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装配式建筑火灾逃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04 01: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建筑 逃生 火灾 公开 系统


1.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公开了装配式建筑火灾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建造时间短、工期短,能够快速地搭建,十分受欢迎。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一般多用于临时建筑中,例如临时宿舍、临时医院、厂房等,这类临时建筑的防火性能一般较差,且人员相对较多,如果发生火灾则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装配式建筑火灾逃生系统,以解决装配式建筑中发生火灾后如何逃生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装配式建筑火灾逃生系统,包括墙板,所述墙板上设置有逃生口,逃生口的内侧设置有脱离板,所述脱离板包括若干横板,若干横板依次铰接,横板的内侧上端设置有插口,所述横板的内侧下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设置有热熔块,所述热熔块与插口固定连接;最上端的所述横板的顶部也设置有热熔块,热熔块与逃生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热熔块的熔点小于300℃。本方案中在墙板上设置有逃生口,逃生口被脱离板遮挡,未发生火灾时脱离板设在墙板上,保证墙板的完整性,同时脱离板由若干横板组成,若干横板之间转动连接的同时,又采用热熔块、卡块和卡槽的方式固定连接,所以此时脱离板为一个整体、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支撑性能;发生火灾时,火灾高温能够熔化最上端横板顶部的热熔块以及设置在卡块底部的热熔块;所有热熔块熔化后,若干横板之间未固定连接,横板就能够在自重作用下落到地面上,此时逃生口打开,供人员逃生。
6.可选的,所述插口的侧壁上设置通槽,通槽中设置有导热条,所述导热条的一端位于热熔块的内部,导热条的另一端位于横板的外壁。由于卡块上的热熔块位于脱离板的内侧,所以受火灾高温时间较晚,导热条能够迅速地将建筑内温度传递到热熔块上,使热熔块在火灾初期就能够熔化,打开逃生口。
7.可选的,逃生口的外侧设置有外脱板,所述外脱板的底部铰接设置在逃生口的外侧,外脱板的顶部内侧设置有连接片,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逃生口的外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能够插入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转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能够与逃生口外侧内壁相抵。逃生口具有外侧和内侧,内侧由脱离板进行遮挡密封,外侧由外脱板进行遮挡密封,外脱板的顶部通过连接片进行固定,连接片和逃生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插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置有限位杆,转动限位杆后就能够使限位杆与逃生口的外侧内壁
相抵,以固定外脱板,且外脱板只能从内侧打开,保证安全性;火灾发生时,脱离板落下后,人员就能够打开外脱板进而逃出火灾现场。
8.可选的,还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上均设置有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包括外壳、风机和电源,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靠内,所述风机和电源均设置在第一空腔中,风机包括入风管和出风管,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其中一个第一通孔与第二空腔连通,另一个第一通孔与外界连通,所述入风管和出风管分别与两个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空腔中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朝向建筑内。本方案中还设置有负压装置,负压装置包括有风机,风机能够将建筑内部的烟气抽到建筑外,尤其是将逃生口附近的烟气向外抽出,便于人员从逃生口逃生。
9.可选的,所述负压装置位于顶板或底板侧边的两端部。
10.可选的,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真空袋,所述真空袋上设置有两个过风管,其中一个过风管中设置有密封膜,过风管与第一空腔连通,另一个过风管与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中设置有热熔膜,所述密封膜的熔点小于200℃,热熔膜的熔点小于300℃。本方案中设置有真空袋,真空袋上的热熔膜熔化后能够瞬间吸收部分烟气到真空袋内,此时可以保证逃生口附近的烟气较少,便于人员从逃生口逃离。
11.可选的,所述第二通孔上设置有导风器,所述导风器与第二通孔连通,导风器上设置有导风管,导风管对准逃生口。导风管能够使得负压装置抽出逃生口附近的烟气。
12.可选的,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与风机和电源电连接。真空袋瞬间膨胀后能够打开按压开关,按压开关再控制风机启动,风机就能够向外抽出烟气。
13.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14.未发生火灾时,墙板上的逃生口被脱离板和外脱板遮挡,脱离板和外脱板在外力作用下基本不会被损坏,所以能够保证墙体的强度和支撑性能。发生火灾时,本方案中的建筑的墙板能够在火灾高温影响下打开逃生口,便于人员逃生,同时负压装置能够吸收逃生口附近的烟气将其排出到建筑外部,保证逃生口的安全性,增加逃生几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逃生口和脱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18.图4为横板的部分纵剖视图;
19.图5外脱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墙板、外脱板和脱离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负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第二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标记如下:底板1、顶板2、墙板3、脱离板4、负压装置5、负压槽6、逃生口7、横板8、热熔块9、插口10、卡块11、导热条12、外脱板13、连接片14、连接杆15、限位杆16、第一腔室17、第二腔室18、风机19、真空袋20、按压开关21、导风器22、电源23、导风管24、热熔膜25、第二通孔26、连接槽27。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实施例
26.一种装配式建筑火灾逃生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墙板3、顶板2和底板1。墙板3、顶板2、底板1可以采用钢板、钢筋混凝土或防火材料等制成。
27.结合图2

图6所示,墙板3上设置有逃生口7,逃生口7的内侧设置有脱离板4,脱离板4包括若干横板8,若干横板8依次铰接,横板8的内侧上端设置有插口10,横板8的内侧下端固定设置有卡块11,卡块11能够卡入到插口10中,卡块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热熔块9,热熔块9与插口10固定连接。最下端的横板8与逃生口7的底部铰接,最上端的横板8的顶部也设置有热熔块9,热熔块9与逃生口7的顶部固定连接,热熔块9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其熔点小于300℃。插口10的侧壁上设置通槽,通槽中固定设置有导热条12,导热条12的一端位于热熔块9的内部,导热条12的另一端位于横板8的外壁。
28.逃生口7的外侧设置有外脱板13,外脱板13的底部铰接设置在逃生口7的外侧,外脱板13的顶部内侧设置有连接片14,连接片1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逃生口7的外侧外壁上设置有连接槽27,连接片14能够嵌入到连接槽27中,连接槽27上水平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呈长方形状,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能够插入连接杆15,连接杆15的端部转动设置有限位杆16,限位杆16转动后能够与逃生口7外侧内壁相抵。
29.结合图7

图8,顶板2和底板1上均设置有负压装置5,负压装置5位于顶板2或底板1侧边的两端部。墙板3两侧设置有负压槽6,负压槽6能够容纳负压装置5。负压装置5包括外壳、风机19和电源23。外壳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靠内,风机19和电源23均固定设置在第一空腔中,风机19包括入风管和出风管,第一空腔内设置有两个第一通孔,其中一个第一通孔与第二空腔连通,另一个第一通孔与外界连通,入风管和出风管分别与两个第一通孔连通。第二空腔中设置有第二通孔26,第二通孔26朝向建筑内。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真空袋20,真空袋20耐高温,真空袋20上设置有两个过风管,其中一个过风管中设置有密封膜,过风管与第一空腔连通,另一个过风管与第二通孔26连通,第二通孔26中设置有热熔膜25,密封膜的熔点小于200℃,热熔膜25的熔点小于300℃大于200℃。第二通孔26上设置有导风器22,导风器22与第二通孔26连通,导风器22上设置有导风管24,导风管24对准逃生口7。第二空腔内设置有按压开关21,按压开关21与风机19和电源23电连接。
30.具体实施时:
31.未发生火灾时,外脱板13和脱离板4均固定设置在逃生口7上,从逃生口7的内外两侧遮挡密封逃生口7,同时外脱板13和脱离板4也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加强墙板3的强度。
32.发生火灾时,火灾高温传递到导热片和横板8上方的热熔块9上时,最上端的横板8上方的热熔块9和横板8内侧的热熔块9熔化后,整个脱离板4未受到固定,在自重作用下脱离板4自行脱离到地面上,逃生口7露出,人员进入逃生口7可以转动限位杆16然后将限位杆16和连接杆15推出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外脱板13就能够从逃生口7打开。火灾高温烟气进入到第二通孔26的热熔膜25时能够熔化热熔膜25,真空袋20能够瞬间从建筑中吸收火灾烟气,减少逃生口7附近的烟气,同时烟气进入真空袋20后再熔化密封膜,使真空袋20与风机19连通,真空袋20吸收烟气时膨胀能够触发按压开关21,按压开关21再控制风机19启动,风机19将逃生口7附近的烟气抽出到建筑外。
3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本发明的实用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