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作业 机械设备 装置


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


背景技术:

2.举升机能够实现重物的举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举升装置是在载具维保过程中用于举升载具的设备。
3.现有的举升装置多通过液压的方式实现顶柱举升或者剪式举升。例如公开号为cn210340221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举升机构,其包括控制部和两个升降部,控制部与其中一个升降部连接,每个升降部包括立柱、支撑平台、丝杆和与丝杆驱动连接的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顶端之间通过传动装置连接,丝杆的底端和立柱的底端连接,支撑平台通过第一丝杆螺母与丝杆滑动连接,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均与电动机电连接;每个立柱的顶端连接有检测丝杆转速的检测装置,两个转速检测装置与控制部电连接,两个电动机与控制部电连接。
4.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举升装置结构复杂且笨重,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包括至少三个载具举升装置以及与各载具举升装置可拆卸安装的连接梁,所述载具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和安装在所述举升柱底部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梁的连接组件,各连接梁构成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直接或间接与支撑面相抵;
6.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7.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其中一者与所述支撑机构固定连接,且两者具有夹持并定位所述连接梁的工作态和相互远离以允许所述连接梁与所述连接组件分离的释放态;
8.锁定件,安装在所述连接上座或所述连接下座上,用于将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保持在工作态。
9.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10.可选的,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中的一者在远离所述铰链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锁定件,另一者设有与所述锁定件配合的锁定凸条。
11.可选的,所述锁定凸条包括用于与所述锁定件配合的定位斜面,所述定位斜面朝向所述铰链,所述定位斜面的宽度与所述锁定件相互配合。
12.可选的,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中的一者上设有锁定锚点,所述锁定件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锁定锚点上的螺杆和在所述螺杆上运动的压紧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定
位斜面相互配合将所述连接上座和所述连接下座保持在工作态。
13.可选的,所述压紧件包括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的施力件和与所述定位斜面配合的咬合件,所述咬合件朝向所述锁定凸条的一侧设有向内缩进的配合区,所述配合区的侧壁包括与所述锁定凸条侧壁贴合的配合面和与所述定位斜面配合的咬合面,所述咬合件能够在所述螺杆的轴向上运动并将所述施力件的作用力传递至所述定位斜面上。
14.可选的,所述连接上座和/或所述连接下座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连接梁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当所述连接梁与所述连接组件配合时,所述第一定位孔与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对正。
15.可选的,所述连接下座截面形状为u形且开口内部用于收容所述连接梁,所述连接上座如下设置:
16.截面形状为u形且与所述连接下座合围包裹所述连接梁;或
17.截面形状为一形且封闭所述连接下座的开口处以包裹所述连接梁。
18.可选的,所述连接下座一侧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且设有供所述锁定件连接的锁定锚点,另一侧设有所述铰链,所述连接上座一侧与所述铰链连接,另一侧绕过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锁定件配合。
19.可选的,所述连接下座一侧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且设有所述铰链,另一侧设有供所述锁定件连接的锁定锚点,所述连接上座一侧与所述铰链连接,另一侧绕过所述连接梁与所述锁定件配合。
20.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各连接组件连接不同的连接梁,且不同的连接梁的延伸方向不同。
21.可选的,所述连接梁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连接梁为分体结构时包括:
22.两连接副梁,在长度方向上能够相互对接或相互分离;
23.插接梁,两端分别插接于两连接副梁,在长度方向上,所述插接梁上设有限制自身位置的限位盘或者具有平整的外表面。
24.可选的,两连接副梁相互对接的一侧径向尺寸扩张以形成对接面,所述插接梁的外部尺寸与所述连接副梁的内部尺寸对应。
25.可选的,所述连接副梁靠近所述对接面处设有支撑脚垫,所述支撑脚垫设置于所述连接副梁的底面上且用于与支撑面相抵。
26.可选的,所述载具举升装置设有四个,所述连接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连接横梁和相对设置的两根连接纵梁,所述连接横梁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连接纵梁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27.可选的,各连接梁与对应的载具举升装置的外侧连接,各载具举升装置位于所述框架结构内侧。
28.可选的,所述连接纵梁与所述连接横梁共面或不共面。
29.可选的,各载具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和与所述支撑面相抵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用于安装对应的连接梁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底部设有支撑脚垫,所述支撑脚垫设置于所述连接梁的底面上且用于与支撑面相抵。
30.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上至少设有两套连接组件,且两套连接组件的延伸方向不共面。
31.可选的,所述连接梁为方管,所述连接组件包裹并束紧对应的连接梁。
32.本技术还公开了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组装方法,包括:
33.围绕待举升的载具放置预设数量的载具举升装置,打开各载具举升装置的连接组件,使得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进入释放态;
34.取一体的连接梁或者组装好分体的连接梁,将连接梁放置于对应的连接组件内,操作各连接组件的锁定件,使得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进入工作态。
35.本技术通过连接组件实现连接梁的可拆卸安装,兼顾了载具举升装置的便携性和稳定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36.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37.图1a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示意图;
38.图1b为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示意图;
39.图1c为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示意图(省略部分连接梁);
40.图2a为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与连接梁配合示意图;
41.图2b为图2a中的压紧件配合示意图;
42.图2c为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省略连接组件示意图;
43.图3a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示意图;
44.图3b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侧面示意图;
45.图3c为图3b中支撑面处放大示意图;
46.图4a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部分省略示意图;
47.图4b为图4a中的分体的连接梁装配示意图;
48.图4c为图4a中的另一结构的分体的连接梁装配示意图;
49.图4d为一实施例中举升装置内部机构示意图。
50.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51.11、举升柱;112、支撑机构;
52.20、连接梁;201、第二定位孔;211、对接面;22、插接梁;23、支撑脚垫;
53.30、连接组件;301、铰链;302、锁定凸条;303、定位斜面;304、第一定位孔;
54.31、连接上座;
55.32、连接下座;
56.33、锁定件;331、锁定锚点;332、压紧件;3321、施力件;3322、咬合件;3323、配合区;3324、配合面;3325、咬合面;333、螺杆;
57.34、安装结构;
58.40、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6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62.本技术公开了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包括至少三个载具举升装置以及与各载具举升装置可拆卸安装的连接梁20,载具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11和安装在举升柱11底部的支撑机构112,支撑机构112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梁20的连接组件30,各连接梁20构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直接或间接与支撑面40相抵;连接组件30包括:
63.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其中一者与支撑机构112固定连接,且两者具有夹持并定位连接梁20的工作态和相互远离以允许连接梁20与连接组件30分离的释放态;
64.锁定件33,安装在连接上座31或连接下座32上,用于将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保持在工作态。
65.连接组件30用于实现支撑机构112和连接梁20的可拆卸安装,兼顾了载具举升装置的便携性和稳定性。当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处于工作态时,连接梁20与支撑机构112相互位置确定,从而构建了稳定的受力体系,实现举升柱11在空间上的稳定设置。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的工作态通过锁定件 33来实现,锁定件33从原理上应避免直接承受举升的负载,避免锁定失效的可能。
66.在锁定件33的具体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 通过铰链301连接,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中的一者在远离铰链301的一侧设置有锁定件33,另一者设有与锁定件33配合的锁定凸条302。
67.锁定凸条302从功能上用于实现锁定力矩的均匀分布以及锁定件33的定位功能,从而提高锁定件33的锁定的效果。
68.锁定凸条302可以设置为多种形状,例如设置为平整的承托面,用于更稳定的实现与锁定件33的配合。也可以参考一实施例中,锁定凸条302包括用于与锁定件33配合的定位斜面303,定位斜面303朝向铰链301,定位斜面303 的宽度与锁定件33相互配合。
69.定位斜面303能够确保锁定件33在锁定状态下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斜面303朝向铰链301设置,即锁定件33在于定为斜面配合的过程中所受力方向至少包括朝向铰链301方向的分力,从而避免锁定件33锁定状态的意外失效。定位斜面303的宽度与锁定件33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定位斜面303对锁定件33的定位。例如图1c所示,定位斜面303两侧的平台对锁定件33实现了限位,在锁定件33处于锁定状态下无法沿着定位斜面303运动,从而提高了锁定件33工作的稳定性。
70.在锁定件33的锁定力矩建立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中的一者上设有锁定锚点331,锁定件33包括一端铰接在锁定锚点331上的螺杆333和在螺杆333上运动的压紧件332,压紧件332与定位斜面303相互配合将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保持在工作态。
71.本实施例中,通过锁定锚点331和压紧件332实现对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中的一者施加作用力,从而实现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的相互靠近。锁定件33在将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保持在工作态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对连接梁20的夹持,从而提供连接梁20轴向上的摩擦力,提高稳定性。
72.在压紧件332的设置上,压紧件332通过与螺杆333之间丝杠运动副实现与锁定凸条302的压紧,但是丝杠运动副转动和轴向运动同时发生的特性会对压紧件332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参考一实施例中,压紧件332包括与螺杆333螺纹配合的施力件3321和与定位斜面303配合的咬合件3322,咬合件3322 朝向锁定凸条302的一侧设有向内缩进的配合区3323,配合区3323的侧壁包括与锁定凸条302侧壁贴合的配合面3324和与定位斜面303配合的咬合面3325,咬合件3322能够在螺杆333的轴向上运动并将施力件3321的作用力传递至定位斜面303上。
73.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咬合件3322和施力件3321独立设置避免了丝杠运动副中转动和轴向运动同时发生的问题,同时咬合件3322通过配合区3323的配合面3324实现相对于螺杆333的止转,实现了咬合面3325和定位斜面303更好的配合效果,在提升了锁定件33的锁定效果的同时提高了产品整体的稳定性。
74.如上文中提到的,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可以通过对连接梁20的外周面施加压力来实现定位效果,也可以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上座31和/或连接下座32上设有第一定位孔304,连接梁20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201,当连接梁20与连接组件30配合时,第一定位孔304与一个第二定位孔201对正。
75.第一定位孔304和第二定位孔201对正的状态下可以穿设定位销(图未示),从而实现连接上座31、连接下座32以及连接梁20之间的刚性连接,在载具举升装置受力时,能够有效提高稳定性能。第二定位孔201在数量上的增加也可以提高适应性能,方便微调。多个第二定位孔201可以如附图所示为独立的多个孔洞,也可以设置为相互连通为长条形的带有限位孔的导向槽。
76.在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的具体形状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下座 32截面形状为u形且开口内部用于收容连接梁20,连接上座31如下设置:
77.截面形状为u形且与连接下座32合围包裹连接梁20;或
78.截面形状为一形且封闭连接下座32的开口处以包裹连接梁20。
79.连接下座32作为用于承托连接梁20的部件,设置为u形且收容连接梁20 能够提高连接梁20的稳定性。连接上座31为u形且包裹连接梁20能够将作用力更均匀的分布至连接梁20和支撑机构112的有效受力点上,从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连接上座31为一形能够降低连接上座31的重量,便于操作。
80.如上文所述的,连接梁20、连接组件30、支撑机构112构成了相互连接的支撑体系,从而实现举升柱11的稳定设置。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机构上设有至少两个连接组件30,各连接组件30连接不同的连接梁20,且不同的连接梁 20的延伸方向不同。
81.延伸方向不同的连接梁20能够在相同材料、重量以及体积的情况下,在重力方向上提供更大的投影面积,从而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效果。
82.下面结合具体结构阐释不同的设置方式,参考图1c中所示,图中a处所指的连接下座32一侧与支撑机构112连接且设有供锁定件33连接的锁定锚点331,另一侧设有铰链301,
连接上座31一侧与铰链301连接,另一侧绕过连接梁20 与锁定件33配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锚点331和铰链301的位置可以互换,相应的,锁定凸边的位置也应该相应的调整。
83.参考图1c中所示,图中b处所指的连接下座32一侧与支撑机构112连接且设有铰链301,另一侧设有供锁定件33连接的锁定锚点331,连接上座31一侧与铰链301连接,另一侧绕过连接梁20与锁定件33配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凸边和铰链301的位置可以互换,相应的,锁定锚定的位置也应该相应的调整。
84.在实际的产品中,两种连接的方式可以按需组合,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例如附图1c所示中,两个连接组件30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连接,主要考虑的是不同的连接梁20在连接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同时也避免了连接组件30 之间的相互干涉。除了连接组件30的扣合方式存在可选方案外,两连接组件30 的锁定件33设置位置也可以按需设置相同或不相同。参考附图1c所示,两连接组件30的锁定件33设置位置不相同,其中a处锁定件33设置于连接组件 30靠近支撑机构112的一侧,而b出锁定件33设置与连接组件30远离支撑机构112的一侧。与上文中同理的,主要考虑的是不同的连接梁20在连接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同时也避免了连接组件30之间的相互干涉。具体的设置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来调整。
85.在连接组件30的安装设置上,参考附图2c,支撑机构112上设有用于安装对应结构的安装结构34,安装结构34和连接组件3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也可以通过插接等方便拆卸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拆卸性能,以方便储运。
86.结合图2a,以图中的连接组件30为例,示例性的阐释连接组件30具体工作过程。当需要实现连接组件30和连接梁20的安装时:
87.首先需要打开连接组件30,在储运过程中连接组件30默认为锁定状态,能够方式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在储运过程中损耗;通过旋转锁定件33的施力件3321,释放咬合件3322的运动行程,当咬合件3322的运动行程能够允许咬合面3325脱出锁定斜面时,将螺杆333以锁定锚点331为转动轴线转动,此时连接上座31的锁定被释放,操作人员手动翻开连接上座31;
88.其次安装连接梁20,将对应的连接梁20放置进入连接下座32,并调整定位孔之间的相对位置,确认后手动闭合连接上座31,通过定位销(图未示)定位连接梁20,定位销能够防止在连接组件30锁定的过程中连接梁20相对连接组件30发生相对位移;
89.最后锁定连接组件30,将螺杆333以锁定锚点331为转动轴线转动并调整咬合件3322的位置,直至锁定凸条302侧壁和配合面3324贴合,定位斜面303 与咬合面3325贴合,再旋转施力件3321压紧咬合件3322,实现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的锁定。该步骤中具体的施力件3321锁定力矩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设置来调整。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梁20尺寸大于连接组件30的容置尺寸,需要通过锁定件33来实现连接上座31和连接下座32对连接梁20的束紧,此时施力件3321需要较大的锁定力矩;也可以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来防止施力件3321的过紧;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梁20尺寸小于或等于连接组件30 的容置尺寸,此时施力件3321需要较小的锁定力矩;也可以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来防止施力件3321的过紧。
90.参考图3a至图4d,本技术公开了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包括至少三个载具举升装置以及与各载具举升装置可拆卸安装的连接梁20,各载具举升装置至少连接两个连接梁20
且两连接梁20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夹角,各连接梁20构成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直接或间接与支撑面40相抵。
91.至少三个且相互之间的连线之间具有夹角的载具举升装置构成了平面举升体系,能够实现一个相对于支撑面40远离的支撑平面,从而实现载具举升。载具举升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由连接梁20构成的框架结构来确定。因此本实施例中,框架结构和载具举升装置形成了可拆卸的举升体系。框架结构除了受到来自载具举升装置之间的作用力外,还可以通过与支撑面40相抵来用于承受载荷,提高举升体系的稳定性。
92.在连接梁20的设置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梁20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连接梁20为分体结构时包括:
93.两连接副梁21,在长度方向上能够相互对接或相互分离;
94.插接梁22,两端分别插接于两连接副梁21,在长度方向上,插接梁22上设有限制自身位置的限位盘或者具有平整的外表面。
95.连接梁20为一体结构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且方便生产。但是因为尺寸的限制,较长的尺寸会对储运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合较小尺寸的应用场景。在常见的载具尺寸的应用场景中,连接梁20可以通过分体结构来提高储运表现。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分体结构对于连接梁20强度造成的影响,通过插接梁22 来提高连接副梁21的连接效果。在细节上,插接梁22上的限位盘能够提高连接效果(参考图4c),但是通过会对适应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同理的具有平整的外表面的插接梁22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参考图4b),但是在特定场合下的极限力学性能会有一定的影响。当然,连接副梁21也可以对插接梁22惊醒适应性的优化,例如在内部或者外周设置限制插接梁22极限位置的限位机构(图未示)。
96.除了插接梁22以外,连接副梁21自身也设置了提高连接效果的结构。参考一实施例中,两连接副梁21相互对接的一侧径向尺寸扩张以形成对接面211,插接梁22的外部尺寸与连接副梁21的内部尺寸对应。
97.对接面211能够扩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力学表现。但是对接面211也对插接梁22包裹连接副梁21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插接梁22 插设于连接副梁21内来克服该问题,上文中提到的限位机构等也可以设置在连接副梁21的内侧壁上。
98.为了提高连接副梁21的储运表现,因此两者的尺寸一致或者接近,从图中不难看出,对接面211设置在连接梁20的中间区域。但是该位置会对连接梁20 的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副梁21靠近对接面211处设有支撑脚垫23,支撑脚垫23设置于连接副梁21的底面上且用于与支撑面40 相抵。
99.支撑脚垫23在提高框架结构的载荷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连接副梁21的连接处对连接梁20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支撑脚垫23的设置具有多种变形,例如可以是柔性的,也可以是刚性的;可以是平整的表面,也可以是表面粗糙的;可以与支撑面40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参考附图所示通过环形结构来降低接触面积的同时提高等效投影面积,等等。
100.在各连接梁20的关系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各连接梁20与对应的载具举升装置的外侧连接,各载具举升装置位于框架结构内侧。
101.位于载具举升装置外侧的连接梁20能够保护载具举升装置,避免使用过程中载具举升装置收到损伤。同时连接梁20能够在整体产品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扩大框架结构在重力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从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102.在重力投影面上,各连接梁20的布置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梁20包括连接横梁和连接纵梁。连接横梁和连接纵梁相互之间的夹角可以如附图所示为直角,也可以为其他角度。横纵的表述并不局限为正方向,只是相对概念,等同于第一连接梁20和第二连接梁20。
103.在重力方向上,各连接梁20的布置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纵梁与连接横梁共面或不共面。共面的连接梁20设置更为规整,方便载具的移动,不共面的连接梁20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表现,且方便拆装。
104.整体举升装置除了框架结构受力外,支撑机构112也是重要的支撑部件。参考一实施例中,各载具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柱11和与支撑面40相抵的支撑机构112,支撑机构112上设有用于安装对应的连接梁20的连接组件30,连接组件30的底部设有支撑脚垫23,支撑脚垫23设置于连接梁20的底面上且用于与支撑面40相抵。
105.连接组件30在于支撑机构112连接的同时与连接梁20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当连接组件30通过支撑脚底与支撑面40相抵时,等效于连接梁20和支撑机构 112与支撑面40连接,整体结构稳定简洁。
106.在连接组件30的数量上,参考一实施例中,支撑机构112上至少设有两套连接组件30,且两套连接组件30的延伸方向不共面。
107.连接组件30的延伸方向可以等同或不等同与连接梁20的延伸方向,在实际产品中,连接梁20不一定为直线设置的部件。
108.在连接梁20的具体形状上,参考一实施例中,连接梁20为方管,连接组件30包裹并束紧对应的连接梁20。
109.连接梁20为方管能够承受自身周向上的应力,配合连接组件30的束紧,能够进一步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110.参考附图3a,载具举升装置设有四个,连接梁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连接横梁和相对设置的两根连接纵梁。
111.从原理上,连接横梁可以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同理的连接纵梁可以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具体的设置可以按需调整。
112.本技术还公开了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组装方法,包括:
113.围绕待举升的载具放置预设数量的载具举升装置,打开各载具举升装置的连接组件,使得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进入释放态;
114.取一体的连接梁或者组装好分体的连接梁,将连接梁放置于对应的连接组件内,操作各连接组件的锁定件,使得连接上座和连接下座进入工作态。
115.下面结合图3a,示例性的阐释本技术中的举升装置的使用过程。
116.当需要将举升装置搭设在支撑面40上时,首先放置需要数量的载具举升装置,并打开所有的连接组件30;
117.取一体的连接梁20或者组装好分体的连接梁20,将连接梁20放置于对应的连接组件30内,锁定对应的连接的组件。
118.举升装置即可展开作业。
119.举升装置的拆分同理,在此不再赘述。不难理解的,本技术的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组装方法能够通过上述中的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实施,同理的,上文中的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也能实施本技术中的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组装方法。
12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12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