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镜片除雾结构的防毒面具的制作方法

2021-08-03 13: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镜片 结构
一种具有镜片除雾结构的防毒面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毒面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镜片除雾结构的防毒面具。



背景技术:

防毒面具是在化学工厂内,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佩戴的为了防止人体吸入有毒气体的防护工具,现有的防毒面具其镜片内部会因为内部的温度提升水分雾化,附着在镜片上影响佩戴者的事视野清晰度,所以现在需要一种可以除雾且实用性高的防毒面具。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防毒面具,其滤毒罐固定在正前方,非常影响佩戴者的视野范围;

(2)传统的防毒面具,在长期佩戴后滤毒罐内部的过滤网易堵塞,过滤气体的物质无法更换,影响滤毒的效果;

(3)传统的防毒面具,内部的水分因为人体温度,雾化附着在镜片上影响视野的清晰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镜片除雾结构的防毒面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影响佩戴者的视野范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镜片除雾结构的防毒面具,包括罩体和硅胶圈,所述罩体一端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硅胶圈,所述罩体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毒罐,所述滤毒罐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罩体的内部设置有视窗,所述视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与罩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圈的底端设置有防雾结构,所述视窗的底端设置有导气结构;

所述导气结构包括卡套,所述卡套固定连接在罩体的一端,所述卡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干燥腔,所述干燥腔的一端镶嵌有多组透气孔,所述干燥腔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棉,所述卡套两侧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贯穿滤毒罐的一侧并于滤毒罐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硅胶圈的宽度大于罩体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过滤结构由密封圈、盖板、防尘网、限位筒、活性炭颗粒和栅格组成,所述盖板设置在滤毒罐的顶端,所述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于滤毒罐活动连接,所述盖板的一端镶嵌有防尘网,所述栅格固定连接在滤毒罐的内部,所述滤毒罐的顶端设置有多组活性炭颗粒。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宽度大于滤毒罐内部的宽度,所述密封圈的宽度等于滤毒罐内部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防雾结构由导水槽、挡板、吸水颗粒、固定槽、密封垫和疏水涂层组成,所述导水槽镶嵌在过滤结构一端的两侧,所述导水槽贯穿固定圈的底端并与固定圈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水槽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导水槽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吸水颗粒,所述疏水涂层固定连接在视窗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疏水涂层的宽度等于视窗的宽度,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导水槽内部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具有镜片除雾结构的防毒面具不仅实现了将滤毒罐固定在视野之外,实现了滤网拆卸,过滤物可更换,而且实现了防止雾气遮挡视野;

(1)通过设置有透气孔、吸水棉、干燥腔、卡套和导气管,在佩戴该防毒面具时,卡套盖在人体鼻部的外部,呼吸时气体从滤毒罐进入,通过导气管进入卡套的内部,再由人体吸收,干燥腔内部的吸水棉将呼吸时产生的水汽通过透气孔吸水内部,防止水汽进入导气管的内部,实现了将滤毒罐固定在防毒面具整体的顶部,防止滤毒罐遮挡佩戴者的观察视野;

(2)通过设置有密封圈、盖板、防尘网、限位筒、活性炭颗粒和栅格,在该防毒面具佩戴之后,拉动盖板将盖板取下,可以对盖板上的防尘网进行清理,防止了防尘网被灰尘堵塞影响呼吸,再将活性炭颗粒进行跟换,防止了活性炭颗粒长时间的过滤失去效果,导致有毒气体进入;

(3)通过设置有导水槽、挡板、吸水颗粒、固定槽、密封垫和疏水涂层,在佩戴该防毒面具时,内部水汽被人体温度雾化后,接触到疏水涂层的表面回快速下滑落入导水槽的内部,再由吸水颗粒吸附,放置了镜面雾化影响清晰度,使用完之后,拉出挡板将吸水颗粒进行挤压清洗,便可以再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圈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结构;101、密封圈;102、盖板;103、防尘网;104、限位筒;105、活性炭颗粒;106、栅格;2、罩体;3、防雾结构;301、导水槽;302、挡板;303、吸水颗粒;304、固定槽;305、密封垫;306、疏水涂层;4、硅胶圈;5、透气孔;6、吸水棉;7、干燥腔;8、卡套;9、导气管;10、视窗;11、固定圈;12、滤毒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具有镜片除雾结构的防毒面具,包括罩体2和硅胶圈4,罩体2一端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硅胶圈4,罩体2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毒罐12,滤毒罐12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结构1,罩体2的内部设置有视窗10,视窗10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圈11,固定圈11与罩体2固定连接,固定圈11的底端设置有防雾结构3,视窗10的底端设置有导气结构;

请参阅图1-4,一种具有镜片除雾结构的防毒面具还包括导气结构,导气结构包括卡套8,卡套8固定连接在罩体2的一端,卡套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干燥腔7,干燥腔7的一端镶嵌有多组透气孔5,干燥腔7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棉6,卡套8两侧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导气管9,导气管9贯穿滤毒罐12的一侧并于滤毒罐12的内部相连通;

硅胶圈4的宽度大于罩体2的宽度;

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佩戴该防毒面具时,卡套8盖在人体鼻部的外部,呼吸时气体从滤毒罐12进入,通过导气管9进入卡套8的内部,再由人体吸收,干燥腔7内部的吸水棉6将呼吸时产生的水汽通过透气孔5吸水内部,防止水汽进入导气管9的内部,实现了将滤毒罐12固定在防毒面具整体的顶部,防止滤毒罐12遮挡佩戴者的观察视野。

实施例2:过滤结构1由密封圈101、盖板102、防尘网103、限位筒104、活性炭颗粒105和栅格106组成,盖板102设置在滤毒罐12的顶端,盖板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筒104,限位筒10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01,密封圈101于滤毒罐12活动连接,盖板102的一端镶嵌有防尘网103,栅格106固定连接在滤毒罐12的内部,滤毒罐12的顶端设置有多组活性炭颗粒105;

盖板102的宽度大于滤毒罐12内部的宽度,密封圈101的宽度等于滤毒罐12内部的宽度;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在该防毒面具佩戴之后,拉动盖板102将盖板102取下,可以对盖板102上的防尘网103进行清理,防止了防尘网103被灰尘堵塞影响呼吸,再将活性炭颗粒105进行跟换,防止了活性炭颗粒105长时间的过滤失去效果,导致有毒气体进入。

实施例3:防雾结构3由导水槽301、挡板302、吸水颗粒303、固定槽304、密封垫305和疏水涂层306组成,导水槽301镶嵌在过滤结构1一端的两侧,导水槽301贯穿固定圈11的底端并与固定圈11的内部相连通,导水槽301的一侧设置有挡板302,挡板3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槽304,固定槽30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垫305,密封垫305与导水槽301活动连接,固定槽30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吸水颗粒303,疏水涂层306固定连接在视窗10的一端;

疏水涂层306的宽度等于视窗10的宽度,挡板302的高度大于导水槽301内部的高度;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佩戴该防毒面具时,内部水汽被人体温度雾化后,接触到疏水涂层306的表面回快速下滑落入导水槽301的内部,再由吸水颗粒303吸附,放置了镜面雾化影响清晰度,使用完之后,拉出挡板302将吸水颗粒303进行挤压清洗,便可以再次使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在佩戴该防毒面具时,卡套8盖在人体鼻部的外部,呼吸时气体从滤毒罐12进入,通过导气管9进入卡套8的内部,再由人体吸收,干燥腔7内部的吸水棉6将呼吸时产生的水汽通过透气孔5吸水内部,防止水汽进入导气管9的内部,实现了将滤毒罐12固定在防毒面具整体的顶部,防止滤毒罐12遮挡佩戴者的观察视野。

之后,在该防毒面具佩戴之后,拉动盖板102将盖板102取下,可以对盖板102上的防尘网103进行清理,防止了防尘网103被灰尘堵塞影响呼吸,再将活性炭颗粒105进行跟换,防止了活性炭颗粒105长时间的过滤失去效果,导致有毒气体进入。

最后,在佩戴该防毒面具时,内部水汽被人体温度雾化后,接触到疏水涂层306的表面回快速下滑落入导水槽301的内部,再由吸水颗粒303吸附,放置了镜面雾化影响清晰度,使用完之后,拉出挡板302将吸水颗粒303进行挤压清洗,便可以再次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