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马夫鱼的人工育苗方法与流程

2021-10-09 14: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育苗 方法 马夫 鱼类 海水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水观赏鱼类人工育苗方法,特别是一种马夫鱼的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2.种业工程是当今我国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除了经济物种,不同的观赏鱼类品种也是重要的种质资源,人工育苗是种业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人工繁育来提供观赏鱼的苗种和保护修复自然种质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观赏鱼类除了在休闲旅游方面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已被开发出对预防疾病(老年痴呆、抑郁)、调节精神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观赏鱼市场对不同品种的需求加大了从自然海域中捕捞的数量,限制了观赏鱼市场的有续发展。
3.迄今为止,可真正实现人工育苗的海水鱼类品种仅有30

40种,不足海水观赏鱼类品种的1%,而达到商业化繁育的品种更少。目前我国海水观赏鱼类的可繁种类大多集中在雀鲷科的几个品种中,如公子小丑鱼、眼斑双锯鱼、白条双锯鱼等,在这些品种中人工育苗已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外已被众多专家学者所研究,包括性腺发育、苗种培育、性别转化、体色变化等,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相对品种繁多的海水观赏鱼类而言仍是单一,不同品种的观赏鱼对生态环境要求各不相同,也导致了苗种培育技术各不相同。
4.马夫鱼(heniochus acuminatus),又称关刀或黑白关刀、头巾蝶鱼(见图1),属鲈形目蝴蝶鱼科、马夫鱼属,为一类珊瑚礁区的热带海水鱼。此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中国只产于南海,为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鱼,一般体长1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20厘米以上。它们活动在珊瑚礁丰茂的地区,摄食有机物碎屑及珊瑚虫等,因其背鳍上特殊的丝状鳍条而闻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近年来观赏鱼类的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捞而使得资源量急剧减少,包括马夫鱼在内的很多品种面临濒危的境地,进行增殖保护、繁育放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修复原栖息地的生境,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夫鱼的人工育苗方法,采用促性腺发育的环境因子调控和促性腺发育强化饲料协同作用,显著提高马夫鱼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强化苗种培育过程中生长发育,为开展马夫鱼生态多样性研究、保护或放流珊瑚礁鱼类提供一种可行性技术。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马夫鱼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马夫鱼亲鱼选择:在马夫鱼的亲鱼来源地挑选体表无伤、游动正常、体色艳丽、体长在15cm以上的个体,活水车运输至暂养池暂养;暂养稳定后,向暂养池中泼洒1ppm的硫酸铜,处理12小时后换水100%,24小时后重复消毒12小时,转移至亲鱼培育池;
9.s2、性腺强化培育:采用调控环境因子和亲鱼性腺发育强化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
行亲鱼性腺强化培育至性腺逐步成熟,其中雌亲鱼腹部逐渐膨大,性腺发育达到ⅳ期;
10.s3、催产与孵化:采用流水刺激和光照突变相结合的催产方式,96小时后马夫鱼可在亲鱼培育池中自然产卵和排精,受精后形成受精卵,收集受精卵洗干净,去除死卵,放入圆锥形孵化桶中孵化,在水温为28℃、盐度为29和持续充气的条件下,受精卵经18

22小时孵化破膜,当看见初孵仔鱼出现黑色眼点时,将其转移至苗种培育池;
11.s4:苗种培育:采用饵料生物培养和饵料组合投喂的方式进行苗种培育;其中,
12.初孵仔鱼3日龄起,投喂经300目网过滤的轮虫为主,辅以每天泼洒1ppm的bp,轮虫密度为15

20个/ml,池内泼洒0.5ppm的em菌原液;
[0013]6–
10日龄,投喂经200目网过滤的轮虫,轮虫密度为10

15个/ml;
[0014]
11

20日龄,投喂经150目网过滤的轮虫和150目过滤的挠足类幼体,轮虫密度维持7

15个/ml,挠足类幼体密度维持2

4个/ml;
[0015]
21

30日龄时,投喂经150目过滤的挠足类幼体,挠足类幼体密度维持2

3个/ml;
[0016]
30日龄后,马夫鱼发育到稚鱼阶段,转移至新的苗种培育池继续培育;
[0017]
30

40日龄,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和经100目过滤的挠足类幼体,密度维持2

3个/ml;
[0018]
40日龄直至发育成幼鱼,投喂2mm以上大规格的挠足类幼体,密度维持2

3个/ml;
[0019]
幼鱼阶段逐步驯化为人工配合饲料。
[0020]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调控环境因子的方法为:根据亲鱼来源地自然海域中环境因子,在升温和模仿环境中水流变化的同时,采用改变光照昼夜比为1:2、调节光强度为3000

5000lux,且亲鱼培育所用的海水经过暗沉淀、砂滤池过滤后入池,海水温度为27

30℃,海水盐度为28

32,海水水位维持在0.8

1.2m。
[0021]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亲鱼性腺发育强化饵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75%的鱼宝饲料、10%的新鲜虾肉、5%的大豆卵磷脂、5%的裂壶藻粉、3%的维生素e、1%的维生素c和1%的鱼肝油组成。
[0022]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性腺强化培育的周期为28

32天。
[0023]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催产方式为:所述流水刺激的方式为:6小时流水和6小时停止流水,水流量为0.4m/s;所述光照突变的方式为:光照从亲鱼培养的光照昼夜比为1:2、调节光强度为3000

5000lux突变到光照昼夜比为1:1、调节光强度为5000

10000lux。
[0024]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苗种培育池的数量为2个,在催产产卵前一周准备,规格为4
×6×
1.5m,每个苗种培育池彻底消毒后,注入海水1.3m,加入3ppm的虾片、10l红糖发酵液、100ml的复合活菌,同时加入小球藻和金藻,池内水色维持黄绿色,池水透明度为60cm,光照强度为5000

10000lux,水温为28

30℃,盐度为29

31。
[0025]
更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复合活菌选自以下物质组成的组: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消化细菌、嗜酸乳杆菌和放线菌。
[0026]
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苗种培育期间,池内隔天泼洒0.5ppm的em菌原液,小球藻和金藻透明度维持70cm,初孵仔鱼生长到40日龄以后,每天换水30%,幼鱼阶段流水饲养。
[0027]
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苗种培育期间,池内泼洒0.5ppm的维生素c提高苗种免疫力和降低应激反应。
[0028]
有益效果
[0029]
(1)本发明采用促性腺发育的环境因子调控和促性腺发育强化饲料,有效促使马夫鱼的性腺发育。通过调整水流量、光照时长和强度等环境因子,同时选用富含促性腺发育的不饱和脂肪酸、抗应激反应和抗氧化的物质,最终使野生马夫鱼的性腺发育达到ⅳ期未,为催产孵化提供保障。
[0030]
(2)本发明不采用激素催产,而是通过环境因子调控催产,结合满足特定孵化环境因子的孵化技术,使马夫鱼的受精率、孵化率分别达到55%和65%,获得在人工培育条件下马夫鱼的初孵仔鱼。
[0031]
(3)本发明的苗种培育池中用复合有益菌和微藻在育苗池中培育浮游性动物饵料和调控水质,饵料采用轮虫

卤虫无节幼体

桡足类

人工配合饲料的系列组合进行苗种培育,经过60天的培育马夫鱼初孵仔鱼达到了体长为3.5
±
1.1cm的幼鱼,苗种培育存活率可达9%,为珊瑚礁鱼类的资源恢复、保护和放流提供技术保障。
[0032]
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更易于理解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33]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显著:
[0034]
图1为马夫鱼亲本图片。
[0035]
图2为本发明中亲鱼性腺发育强化饵料图片。
[0036]
图3为实施例中培育出来的马夫鱼幼鱼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8]
实施例1
[0039]
2020年6月至10月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琼海科研基地实施马夫鱼的人工育苗。
[0040]
1、亲鱼来源
[0041]
亲鱼来源于海南谭门码头收购的南海海域捕获的野生马夫鱼。挑选体表无伤、游动正常、体色艳丽、体长在15cm以上的个体。亲鱼用活水车运输至救助试验中心。马夫鱼先放进暂养池(3m
×
4m
×
1.2m)暂养,暂养稳定后,为预防运输过程或海域中鱼携带寄生虫等疾病,在暂养池中泼洒1ppm的硫酸铜,处理12小时后换水100%,24小时后重复消毒12小时,之后转移至亲鱼培育池进行强化培育。
[0042]
2、亲鱼培育的环境因子调控和强化饵料制作
[0043]
在遵循常规的升温、水流变化来促性腺发育的同时,采用改变光照昼夜比8:16、调节光强度达3000

5000lux的方法来促马夫鱼的性腺发育,亲鱼培育所用海水经暗沉淀,砂滤池过滤后入池,温度27

30℃,盐度28

32,水泥池水位维持在1m左右。亲鱼强化饵料配方:用林兼生产的鱼宝饲料(见图2)为基础料,占总量的75%,加新鲜虾肉10%、大豆卵磷脂
5%、裂壶藻粉5%、维生素e3%、维生素c1%、鱼肝油1%,饲料中的新鲜虾肉、大豆卵磷脂、列壸藻粉和鱼甘油等富含epa和dha,保证马夫鱼性腺发育所需的物质,促使马夫鱼的性腺发育,维生素c具有抗应激的作用,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能,保护性腺发育过程中免受氧化损伤。采用环境因子调控方法和促性腺发育饵料配方,经30天的培育马夫鱼性腺发育达到ⅳ期。
[0044]
3、催产与孵化
[0045]
当马夫鱼经强化培育后,性腺发育达到ⅳ期,雌亲鱼腹部显现为逐渐膨大。随后采用6小时流水和6小时停止流水,水流量达到0.4m/s;光照从亲鱼培养时的昼夜比8:16调节到12:12、光强度从3000

5000lux调整到5000

10000lux,96小时后马夫鱼可在亲鱼培育池中自然产卵和排精,受精后形成受精卵。
[0046]
将收集的受精卵反复洗干净,去除死卵,放入提前准备好的圆锥形孵化桶中孵化,持续充气,水温28℃、盐度29左右条件下,受精卵经20小时左右可孵化破膜,当看见初孵仔鱼出现黑色眼点时,将其转移至苗种培育池中进行培育,受精率、孵化率分别达到了55%和65%。
[0047]
4、苗种培育池的准备
[0048]
产卵前一周准备苗种培育池(4
×6×
1.5m,2口池),每个培育池彻底消毒后,注入海水1.3m,加3ppm的虾片、10l红糖发酵液、100ml的复合活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消化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等),同时向池内加少量小球藻和金藻,用以培养池内原生动物,池内水色维持黄绿色,池水透明度60cm左右,光照5000

10000lux,水温28

30℃,盐度29

31,微充气,经养水后5天可以接入初孵仔鱼开始育苗。
[0049]
5、苗种培育
[0050]
马夫鱼的苗种培育饵料生物的组成设定如下:初孵仔鱼3日龄起,投喂经300目网过滤的轮虫为主,辅以每天泼洒1ppm的bp,轮虫密度15

20个/ml,池内泼洒0.5ppm左右的em菌原液;6

10日龄,投喂经200目网过滤的轮虫,轮虫密度10

15个/ml;11

20日龄,投喂经150目网过滤的轮虫和150目过滤的挠足类,轮虫密度维持7

15个/ml,挠足类幼体密度维持2

4个/ml;21

30日龄时,投喂经150目过滤的挠足类幼体,挠足类幼体密度维持2

3个/ml。
[0051]
30日龄后,马夫鱼发育到稚鱼阶段,此进需将马夫鱼稚鱼转移至新培育池继续培育,转移方法:首先用虹吸管(虹吸管吸水的一端放在用200目做的网箱中央,距离网箱底部20cm,网箱尺寸长1m
×
宽1m深
×
1.5m,)将水降低至30cm;再缓慢将稚鱼赶进特制的直径60cm、深40cm、200目的网捞中,再用水瓢将稚鱼打捞转移至新的培育池中。
[0052]
30

40日龄,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 经100目过滤的挠足类幼体,密度维持2

3个/ml;40日龄直至发育成幼鱼(见图3),投喂2mm以上大规格的挠足类,密度维持2

3个/ml;幼鱼阶段逐步驯化为人工配合饲料。
[0053]
培育期间池内隔天可泼洒0.5ppm左右的em菌原液,小球藻和金藻透明度维持在70cm左右;初孵仔鱼生长到40日龄以后,每天换水30%,幼鱼时期流水饲养。苗种培育期间池内泼洒0.5ppm的维生素c以提高苗种免疫力及降低应激反应,经过60天的培育,马夫鱼初孵仔鱼达到体长为3.5
±
1.1cm的幼鱼。
[0054]
用下进水、上出水的流水将亲鱼培育池的卵全部取出,按卵粒数与重量比统计产卵数,抽查上浮卵中胚胎发育的卵粒数,再抽查受精卵与初孵仔鱼之比统计孵化率,用幼鱼
数与初孵仔鱼之比计算育苗率。经测试,采用上述人工育苗方法,马夫鱼的产卵量总共11.3万粒,获得受精卵约6.2万粒,受精率55%,初孵仔鱼约4.1万尾,孵化率达到65%,培育出马夫鱼幼鱼3700余尾,育苗存活率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