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稻育苗前的拌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6: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拌种 水稻 育苗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拌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稻育苗前的拌种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稻拌种是种苗处理的一种方法,是指将水稻种子与农药或微肥等在一起拌和,使水稻种子表面均匀地沾上一层农药或微肥的方法,拌种的方法可分为干拌和湿拌两种,而大多数水稻都是使用湿拌。
3.水稻拌种是水稻整个生育期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可以保护水稻种子在播撒之后不受土壤中害虫的危害,但是现有的拌种装置在拌种时,为使种子表面被药液均匀包裹,其搅拌的过于剧烈,水稻种子在经过药液浸泡后再受到剧烈搅拌很容易导致外壳破裂,以至于影响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且目前大多数水稻在拌种时,拌种药液还未完全与水混合时就会被倒入水稻种子内,以至于在水稻拌种时药液的混合并不均匀,使药液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不能起到预期的保护水稻种子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稻育苗前的拌种装置,具备使水稻种子不经过剧烈搅拌即可被药液均匀包裹和将药液均匀混合的优点,解决了水稻种子在经过药液浸泡后再受到剧烈搅拌很容易导致外壳破裂和拌种药液还未完全混合就被倒入水稻种子内进行搅拌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育苗前的拌种装置,包括拌种池,所述拌种池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承板,所述承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承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支架,所述转杆通过支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环和第二支环,所述第一支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口,所述第一支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拌种筒,所述拌种筒远离第一支环的一端与第二支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滤筒,所述拌种筒和滤筒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搅叶和第一搅叶,所述第一支环和第二支环的表面皆滚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拌种池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轮座,所述轮座通过转轴与滚轮转动连接,所述拌种池的侧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位置与入料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拌种池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料斗,所述料斗表面靠近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漏料口,所述漏料口远离料斗的一端通过通槽伸入入料口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药口,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底端贯穿外壳并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圆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杆。
7.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出水口的表面设置有阀门,所述搅拌装置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远离搅拌装置的一端与拌种池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滤筒的形状呈喇叭形,且滤筒远离第二支环的一端从拌种池的内部伸出。
9.优选的,所述第一搅叶和第二搅叶的形状皆为螺旋状,且第一搅叶和第二搅叶的位置相对应。
10.优选的,所述拌种池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呈圆弧形。
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水稻育苗前的拌种装置,通过设置拌种筒和滤筒,拌种筒和滤筒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拌种池内的药液会通过通孔进入拌种筒内,随着转杆旋转,药液会将水稻种子均匀包裹,然后水稻种子会被第二搅叶推入滤筒内,水稻种子在进入滤筒内后会被第一搅叶推动,在过滤残余药液的同时将水稻种子推出拌种装置,使水稻种子不经过剧烈搅拌即可被药液均匀包裹,避免水稻种子在搅拌时外壳破裂影响发芽率。
13.2、该水稻育苗前的拌种装置,通过设置搅拌装置,将药液原料和水以一定比例从进药口放入搅拌装置内,然后打开第二电机,使搅杆旋转将药液原料和水均匀混合,之后打开阀门,使混合均匀的药液通过通水管进入拌种池中,提高水稻种子的拌种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杆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拌种池;2、承板;3、搅拌装置;4、固定块;5、第一电机;6、入料口;7、第一支环;8、拌种筒;9、第二支环;10、滤筒;11、阀门;12、通槽;13、通水管;14、料斗;15、轮座;16、滚轮;17、凹槽;18、支架;19、第一搅叶;20、第二搅叶;21、转杆;22、漏料口;301、外壳;302、支脚;303、进药口;304、支撑板;305、第二电机;306、圆杆;307、搅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4,一种水稻育苗前的拌种装置,包括拌种池1,拌种池1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7,凹槽17的内壁呈圆弧形,凹槽17可以汇聚拌种池1内的药液,使拌种筒8内的水稻种子可以接触到更多药液,拌种池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承板2,承板2的上表面安装有搅拌装置3,搅拌装置3包括外壳301,外壳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脚302,外壳301的顶部设置有进药口303,外壳3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04,支撑板30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305,第二电机30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圆杆306,圆杆306的底端贯穿外壳301并与外壳301转动连接,圆杆30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杆307,利用搅拌装置3将药液原料和水充分混合,使药液可以均匀包裹在水稻种子的表面,提升药液的保护效果,搅拌装置3出水口的表面设置有阀门11,搅拌装置3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通水管13,通水管13远离搅拌装置3的一端与
拌种池1固定连接,利用阀门11和通水管13可以直接使混合完成的药液进入拌种池1中,方便水稻种子进行拌种,承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杆21,转杆2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支架18,转杆21通过支架18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环7和第二支环9,第一支环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口6,第一支环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拌种筒8,拌种筒8远离第一支环7的一端与第二支环9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支环9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滤筒10,滤筒10的形状呈喇叭形,且滤筒10远离第二支环9的一端从拌种池1的内部伸出,经过滤筒10过滤后的水稻种子可以直接送至阳光下晒干,喇叭形可以减少水稻种子倒出滤筒10的面积,方便收集拌种完成的水稻种子,拌种筒8和滤筒10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搅叶20和第一搅叶19,第一搅叶19和第二搅叶20的形状皆为螺旋状,且第一搅叶19和第二搅叶20的位置相对应,第一搅叶19和第二搅叶20随着转杆21旋转可以推动水稻种子移动,方便将水稻种子倒出拌种装置,第一支环7和第二支环9的表面皆滚动连接有滚轮16,拌种池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轮座15,轮座15通过转轴与滚轮16转动连接,拌种池1的侧面开设有通槽12,通槽12的位置与入料口6的位置相对应,拌种池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料斗14,料斗14表面靠近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漏料口22,漏料口22远离料斗14的一端通过通槽12伸入入料口6的内部。
21.工作时,将药液原料和水放入搅拌装置3内,然后启动第二电机305时药液原料和水充分混合,再打开阀门11使混合完成的药液流入拌种池1内,之后启动第一电机5使转杆21通过第一支环7和第二支环9带动拌种筒8和滤筒10旋转,再将水稻种子通过料斗14倒进入料口6,然后水稻种子会随着拌种筒8旋转而与药液混合,第二搅叶20随着拌种筒8旋转推动水稻种子移动,使水稻种子进入滤筒10,然后第一搅叶19会随着滤筒10旋转推动水稻种子,在将水稻种子内残留的药液过滤的同时,将水稻种子推出拌种装置。
22.综上所述,该水稻育苗前的拌种装置,通过设置拌种筒8和滤筒10,拌种筒8和滤筒10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拌种池1内的药液会通过通孔进入拌种筒8内,随着转杆21旋转,药液会将水稻种子均匀包裹,然后水稻种子会被第二搅叶20推入滤筒10内,水稻种子在进入滤筒10内后会被第一搅叶19推动,在过滤残余药液的同时将水稻种子推出拌种装置,使水稻种子不经过剧烈搅拌即可被药液均匀包裹,避免水稻种子在搅拌时外壳301破裂影响发芽率,通过设置搅拌装置3,将药液原料和水以一定比例从进药口303放入搅拌装置3内,然后打开第二电机305,使搅杆307旋转将药液原料和水均匀混合,之后打开阀门11,使混合均匀的药液通过通水管13进入拌种池1中,提高水稻种子的拌种效果,解决了水稻种子在经过药液浸泡后再受到剧烈搅拌很容易导致外壳301破裂和拌种药液还未完全混合就被倒入水稻种子内进行搅拌的问题。
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