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车辆 座椅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内外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乘用车保有量的增加,车辆的使用率日益增加,车辆安全性能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汽车座椅作为约束系统的一部分,对乘员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关键部件,座椅的防下潜性能是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3.座椅防下潜性能较差时,会对驾、乘人员带来以下风险:在行车过程中座椅对髋部约束较低,在车辆发生紧急制动或者碰撞时,会造成乘员过度前移、下移,从而对乘员造成伤害或者加剧乘员伤害;在碰撞发生时,乘员的运动姿态发生了变化或者异常,导致其它约束系统(气囊、安全带等)的约束效率降低,交通事故过程中驾、乘人员的伤害会急剧增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在设计座椅骨架时坐盆前端设计独立的防下潜支架,增加坐盆前端的高度,在碰撞发生时阻止乘员向前、向下的位移,从而提升座椅的防下潜性能,但是该方法虽然解决了座椅下潜的问题,却来降低了座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下潜问题并且具有较高舒适度的车辆座椅。
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以重复使用且售后成本较低的车辆座椅。
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可以解决下潜问题并且具有较高舒适度的座椅的车辆。
8.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9.坐盆骨架,开设有向下凹陷且沿车辆的横向延伸的第一凹槽;
10.发泡,其包裹在所述坐盆骨架外围,且所述发泡上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共同限定出容置空间;
11.防下潜横梁,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防下潜横梁外壁面包括软面和硬面;
12.驱动装置,与所述防下潜横梁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防下潜横梁,以使得所述防下潜横梁形成软面朝上或所述硬面朝上的状态。
13.可选的,所述防下潜横梁为圆柱状结构。
14.可选的,所述防下潜横梁包括本体和填充件,所述本体的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中放置有所述填充件,所述填充件朝外的一面为所述软面。
15.可选的,所述防下潜横梁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坐盆骨架,所述本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填充件采用发泡材料制成。
16.可选的,所述填充件粘贴在所述本体上。
17.可选的,所述本体和所述填充件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
18.根据上述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车辆座椅。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座椅包括坐盆骨架、发泡、防下潜横梁和驱动装置,坐盆骨架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其有多根纵横梁组成,发泡和坐盆骨架之间限定容置空间,防下潜横梁放置在容置空间中,且防下潜横梁有软面和硬面。在车辆正常使用状态下,防下潜横梁的软面朝上,也即朝向乘员,乘员不会有异物感,增加舒适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驱动装置驱动硬面朝上、软面朝下,从而发挥防下潜功能,提升座椅的防下潜性能。因此,该车辆座椅既满足防下潜性能需求,也兼顾行车过程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
20.进一步地,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可以正转和反转,电机受控地控制防下潜横梁旋转使硬面或软面朝上,电机为防下潜横梁切换的驱动动力,当检测到车辆有紧急制动或将放生碰撞时,由电机驱动防下潜横梁翻转,使金属材料面朝上,发挥防下潜的作用,提升座椅防下潜性能;当紧急制动结束或碰撞风险解除,电机驱动防下潜横梁再次翻转,复位到发泡面朝上,提升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并且以电机为防下潜横梁的状态改变的驱动方式,可以解决由气体发生器(火药)驱动座椅防下潜支架状态改变方式带来的误操作的风险,减少乘员舱内的能量携带,同时电机易于控制,能够实现驱动力的重复使用。
2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的防下潜横梁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的防下潜横梁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
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的防下潜横梁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骨架的防下潜横梁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其一般性地包括坐盆骨架10、发泡(未示出)、防下潜横梁20和驱动装置30。坐盆骨架10在车辆的横向上开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车辆的横向延伸。发泡(未示出)包裹在坐盆骨架10外围,且发泡(未示出)上与第一凹槽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共同限定出容置空间。防下潜横梁20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防下潜横梁20的外壁面包括软面和硬面,在车辆第一状态下软面朝上。驱动装置30与防下潜横梁20连接,用于驱动防下潜横梁20,以使防下潜横梁20形成软面朝上、或硬面朝上的状态,驱动装置30在车辆的第二状态下驱动防下潜横梁20的软面朝下、硬面朝上。其中,第一状态为车辆未发生碰撞的正常使用状态,第二状态为车辆发生碰撞的状态。软面的刚度小于硬面的刚度。
30.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座椅包括坐盆骨架10、发泡(未示出)、防下潜横梁20和驱动装置30,坐盆骨架10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其有多根纵横梁组成,发泡(未示出)和坐盆骨架10之间限定容置空间,防下潜横梁20放置在容置空间中,且防下潜横梁20有软面和硬面。在车辆正常使用状态下,防下潜横梁20的软面朝上,也即朝向乘员,乘员不会有异物感,增加舒适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驱动装置30驱动硬面朝上、软面朝下,从而发挥防下潜功能,提升座椅的防下潜性能。因此,该车辆座椅既满足防下潜性能需求,也兼顾行车过程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
3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防下潜横梁20为圆柱状结构,圆柱状的结构有利于防下潜横梁20在软面和硬面之间的切换。
3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防下潜横梁20包括本体21和填充件22,本体21的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中放置有填充件22,填充件22朝外的一面为软面,朝外也即靠近发泡(未示出)的一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防下潜横梁20设置由软性部分和硬性部分拼接而成,而软性部分和硬性部分的具体占比和连接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多样化设计。
3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防下潜横梁20可转动地连接于坐盆骨架10,填充件22采用发泡(未示出)材料制成,从而可以保证填充件22和发泡(未示出)的刚度一致,不会因为布置防下潜支架等金属件凸起导致坐垫刚度不同,对乘坐舒适性产生影响,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舒适度。
3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体2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可以提升防下潜横梁20的刚度。
3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0为电机,电机可以正转和反转,电机受控地控制防下潜横梁20旋转使硬面或软面朝上,电机为防下潜横梁20切换的驱动动力,当检测到车辆有紧急制动或将放生碰撞时,由电机驱动防下潜横梁20翻转,使金属材料面朝上,发挥防下潜的作用,提升座椅防下潜性能;当紧急制动结束或碰撞风险解除,电机驱动防下潜横梁20再次翻转,复位到发泡(未示出)面朝上,提升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并且以电机为防下潜横梁20的状态改变的驱动方式,可以解决由气体发生器(火药)驱动座椅防下潜支架状态改变方式带来的误操作的风险,减少乘员舱内的能量携带,同时电机易于控制,能够实现驱动力的重复使用。
3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填充件22粘贴在本体21上,粘贴的方式可以使得两者连接的较为紧固。
3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体21和填充件22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铆接的方式便于拆装。
38.优选的,电机为高速电机。
3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机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连接,具体的可以通过信号线连接,当车辆出现碰撞风险时由ecu发出启动电机的信号,实现电机状态的转换,转换时刻由主动安全器件、制动控制单元等发出信号,然后由ecu判断风险并输出给电机,从而实现防下潜横梁20的旋转。以ecu采集相关信号来给高速电机发出状态改变指令,可以实现提前预警风险、实时切换状态,在有效提升座椅防下潜性能的同时,又能实现重复使用,降低消费者售后成本。
4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该车辆因使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而具有良好的防下潜性能和较高的舒适度。
41.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