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远端 安全气囊 被动 装置 冲击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侧面碰撞中,通过优化车架、车门能量传递方向,以及提供侧面气囊和侧帘气囊双重保护,可以为碰撞侧的乘员提供成熟的保护。但非碰撞侧的乘员在侧面冲击下,会产生侧向运动,进而导致与碰撞侧乘员肩部发生碰撞,而侧面碰撞所产生的甩动对非碰撞侧的乘员上半身损害很大。因此,如何降低车辆中乘员在侧面远端冲击下发生碰撞的风险,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侧面远端冲击下导致车辆中的乘员发生侧向碰撞的风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及装置。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包括:
5.气囊袋,包括气囊外袋以及收容于气囊外袋的、开有若干通孔的气囊内袋;
6.充气组件,设于气囊内袋中的导气袋以及与导气袋连接的充气器;
7.所述气囊袋包括折叠和膨胀两种状态;当充气器未运行时,所述气囊袋折叠收容于汽车座椅坐垫侧面骨架上的承盘总成中;当充气器运行时,气囊袋膨胀并从乘员臀部座椅坐垫与中央扶手之间的空隙向上弹出;所述气囊外袋展开后呈上下分布的两部分,所述气囊内袋在气囊外袋内中部靠下的位置展开。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气袋设于气囊内袋中,所述充气器固定于导气袋的内部侧面,所述导气袋上开设有多个导气孔;通过导气孔进行导流以保护气囊内袋。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外袋的中部设有用于控制气囊外袋中部厚度的第一拉带;通过第一拉带控制气囊外袋中部的厚度,进而使气囊内袋稳定于在气囊外袋内的中部偏下的位置,以对气囊外袋进行支撑,避免气囊外袋从靠近中部的位置弯折。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带横向设置。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外袋上部的布面上设有第二拉带;通过第二拉带提升气囊外袋上部的直立度。
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拉带呈s形结构。
1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
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于汽车座椅坐垫侧面骨架上的承盘总成;所述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安装于承盘总成内。
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包括气囊
袋以及充气组件。其中,气囊袋包括气囊外袋以及气囊内袋。当车辆遭遇侧面撞击时,充气组件充气使气囊袋膨胀。气囊外袋从乘员臀部座椅坐垫与中央扶手之间的空隙向上弹出在乘员之间起到缓冲阻隔的作用,有效降低乘员受伤的风险。同时,本技术通过气囊内袋在中部对气囊外袋进行支撑,避免气囊外袋从中间位置弯折,从而进一步提升该安全气囊的防护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能够降低车辆中乘员在侧面远端冲击下发生碰撞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展开时的侧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展开时的主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组件与气囊内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拉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至5各处标记分别为: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1、气囊袋11、气囊外袋111、气囊内袋112、充气组件12、充气器121、导气袋122、导气孔1221、第一拉带13、第二拉带14、承盘总成2。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23.申请人研究发现,在侧面碰撞中,通过优化车架、车门能量传递方向,以及提供侧面气囊和侧帘气囊双重保护,可以为碰撞侧的乘员提供成熟的保护。但非碰撞侧的乘员在侧面冲击下,会产生侧向运动,进而导致与碰撞侧乘员肩部发生碰撞,而侧面碰撞所产生的甩动对非碰撞侧的乘员上半身损害很大。因此,如何降低车辆中乘员在侧面远端冲击下发生碰撞的风险,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设立气囊是一个较好的方法,通过设置气囊在乘员之间起到缓冲以及阻挡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乘员受伤的风险。但是,为了尽可能的保护乘员,气囊在竖直方向的长度通常大于其在水平方向的厚度,因此在气囊弹开时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情况,此时气囊容易从中部弯折,进而导致乘员头部位置缺乏保护。
2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及装置。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包括气囊袋11和充气组件12。
27.结合图3,气囊袋11包括气囊外袋111以及收容于气囊外袋111的气囊内袋112,该气囊内袋112上开有若干通孔。充气组件12包括设于气囊内袋112中的导气袋122以及与导气袋122连接的充气器121。导气袋122设于气囊内袋112中。充气器121固定于导气袋122的内部侧面。并且,导气袋122上开设有多个导气孔1221。当充气器121充气时,通过导气袋122
将气体引入气囊内袋112,导气袋122上的导气孔1221对气体进行导流,使气囊内袋112的充气稳定;同时,通过导气孔1221可以避免气流集中,还可以过滤掉充气器121中的残渣以达到保护气囊内袋112的作用。气囊内袋112中的气体通过通孔将对气囊外袋111进行充气,最终使气囊袋11膨胀并从乘员臀部座椅坐垫与中央扶手之间的空隙向上弹出,以在乘员的侧面对乘员进行侧向保护。气囊外袋111充气展开后呈上下分布的两部分,气囊内袋112在气囊外袋111内中部靠下的位置展开。通过气囊内袋112在中部对气囊外袋111进行支撑,避免气囊外袋111从中间位置弯折,从而进一步提升该安全气囊的防护性能。
2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气囊外袋111的中部设有用于控制气囊外袋111中部厚度的第一拉带13。该第一拉带13横向设置,通过第一拉带13对气囊外袋111进行限制使气囊外袋111从靠近中部的位置向内收缩,从而实现控制气囊外袋111中部厚度的目的。通过对气囊外袋111的中部厚度进行限制使气囊内袋112稳定于在气囊外袋111内的中部偏下的位置,以对气囊外袋111进行支撑,避免气囊外袋111从靠近中部的位置弯折。
2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气囊外袋111的上部的布面上还设有第二拉带14,第二拉带14呈s形结构。该结构的第二拉带14具有水平方向的拉伸力以及竖直方向拉伸力,能够提高气囊外袋111的上部的直立稳定性。
30.实施例二
3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1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以及安装于汽车座椅坐垫侧面骨架上的承盘总成2。并且,该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1安装于承盘总成2内。
32.具体的,该臀式双腔安全气囊包括气囊袋11和充气组件12。具体的,气囊袋11包括气囊外袋111以及收容于气囊外袋111的气囊内袋112,该气囊内袋112上开有若干通孔。充气组件12包括设于气囊内袋112中的导气袋122以及与导气袋122连接的充气器121。当充气器121充气时,通过导气袋122将气体引入气囊内袋112,导气袋122上的导气孔1221对气体进行导流,以达到保护气囊内袋112的作用。同时,气囊内袋112中的气体通过通孔将对气囊外袋111进行充气,最终使气囊袋11膨胀从承盘总成2内弹出,然后再从乘员臀部座椅坐垫与中央扶手之间的空隙向上弹出,以在乘员的侧面对乘员进行侧向保护。气囊外袋111充气展开后呈上下分布的两部分,气囊内袋112在气囊外袋111内中部靠下的位置展开。通过气囊内袋112在中部对气囊外袋111进行支撑,避免气囊外袋111从中间位置弯折,从而进一步提升该安全气囊对乘员侧向保护。
33.气囊外袋111上部的截面上总体上呈现为锥形,能够增加直立稳定性。同时,s形结构的第二拉带14能够对气囊外袋111的上部施加水平方向的拉伸力以及竖直方向拉伸力,提高气囊外袋111的上部的直立稳定性。在此情况下,第二拉带14为非等宽拉带,第二拉带14的结构如图5所示。
34.本技术提供的车辆用远端冲击的臀式双腔安全气囊,结构与侧面气囊类似,相对于侧面气囊更高更宽,臀式双腔远端气囊展开后,支撑于乘员臀部与中央扶手中间。其中气囊外袋呈上下分布,气囊内袋的体积较大,起到稳定气囊外袋作用。臀式双腔安全气囊保护范围需覆盖乘员的头颈胸以及部分手臂。由于远端冲击的特殊性,气囊需要保压的时间至少在100ms以上(一般侧面碰撞或侧面柱撞一般保压时间在30ms以内即可)。臀式双腔安全
气囊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保压,气囊布的透气率越小,保压时间越久,所以首先需要气囊布的透气率小,可通过一体成型编织工艺获得小透气率气囊布。气囊部分区域需要缝合,可以用专门的气囊涂密封胶粘合后再进行气囊缝合,可将保压时间延长至300ms以上。
35.该臀式双腔远端气囊折叠方法会影响气囊展开过程的展开行为,气囊外袋的下部采用z字折叠,使其迅速占据臀部与中央扶手间的空间。气囊外袋的上部采用z字折与卷折,平衡两种折叠方式可减少气囊在展开过程中由于展开的惯性而产生过大的甩动,增加气囊稳定性。
36.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