(i)的润滑脂组合物的转矩传递效率和润滑脂防泄漏性能这两者优异,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也良好。
[0326]
进而,如实施例1~8所示可知:配混极压剂(c)且满足条件(i)的润滑脂组合物的转矩传递效率和润滑脂防泄漏性能这两者优异,耐磨耗性和耐载荷性也极其良好。尤其是,由实施例1~3与实施例4~8的对比可知:在提高工作锥入度的情况下,能够制成润滑脂防泄漏性能优异且转矩传递效率更优异的润滑脂组合物。
[0327]
附图标记说明1 润滑脂制造装置2 容器主体3 转子4 导入部4a、4b 溶液导入管5 滞留部6 第一凹凸部7 第二凹凸部
8 喷出部9 容器主体侧的第一凹凸部10容器主体侧的第二凹凸部11 喷出口12 旋转轴13 转子的第一凹凸部13a 凹部13b 凸部14 转子的第二凹凸部15 刮板a1、a2 间隙。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