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绿化带雨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污水处理 绿化带 系统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化带雨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绿化带目前通常应用在城市道路领域,具有美化环境、减少噪音、消除视觉疲劳以及减少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优点。
3.在绿化带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绿化带内的植物进行持续的养护和灌溉,在城市降水较少的季节,绿化带内的植物有时会因缺水而脱水甚至枯萎,同时由于绿化带的两侧均为公共道路,通常会有车辆驶过,使得绿化带的维护人员难以对绿化带进行灌溉,因此目前通常采用自动喷头对绿化带进行灌溉养护。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的缺陷在于:城市绿化带的面积广阔,采用自动喷头灌溉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势必给城市造成较大的水资源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现有绿化带在养护时所耗费的水资源,本技术提供一种绿化带雨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将城市降水时渗入绿化带的过量雨水进行收集,同时能够对绿化带两侧道路的被路面污染的雨水进行净化并储存,以备绿化带灌溉使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绿化带雨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绿化带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绿化带本体;设置在所述绿化带本体长度方向两侧的路基;以及连接在所述绿化带本体上的污水处理机构,所述污水处理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绿化带本体底部的处理池;设置在所述绿化带本体长度方向两侧的排水沟;连接所述排水沟与所述处理池的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绿化带本体底部的第一蓄水箱;设置在所述绿化带本体底部且伸入所述第一蓄水箱内的棉绳;设置在所述处理池底部的第二蓄水箱;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水箱顶部的过滤层,其中,所述绿化带本体与所述第一蓄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一蓄水箱位于所述处理池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雨水落入绿化带本体后可进入到第一蓄水箱内,在绿化带本体缺水时,能够通过棉绳从第一蓄水箱内重新被引流至绿化带本体,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消耗。在外界雨水落在路基后,部分雨水携带着路基上的杂质进入到排水沟内,随后可通过连接管排入处理池,经过滤层过滤后进入到第二蓄水箱内进行储存,从而完成对雨水的净化。
9.优选的,所述绿化带本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绿化带本体内的植被层;开设在所述绿化带本体底部的第一排水孔;以及贴设在所述绿化带本体内底壁的透水布,其中,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第一蓄水箱相连通,所述棉绳的顶端位于所述植被层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从外界进入绿化带本体后,雨水渗入植被层,随着外界雨水的增加,植被层的而含水量增加,过量的雨水通过绿化带本体内底壁上的透水布进入第一排水孔,随后雨水流入到第一蓄水箱进行储存,其中,透水布能够有效减少植被层中
的种植土通过第一排水孔进入第一蓄水箱内。
11.优选的,所述过滤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蓄水箱顶部的活性炭层;设置在所述活性炭层顶部的粗砂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粗砂层顶部的细砂层。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从连接管排出的雨水流至粗砂层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雨水下渗,依次经过粗砂层、细砂层以及活性炭过滤层,粗砂层能够对雨水中夹带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细砂层能够对雨水中的小颗粒杂质进行过滤,最后活性炭过滤层能够吸附汽车尾气混入雨水中的重金属化合物,从而对从路基流入处理池的污浊雨水进行过滤。
13.优选的,所述排水沟的底壁为斜面,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斜面的底端一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在从路基进入到排水沟内后,在斜面的作用下流向连接管,提高了排水沟的排水效率。
15.优选的,所述排水沟上设置有雨水篦子。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篦子能够有效减少行驶在路基上的车辆的车轮陷入排水沟的情况发生。
17.优选的,所述第二蓄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蓄水箱相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能够将第二水箱内的储存的雨水通过回流管送入第一蓄水箱,以备灌溉使用,从而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消耗。
19.优选的,所述第二蓄水箱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液位检测器,所述液位检测器电性连接在所述水泵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检测器能够对第二蓄水箱内的液位进行检测,当液位检测器检测到第二蓄水箱内储存有足量的雨水时,启动水泵,通过水泵将第二蓄水箱内的雨水经回流管送入第一蓄水箱内,从而省去了人工启动水泵的过程,减少了人力的消耗。
21.优选的,所述第一蓄水箱的侧壁顶端开设有溢流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孔能够将第一蓄水箱内多余的雨水排出到处理池,从而有效减少第一蓄水箱内的雨水通过第一排水孔倒灌进入绿化带本体的植被层,从而造成植被根系腐烂发霉的问题。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排水沟能够对路基上的雨水进行收集,随后通过连接管能够将排水沟内的雨水排入到处理池,排入到处理池内的雨水通过粗砂层、细砂层、以及活性炭层的过滤以及净化后进入到第二蓄水箱,并在水位高于一定高度时,液位检测器能够使水泵启动,通过水泵可将第二蓄水箱内的雨水径回流管后排入到第一蓄水箱内;
25.2.通过透水布以及第一排水孔,能够将绿化带本体内的过量雨水排入到第一蓄水箱内,同时,通过连接第一蓄水箱以及植被层的棉绳,能够将第一蓄水箱内的水重新被植被吸收和利用,从而减少城市的水资源负担。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绿化带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绿化带本体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绿化带本体;11、植被层;12、第一排水孔;13、透水布;14、路基;
2、第一蓄水箱;21、棉绳;22、溢流孔;31、排水沟;311、雨水篦子;32、连接管;33、粗砂层;34、细砂层;35、活性炭层;36、处理池;37、第二排水孔;4、第二蓄水箱;41、水泵;42、回流管;43、液位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绿化带雨污水处理系统。
31.参照图1,一种绿化带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有绿化带本体1,绿化带本体1安置在路基14上,其中,绿化带本体1包括有植被层11,植被层11填充在绿化带本体1内,在本实施例中,植被层11为种植土。同时,在绿化带本体1的内底壁,即种植土的底部贴设有透水布13,在绿化带本体1的内底壁上开设有第一排水孔12,在第一排水孔12的出口处安装有第一蓄水箱2。此外,为将第一蓄水箱2内储存在雨水重新被绿化带本体1吸收利用,在种植土内预埋有棉绳21,棉绳21贯穿绿化带本体1的底部并伸入到第一蓄水箱2内,
32.在有雨水进入绿化带本体1时,雨水能够通过绿化带本体1内的种植土渗入绿化带本体1的内,随后一部分雨水被种植土上种植的植被吸收,另一部分雨水通过透水布13从排水孔排出到第一蓄水箱2,同时,在第一蓄水箱2内的雨水能够通过棉绳21的吸收作用从第一蓄水箱2重新进入到种植土,从而为种植土上的植被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进而减少绿化带本体1消耗的城市人工水资源。
33.此外,为增加第一蓄水箱2的水资源储备,在本实施例中,在绿化带本体1的底部挖设有处理池36,且第一蓄水箱2位于处理池36内,在本实施例中,处理池36的外缘由防水墙构成,能够有效减少从处理池36外泄的水体。同时,在绿化带本体1两侧的挖设有排水沟31,在排水沟31的顶部安装有雨水篦子311,落在绿化带本体1两侧路基14的雨水能够通过雨水篦子311进入到排水沟31,在排水沟31靠近绿化带本体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管32,连接管32水平插入到防水墙并与处理池36的内部相连通。
34.为使排水沟31内收集的雨水尽快排入到处理池36内,排水沟31的底部倾斜设置,具体地,排水沟31靠近连接管32的一侧低于排水沟31远离连接管32的一侧,从而使排水沟31内所收集的雨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朝向连接管32流动。
35.此外,由于路基14上的雨水可能携带有大量的杂质,例如树叶和砂石,同时,汽车排放的尾气也会使路基14上的雨水收到污染,为对排水钩从路基14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在本实施例中,在处理池36的底部安装有第二蓄水箱4,在第二蓄水箱4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排水孔37,在第二排水孔37的顶部填充有过滤层。
36.具体地,过滤层包括有粗砂层33、细砂层34以及活性炭层35,粗砂层33、细砂层34以及活性炭层35从上至下依次填充在第二蓄水箱4的上方,且粗砂层33与第一蓄水箱2的底部预留有一段空隙,以便增加粗砂层33与从连接管32排入雨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雨水的下渗效率。
37.从连接管32进入到处理池36内的雨水,首先渗入连接管32下方的粗砂层33,通过粗砂层33能够有效过滤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例如残破的树叶等,随后雨水进一步渗到细砂层34,通过细砂层34能够滤除大部分小颗粒杂质,例如砂砾等,最后雨水渗入到活性炭层35,活性炭能够吸附雨水中大部分混入的重金属化合物。
38.经过过滤层的过滤后,净化后的雨水更适合对绿化带本体1的灌溉,同时减少了雨水中的污染物对植被的生长影响。经过过滤处理的雨水通过第二排水孔37流入到第二蓄水箱4内进行储存。在第二蓄水箱4内安装有水泵41以及液位检测器43,且液位检测器43电性连接在水泵41上,在液位检测器43检测到第二蓄水箱4内的水位超过预定高度时,能够自动启动水泵41,由于液位检测器43的结构以及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39.同时,在水泵41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回流管42,回流管42从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二蓄水箱4顶壁、过滤层,随后,回流管42穿过第一蓄水箱2的侧壁与第一蓄水箱2的内部相连,使水泵41启动时第二蓄水箱4内储存的雨水能够通过回流管42补充到第一蓄水箱2内,从而便于对绿化带本体1进行灌溉。
40.此外,为防止第一蓄水箱2内的雨水过多从而倒灌进入到绿化带本体1,从而造成植被根系腐烂发霉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蓄水箱2的侧壁上端开设有溢流孔22,溢流孔22与处理池36相连通。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绿化带雨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42.在城市降水时,雨水落入到路基14以及路基14上的绿化带本体1,其中,落入到绿化带本体1内的雨水下渗进入植被层11,未被植被层11吸收的部分雨水通过透水布13进入到第一排水孔12,随后被第一蓄水箱2收集。
43.此外,落在路基14上的雨水部分通过雨水篦子311流入到排水沟31,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连接管32进入到处理池36内,随后依次经过粗砂层33、细砂层34以及活性炭层35的过滤,最后通过第二排水孔37进入到第二蓄水箱4内。
44.在第二蓄水箱4内的水位达到预定高度时,液位检测器43向水泵41发出启动信号,在水泵41启动后,第二蓄水箱4内的水通过回流管42流入到第一蓄水箱2内,第一蓄水箱2内多余的水通过溢流孔22排出第一蓄水箱2。
45.在城市缺少降水时,第一蓄水箱2内的雨水通过棉绳21进入到绿化带本体1的植被层11,从而被植被层11内种植的植被根系吸收和利用。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做出的解释,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