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4: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茶叶 加工 双锅曲毫炒茶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


背景技术:

2.曲毫茶指的是形状为钩状或弓状的带绒毛的茶叶,属于绿茶类,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曲毫茶的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茶叶的炒制分手工炒制和机械炒制两种,现有的炒茶设备中,炒茶锅是必不可少的,炒茶锅体一般为铁锅,青茶叶在锅内被翻动、受热,变干,再被压扁成形。
3.现有的炒茶锅的加热方式也由最早的烧柴或炭改进为电加热,这样的加热方式的锅体受热不均匀,使得茶叶的在炒制过程中生熟不一,导致有些茶叶炒糊、报废,影响了茶叶的质量,而且炒茶设备中,采用单锅体炒茶叶,效率低,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包括保温箱,所述保温箱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保温箱包括左保温箱和右保温箱,所述左保温箱与右保温箱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保温箱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一侧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左炒锅和右炒锅,所述左炒锅底部内部和右炒锅底部内部均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左炒锅和右炒锅均为半圆形结构,所述保温箱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贯穿保温箱一侧内壁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左炒锅顶部和右炒锅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器。
6.优选的,所述保温箱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平面轴承。
7.优选的,所述平面轴承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中心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另一端贯穿支撑架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
9.优选的,所述伸缩气缸内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炒铲,所述炒铲位于左炒锅和右炒锅内。
10.优选的,所述保温箱外壁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外壁设置有观察窗。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双锅曲毫炒茶机,通过电加热管和温度检测器的设置,电热管呈螺旋状紧贴锅体设置可以显著提高加热效率,温度检测器用于调节炒制温度,使双锅曲毫炒茶机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炒制需要。
13.(2)、该双锅曲毫炒茶机,通过左炒锅和右炒锅的设置,增加了炒茶的效率,通过控
制开关调节电加热管的加热温度,使左锅体和右锅体受热均匀,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a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b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支撑脚;2、保温箱;3、电加热管;4、炒铲;5、第一电机;6、伸缩气缸;7、转轴;8、支撑架;9、第二电机;10、皮带;11、从动皮带轮;12、左炒锅;13、旋转轴;14、控制开关;15、右炒锅;16、主动皮带轮;17、平面轴承;18、温度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22.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23.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包括保温箱2,保温箱2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保温箱2包括左保温箱和右保温箱,左保温箱与右保温箱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14,保温箱2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3,旋转轴13一侧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左炒锅12底部内部和右炒锅15底部内部均设置有电加热管3,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均为半圆形结构,保温箱2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输出端贯穿保温箱2一侧内壁与旋转轴13固定连接,左炒锅12顶部和右炒锅15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器18。
24.保温箱2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支撑架8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平面轴承17,平面轴承17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16和从动皮带轮11,主动皮带轮16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主动皮带轮16和从动皮带轮11之间通过皮带10转动连接,主动皮带轮16和从动皮带轮11中心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转轴7,转轴7另一端贯穿支撑架8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6,伸缩气缸6内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炒铲4,炒铲4位于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内,保
温箱2外壁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门板,门板外壁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为透明玻璃材质。
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设备时,首先将保温箱2外壁设置的门打开,将需要翻炒的茶叶放置在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中,通过控制开关14控制第二电机9工作,第一电机5带动主动皮带轮16转动,主动皮带轮16转动时,通过皮带10带动从动皮带轮11转动,主动皮带轮16和从动皮带轮11同时转动时,通过平面轴承17带动转轴7转动,转轴7带动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6和炒铲4转动,炒铲4转动时,有效的对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内的茶叶进行翻炒,通过控制开关14调节电加热管3的加热温度,使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受热均匀,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效益,当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内的茶叶炒至完毕后,通过控制开关14控制第一电机5工作,第一电机5带动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两侧的旋转轴13转动,旋转轴13带动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转动,使锅内的茶叶自动翻出保温箱2内设置的收集盒内即可。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包括保温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2)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所述保温箱(2)包括左保温箱和右保温箱,所述左保温箱与右保温箱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14),所述保温箱(2)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3),所述旋转轴(13)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所述左炒锅(12)底部内部和右炒锅(15)底部内部均设置有电加热管(3),所述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均为半圆形结构,所述保温箱(2)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端贯穿保温箱(2)一侧内壁与旋转轴(13)固定连接,所述左炒锅(12)顶部和右炒锅(15)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温度检测器(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2)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平面轴承(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轴承(17)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16)和从动皮带轮(11),所述主动皮带轮(16)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所述主动皮带轮(16)和从动皮带轮(11)之间通过皮带(10)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皮带轮(16)和从动皮带轮(11)中心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另一端贯穿支撑架(8)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缸(6)内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炒铲(4),所述炒铲(4)位于左炒锅(12)和右炒锅(15)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2)外壁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外壁设置有观察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一种双锅曲毫炒茶机,包括保温箱,保温箱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保温箱分为左保温箱和右保温箱,左保温箱和有保温箱之间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保温箱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一侧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左炒锅和右炒锅,左炒锅底部内部和右炒锅底部内部均设置有电加热管,左炒锅和右炒锅均为半圆形结构,保温箱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加热管和温度检测器的设置,电热管呈螺旋状紧贴锅体设置可以显著提高加热效率,温度检测器用于调节炒制温度,使双锅曲毫炒茶机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炒制需要。使双锅曲毫炒茶机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炒制需要。使双锅曲毫炒茶机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炒制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赵智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宾酒都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5
技术公布日:2021/9/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